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lái)源 | 《中藥制劑匯編》。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
功效 | 清熱止痢。
|
主治 | 飲食不節(jié)所致之腸炎、赤痢,腹痛下墜。
|
制備方法 | 取馬齒莧水煎兩次,第1次2小時(shí),第2次1小時(shí),兩次藥液合并,過(guò)濾沉淀,減壓濃縮至比重1.35(50℃)的稠膏。再取三顆針346斤、干馬齒莧87斤,粉碎為細(xì)粉,過(guò)100目羅,混勻。取原粉及稠膏按比例制丸,低溫烘干,上膠衣闖亮,每袋4錢(qián)(100粒)。
|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qián),溫開(kāi)水送下,1日2次。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yīng)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