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每臟旁看。從腎臟至天井。三焦出入。正胃臟腑也。皆仿此。
凡五臟六腑。變化無窮。散在諸經(jīng)。其事隱沒。難得具知。今纂節(jié)相付。以為傍通。令學(xué)人少留意推尋。則造次可見矣。假令肝心脾肺腎為臟。則膽小腸胃大腸膀胱為腑。足少陰為腎經(jīng)。足太陽為膀胱經(jīng)。下至五臟。五果。五菜。皆稱觸類長之也。他仿此。
五臟 肝。心。脾。肺。腎。
六腑 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三焦有經(jīng)無臟)。
五臟經(jīng) 足厥陰。手少陰。足太陰。手太陰。足少陰。
六腑經(jīng) 足少陽。手太陽。足陽明。手陽明。足太陽。手少陽。
五行 木。火。土。金。水(以上各主一臟)。
五行數(shù) 三、八。二、七。五、十。四、九。一、六(以上五行數(shù)。以配五臟)。
五行色 青。赤。黃。白。黑(以上五行色。五臟所象)。
五行相生 水。木;。土。金(以上五臟相生)。
五行相克 金。木。土。水;。
五臟胎月 八月。十一月。正月。二月。五月(不宜針、吐、利)。
五臟相月 冬三月(木相)。春三月(火相)。夏三月(土相)。季夏(六月金相)。秋三月(水相并不宜補養(yǎng))。
五臟王月 春三月。夏三月。季夏六月。秋三月。冬三月(有疾可宣泄)。
五臟廢月 夏三月(木廢)。季夏(六月;饛U)。秋三日(土廢)。冬三月(金廢)。
春三月(水廢。宜補忌泄)。
五臟囚月 季夏(六月。木囚)秋三月(火囚)。冬三月(土囚)。春三月(金囚)。
夏三月(水囚宜補忌泄)
五臟死月 秋三月(木死)。冬三月(火死)。春三月(土死)。夏三月(金死)。季夏(六月。水死。宜補)。
五臟王日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以上不灸不服藥)。
五臟王時 寅至辰。巳至未。申至戌。亥至丑(以上不灸)。
五臟困日 戊己(土也)。庚辛(金也)。壬癸(水也)。甲乙(木也)。
丙丁(火也。宜補養(yǎng)安神)。
五臟困時 食時(日昧土也)。晡時(日入金也)。人定(夜半水也)。
平旦(日出木也)。禺中(日中火也宜補養(yǎng))。
五臟忌日 庚辛。壬癸。甲乙。丙丁。戊己(并忌此日得病)。
五臟忌時 申至酉。亥至子。寅至卯。巳至午。辰戌丑未(并忌此時得病)。
五時 春。夏。季夏。秋。冬。
五音 角(六十四系)。征(五十四系)。宮(八十一系)。商(七十一系)。羽(十八系。以上象五行應(yīng)五臟)。
五星 歲(東方)。熒惑(南方)。鎮(zhèn)(中央)。太白(西方)。辰(北方。以上五星。
各象一臟)。
五常 仁肅。禮哲。信圣。義毅。智謀(各從五臟出)。
五樂 琴。管。鼓。磬。瑟(外象五行。內(nèi)應(yīng)五臟)。
五兵 矛。劍。盾。戟。弩(各應(yīng)其臟)。
五味 酸?唷8。辛。咸(以上各隨五臟所宜)。
五宜 苦。甘。辛。咸。酸(子來扶母)。
五不宜 辛。咸。酸。苦。甘(此五味須忌之)。
五事 貌(恭)。視(明)。思(睿)。言(從)。聽(聰)(隨臟所感)。
五咎 狂。豫。蒙。僭。急。
六情 好喜。怵慮。樂。威怒(一作感怒)。惡衰(出五臟之情惡衰二字文不類,無完本可校,今缺疑,他仿此)。
八性 慈(惠悲)。愛。公私(恕)。氣正。欲忌(各稟之性)。
生 革。肉。髓。骨。腦(各隨初生長)。
形 直。銳。方。圓。曲(外應(yīng)五行之形。內(nèi)法五臟之象)。
五養(yǎng) 筋。血。肉。皮毛(氣)。骨精(各從五臟所養(yǎng))。
五液 泣(一云淚)。汗。涎。涕。唾(各隨臟所生)。
七神 鬼。神。意。魄。精(以上脾腎各二神故七神)。
五竅 目(左目甲。右目乙)。舌(榮外為血。內(nèi)主五音)。耳(左耳丙。右耳丁)。
唇(口為戊。舌為己)。鼻(左孔庚。右孔辛)。
五聲 呼。言?蕖8。呻。
五音 諷詠。肆。唱。歌。吟。
五氣 呵。吹呼。唏噓。 (有疾各隨其臟消息。其法在調(diào)氣論)。
五惡 風(fēng)。熱。濕。寒。燥。
五味 辛。咸。酸?。甘(味之惡)。
五臭 腐。焦。膻。腥。香。
五有余病 怒。笑(不止)。脹滿(噫)。喘咳(上氣)。脹泄久(實則此疾見)。
五不足病 悲。憂。少氣。息痢。厥(虛則此疾見)。
五積 肥氣。伏梁。磨氣。息賁。賁豚。
五疾 奔氣。憂恐。食飲。風(fēng)寒。強力(將息失度乃主此疾)。
五傷 久行(傷筋)。久視(傷心)。久坐(傷肉)。久臥(傷皮)。久立(傷骨)。
五方神 青龍。朱雀。 蛇。白虎。玄武(以五方象五臟)。
五畜 虎、兔(千金云雞)。蛇、馬(千金云羊)。龍、牛(羊犬)。猴、雞。鼠、豬(各主本命臟所宜)。
五谷 麻。麥。稷。黃黍。大豆(以上補益五臟六腑)。
五果 李。杏。棗。桃。栗(以上補益五臟)。
五菜 韭。薤。葵。蔥。藿蓼(以上菜可久食)。
五木 榆。栗。桂。桑。梧桐(以上宣助五臟)。
五臟斤兩 四斤四兩(左三葉。右三葉)。十二兩(三毛七孔)。二斤三兩。三斤三兩。一斤二兩(以上五臟輕重數(shù))。
六腑斤兩 三兩三銖。二斤二十四兩。二斤十四兩。二斤十二兩。九兩二銖(以上六腑輕重數(shù))。
六腑尺丈 三寸三分。二丈四尺(廣三寸四分)。二尺六寸。一丈二尺(廣六寸)
九寸(一云廣七寸。以上六腑長短數(shù))。
六腑所受 三合(一云一合)。二斗四升。三斗五升。一斗二升。九斗九合(一云九升二合以上六腑受盛數(shù))。
五臟官 尚書(一云尚將軍。又為郎官)。帝王。諫議大夫。上將軍(一云大尚書)
后宮列女(以上五臟官位)。
六腑官 將軍。決曹吏。監(jiān)倉吏。內(nèi)澀吏(澀)。監(jiān)倉椽。水曹椽(以上六腑官位)
五臟俞 九(椎下兩旁各一寸半是也)。五(椎下兩旁各一寸半是也)。十一(椎下兩旁各一寸半是也)。三(椎下兩旁各一寸半是也)。十四(椎下兩旁各一寸半是也)。
六腑俞 十(椎下兩旁各一寸半是也)。十八(椎下兩旁各一寸半是也)。十m.payment-defi.com/jianyan/二(椎下兩旁各一寸半是也)。十六(椎下兩旁各一寸半是也)。十九(椎下兩旁各一寸半是也)。十三(椎下兩旁各一寸半是也)。
五臟募 期門。巨闕。章門。中府。京門。
六腑募 日月。關(guān)元。太倉。天樞。中極。石門(三焦)。
五臟脈 弦長。洪盛。緩大。浮短。沉濡。
五臟流注旁通(圖缺)
謹按銅人針灸甲乙經(jīng)。九墟并無五臟所過為原穴。唯千金及外臺秘要集有之。今列穴名中 (肝)。內(nèi)關(guān)(心)。公孫(脾)。列缺(肺)。m.payment-defi.com水泉(腎)。
心之臟主出入(圖缺)
六腑流注旁通(圖缺)
三焦流注旁通(圖缺)
五臟脈(圖缺)
六腑脈(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