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禎-<<醫(yī)理探源>>)
平脈辨證見病知源論
蓋人稟賦不同,脈亦各別,因本脈有浮沉大小緩急之分,必平脈辨證,始能見病知源。張公以此為治病之要領,故舉肥人責浮、瘦人責沉之法以明之。余將此法推之,則大小緩急,亦有有病與無病之分,設為問答,使人易曉焉。
問曰:肥人責浮,瘦人責沉?其故何也?
答曰:肥人皮脂厚,脈動在中,故當沉;瘦人皮脂薄,脈動在外,故當浮[juzhuo校注:原作沉],反此者病,故責之。
問曰:假令兩人于此,皆脈浮,一人有病,一人無病,何以別之?
答曰:脈浮病在表,當有表證,無表證為無病,本浮脈也。
問浮甚,抑有有病、無病之別乎?
曰浮甚病當重,若浮甚病反輕者,知其人脈本浮也。
問曰:脈沉有有病、無病,何以別之?
答曰:沉為在里,脈沉當有里證,無里證為無病,本沉脈也。
曰脈極沉抑有有病、無病之別乎?
答曰:沉極為伏,當有寒熱之分,伏而數(shù)為里熱,伏而遲為里寒也。若伏而緩,飲食起居如常者,知其人脈本沉伏也。
問曰:脈大有有病、無病,何以別之?
答曰:脈大當病燥熱,無燥熱為無病,本脈大也。
曰脈大甚,抑有有病、無病之別乎?
答曰:大甚病當重,若大甚而病反輕者,知其人脈本大也。
問曰:脈小有有病、無病,何以別之?
答曰:脈小當病虛弱,無虛弱為無病,本脈小也。
曰脈小極抑有有病、無病之別乎?
答曰:小極為細病當重,若小極病反輕者,知其人脈本小也。
問曰:脈緩有有病、無病,何以別之?
答曰:脈緩必兼他脈象為有病,如緩而浮為
傷風之候,緩而細當病陰虛傷風,若無浮細為無病,知其人脈本緩也。
曰緩脈為少病乎抑無危病乎?
答曰然,緩脈為有胃氣當少病,雖病不危,因脈緩無諸邪雜合,又無內(nèi)傷之候,故無危證也。
問曰:脈急有有病、無病,何以別之?
答曰:脈急當病躁煩,無躁煩為無病,本脈急也。
曰過急抑有有病、無病之別乎?
答曰:過急為數(shù)病當重,若過急病反輕者,知其人脈本急也。
問曰:浮脈之有病、無病已知之矣,未知有危脈、死脈否?
答曰:浮而散為危,浮如羽毛者死。
敢問浮之危脈、死脈,其證云何?
答曰:危脈為陽氣微,當病氣上逆,汗出不止,或
神昏直視,故曰危。死脈為陽氣絕,當病汗出如珠,戴眼,或宗氣動衣,故曰死。
問曰:沉之危脈、死脈,其證云何?
答曰:危脈為陰氣微,當病身重不能轉(zhuǎn)側(cè),兩足厥冷,
盜汗出不止,故曰危。死脈為陰氣絕,當病
耳聾,目內(nèi)陷,不省人事,厥不還,故曰死。
問曰:大之危脈、死脈,其證云何?
答曰:危脈為真陽外脫,當病口大渴,飲水多,令腹脹,吐出,渴仍不止,
發(fā)熱汗出,證似陽明胃實,故曰危。死脈為真陽內(nèi)絕,盡泄于外,內(nèi)自絕,當病身直硬,目直視,唇口焦枯,不能言語,不省人事,故曰死。
問曰:病瘋狂者,證似陽明胃實,往往脈沉細似少陰脈,其故何也?
答曰:大熱久伏于內(nèi),痰飲結(jié)于上,心肺在上,心被結(jié)而亂,不省人事,怒罵不休,不避親疏;肺為氣府,被結(jié)則呼吸不利,令氣口不能呈其病情,故脈反沉細,按之必伏而堅,不發(fā)熱,不出汗,冰寒不能侵入,若脈硬大為死脈,不可治也。
問曰:張公云陽病見陰脈者死,與此證相似,張既曰死,猶可治乎?
答曰:與此證雖相似而實不同,彼所謂陽病者,不過壯熱、口渴、唇焦等證,非瘋狂。所謂陰脈者,或遲而微,或損或止,必見死脈,故曰死;此脈沉細,非死脈也。但此證可治者,不過十之三四而已。
問曰:可治、不可治,何以別之?
答曰:能數(shù)大下之,令身倦神疲,漸省人事者可治,仍如故者不可治也。
又問曰:有陰證似陽,陽證似陰,其脈何以分之?
答曰:陰證似陽者,為陽根拔動,脈必尺大于寸;陽證似陰者,為根本未搖,脈必寸大于尺,以陽在上、陰在下故也。陰證似陽為病急,陽證似陰為較緩也。
問曰:小之危脈、死脈,其證云何?
答曰:危脈為陰竭于內(nèi),當病心煩、不得臥,氣短、鄭聲,汗出、神昏,故曰危。死脈為陰絕于內(nèi),當病直視、手足厥不還,故曰死。
問曰:急之危脈、死脈,其證云何?
答曰:危脈為精竭,當病唇口枯焦,舌無津液,息高氣促,故曰危。死脈為精絕,當病口閉不能合,息高氣促,聞其呼不聞其吸,大小便自下,不省人事,故曰死。
-----------還真讓那個日本人給說著了,看病時把到的大都是病脈,可此人的常脈是什么樣的醫(yī)生卻不知道,所以把脈出入還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