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問曰:余聞皮有分部,脈有經紀,筋有結絡,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異。別其分部,左右上下,陰陽所在,病之終始,愿聞其道。岐伯對曰:欲知皮部,以經脈為紀,諸經皆然。
分,分地;部,部位。經,大經;紀,小紀。結,摶結;絡,聯絡。度,尺度,量,m.payment-defi.com/job/寸量。
皮脈筋骨,處所不同,其所生病各異,總于皮部別之。別其皮之分部,定上下左右之位,以辨陰陽所在,而詳病之終始,所以考究一身之分野,而知百病之起止也。欲知皮部,必以經脈為紀,諸經皆有經紀之方,按經脈分之,則皮部明矣。
陽明之陽,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陽明之絡也。絡盛則入客于經。陽主外,陰主內。
陽明之陽絡,名曰害蜚。上謂手陽明,下謂足陽明。同法,主病之法皆同也。視其部中有浮絡者,是皆陽明之絡也。絡脈盛滿,則入客于經。陽絡主外,陰絡主內。
少陽之陽,名曰樞持,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少陽之絡也。絡盛則入客于經。故在陽者主外,在陰者主出,以滲于內。諸經皆然。
義如上文。在陽絡者主外,在陰經者出于經絡而滲于內,亦主內之變文也。諸經皆同。
太陽之陽,名曰關樞,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太陽之絡也。絡盛則入客于經。
義如上文。
少陰之陰,名曰樞儒,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少陰之絡也。絡盛則入客于經。其入經也,從陽部入于經,其出者,從陰內注于骨。
少陰之陰絡,名曰樞儒,義如上文。絡盛則入客于經。其入經也,從陽絡之部注于經。在陰經者主出,以滲于內,故從陰經內注于骨也。
心主之陰,名曰害肩,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心主之絡也。絡盛則入客于經。
心主,手厥陰。上謂手厥陰,下謂足厥陰。義如上文。
太陰之陰,名曰關蟄,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太陰之絡也。絡盛則入客于經。
義如上文。
凡十二經絡脈者,皮之部也。邪客于皮則腠理開,開則邪入客于絡脈,絡脈滿則注于經脈,經脈滿則入舍于腑臟也。故皮有分部,不與而生大病也。“與”與“預”同。
經脈附骨,絡脈附皮,凡十二經之絡脈,是為皮之部也。邪自皮而入絡脈,自絡脈而入經脈,自經脈而入腑臟,則大病成矣。而其先則自皮始,故皮有分部,不知預為防護,此大病所由生也。
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則腠理開,開則入客于絡脈,留而不去,傳入于經,留而不去,傳入于腑,廩于腸胃。
此言百病始生,由淺入深之原。
帝曰: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岐伯曰:皮者,脈之部也,邪之始入于皮也,溯然起毫毛,開腠理。其入于絡也,則絡脈盛,色變。其色多青則痛,多黑則痹,黃赤則熱,多白則寒,五色皆見,則寒熱也。其入客于經也,則感虛,乃陷下。其留于筋骨之間,寒多則筋攣骨痛,熱多則筋弛骨消,肉爍(月囷)破,毛直而敗。
皮之十二部者,十二絡脈之部也。皮者脈之部,即絡脈之部也。邪之始入于皮也,溯然猶灑然意。起毫毛,開腠理,而入于絡脈。其入于絡也,隧路梗阻,衛(wèi)氣不行,則絡脈盛滿,色因邪變。多青則痛,多黑則痹,黃赤則熱。多白則寒,五色皆見,則陰陽交爭,寒熱互作也。其入客于經也,則乘虛內入,脈乃陷下。其留于筋骨之間,寒多則筋攣骨痛,熱多則筋弛骨消,肉爍(月囷)破,毛直而敗。其所生病雖異,其始不過此條,其終乃yin溢傳變耳。
帝曰:善。夫絡脈之見也,其五色各異,青黃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岐伯對曰:經有常色,而絡無常變也。帝曰:經之常色何如?岐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黃、腎黑,皆亦應其經脈之色也,此皆常色,謂之無病。帝曰:絡之陰陽,亦應其經乎?岐伯曰:陰絡之色應其經,陽絡之色變無常,隨四時而行也。寒多則凝泣,凝泣則青黑,熱多則淖澤,淖澤則黃赤,五色具見者,謂之寒熱。帝曰:善。
隨四時而行者,秋冬寒盛,則營血凝澀,泣與澀通。其色青黑,春夏熱盛,則營血淖澤,其色黃赤也。此段王冰分之為經絡論,今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