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中醫(yī)學院附屬脊髓病醫(yī)院 陳心智
王X,男,46歲,干部,1996年6月21日初診。
病人近1年來,經常于飽餐后出現(xiàn)脘m.payment-defi.com/shiti/腹脹滿,曖氣,活動則胸悶,心慌,氣短,汗出,臥床休息則緩解。5月21日晚24時,突發(fā)胸悶劇痛,心慌氣短,面色蒼白,周身冷汗,遂去某醫(yī)院以“心絞痛”急診入院。經心肌三酶、心電圖、血脂等檢查,確診為“冠心病心絞痛”,予硝酸甘油靜點,地奧心血康、月見草油膠丸門服等治療癥狀緩解,于6月20日出院。當日晚11時許,病人于睡眠時突發(fā)“心絞痛”,自行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4粒后癥狀緩解,6月21日經人介紹來我處求治。
刻診: T37.8C,R20次/分,P60次/分,BP15/10kPa。精神緊張,胸悶,善太息,頭暈,厭食,疲勞無力,失眠多夢,時見寒熱驚惕不安。發(fā)育正常,營養(yǎng)中等,皮膚粘膜無黃染,神清語明,心界不大,心率60次/分,節(jié)律規(guī)整,心音略低鈍,雙肺呼吸音清,腹平軟,胃區(qū)壓痛,叩之鼓音,墨菲氏征(+)。舌邊尖紅,脈虛弦。追問病史,心絞痛每次均于用藥30分鐘后緩解,曾患有急性黃疸性肝炎治愈,無吸煙飲酒史。實驗室檢查回報:血常規(guī)WBC1.10x109/L,S71.%,L29%。心電圖示竇性心律,心率70次/分,P-R間期0.13秒,Q-T問期0.41秒,ST: Ⅱ、 、蟆VF下降0.6mv,T: 、、aVF、Ⅴ5雙向,提示冠脈供血不足。B超顯示膽囊壁增厚、粗糙,未見結石影,提示慢性膽囊炎。遂診為膽心綜合征、慢性胃炎。中醫(yī)辨證屬木郁土壅,食濁擾心。法取疏肝利膽,和胃降濁。方宗仲師四逆散加味,藥。柴胡15g,炙甘草10g,枳殼10g,白芍10g,沉香5g,人參10g(先煎),徐長卿10g(后下)。4劑,水煎服。
二診:病人服藥2劑癥狀頓減,4劑服完,食欲大增,矢氣頻頻,僅見餐后胃脘作脹,睡眠不實,舌質紅,舌苔白,脈虛弦。此乃肝膽氣機雖調,胃虛日久難復。治宜和胃補中,方用導功散,藥。陳皮15g,人參10g(先煎),茯苓10g,炙甘草10g,白術10g,徐長卿15g(后下)。水煎服。
—上方服4劑后,癥狀消失,復查心電圖示大致正常心電圖,予逍遙丸善后,隨訪2個月未復發(fā)。
【老師】心痛一證在內科臨床上常見,對其診療必須依據(jù)中醫(yī)“治病求其本”的原則。本例病人據(jù)四診綜合分析,從“膽胃”入手調治,用藥尚屬平淡無奇而療效卓著,確令人深思。
【學生甲】心病治膽,古已有之。如《玉機微義·卷之五十》說,“凡心臟得病,必先調其肝腎兩臟。……肝氣通則心氣和;肝氣滯則心氣乏,此心病先求于肝,清其源也”!夺t(yī)學入門》亦說,“心膽相通,心悸怔仲宜溫膽”。但本例病人從四診所見,僅有胸悶,善太息,墨菲氏征(+)和已愈之肝病史,似難理解“膽病”的診斷依據(jù)。
【老師】中醫(yī)的一大特點是講求整體觀念。單就心痛一證(靈樞,厥病篇》就有肺心痛、脾心痛、腎心痛、肝心痛、厥心痛等病名,說明引起心痛的病本有許多,需要我們結合四診詳察之。本例病人有許多內容提示“膽病”。首先,病人幾次“心絞痛”發(fā)作均在“子時” (23?時),子時m.payment-defi.com/rencai/屬足少陽膽經氣血流注之時。其次,病人曾有過黃疸性肝炎的病史,據(jù)文獻報道肝炎病人約有60%一70%伴見膽囊炎的表現(xiàn)。第三,膽屬少陽,位居半表半里,膽氣失調,則見寒熱,驚惕不安,失眠多夢等癥。第四,厭食,疲勞無力,胃區(qū)壓痛,食后脘腹脹滿,亦當系肝膽犯脾之癥,如唐容川《血證論》有云,“食氣入胃全賴肝木之氣以疏泄之,則水谷乃化”,肝為“罷極之本”亦司人之運動。第五,本例病人“心絞痛”發(fā)作時間均在30分鐘左右,且硝酸甘油、速效救心膠丸等藥僅能短暫緩解癥狀,發(fā)作以休息時或餐后多見,這些方面均提示病本不在心,經實驗室檢查以佐證,最后定在“膽”是有道理的。說明臨證的思維方法是極其重要的。
【學生乙】既然病本責之于膽,就當以大隊疏調氣機之品,為何在用藥上又注重和胃之品的使用,且有甘草“中滿者忌之”之說,胃在心痛中占有什么樣的地位呢?
【老師】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在生理上的地位是顯見的。李東垣能從《內經》中發(fā)揮而著成《脾胃論》是有其充分的臨床依據(jù)的。本例病人本之于膽,膽病及胃,故在治療上需從整體調治,膽病及胃,胃病亦常累及于膽,二者是互為影響的。單從五行生克乘侮的關系上講,胃土壅盛侮及膽木而致病者亦不鮮見。中醫(yī)組方妙在配伍,有云“藥有個性之特長,方有合群之妙用”。土壅氣滯,甘草、人參本當忌用,但與柴胡、枳殼、沉香之類伍用,既有疏不傷正,補不留滯之佳效,又有白芍之酸寒與大隊辛溫之品配伍,取其寒溫并用,陰陽并調之義。另一方面功《本何秀山“胃之支脈,上絡心腦”之論,防止食濁之氣上逆犯心而加重病情!鹅`樞·厥病篇》也早有“胃心痛”之病。
【學生丙】本例病人系膽病犯心,確有佳效,那么在臨床上確有肝氣郁滯的冠心病心絞痛或冠心病心肌梗塞病人,可否亦用本法治療呢?
【老師】中醫(yī)治病強調辨證論治,有是證,便用是藥,當然用本法無疑。但同時中醫(yī)也—卜分強調辨病論治,正如葉天士所論,“蓋病有見證,有變證,有轉證,必灼見其初終轉變,胸有成竹,而后施之以方”。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觀點始見于醫(yī)圣張仲景的《金匱要略》,惜今人只強調中醫(yī)辨證而忽略辨病,今后大家當重視之。確屆病本于心者,也當放膽使用本法,但心主血脈,又主神明,適當施以調理血脈,鎮(zhèn)心安神之味,當屬必要。
【學生丁】奉例之療效卓著,似與徐長卿一藥有關,8劑湯劑中均有此藥,道理何在?
【老師】徐長卿系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莖或全草,味辛氣溫,歸肝、胃—二經,功用辛散溫通,祛風止痛,解毒除穢,多用于風濕痹痛,F(xiàn)代研究也證實該藥含有牡丹酚、黃酮和少量生物堿。藥理實驗表明其有較強的鎮(zhèn)痛、鎮(zhèn)靜和一定的擴冠、降壓、降脂作用。今人朱良春主任醫(yī)師喜用本品和胃消脹,止痛安神,確有療效!侗静菝绍酢芬嗍①澅酒贰皽丿戩睿瑦簹庵稹,足見本品的降濁通腐之效。合以“通天徹地”降濁之沉香,自然使中焦之氣下降,腑氣通,濁陰降,清陽升,氣機調,何患疾之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