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盛之人,表寒里熱,則用大青龍,表寒解而里熱盛,于是有白虎清金之法,肺金清而胃熱消,可無異日陽明之證矣。至于汗后陽虛之渴,則于白虎而加人參,涼金益氣,生津化水,清滌煩渴之妙,超人巧而絕天工,制方立法,神化難追。
然白虎湯證,雖皆傷寒之條,其實來自中風(fēng)者多。如:服桂枝湯,大汗出后,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其為風(fēng)證甚明。以m.payment-defi.com/zhicheng/中風(fēng)多傳陽明,白虎湯證乃承氣證之初氣也。
【350】傷寒脈滑而厥者,里有熱也,白虎湯主之。
四肢厥逆,而脈見遲澀,是為里寒,厥而脈滑,是里有熱也。蓋燥熱內(nèi)郁,侵奪陰位,陰氣浮散,外居肢節(jié),故肢冷而脈滑。白虎湯,石膏清金而退熱,知母潤燥而瀉火,甘草、梗米補(bǔ)中而化氣,生津而解渴也。
胃陽素盛之人,陰虛火旺,一被感傷,經(jīng)熱內(nèi)蒸,津液消爍,則成陽明下證。而胃火未盛,肺津先傷,是以一見渴證,先以白虎涼金瀉熱,滋水滌煩。膈熱肅清,則不至入胃,而致煩熱亡陰之害矣。
白虎證即將來之大承氣證,而里熱未實,從前之大青龍證,而表寒已解者也。表寒已解,故不用麻黃,里熱未實,故不用硝、黃。
〖白虎湯〗八。ǚ健73】)
【73】白虎湯
知母六兩 石膏碎,綿裹,一斤 甘草炙,二兩 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176】傷寒,脈浮滑,此里有熱表有寒也,白虎湯主之。
此申明上章未顯之義。脈滑者,里有熱也,厥者,表有寒也。此不言厥者,診脈浮滑,已知是表寒外束,里熱內(nèi)郁,不必問其肢節(jié)之厥熱矣。若里熱外發(fā),則脈變實緩,不復(fù)浮滑也。浮滑者,陽氣郁格之象也。此之表寒,乃陰氣之外浮,非寒邪之外yin,不然,表寒未解,無用白虎之理。
【170】傷寒,脈浮,發(fā)熱,無汗,其表不解者,不可與白虎湯。渴欲飲水,無表證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脈浮,發(fā)熱,無汗,是表未解也,此合用大青龍雙解表里,不可與白虎湯但清其里。若渴欲飲水,而無表證www.med126.com者,是汗出而熱退也。汗后陽泄,宜防知、膏伐陽,白虎而加人參,清金益氣,生津化水,汗后解渴之神方也。
〖白虎加人參湯〗九。ǚ健8】)
【8】白虎加人參湯
知母六兩 石膏碎,綿裹,一斤 甘草炙,二兩 粳米六合 人參三兩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于白虎湯內(nèi)加人參三兩,余依白虎湯法。
【169】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表解,故無大熱。背微惡寒,即前章表有寒也。陽乘陰位,而生里熱,則陰乘陽位,而生表寒。遠(yuǎn)則客于肢節(jié),近則浮于脊背,脊背肢節(jié),皆陽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