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癆瘵門(十七則)
    

辨證錄:癆瘵門(十七則)

人有縱欲傷精,兩脛酸痛,腰背拘急,行立足弱,夜臥遺泄,陰汗痿靡,精神倦怠,飲食減少,而耳颼颼如聽風聲,人以為傳尸之癆瘵也,誰知是自傷于腎,為初起之癆瘵乎。夫人之貪色,或立而行房,或勞而縱送,或一泄未已而再泄,或已勞未息而再勞,或興未來而黽勉強合,或力…

人有縱欲傷精,兩脛酸痛,腰背拘急,行立足弱,夜臥遺泄,陰汗痿靡,精神倦怠,飲食減少,而耳颼颼如聽風聲,人以為傳尸之癆瘵也,誰知是自傷于腎,為初起之癆瘵乎。夫人之貪色,或立而行房,或勞而縱送,或一泄未已而再泄,或已勞未息而再勞,或興未來而黽勉強合,或力已竭而帶乏圖歡,或天分濃薄,服春藥而快志,或材具本小,學展以娛心,或行疫辛苦猶然交會,或思慮困窮借以忘憂,一宵之歡遂成終身之疾,原不在婦女之眾,與泄精之多也,不知節(jié)便即成癆矣。必致失血,兼之吐痰咳嗽,夜熱盜汗,畏寒畏熱,似瘧非瘧,胸中似饑非饑,似痛非痛,飲饌之類,既不能多,復不能化。失情失緒,骨蒸火動,又思色以泄其火,見色而動其意,鬼交夢遺而不可止,于是發(fā)寒發(fā)熱,骨髓之中遂生癆蟲,因循至死,深可傷也。治法補真精之乏,開胃氣之衰,加之殺蟲之藥,安在將死者之不可救乎。

方用救瘵湯∶

熟地(五錢) 白芍(二錢) 山藥(二錢) 沙參(三錢) 地骨皮(五錢) 麥冬(二錢) 北五味(十粒) 人參(五分) 白薇(五分) 白芥子(一錢) 鱉甲(一錢) 茯苓(一錢)水煎服。十劑蟲死,二十劑胃氣大開,連服二月,精神漸旺。服一年而愈,然必須斷色欲也。

此方補陰居多,少加人參以助胃氣,則補陰而無膩滯之憂。即所用殺蟲之藥,非野狼虎毒味可比,消弭于無形,所以有益無損也。此方看其平常,配合精良,以治初起之癆,實有神功耳。

此癥用救敗湯治之。

地骨皮 丹皮(各五錢) 人參(三分) 白芍(三錢) 山藥(一兩) 甘草(二分)水煎服。

前病用前方妙矣,然傷腎以成前病者,世人頗多,恐一方不足以概治也。我更受異人之傳,尚有一方以治前病甚效,因并志之。異人謂傷腎以致生癆蟲者,必須先殺其蟲,后用補腎之藥,則腎經(jīng)受益,否則徒補其精也。蓋蟲不去,則所生之精,僅足以供蟲之用,蟲得精之旺,蟲之勢愈大,與其于補中殺蟲,不若先殺其蟲,后補其陰之為勝。惟是殺蟲之藥,未有不更傷其陰者。吾方則不然,雖死其蟲,而于陰仍未有損,且能開胃。

方名祛祟丹∶

鰻魚(一條,重六兩) 懷山藥(三兩) 芡實(一兩)

水煮極爛,少加青鹽同食,食完不必吃飯,一日必須食完,連湯汁飲之。一次之后,隔七日再照前食之。三次則骨中之蟲無不死者,然后另用起瘵湯∶

人參(一錢) 茯苓(三錢) 麥冬(三錢) 北五味子(十粒) 生棗仁(二錢) 熟地(五錢) 山茱萸(二錢) 巴戟天(二錢) 白芍(一錢) 白芥子(五分) 沙參(一錢)水煎服。服一月精漸旺矣。再服一月全愈。

此方平中有奇,前方奇中實平,皆異人所傳,余不敢隱,愿與世共之,以救初起腎癆之病云。

人有夜臥常驚,或多恐怖,心懸懸未安,氣吸吸欲盡,yin夢時作,盜汗日多,飲食無味,口內(nèi)生瘡,胸中煩熱,終朝無力,惟思睡眠,唇似朱涂,顴如脂抹,手足心熱,液燥津干,人以為腎經(jīng)之癆瘵,誰知腎傳于心,而心初受病乎。夫心宮寧靜,邪不可侵,邪侵于心,則神必越出于外,腎癆生蟲,無形之邪氣犯心,尚不可救,烏容有形之蟲深入哉。不知蟲雖有形,而蟲之氣亦無形,腎氣既交于心,而腎中之蟲氣,烏得不上交哉。蟲之氣與腎之氣自是不同,腎氣交心,而心受益,蟲氣交心,而心受損,何必蟲入心而心始病乎。然則治法不必治心,仍治腎可也。然而徒治腎而蟲在,則蟲之氣仍在腎,心仍受蟲之害也。故救心必須滋腎,而滋腎必須殺蟲。

方用起瘵至神湯∶

熟地(一兩) 山茱萸(五錢) 麥冬(一兩) 茯苓(五錢) 山藥(五錢) 芡實(三錢) 肉桂(三分) 白術(shù)(三錢) 杜仲(一錢) 鱉甲(五錢) 百部(二錢)水煎服。連服十劑,癆蟲死矣。再服一月,腎氣旺而心氣安。再服一月全愈。

此方全是補腎安心之劑,惟鱉甲、百部乃殺蟲之藥,鱉甲深攻,引百部直入于至陰之內(nèi),又是補陰而不傷于髓,蟲以為養(yǎng)身之味,詎知是殺身之味耶。蟲死而腎無異氣,則心氣受益,而又有麥冬、茯苓、白術(shù)之相扶,自然慶安奠于宮中,喜敉寧于殿上也。

此癥用安養(yǎng)湯亦效。

人參 百部(各一錢) 山藥(一兩) 甘草(三分) 麥冬(五錢) 北五味十粒 白術(shù)(二錢) 茯神(三水煎服。

人有咳嗽吐痰,氣逆作喘,臥倒更甚,鼻口干燥不聞香臭,時偶有聞,即芬郁之味,盡是朽腐之氣,惡心欲吐,肌膚枯燥,時作疼痛,肺管之內(nèi),恍似蟲行,干皮細起,狀如麩片,人以為肺經(jīng)癆瘵也,誰知是心癆而傳之肺乎。夫肺為嬌臟,最惡心氣之克,心以正火刑肺,肺尚受病,況以尸蟲病氣移而刑肺,肺安得而不病乎。然而肺氣之傷者,傷于心之火氣也。心受蟲氣之傷,心自顧不遑,何能分其蟲氣以克肺,不知心嫌蟲氣之侵,乃不自受,即以蟲氣移入于肺,而自避其毒也。況肺為腎之母,肺原能自交于腎,而腎之蟲氣,何獨不交于肺乎。此心腎交侵,癆瘵之勢,倍重于腎之傳心矣。治法消心中之蟲氣,不若仍消腎中之蟲氣出。然而心腎兩傷,又消兩經(jīng)之蟲,藥必先經(jīng)于胃,蟲未必殺而胃氣先亡,則肺金大失化源,非治之善也。法宜健胃,則分布精液,心腎有益,胃又無損,則蟲可得而誅矣。

方用健土殺蟲湯∶

白術(shù)(五錢) 人參(二錢) 白薇(二錢) 萬年青(一片) 熟地(一兩) 麥冬(一兩) 山茱萸(三錢) 生棗仁(三錢) 車前子(二錢) 貝母(一錢)水煎服。二劑氣喘少平,又二劑咳嗽漸輕,又二劑知香臭,又二劑疼痛漸止,服三月全愈。

此方補胃氣又不助陽,消蟲氣又不損液,腎足以制心,而心不至于刑肺,實治癆傳肺之妙法也。

此癥用護肺飲亦佳。

白術(shù) 人參 百合(各二錢) 白薇 天冬(各一錢) 麥冬(三錢) 款冬花(五分) 天花桔梗(各六分)水煎服。

人有兩目KT KT ,面無血色,兩脅隱隱作痛,熱則吞酸,寒則發(fā)嘔,痰如鼻涕,或清或黃,臭氣難聞,淚干 澀,嘗欲合眼,睡臥不安,多驚善怖,人以為肝經(jīng)之癆瘵也,誰知是肺癆次傳于肝乎。夫肺金克肝木者也,使肝木本旺,肺何能克之。無如腎癆之后,久不生肝,則肝木無滋潤之氣,肝弱可知。肺即乘其弱,將蟲氣交于肝,肝欲拒之而無力,不得已順受其蟲氣矣。肝為腎之子,腎見肝子已受蟲氣,惟恐肝氣不敵,乃移其腎氣以生肝,而蟲氣即因腎氣之移,而同移入于肝矣,蟲蝕肝血,肝又何養(yǎng)乎。治法仍須救腎以生肝,兼之生肝以殺蟲也。

方用援瘵湯∶

白芍(一兩) 當歸(一兩) 熟地(一兩) 山茱萸(五錢) 茯苓(五錢) 鱉甲(五錢) 白薇(二錢)水煎服。十劑少痊,二十劑更痊,服三月乃愈。

此方肝腎兩治之湯也。止鱉甲、白薇乃殺蟲之味,不寒不熱,既無偏勝之虞,能補能攻,又是兩全之道。殺蟲于無形,起死于將絕者也;蛑^痰色青黃,方中消痰逐穢之品似不可少。不知蟲入腎肝,非直救二經(jīng),何能奪命,況消痰逐穢之品,用之益?zhèn)⑽,肝既受蟲之侵,正欲移傳于脾,倘再傷之,不引蟲入于中州乎。故寧大補腎肝,使二臟受益,其痰自化,斷不敢輕用消痰逐穢之品,以再傷脾胃耳。

此癥用療瘵湯亦佳。

白芍 熟地(各五錢) 當歸(四錢) 鱉甲(三錢) 鰻魚骨(燒黑灰,三分) 北五味(十粒) 水煎人有胸前飽悶,食不消化,吐痰不已,時時溏瀉,肚痛腹脹,空則雷鳴,唇口焦干,毛發(fā)干聳,面色黃黑,微微短氣怯難接續(xù),便如黑汁,痰似綠涕,人以為脾經(jīng)之勞瘵也,誰知是肝癆而傳于脾乎。夫五臟之癆,傳入于脾,本不可救,不必更立救脾癆之法也。雖然人有胃氣一線未絕,無不可接續(xù)于須臾,脾與胃為表里,胃絕則脾絕,萬無生理,脾絕而胃未絕尚有生機,正不可因其肝蟲之入脾,即諉于天命之絕也。余自行醫(yī)以來,曾救一婦人得此癥,脈又細數(shù),眾醫(yī)皆以癆病傳脾,為必死之癥,其夫亦棄之不治。余見飲食知味,謂其夫曰∶尊正尚有一線可救,何忍看其死而不一援乎。其夫曰∶眾醫(yī)皆棄而不治,非我不欲生之也。余勸其單服二白散,用∶

山藥 芡實(各等分,約各四斤) 萬年青(四大片)

各炒、磨為細末,入白糖一斤,滾水調(diào)服。

遇饑即用,無論數(shù)次。其婦聞之如法喜吞,頭一日即服五大碗。約五月,每日如此,脾氣漸服漸愈,竟得不死。問其前后所服幾何?約百斤也。后見余稱謝。因備志之,以助行醫(yī)方法之窮。二味既能健脾,尤能補腎,腎脾兼治,所以奏功。況萬年青殺蟲于無形,入之于二味之中,蟲亦不知其何以消滅于無蹤也。此方不特單治脾癆,但不可責其近功耳。若加入人參二兩以助胃氣,則胃氣更健,脾氣尤易援耳。

此癥用援怯湯亦妙。

白術(shù) 山藥(各一兩) 茯苓(三錢) 人參(三錢) 芡實(五錢) 白薇(一錢) 鰻魚骨末(五分) 肉桂(三分)水煎調(diào)服。

人有陰虛火動,每夜發(fā)熱如火,至五更身涼,時而有汗,時而無汗,覺骨髓中內(nèi)炎,飲食漸少,吐痰如白沫,人以為骨蒸之癆瘵www.med126.com也,誰知是腎水不能制火乎。夫腎中水火,必須兩平,火之有余,水之不足也。水不足,火始有余。骨蒸之病,正坐于火旺水虧耳。治法不必瀉腎中之火,但補其腎中之水,則水足濟火,腎既不熱,骨髓之內(nèi)外何能熱乎。

方用涼髓丹∶

地骨皮(一兩) 丹皮(一兩) 麥冬(五錢) 金釵石斛(三錢) 牛膝(二錢) 茯苓(二錢)水煎服。連服四劑而內(nèi)熱輕,再服四劑內(nèi)熱盡除,服一月而前癥盡愈。

此方用地骨、丹皮,不特補腎中之水,且取其能涼骨中之髓,與消骨外之血也。夫骨中髓熱,必耗其骨外之血,骨外血熱,必爍其骨中之髓。故兼用二味,則髓與血兩治,無太熱之虞,腎中寧獨熱哉。況石斛、牛膝,無非補腎陰之味。陰旺則陽平,水勝則火退,骨蒸不蒸,而癆瘵何能成哉。

此癥用純陰湯亦佳。

玄參 麥冬 丹皮 地骨皮 熟地(各三錢)水煎服。

人有氣虛,氣息短促不足以息,與勞役形體氣急促者迥殊,懶于語言,飲食無味,身體困倦,人以為氣癆也,誰知是陽虛下陷,由于內(nèi)傷其元氣乎。夫元氣藏于關(guān)元之中,上通肺而下通腎。元氣不傷,則腎中真陽自升于肺而肺氣始旺,行其清肅之令,分布于五臟七腑之間。若元氣一傷,不特真陽不能上升,且下陷于至陰之中以生熱矣。此熱乃虛熱,非實熱也。實熱可瀉,虛熱宜補,故必用甘溫之藥以退其虛熱。然而單用甘溫以退其熱,不用升提之味以挈其下陷之陽,則陽沉于陰,而氣不能舉,雖補氣亦無益也。即升提其氣矣。不用補氣之味,則升提力弱,終難輕舉其氣也。

方用補中益氣湯

人參(五錢) 白術(shù)(五錢) 炙黃 (三錢) 當歸(三錢) 陳皮(五分) 甘草(五分) 升麻(二分) 柴胡(三分) 加貝母(一錢)水煎服。一劑氣升,二劑氣旺,十劑生力,胃氣大開,前病頓失。

補中益氣湯乃李東垣一生學問全注于此方,妙在用柴胡、升麻于參、術(shù)、 、歸之內(nèi),一從左旋而升心、肝、腎之氣,一從右旋而升肺、脾、胃、命門之氣,非僅升舉上、中二焦之氣也。

此癥用提陷湯亦效。

黃 麥冬(各五錢) 白術(shù) 人參(各二錢) 甘草(三分) 桔梗(一錢) 神曲(五分)水煎服。

人有血虛者,面無色澤,肌肉焦枯,大腸干燥,心多怔忡,健忘不寐,飲食少思,羸瘠不堪,夜熱無汗,人以為血癆也,誰知是肝燥而生火乎。夫肝中火盛,往往自焚,終由于腎水之不能生木,非失血吐于外,即耗血燥于內(nèi)耳。肝既自燥,火生木中,正可火生木外,似乎心火得肝木之火而旺矣。無如木中有水,則肝可生心,木中有火,則肝能焚心。故火在心中可取給于肝,而火在肝中則自顧之不暇耳。然則治法必先治腎,而治腎必先補水也。

方用∶

玄參(一兩) 丹皮(五錢) 沙參(五錢) 白芍(一兩) 當歸(五錢) 甘菊花(三錢) 茯苓(三錢) 麥冬(五錢)水煎服。十劑夜熱除,二十劑燥癥解,三十劑各病均愈。

此方名為滋肝飲,實補腎以滋肝也。肝得腎水之滋,則肝木之火不發(fā),何致自焚而成癆哉。

此癥用加減四物湯

白芍 當歸 生地(各五錢) 熟地(一兩) 丹皮(三錢)水煎服。

人有過于貪饕燔熬烹炙之物,馨香甘肥之品,盡情恣食,以至食不能化,胸中飽悶,久則結(jié)成痞滿,似塊非塊,似瘕非瘕,見食則憎,每飯不飽,面色黃瘦,肢體日削,人以為因食成癆,誰知是脾衰而不能化乎。夫食未至而思餐者,胃氣之強也。食已下而難受者,脾氣之弱也。過于貪饕,正胃氣之強耳。人恃胃氣,不論精粗、生冷,盡皆食之,未免損傷胃氣。胃與脾為表里,未有胃傷而脾不傷者。然人有腎氣旺者,雖胃傷而脾不能傷,以腎中之火能生脾氣。故脾氣不足,往往補其腎火而愈。今食不能消,至于見食則憎,是脾傷而胃亦傷,單補腎中之火,恐僅能生脾土,而不能生胃土耳。蓋脾土非腎火不生,而胃火非心包之火不能長也。治法必須補心包以生胃土,補命門以生脾土也。

方用助www.med126.com火生土湯∶

人參(三錢) 白術(shù)(五錢) 黃 (五錢) 茯苓(三錢) 甘草(一錢) 肉桂(一錢) 巴戟天(五錢) 菖蒲(五分) 山楂(十粒) 神曲(五分) 遠志(八分)水煎服。二劑脾氣健,又二劑胃氣開,十劑脾胃之氣大旺矣,又十劑全愈。

此方上補心包,下補命門,中補脾胃,火生而土健,土健而食消,不易之理也。世人不知補火之道,更不知補火而有心包、命門之異,所以日健脾而脾不健,日開胃而胃不開,必成癆而始止也,豈不可嘆息哉。

此癥用溫化湯亦佳。

人參 茯苓 巴戟天 鱉甲(各三錢) 白術(shù) 黃 (各一兩) 肉桂 神曲(各一錢) 枳殼(五分)

豆蔻(一粒) 山楂(十粒)水煎服。

人有遭遇坎坷,或功名蹭蹬,或柴米憂愁,以致郁結(jié),胸懷兩脅脹悶,飲食日減,顏色沮喪,漸漸肢瘦形凋,畏寒畏熱,人以為因愁而成瘵也,誰知是肝氣不宣,木克脾胃乎。夫肝木最喜飛揚,一遇寒風、遇憂愁,皆郁而不伸也。然而肝氣不肯自安于不伸,于不伸之中而求其伸,于是上不得展舒以生心,下不得不刑克而傷脾矣。脾土既傷,胃氣亦弱,胃氣既弱,而飲食自少,何能分潤于臟腑哉。人見其悠悠忽忽,不飲不食,疑是蟲之作祟,乃用消蟲逐穢之藥,肝氣不開,脾胃反損,愈加困頓,變成癆疾而死者比比也。治法亦仍開其郁結(jié)而已矣。

方用順適湯∶

白芍(一兩) 白術(shù)(三錢) 人參(五分) 白芥子(一錢) 當歸(二錢) 郁金(一錢) 陳皮(三分) 甘草(五分) 茯苓(三錢) 香附(一錢) 川芎(八分)水煎服。二劑脾胃開,四劑寒熱除,十劑郁結(jié)之癥盡散矣,二十劑全愈。

此方專入肝經(jīng),又能入脾、入胃,舒木氣之滯,宣土氣之沉,所以能奏功之神也。若欲殺蟲祛祟,此癥本無蟲與祟也。甚矣,郁癆之易治,無如人之不知治郁何哉。

此癥用適志湯亦效。

白芍 茯苓(各五錢) 甘草 枳殼 半夏(各五分) 砂仁(一粒) 神曲 香附 人參(各二錢)

蘇子(一錢)水煎服。

世有尼僧、寡婦、失之女、丈夫久出不歸之妻外家,相思郁結(jié),欲男子而不可得,內(nèi)火暗動,爍干陰火,肝血既燥,必致血枯經(jīng)斷,朝熱夜熱,盜汗鬼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飲食懈怠,肢體困倦,肌膚甲錯,面目暗黑,人以為瘀血之癆也,誰知是干血之瘵乎。凡婦女欲火一動,多不可解。欲火者雷火也,雷火一動而天地變、陰陽乖,水隨火而沸騰,火得水而炎上,有不燒干者乎。婦女之欲火乃起于肝,肝火者木中之火也。雷火喜劈木者,以火從木中出也。夫肝火宜藏,以肝藏血也,肝火動則血不能藏矣;饎觿t血泄,況火不動則已,動則不能遽止,故火屢動而血屢泄,動之不已,則泄之不已,血安得不干乎。治法似宜泄木中之火矣,然而火止可暫瀉以止炎,不可頻瀉以損木。

方用消愁湯∶

白芍(一兩) 當歸(一兩) 葳蕤(一兩) 玄參 柴胡(各一錢五分) 丹皮(三錢) 地骨皮(五錢) 白芥子(一錢) 熟地(一兩)水煎服。連服數(shù)劑,肝氣不燥。再服數(shù)劑,肝火可平。更服十劑,血枯者不枯,諸癥可漸愈也。

此方補肝木而兼補腎水,水旺而木得其養(yǎng),木平而火息其機,不必治癆而癆自退。補肝、補腎之中而仍有開郁、達郁之藥也。彼徒補肝血、徒瀉肝火者,尚隔一層耳。

此癥用散思湯亦佳。

生地(一兩) 白芍 丹皮(各五錢) 白術(shù)(一兩) 地骨(三錢) 柴胡(一錢) 當歸(五錢) 陳皮(五分) 炒梔子(二錢) 荊芥(一錢)水煎服。

人有濕熱積于脾胃,又加生冷之物存而不化,久則變成寸白之蟲,或結(jié)成蛔蟲之類,以致腹痛肚疼,面黃肌瘦,盜汗淋漓,氣怯身弱,此是蟲積而不散也。夫蟲生,雖因于濕熱之化,而濕熱之積,實因于脾胃之虛。土堅之處,蟲不能生,土松則水入,水入則濕留,濕積則熱,熱則蟲生矣。然則治法不必用殺蟲之藥,但健脾胃之土,則蟲宜皆去。然蟲居土之中,既已成穴,則子孫繁庶可知。但單健其脾胃之土,土氣熏蒸,蟲未必不死。吾恐不能盡死也,故健其脾胃,仍須佐以殺蟲之味,則拔本塞源,亦斬草除根之道也。

方用滅蟲湯∶

白術(shù)(一兩) 檳榔(二錢) 使君子(二十個) 人參(三錢) 楝樹根(三錢) 陳皮(五分) 神曲(三錢)

炙甘草(二錢) 黃連(三分) 百部(一錢)水煎服。一劑蟲下,二劑蟲大下,三劑蟲盡滅矣,不必四劑也。

此方殺脾胃中濕熱之蟲,非殺脾胃中血肉之蟲也。血肉之蟲,每有靈機,濕熱之蟲原無知識。小治尚可建功,況以治癆蟲之法以治之乎。毋怪元氣既回,而殺蟲又捷也。

此癥用鰻羹飲亦效。

鰻魚一斤,煮湯四碗。另用∶

山藥 白術(shù)(各一兩) 茯神 神曲(各三錢) 百部(二錢) 肉桂(一錢) 湯二碗,煎一碗服,渣再用湯二碗,煎一碗。服二劑全愈。

人有好 曲 致成酒積,脾氣損傷,五更作瀉,久則淹淹忽忽,飲食少思,時多嘔吐,盜汗淋漓,人以為酒癆之病,誰知是脾腎兩虧乎。夫酒從胃入,似宜傷胃,不知酒雖入于胃,而受之者脾也。脾所惡者濕,而酒性正濕,是脾之所惡也。乃移而之腎,腎雖水臟,藏精而不藏濕。酒氣熏蒸,腎受酒氣之毒,仍傳于脾,而脾又不能受,遂傳大腸而出,大腸又惡酒氣之濕,不肯久留而遄發(fā)矣。飲酒既多,下瀉必甚,下多亡陰,人安得不病乎。人之貪酒而不啻肺腑之親,日飲如故,有加無已,不至腐腸爛胃而不止。然則治法必須先戒酒,而后以化酒之藥以解酒毒,仍以健脾、益腎之品以救其火土之衰,則酒癆之病,庶幾其可瘳乎方用消酒散∶

白術(shù)(一兩) 山茱萸(一兩) 葛花(二錢) 薏仁(一兩) 肉桂(三分) 茯苓(三錢)水煎服。十劑瀉輕,又十劑瀉止,又十劑而酒積除,又十劑全愈。

此方脾腎兩補,分解酒濕,而消其毒也。惟是酒性大熱,今不特不解其熱,并且用肉桂以助其熱者,以濕之不行,由于命門之火衰也。真火衰而邪火自盛,真火盛而邪火自衰,則邪水自流矣。

此癥用解 湯亦可治之。

白術(shù)(二兩) 茯苓(五錢) 肉果(二枚) 柞木枝(五錢)水煎服。十劑愈。

小兒多餐水果,恣食肥甘,以致成疳,身體黃瘦,毛豎膚焦,形如猿猴,狀如刺 ,食土食炭,人以為兒癆也,誰知是脾胃虛寒之病乎。小兒純陽,本不宜虛寒也。然而先天無虧,而后天每不能無損。蓋先天屬腎,后天屬脾胃也。小兒餐水果,食肥甘,正坐于傷脾胃耳。

脾胃一傷,五臟之氣不能行,六腑之氣不能運。小兒性格不常,何知樽節(jié),水果仍餐,肥甘仍食,欲不成癆,何可得乎。治法補其脾胃之氣,調(diào)其飲食之傷,原可隨手奏效,寧至兒癆之病哉。無如世醫(yī)以膽草蘆薈、胡黃連之類以瀉其火,以半夏、枳殼、檳榔、濃樸之類以降其痰,以麥芽、山楂、大黃之類以逐其食,以梔子、楝根、烏梅以殺其蟲,以至兒不勝任,反消損其真元之氣,無異下之石也。

方用六君子湯加減救之。

人參(二錢) 白術(shù)(三錢) 茯苓(三錢) 甘草(三分) 附子(一分) 黃 (三錢) 神曲(五分)水煎服。

一劑而兒之神氣轉(zhuǎn),再劑而兒之神氣生,連服十劑無不全愈,正不必多劑也。

此方原是補氣之劑。補氣者,補脾胃之氣也。小兒之病,原傷于脾胃也。先天實未常傷,脾胃之氣一轉(zhuǎn),是后天無損,先天何不接續(xù)哉。此癆病之所以易愈耳。

此癥用神人散亦甚效。

人參(二錢) 白術(shù)(三錢) 甘草(五分) 肉桂(三分) 白豆蔻(一枚) 神曲(五分) 半夏(三分) 山楂水煎服。

人有感染尸蟲,遂至釀成癆病,其癥與所感之病患無異,世為傳尸癆者,男子自腎傳心,由心而肺,由肺而肝,由肝而脾。女子自心傳肺,由肺而肝,由肝而脾,由脾而腎,五臟復傳六腑而死矣。此古人之言也,而孰知不然。傳尸癆癥,感病患之蟲,視蟲所入之臟,即于是臟見病,無不傳于脾而死,不必五臟之皆傳也。彼五臟之皆傳者,乃自傷于腎,由腎而傳心,心而肺,肺而肝,肝而次于脾耳。以自傳而為傳尸之病,則誤之甚矣。所以治傳尸之病,不必同于治自傳之癥也。雖然傳尸之蟲,雖不擇臟而入,治法必須補胃腎為主,而佐之殺蟲之味,蓋胃氣不敗而津液能生,腎氣不涸,而火氣能伏。且胃為腎之關(guān)門,胃土能消,而腎水始足。傳尸之病,未有腎水不竭者也。此腎與胃之二經(jīng),必宜兼補耳。

方用移尸滅怪湯∶

人參(一兩) 山茱萸(一兩) 當歸(三錢) 乳香末(一錢) 虻蟲(十四個) 水蛭(火 死,十四條)

蠶沙末(三錢)

各為末,蜜為丸,每日服百丸,此藥服完,而傳尸之蟲滅跡矣。

古人傳祛逐癆蟲之藥,多至損傷胃腎,所以未能取效。今用人參以開胃,用山茱萸以滋腎,且山茱萸又是殺蟲之味,同虻蟲、水蛭以蟲攻蟲,則易于取勝。尤恐有形之物,不能深入于尸蟲之內(nèi),加當歸以動之,乳香以開之,引其直入而殺之也。復慮蟲蝕補劑以散藥味,更加二蠶沙者,乃蟲之糞也,蟲遇蟲之類,則棄而不食,而人參、歸、萸得行其功,力助諸藥以奏效也。

此癥用逐尸飲亦神。

人參(三分) 白術(shù)(二錢) 山茱萸(五錢) 鰻魚骨燒灰,(一錢)水煎服。

人有傳染鬼 者,闔家上下、大小無不生尸蟲之病,是重于傳尸也。蓋傳尸止病于一人,一人死而一人又病,非若鬼疰之重也。此等之病,雖是冤鬼相纏,然初起之時,未常非尸蟲引之也。夫尸蟲作祟,已能殺人,況又有鬼邪相輔,變動不一,其為害也更甚。其癥使人夢遺鬼交,泄精淋瀝,沉沉默默,不知所苦,而無處不惡,經(jīng)年累月漸就困頓,以至于死,一家傳染,多至滅門絕戶,實可傷也。葛稚川曾傳獺肝散以救人,然止可救傳染之初起,不可救傳染之已深。余逢異人傳方,名為三清丸∶

蒼術(shù)(半斤) 炒人參(三兩) 山茱萸(一斤) 白薇(三兩) 蟲(三兩) 阿膠(三兩) 白芍(十兩)

鱉甲(十兩) 鰻魚骨(三兩) 白術(shù)(一斤) 柏子仁(不去油,四兩) 地骨皮(十兩) 沙參(五兩) 肉桂(一兩) 地栗粉(一斤) 神曲(三兩) 貝母(二兩)

各為細末,蜜為丸,每日早晚各服三錢。服一月而鬼氣散,服二月而尸蟲死矣。一家盡服之,斷不致有絕門滅戶之禍也。

此方補陽氣以制陰,則鬼不敢近,滅尸氣以殺蟲,則祟不敢藏,有攻之益,無攻之損,起白骨而予以生全,救闔家而令其壽考,功實偉焉。

此癥用散疰飲亦佳。

鱉甲炒為末(五錢) 心末(一錢) 人參(二錢) 甘草(三分) 神曲(二錢) 白術(shù)(五錢) 山茱萸(五錢) 白芍(五錢)水煎服。一月即愈不再傳。

人有花前月下兩相盟誓,或阻于勢而不能合,或盡于緣而不能逢,遂思結(jié)于心中,魂馳于夢寐,漸而茶飯懶吞,語言無緒,悠悠忽忽,終日思眠,面色憔悴,精神沮喪,因而畏寒畏熱,骨中似疼非疼,腹內(nèi)如餒非餒,人以為癆病之已成也,誰知是相思之惡癥乎。夫相思之癥,原不必治,遇情人而郁開矣。然而情人何易急得,醫(yī)道豈竟無他治哉。大約相思之病,先傷于心,后傷于肝,久則傷于脾胃,欲治相思之癥,宜統(tǒng)心、肝、脾、胃四經(jīng)治之,治此四經(jīng),多有得生者。未可信古人之言,以相思之癥為不可治之病也。夫傷心之病,本不可治,如何相思之傷心,猶為可救,蓋思其人而不得,必動肝火,火動生心,其實一線之延,正藉此肝木之火以生心也。用平肝解郁之品,佐之補心安神之味,益之開胃健脾之藥,則肝氣一舒,心火自發(fā),不必去生脾胃之土,而相思病可逐漸而衰也。倘更加人事之挽回,何病之不可愈哉。

方用遂情湯∶

香附(三分) 白芍(一兩) 荊芥(五分) 麥冬(三錢) 茯神(三錢) 白術(shù)(三錢) 生棗仁(三錢) 人參(五分) 神曲(三分) 甘草(一分) 柴胡(五分) 白芥子(五分)水煎服。十劑肝氣開,又十劑心氣開,又十劑脾胃之氣大開矣。

此方補多于散,貴在調(diào)和,不貴在爭戰(zhàn)也。倘作癆瘵治之,反無生機矣。

此癥用郁蓮散亦甚佳。

白芍(一兩) 柴胡(八分) 香附(五分) 郁金(一錢) 生棗仁(一錢) 茯神(二錢) 巴戟(二錢) 蓮子水煎服。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