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珍
馬云:內(nèi)有不足有余虛實(shí)等義。皆所以較其盛衰也。吳云:方。比也。比方陰陽多少。五度強(qiáng)弱。何者為盛。何者為衰也。
氣之多少 張?jiān)疲憾嗌。言盛衰也。高云:氣。陰陽之氣也。人身陰陽之氣。有多而盛。有少而衰?p>陽從左陰從右 張?jiān)疲宏枤庵魃。故從乎左。陰氣主降。故從乎右。高云:向明而治。左陽右陰?p>故陽從左。陰從右。
老從上少從下 張?jiān)疲豪先酥畾狻O人ビ谙。故從上者為順。少壯之氣。先盛于下。故從下者為順?p>蓋天之生氣。必自下而升。而人氣亦然也。故凡以老人。而衰于上者。其終可知。少壯而衰于下者。其始可知。皆逆候也。高云:四時(shí)之氣。秋冬為陰。從上而下。春夏為陽。從下而上。故老從上。少從下。蓋老為秋冬之陰。少為春夏之陽也。
是以春夏歸陽為生 馬云:春夏或病或脈。歸陽為生。若陰病陰脈。如秋冬者。為死。張?jiān)疲捍合囊躁柺⒅畷r(shí);蜃C或脈。皆當(dāng)歸陽為生。若得陰候。如秋冬者。為逆為死。
反之則歸秋冬為生 馬云:反之則秋冬歸陰為生。若陽病陽脈。如春夏者為死。是以人之氣有多少。
逆之則皆能為厥也。張?jiān)疲悍粗V^秋冬也。秋冬以陰盛陽衰之時(shí)。故歸陰為順。曰生。然不曰歸春夏為死者。
可見陰醫(yī)學(xué)檢驗(yàn)網(wǎng)中有陽。未必至害。而陽為陰賊。乃不免矣。高云:人身春夏之時(shí)。其氣歸陽為生。歸秋冬之陰為死。
若反之則歸秋冬為死者。歸秋冬反為生。反之而生。氣之逆也。是以陰陽之氣。無論多少。若逆之。則皆為厥矣。
一上不下 張?jiān)疲宏柲嬗谏隙幌隆t寒厥到膝。老人陽氣從上。膝寒猶可。少年之陽。不當(dāng)衰而衰者。故最畏陰勝之時(shí)。老人陽氣本衰。是其常也。故于秋冬無慮焉。高云:陰陽之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如陰氣一上。陽氣不下。則陰盛陽虛。故寒厥到膝。
頭痛巔疾 吳云:此謂巔疾。有巔崩偃仆之義。張?jiān)粕蠈?shí)下虛。故病如此。志云:愚謂此下。當(dāng)有少者春夏生。老者春夏死句;蚝喢撘。
求陽不得求陰不審 張?jiān)疲贺手谌艘病V^其為陽。則本非陽盛。謂其為陰。則又非陰盛。故皆不可得。蓋以五臟隔絕。無征可驗(yàn)。若居曠野無所聞。若伏空室無所見。乃病則綿綿不解。勢甚凋敝。若弗能終其日者。豈真陰陽之有余者耶。
綿綿乎屬不滿日 張?jiān)疲壕d。古綿字。高云:今綿綿一息之微。屬望其生。若不能滿此一日矣。簡按詩大雅疏。綿綿。微細(xì)之辭。王蓋取氣息綿 之義。屬。高讀為矚也。
是以少氣之厥 趙府本。熊本。少氣。作少陰。馬吳張并從之。志高仍原文。簡按據(jù)王注。及下文醫(yī).學(xué)全在線是為少氣之語。則知作少陰。誤也。
籍籍 馬云:眾多也。吳云:積尸狀。張?jiān)疲憾囿@惕也。志云:野狼籍也。簡按野狼籍。披離雜亂貌。前江都易王傳。國中口語籍籍。志注為是。
菌香 脈經(jīng)。作園苑。千金。作園花。志云:香蕈之小者。蓋雖有生氣而無根。簡按此注非也。廣雅。菌。薰也。其葉謂之蕙。又屈原離騷。雜申椒與菌桂兮。蜀都賦。菌桂臨巖。知全注為得。
陽物 志云:龍也。乃龍雷之火游行也。
陽氣有余陰氣不足 吳云:凡人陽氣不足。陰氣有余。則當(dāng)晝而寐。若陽氣有余。陰氣不足。則當(dāng)夕而夢。張?jiān)疲核詾樨蕿閴粽。皆陽不附陰之所致?p>五診 吳云:五內(nèi)見證也。陰陽。三陰三陽也。
以在經(jīng)脈 吳云:在。察也。經(jīng)脈。十二經(jīng)之脈也。馬高同。簡按書舜典。在璇璣玉衡。注。在。馱]。C今從吳注。
十度 馬云:度人度民之度。俱入聲。余皆去聲。志并去聲。注云:度。量也。十度者。度人脈。度臟。度肉。度筋。度俞。度陰陽氣。度上下。度民。度君。度卿也。高。以下文度民君卿四字。移于陰陽氣盡之下。注云:十度。一曰度人。二曰度脈。三曰度臟。四曰度肉。五曰度筋。六曰度俞。七曰度陰陽氣盡。八曰度民。九曰度君。十曰度卿。民不得同卿。卿不得同于君。就其心志。而揆度之。簡按王義允當(dāng)。故馬吳張從之。
脈度臟度肉度筋度俞度 張?jiān)疲好}度者。如經(jīng)脈脈度等篇。是也。臟度。如本臟腸胃平人絕谷等篇。
是也。肉度。如衛(wèi)氣失常等篇。是也。筋度。如經(jīng)筋篇。是也。俞度。如氣府氣穴本輸?shù)绕。是也。度。?shù)也。
散陰頗陽 吳云:頗。跛同。陰陽散亂偏頗也。簡按玉篇。頗。不平也。偏也。王注非。
脈脫不具 吳云:脈或不顯也。張?jiān)疲捍似涿}有所脫。而陰陽不全具矣。
診無常行 張?jiān)疲涸\此者。有不可以陰陽之常法行也。蓋謂其當(dāng)慎耳。吳云:不拘于一途也。
診必上下度民君卿 張?jiān)疲嘿F賤尊卑。勞逸有異。膏粱藜藿。氣質(zhì)不同。故當(dāng)度民君卿。分別上下。以為診。
至陰虛天氣絕 馬云:地位乎下。為至陰。若至陰虛。則天氣絕而不降。何也?以其無所升也。天位乎上。為至陽。若至陽盛。則地氣無自而足。何也?以其無所降也。此設(shè)言也。故人有陽氣。陽氣者。衛(wèi)氣也。人有陰氣。陰氣者。營氣也。能使陰陽二氣。交會(huì)于一處者。惟至人乃能行之。吳云:至陰。脾也。天氣。
肺也。高云:至陰。太陰也。至陰虛。則人之地氣不升。地氣不升。天氣絕。至陽。太陽也。
至陽盛。則人之天氣有余。天氣有余。故地氣不足。必陰陽并交。無有虛盛。
陽氣先至陰氣后至 張?jiān)疲悍碴庩栔。陽?dòng)陰靜。陽剛陰柔。陽唱陰隨。陽施陰受。陽升陰降。
陽前陰后。陽上陰下。陽左陰右。數(shù)者為陽。遲者為陰。表者為陽。里者為陰。至者為陽。去者為陰。進(jìn)者為陽。退者為陰。發(fā)生者為陽。收藏者為陰。陽之行速。陰之行遲。故陰陽并交者。必陽先至。而陰后至。是以圣人之持診者。在察陰陽先后。以測其精要也。
六十首 吳云:六十年之歲首也。言論陰陽之變與常。乃盡于六十年間也。張?jiān)疲航。所謂通于九針六十篇之義。今失其傳矣。高云:奇脈恒脈。脈勢不同。六十日而更一氣。乃以六十為首也。簡按十六難云。脈有三部九候。有陰陽。有輕重。有六十首。呂廣曰。首。頭首也。蓋三部從頭者。脈輒有六十首。蓋諸注并屬附會(huì)。今仍王義。
診合微之事 吳云:合于幽微也。志云:聲合五音。色合五行。脈合陰陽也。張?jiān)疲簠⒅T診之法,而合其精微也。
章五中之情 吳云:五中。五臟也。張?jiān)疲赫。明也。志云:五?nèi)之情志也。簡按馬云:五中者。古經(jīng)篇名。非。義具下文王注。
定五度之事 馬云:即前十度也。吳張同。志云:五度者。度神之有余有不足。氣有余有不足。血有余有不足。形有余有不足。志有余有不足也。高云:五度。即上文之五診也。簡按馬注似是。
切陰不得陽 張?jiān)疲貉匀松躁枮橹。不得其陽。焉得不亡。如陰陽別論曰。所謂陰者真臟也。見則為敗。敗必死矣。所謂陽者。胃脘之陽也。平人氣象論曰。人無胃氣死。脈無胃氣死。是皆言此陽字。
守學(xué)不湛 張?jiān)疲赫。明也。(本于馬注。)若但知得陽。而不知陽中有陰。及陰平陽秘之道者。是為偏守。其學(xué)亦屬不明。志云:湛。甚也。吳。湛。作知。高。作諶。注云:諶。信也。簡按湛訓(xùn)明。無所考。然于文義為得。
故治不久 張?jiān)疲翰幻骶徏敝谩0餐渚冒查L治。而萬世不殆哉。高云:左右上下先后。不能盡知。故日治其病。而人不久。
用之有絕 絕。諸本作紀(jì)。當(dāng)改。吳云:紀(jì)。法也。張?jiān)疲杭o(jì)。條理也。
起所有余 吳云:起。病之始也。有余?托坝杏。不足。正氣不足。言病之所起。雖云有余。然亦可以知其虛而受邪矣。張?jiān)疲浩。興起也。言將治其有余。當(dāng)察其不足。蓋邪氣多有余。正氣多不足。若只知有余。而忘其不足。取敗之道也。
脈事因格 吳云:格者。窮至其理也。言揆度病情之高下。而脈事因之窮。至其理也。馬云:度其事之上下。脈之因革。則診法無不備矣。簡按馬讀格為革。因革。乃沿革之義。其意不通。
是以診有大方 吳云:此下論作醫(yī)之方。大方。大法也。
坐起有常 張?jiān)疲号e動(dòng)不茍。而先正其身。身正于外。心必隨之。故診之大方。必先乎此。
出入有行 吳云:行。去聲。德行也。醫(yī)以活人為事。其于出入之時(shí)。念念皆真。無一不敬。則德能動(dòng)天。誠能格心。故可以轉(zhuǎn)運(yùn)周旋。而無往弗神矣。
司八正邪 吳云:司。推步也。張?jiān)疲核。候也。高云:司。主也。簡按司。伺同。前灌夫傳。太后亦已使候司。則知張之義確矣。
視其大小 吳云:大小。二便也。張同。志云:視脈之大小。高同。
合之病能 馬云:病能。讀為病耐。陰陽應(yīng)象大論云。病之形能也。張?jiān)疲耗堋G闋钪^。簡按能。古與態(tài)通。
視息視意 吳云:視息。視其呼吸高下也。視意。視其志趣遠(yuǎn)近?鄻窇n思也。志云:視息者。候呼吸之往來。脈之去至也。視意者。閉戶塞牖。系之病者。數(shù)問其情。以從其意也。
不失條理 張?jiān)疲簵l者。猶干之有枝。理者。猶物之有脈。即脈絡(luò)綱紀(jì)之謂。
亡言妄期 吳。亡。作妄。高云:亡言。無征之言也。簡按今從吳注。
點(diǎn)擊查看:<<素問識(shí)>>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