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馬××,年二十八歲,于季秋得溫病兼喉痧痰喘證。
病因 初因外出受風(fēng)感冒甚微,醫(yī)者用熱藥發(fā)之,陡成溫病,而喉病喘病遂同時(shí)發(fā)現(xiàn)。
證候 表里俱壯熱,喘逆咳嗽,時(shí)吐痰涎,咽喉左邊紅腫作疼(即西人所謂扁桃體炎)。其外邊項(xiàng)左側(cè)亦腫脹,呼吸皆有窒礙。為其病喉且兼喘逆,則m.payment-defi.com/sanji/吸氣尤形困難,必十分努力始能將氣吸入。
其舌苔白而薄,中心微黃。小便赤澀,大便四日未行。其脈左右皆弦長(zhǎng),右部重診有力,一分鐘九十六至。
診斷 此乃外感之熱已入陽(yáng)明之府,而沖氣又挾胃氣肝火上沖也。為其外感之熱已入陽(yáng)明之府,是以右脈之力勝于左脈,為其沖氣挾胃氣肝火上沖,是以左右脈皆弦長(zhǎng)。病現(xiàn)喘逆及咽喉腫疼,其腫痛偏左者,正當(dāng)肝火上升之路也。擬治以麻杏甘m.payment-defi.com/jianyan/石湯,兼加鎮(zhèn)沖降胃納氣利痰之品以輔之,又宜兼用針刺放血以救目前之急。
處方 麻黃(一錢) 生石膏(二兩搗細(xì)) 生赭石(一兩軋細(xì)) 生懷山藥(八錢)杏仁(三錢去皮炒搗) 連翹(三錢) 牛蒡子(三錢搗碎) 射干(二錢) 甘草(一錢)
共煎湯兩盅,分兩次溫服。
又于未服藥之前,用三棱針刺其兩手少商出血,用有尖小刀刺其咽喉腫處,開兩小口令其出血,且用硼砂、西藥鹽酸蓋理,融以三十倍之水,俾其含漱。又于兩手合谷處為之行針。其咽喉腫處驟然輕減,然后服藥。
復(fù)診 將藥服后,其喘頓愈強(qiáng)半,呼吸似無妨礙,表里之熱亦愈強(qiáng)半。脈象亦較前平和,其右部仍然有力。胸膈似覺郁悶,有時(shí)覺氣上沖,仍然咳嗽,大便猶未通下。擬再治以開郁降氣清熱理嗽之劑。
處方 糖栝蔞(二兩切碎) 生石膏(一兩搗細(xì)) 生赭石(五錢軋細(xì)) 生杭芍(三錢)川貝母(三錢) 碎竹茹(三錢) 牛蒡子(三錢搗碎)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 將藥煎服一劑,大便通下,諸病皆愈。唯一日之間猶偶有咳嗽之時(shí),俾用川貝母細(xì)末和梨蒸食之以善其后。
幫助 凡用古人成方治病,其藥味或可不動(dòng),然必細(xì)審其藥之分量或加或減,俾與病機(jī)相宜。如麻杏甘石湯原方,石膏之分量?jī)H為麻黃之兩倍,而此證所用麻杏甘石湯則石膏之分量二十倍于麻黃矣。蓋《傷寒論》之麻杏甘石湯原非為治喉證而設(shè),今借之以治喉證。原用麻黃以散風(fēng)定喘,又因此證之喉腫太甚,有礙呼吸,而方中猶用麻黃,原為行險(xiǎn)之道,故麻黃僅用一錢,而又重用生石膏二兩以監(jiān)制之。且于臨服藥時(shí)先用刀開其患處,用針刺其少商與合谷,此所以于險(xiǎn)中求穩(wěn)也。嘗聞?dòng)讶藯睢痢裂裕幸幻t(yī)深于《傷寒論》,自著有《注解傷寒論》之書行世,偶患喉證,自服麻杏甘石湯竟至不起,使其用麻杏甘石湯時(shí),亦若愚所用者如此加減,又何患喉證不愈乎?縱使服藥不能即愈,又何至竟不起乎?由此知非古人之方誤人。麻杏甘石湯,原為發(fā)汗后及下后汗出而喘無大熱者之的方,原未言及治喉證也。而欲借之以治喉證,能勿將藥味之分量為之加減乎?嘗總核《傷寒論》諸方用于今日,大抵多稍偏于熱,此非仲景之不善制方也。自漢季至今,上下相隔已一千六百余年,其天地之氣化,人生之稟賦,必有不同之處,是以欲用古方皆宜細(xì)為斟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