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補腎地黃丸、補肝腎地黃丸、六味地黃丸、六味丸
    

  



  

    處方來源…" />
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 >> 正文:地黃丸功效主治藥物組成
    

地黃丸

別名
補腎地黃丸、補肝腎地黃丸、六味地黃丸、六味丸
處方來源
《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藥物組成
熟地黃8錢,山萸肉4錢,干山藥4錢,澤瀉3錢,牡丹皮3錢,白茯苓(去皮)3錢。
加減
功效
滋補肝腎。
主治
腎陰虛,頭暈目眩。耳聾耳鳴,腰膝痠軟,遺精盜汗,骨蒸潮熱,五心煩熱,失血失音,消渴淋濁;婦女腎虛,血枯閉經(jīng);小兒囟開不合,五遲五軟。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空心溫水化下。
用藥禁忌
蘿卜。忌器,忌三白。本方熟地滋膩滯脾,有礙消化,故脾虛食少及便溏者慎用。陰盛陽衰,手足厥冷,感冒頭痛,高熱,寒熱往來者不宜用。又南方夏季暑熱濕氣較盛時,宜少服用。
臨床應用
①慢驚后不語《小兒藥證直訣》:東都王氏子,吐瀉,諸醫(yī)藥下之,至虛,變慢驚。后又不語,諸醫(yī)作失音治之。錢曰:既失音,開目不能飲食,又牙不緊,而口不緊也,諸醫(yī)不能曉。錢以地黃丸補腎。治之半月而能言,一月而痊也。
②血痢《明醫(yī)雜著》薛已注:祠部李宜散,患血痢,胸腹膨脹,大便欲去不去,肢體殊倦。余以為脾氣虛弱,不能攝血歸原,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治之漸愈。后因怒,前癥復作,左關脈弦浮,按之微弱,此肝氣虛不能藏血,用六味丸治之而愈。
糖尿病《中華醫(yī)學雜志》(1956;6:549):用六味地黃丸改湯劑治療糖尿病2例。例1入院時昏迷,經(jīng)胰島素治療后,神志清醒。通過飲食治療,尿糖始終無法控制。經(jīng)服六味地黃湯4天后,不僅多飲、多食、多尿及消瘦等臨床癥狀好轉,尿糖亦告消失,同時血糖亦逐漸恢復正常,體重日增。例2進院時極度消瘦,合并結核,咳嗽嚴重;影響睡眠,體力十分衰弱,自服六味地黃丸后,咳嗽很快停止,精神好轉,多飲、多食、多尿等癥狀顯著改善,夜間僅解小便每次,1周后體重增加4kg,尿糖已逐漸消失,惟血糖未恢復正常。
④病理性室性早搏《河南中醫(yī)》(1987;3:24):以六味地黃湯加苦參,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治療病理性室性早搏12例。12例經(jīng)心臟聽診,其中7例經(jīng)心電圖復查,均無室早發(fā)現(xiàn),且無自覺癥狀。
⑤防治食管癌《中醫(yī)雜志》(1983;6:71);先后在湖北、河北兩地食管癌高發(fā)人群中用六味地黃湯治療食管上皮重度增生患者92例,1年后,病理脫落細胞復查,癌變2例,穩(wěn)定8例,好轉和正常者82例,而在湖北當?shù)刈鲗φ盏奈捶幓颊?9例中,8個月后隨訪,癌變11例,穩(wěn)定23例,好轉55例。兩者相較,差異顯著(P<0.001)。對湖北的57例患者作了5年以上的隨訪,并和相應的47例未服藥患者作了對比觀察,服藥組的癌變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藥理作用
①降血脂作用《中成藥研究》(1986;12:41):以本方片劑對實驗性高血脂家進行研究,給藥組的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脂分別低于對照組,效果顯著(P<0.01),而對正常大無明顯影響;給藥組肝、脾、腎上腺重量均比對照組明顯下降(P<0.05);解剖時肉眼觀察,對照組肝臟等臟器都呈現(xiàn)較明顯的脂肪沉積,而給藥組色澤均較正常;對實驗性高血脂大鼠HDL-C能明顯增高(P<0.01)。②降血糖作用《國外醫(yī)學·中醫(yī)中藥分冊》(1986;4:11):用本方水提物口飼糖尿病大鼠,3天后能降低血糖、尿素氮和甘油三脂,5天后能降低血鉀、提高血鈉和血蛋白,降低尿中酮體水平。③防治腫瘤《中醫(yī)雜志》(1983;6:71):本方能抑制N-亞硝基酸乙脂和氨基甲酸乙脂的誘瘤作用,有助于荷瘤體的單核吞噬系統(tǒng)的吞噬功能,促進骨髓干細胞和淋巴組織增生,在一定程度上維持荷瘤小鼠甲狀腺功能,降低蛋白分解代謝,從而對腫瘤的形成和荷瘤體的生存具有某些作用。④保護腎功能作用《中成藥研究》(1982;12:23):用本方對大鼠Masugi型腎炎的實驗治療,治療組血清尿素明顯低于對照組,而停藥后尿素量又明顯增高,說明本方能促進腎臟對體內(nèi)代謝產(chǎn)物——尿素的排泄,從而保護腎功能。⑤對實驗性腎虛動物牙周組織的影響《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90;3:295):本方對牙周病陰虛模型動物的牙周組織有保護作用.具有修復牙周組織損害的作用,并且動物體重和活力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糾正由甲狀腺素引起的代謝紊亂,對由甲狀腺素所致腎虛模型動物的牙組織有保護作用。⑥滋補強壯作用《中成藥研究》(1986;4;26):本方與人參有類似的抗低溫、抗疲勞、耐缺及促皮質(zhì)激素樣作用,對氫化考的松引起的小鼠腎上腺、胸腺萎縮有一定的對抗作用,并能抑制小鼠棉球肉芽腫增生。
各家論述
①《醫(yī)方考》:腎非獨水也,命門之火并焉。腎不虛,則水足以制火,虛則火無所制,而熱證生矣,名之曰陰虛火動。河間氏所謂腎虛則熱是也。今人足心熱,陰股熱,腰背痛,率是此證。老人得之為順,少年得之為逆,乃咳血之漸也。熟地黃、山茱萸、味厚者也,經(jīng)曰:味厚為陰中之陰,故能滋少陰,補腎水;澤瀉味甘咸寒,甘從濕化,咸從水化,寒從陰化,故能入水臟而瀉水中之火;丹皮氣寒味苦辛,寒能勝熱,苦能入血,辛能生水,故能益少陰,平虛熱;山藥、茯苓,味甘者也,甘從土化,土能防水,故用之以制水臟之邪,且益脾而培萬物之母也。
②《紅爐點雪》:六味丸,古人制以統(tǒng)治痰火諸證。痰火之作,始于水虧火熾金傷,絕其生化之源乃爾。觀方中君地黃,佐山藥。山茱.使以茯苓、牡丹皮、澤瀉者,則主益水、清金、敦士之意可知矣。蓋地黃一味,為補腎之專品,益水之主味,孰勝乎此?夫所謂益水者,即所以清金也。惟水足則火自平而金自清,有子令母實之義也。所謂清金者,即所以敦土也。惟金氣清肅,則木有所畏而土自實,有子受母蔭之義也。而山藥者,則補脾之要品,以脾氣實則能運化水谷之精微,輸轉腎臟而充精氣,故有補土益水之功也。而其山茱、茯苓、丹皮,皆腎經(jīng)之藥,助地黃之能。其澤瀉1味,雖曰接引諸品歸腎,然方意實非此也。蓋茯苓、澤瀉,皆取其瀉膀胱之邪。古人用補藥,必兼瀉邪,邪去則補藥得力。一辟一闔,此乃玄妙。后世不知此理,專一于補,所以久服必致偏勝之害。
③《審視瑤函》:腎者,水臟也。水衰則龍雷之火無畏而亢上,故王啟玄曰: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也即《經(jīng)》所謂求其屬而衰之。地黃味厚,為陰中之陰,專主補腎填精,故以為君藥;山茱萸味酸歸肝,乙癸同治之義,且腎主閉藏,而酸斂之性,正與之宜也;山藥味甘歸脾,安水之仇,故用二味為臣;丹皮亦入肝,其用主宣通,所以佐茱萸之澀也;茯苓亦入脾,其用主通利,所以佐山藥之滯也,且色白屬金,能培肺部,又有虛則補其母之義;至于澤瀉有三功:一曰利小便以泄相火,二日行地黃之滯,引諸藥速達腎經(jīng),三曰有補有瀉,諸藥無畏惡增氣之虞,故用之為使。此丸為益腎之圣藥,而昧者薄其功緩,乃用藥者有四失也:一則地黃非懷慶則力淺;一則地黃非自制則不工,且有犯鐵之弊;一則疑地黃之滯而減之,則君主力弱;一則惡澤瀉之滲而減之,則使力微。自蹈四失,而反咎藥之無功,毋乃冤乎。
④《古今名醫(yī)方論》柯韻伯曰:腎虛不能藏精,坎宮之火無所附而妄行,下無以奉春生之令,上絕肺金之化源。地黃稟甘寒之性,制熟味更厚,是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也,用以大滋腎陰,填精補髓,壯水之主。以澤瀉為使,世或惡其瀉腎而去之,不知一陰一陽者,天地之道,一開一闔者,動靜之機。精者,屬癸,陰水也,靜而不走,為腎之體;溺者,屬壬,陽水也,動而不居,為腎之用。是以腎主五液,若陰水不守,則真水不足,陽水不流,則邪水逆行。故君地黃以護封蟄之本,即佐澤瀉以疏水道之滯也。然腎虛不補其母,不導其上源,亦無以固封蟄之用。山藥涼補,以培登水之上源。茯苓淡滲,以導壬水之上源,加茱萸之酸溫,籍以收少陽之火,以滋厥陰之液。丹皮辛寒,以清少陰之火,還以奉少陽之氣也。滋化源,奉生氣,天癸居其所矣。壯水制火,符其一端耳。
⑤《醫(yī)方集解》:此足少陰、厥陰藥也。熟地滋陰補腎,生血生精;山茱溫肝逐風,澀精秘氣;牡丹瀉君相之伏火,涼血退蒸;山藥清虛熱于肺脾,補脾固腎;茯苓滲脾中濕熱,而通腎交心;澤瀉瀉膀胱水邪,而聰耳明目。六經(jīng)備治,而功專腎肝,寒燥不偏,而補兼氣血。茍能常服,其功末易殫述也。
⑥《醫(yī)方論》:此方非但治肝腎不足,實三陰并治之劑。有熟地之膩補腎水,即有澤瀉之宣泄腎濁以濟之;有萸肉之溫澀肝經(jīng),即有丹皮之清瀉肝火以佐之;有山藥收攝脾經(jīng),即有茯苓之淡滲脾濕以和之。藥止六味,而大開大合,三陰并治,洵補方之正鵠也。
⑦《實用方劑學》:本方是補陰的代表方劑,其組成特點,是補中寓瀉,而以補陰為主。方中以熟地滋陰補腎,填精益髓而生血;山茱萸溫補肝腎,收斂精氣;山藥健脾,兼固精縮尿;是本方的“三補”,用以治本。但以熟地補腎為主,山茱萸的補肝和山藥的補脾為輔,故熟地的用量是山茱萸和山藥的一倍。由于肝腎陰虛,?蓪е绿摶鹕涎,故又以澤瀉瀉腎火,丹皮瀉肝火,茯苓滲脾濕,是本方的“三瀉”,用以治標。但本方是以補為主,所以這三種瀉藥的用量較輕。這樣把補虛與祛邪結合起來,就形成甘淡平和,不溫不燥,補而不滯的平補之劑。因此,本方滋補而非峻補,故虛不受補者亦可用。
備注
補腎地黃丸(《幼幼新書》卷六引《集驗方》)、補肝腎地黃丸(《奇效良方》卷六十四)、六味地黃丸(《正體類要》卷下)、六味丸(《校注婦人良方》卷二十四)!夺t(yī)方集解》本方用法:鹽湯下;冬,下。改為湯劑,名“六味地黃湯”(見《景岳全書》)、“地黃湯”(見《證治寶鑒》)、“六味湯”(見《醫(yī)學心悟》卷六)。
...
評論加載中...
網(wǎng) 名: (必填項)
評論內(nèi)容: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1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