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溫病學與《四圣懸樞》的疑問
    

四圣心源:溫病學與《四圣懸樞》的疑問

一直以來有個疑問,想請教各位前輩,就是葉吳薛王一派的溫病理論,究竟值不值得學?


在學傷寒期間,曾經看到不少傷寒高手說,溫病理論是引人歧途的東西,最好少學或不學。甚至有人說,臨證數十年,滿眼所見都是傷寒,最多是陽明經證或傷寒夾濕什么的,卻從未見過所謂的“溫病”。

但是我相信一種在整整兩三百年間如此流行的理論,應該也有它的道理。當然現在的中醫(yī)習慣拿溫病思維來套傷寒,那是另一回事。庸醫(yī)哪朝哪代都有,就算否認“溫病”的存在,歷來用麻黃湯治太陽中風或少陰傷寒的,難道還少了?理論雖然被泛化濫用了,這卻怪理論本身不得。

最近剛剛學完四圣懸樞。在進一步熟悉了黃師的遣方用藥習慣、并對黃師之才佩服得五體投地的同時,卻仍然有點小小的疑惑。就是六經辨證,真的能完全涵蓋溫疫痘疹之論治?還是美則美矣,尚有所缺焉?

溫病理論,這個橫行一世、曾經被學院派目為可與內經傷寒金匱并列的四大經典之一、如今在中醫(yī)復興之前夜卻飽受詬病的理論體系,究竟真如金針前輩所言,“但觀其方足矣”(也就是說其癥狀判斷與組方用藥仍然有值得學習的地方。理論體系卻未必。金針前輩這句話泛指的是“后世醫(yī)書”,但自然包括了溫病理論在內),還是其衛(wèi)氣營血與三焦辨證理論體系確有其獨到之處和寶貴的臨床價值(只要局限于溫病框架內,不要過于泛化使用)?

本人自學中醫(yī),時間還不長,經歷有限,對于曾經經手的幾個外感病,確實都是傷寒。不過曾經聽同事描述過(未得目見)的他老公在五月間的一場病,初起即不惡寒,后大熱大汗渴飲數日,大便不暢,又從他老公平日身體較瘦、起居無度、半夜打游戲的生活習慣來看,似乎有點像冬不藏精、春則病溫的情形。當然這種病我相信用四圣懸樞的六經溫病理論應該也可以辨證治療。只是如果按葉派的辨證治療方法,又會如何?

本人平時有時候看些雜書,也會接觸到一些溫病派的理論或醫(yī)案。但受“不觀其理,但觀其方”原則的影響,對其理論分析也就馬馬虎虎看看,卻經常嘗試從六經辨證與黃師土樞四象的角度出發(fā),對該病案能否作些分析?但苦于實踐經驗有限,這輩子接觸過的病人還非常少(也就僅限于家人和幾個同事朋友。自學中醫(yī),沒辦法)。始終不知自己這樣做,到底是對是錯?

謹候各位高賢指教!


----------- 本帖最后由 木炭 于 2011/6/20 10:04 編輯 www.med126.com

簡單的很,下次你或你的家人、朋友感冒、發(fā)燒了,你就按照溫病一派的路子來治就好了。
等你體會過了,你就知道誰說的有道理了。
免得你產生”大家都知道溫病好,所以百般抵毀“這樣的錯覺。
-----------我的感覺,現在市售中成藥有很多是溫病派的路子、方子。似乎可用的非常少。我覺得傷寒派是比較有用的。近代對中醫(yī)的詬病時期也正是溫病派大行其道的時期。
-----------不管溫病,傷寒只要能治病就是好方法,就如樓上所說,想證明溫病理論是正確的,就按溫病路子開方,在這辯論也是于事無補。
-----------《知醫(yī)必辨》看完你會找到答案···
-----------

傷寒與溫病原本是針對兩種不同性質疾病所發(fā)展出來的理論體系,內經傷寒對溫病,雖俱有記載,但都只輕輕帶過,直到明代醫(yī)家吳又可提出了溫疫論,清代葉薛二人,著書立說,對溫熱、濕溫,闡明要義,居功厥偉,再經吳王二者加以發(fā)揮,造就後來溫病學各家爭鳴的全盛時期。但既有所盛,必有所偏,崇溫者,一切以溫治,崇寒者,一切以寒治,何以致此?診斷不精,臨癥不明故也!

外感熱病,輕至傷風,重至溫疫,病程演變,有快有慢,快者,稍一失手,幾天之間便入危境,所以醫(yī)者絕對必須熟悉了解溫病傷寒之辨,否則臨癥慌亂,必定憤事,中醫(yī)之所以在外感病式微,與此有很大關係。

因此溫病學說不只不可棄之,相對亦要仔細研習;而且讀任何一家之言,千萬不要”但觀其方足矣”,這是必須建立的重要讀書態(tài)度;要知道治療任何疾病, 首重其法 ,欲知其法,必詳其理,而後能行方藥, 理知法明則方藥可變化萬千,如武俠小說所謂因為內勁夠,”摘花取葉皆可傷人”

中醫(yī)有時之所以令人如此無所適從,正因學者看了很多治病的方子,發(fā)現藥不同,病卻一樣治的好病,因而慢慢迷失方向,追逐有效特效之方,知其方而不知其理法,只是浪費時間罷了!對學問的增進沒什麼幫助的!


-----------樓上前輩是中允之談。多謝指點。我也覺得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存在的總有其合理之處,不可學醫(yī)伊始即執(zhí)門戶之見。平時沒見到溫病,不等于世上就沒有溫病這種情況,也不一定所有的溫病都適合用六經辨證。雖然限于目前的學識和閱歷,對最后這一點不太確定,卻總要先學了,用了,甚至比較了,才知道一門學問到底合理不合理。在學之前就存了臆測和一己之好惡可不對。
我目前傷寒金匱與黃師理論學得還不夠扎實。等這個再學扎實些,然后準備學李東垣,朱丹溪,鄭欽安,然后是溫病學...

> 簡單的很,下次你或你的家人、朋友感冒、發(fā)燒了,你就按照溫病一派的路子來治就好了。
木炭兄這話就不對了。我所疑惑的是遇到溫病,到底適合用六經辯證以概之(比如熟讀一本四圣懸樞就夠了),還是用衛(wèi)氣營血等辯證方式更好?卻不是碰到傷寒,也用溫病辨證。而說實話根據我的有限的經歷,周圍家人和朋友的感冒發(fā)燒,確確實實大多數都是傷寒(雖然他們到醫(yī)院看中醫(yī),醫(yī)生也當溫病來治,開一堆大青板藍根),用上麻附辛小青龍什么的,效果往往立竿見影。但沒見過白烏鴉,不等于白烏鴉就一定不存在啊!

> 我的感覺,現在市售中成藥有很多是溫病派的路子、方子。似乎可用的非常少。我覺得傷寒派是比較有用的。近代對中醫(yī)的詬病時期也正是溫病派大行其道的時期。
這句話我很同意。上次想買小青龍合劑,跑了幾家店都沒有。藥店里治咳嗽的成藥,幾乎都是溫病派的組方思路。確確實實,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確實傷寒派要實用得多。但是同樣,這是時之庸醫(yī)對溫病理論的濫用,卻并不代表溫病思想在其所適用的領域,也真的一無是處。

----------- 本帖最后由 xiaodiega 于 2011/6/20 21:39 編輯 www.med126.com

其實理論這東西,很多時候只是一種模型。同樣一塊布,既可以橫著裁,也可以豎著裁;同樣一堆積木,既可以按顏色分,也可以按形狀分。就看對于具體的某塊布某堆積木,哪種裁法分法更實用、效果更好了。而這個光是看書是不夠的,需要從實踐中摸索體會了。但是在實踐之前,首先必須要把各種裁法分法了然于胸,才能做到臨證不亂。不然終歸是以一己學問之偏而執(zhí)一意之孤行。


當然,以我的業(yè)余愛好者的身份,或許這輩子也未必有用上溫病理論處理急癥的機會,更遑論比較不同方法的差異了(人家這么急的病,還不趕緊往醫(yī)院送?還會送到我這個工程師兼三腳醫(yī)生手頭來治?)。或許這輩子,也就只有幫同事朋友調理調理慢性病亞健康、或者最多治治外感輕癥的福分。唉...所以以上這些,也就存粹從學習一門學問的角度出發(fā)所發(fā)的感想了。


-----------
溜肩膀123 發(fā)表于 2011/6/20 12:33
《知醫(yī)必辨》看完你會找到答案···

謝謝!正下載了準備看...



-----------其實你說了這么多,只說明一點,你還是沒有得了中醫(yī)的主心骨。
到現在還在比較傷寒和溫病的優(yōu)劣,可見你是越學越糊涂了。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