別名 | |
處方來源 | 《張皆春眼科證治》。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視瞻有色,暗影淡黃,神光不舒,頭暈胸悶,苔膩脈滑。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用 | 視瞻有色:袁某某,男,40歲,干部。1974年11月15日入院。右目視物不清20余天,眼前有圓形淡黃色暗影,頭暈胸悶,口渴不欲飲。檢查視力:右眼0.4,左眼1.5,右目神光不舒;眼底黃斑部有3倍乳頭大類圓形水腫區(qū),周圍有一反射輪,其中有密集的黃白色點狀滲出,中心凹反射消失。苔膩,脈滑。此為視瞻有色,為濕痰上蒙清竅,清陽不得上升所致。治以升清降濁湯,服藥8劑后檢查,有眼視力1.0,眼底黃斑部水腫消失,色調(diào)略暗,仍有少量滲出物,中心凹反光略暗,胸悶頭暈已除,已不口渴,脈轉(zhuǎn)沉細。以上方去半夏、苡仁、茯苓加當歸酒生地各9g,枸杞子12g。于75年1月29日檢查:雙眼視力均為1.5,右目眼前有二塊栗粒大黑影飄動;眼底黃斑部中心凹反射清晰,僅上部留有數(shù)點灰白色微小的滲出物。停藥出院,觀察二年末見復發(fā)。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陳皮、清半夏、茯苓祛濕化痰;薏苡仁、車前子清熱利濕,引濕熱濁邪從小便而出;枳殼寬中下氣,行痰濕,消痞滿;荷葉引膽中之清陽上升。諸藥合用,共有祛濕化痰,升清降濁之功。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