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金匱》卷上。
|
藥物組成 | 赤小豆3升(浸令芽出,曬干),當歸3兩。
|
加減 | |
功效 | 排膿血,除濕熱。
|
主治 | |
制備方法 | 上為散。
|
用法用量 | 每服方寸匕,漿水下,日3次。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①《金匱玉函經(jīng)二注》:凡脈數(shù)則發(fā)熱而煩。此熱在血,不在榮衛(wèi),故不發(fā)熱,但微煩爾。汗出者,以血病不與衛(wèi)和,血病則惡煩,故欲默,衛(wèi)不和則陽陷,故欲臥;腠理因開而津液泄也。3-4日目赤如鳩眼者,熱血循脈炎上,注見于目也;7-8日目四眥黑者,其血凝蓄,則色變成黑也。若能食膿已成者,濕熱之邪散漫,則毒血流,傷其中和之氣不清,故不能食;若能食,可知其毒血已結成膿,胃氣無擾,故能食也。用赤豆、當歸治者,其赤小豆能消熱毒,散惡血,除煩排膿,補血脈,用之為君;當歸補血、生新去陳為佐;漿水味酸,解熱療煩,入血為輔使也。②《沈注金匱要略》:用赤小豆去濕清熱,而解毒排膿;當歸活血養(yǎng)正,以驅血中之風;漿水屬陰,引歸、豆入陰,驅邪為使。斯治風濕流于腸胃而設,非狐惑之方也。③《千金方衍義》:方以赤小豆清熱利水,且浸令芽出,以發(fā)越蘊積之毒,佐當歸司經(jīng)血之權,使不致于散漫也。至于先便后血亦主,此方以清小腸流入大腸熱毒之源,見證雖異,而主治則同也。
|
備注 | 赤小豆散(《醫(yī)心方》卷十二引《小品方》)、當歸赤小豆散(《三因》卷九)、赤小豆湯(《嵩崖尊生》卷八)、赤豆當歸湯(《中國醫(yī)學大辭典》)。本方方名,《玉機微義》引作“赤豆當歸散”。方中當歸用量原缺,據(jù)《千金》補。
|
經(jīng)論書籍: | 《經(jīng)絡全書》 | 《四圣心源》 | 《內經(jīng)評文》 | 《靈樞懸解》 | 《素問懸解》 | 更多>> |
傷寒金匱: | 《傷寒說意》 | 《傷寒心法要訣》 | 《傷寒懸解》 | 《傷寒尋源》 | 《傷寒醫(yī)訣串解》 | 更多>> |
診治書籍: | 《脈訣刊誤》 | 《脈訣乳! | 《脈理求真》 | 《脈確》 | 《脈象統(tǒng)類》 | 更多>> |
本草書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從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經(jīng)》 | 《本草綱目》 | 更多>> |
方言書籍: | 《洪氏集驗方》 | 《華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經(jīng)》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內科書籍: | 《中國醫(yī)籍考》 | 《中風論》 | 《重訂靈蘭要覽》 | 《重訂廣溫熱論》 | 《止園醫(yī)話》 | 更多>> |
婦科書籍: | 《產(chǎn)寶》 | 《產(chǎn)鑒》 | 《婦科秘方》 | 《婦科秘書》 | 《婦科問答》 | 更多>> |
兒科書籍: | 《保嬰撮要》 | 《保幼新編》 | 《慈幼便覽》 | 《慈幼新書》 | 《達生編》 | 更多>> |
外科書籍: | 《金瘡秘傳禁方》 | 《救傷秘旨》 | 《立齋外科發(fā)揮》 | 《傷科補要》 | 《傷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書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條辨》 | 《包氏喉證家寶》 | 《喉科秘訣》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針灸書籍: | 《針經(jīng)指南》 | 《針灸大全》 | 《針灸甲乙經(jīng)》 | 《針灸聚英》 | 《針灸神書》 | 更多>> |
醫(yī)論書籍: | 《思考中醫(yī)》 | 《四圣懸樞》 | 《塘醫(yī)話》 | 《推求師意》 | 《外經(jīng)微言》 | 更多>> |
醫(yī)案書籍: | 《馬培之醫(yī)案》 | 《奇癥匯》 | 《三家醫(yī)案合刻》 | 《邵蘭蓀醫(yī)案》 | 《孫文垣醫(yī)案》 | 更多>> |
綜合書籍: | 《急救廣生集》 | 《景岳全書》 | 《明醫(yī)雜著》 | 《明醫(yī)指掌》 | 《儒門事親》 | 更多>> |
養(yǎng)生書籍: | 《食療方》 | 《壽世傳真》 | 《壽世青編》 | 《心醫(yī)集》 | 《服食導餌》 | 更多>> |
其它書籍: | 《本草問答》 | 《瘋門全書》 | 《厘正按摩要術》 | 《醫(yī)暇卮言》 | 《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