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 河
竹瀝又稱淡竹瀝或
竹瀝水、竹油、竹汁等,臨床上多用于治療肺熱
咳嗽,痰多,
氣喘,胸悶,中風
昏迷,痰涎壅塞及小兒痰熱驚風等癥。
竹瀝的加工方法在古代本草及醫(yī)學(xué)書籍中未見記載,直至唐朝的孫思邈《千金要方》始有收載,“取淡竹斷兩頭節(jié)、火燒中央,器盛,兩頭得汁”。這是燒制竹瀝最早的文字記載。爾后,歷代均沿此法制作。近些年來,江西、浙江、湖北、山東等省產(chǎn)竹地區(qū),就地加工,并將燒炙后所搜取的竹瀝水煮沸,酌加防腐劑,過濾,灌封,滅菌等工序制成鮮竹瀝,便于貯存和服用,深受病患者的歡迎。此外,還有
竹瀝膏,服用也較方便。
竹瀝味甘,性大寒,入心、胃、大腸三經(jīng)!睹t(yī)別錄》曰:“療暴中風、風痹,胸中大熱,止煩悶”。
朱丹溪亦說:“治中風失音不語,風痙虛痰在胸膈,使人癲狂,痰在經(jīng)絡(luò)四肢,非此不達不行”。如孫思邈《千金要方》的竹瀝飲子:竹瀝水,生
姜汁各5~10ml,和勻服下,治中風口噤。又方將竹瀝水煎熱,頻頻飲之,能清熱除煩,治時氣煩躁及孕婦
子煩。沈金鰲《沈氏尊生書》中的
竹瀝達痰丸:
半夏、
陳皮、黃苓、
白術(shù)、
人參、
大黃各10g,
茯苓12g,制
甘遂1.8g,
礞石4.5g,
沉香2.4g,竹瀝、姜汁各5ml,泛丸。治痰火喘急,昏迷不省,厥逆驚癇等癥。臨臥時服,臨床上每用之均有很好的療效!吨夂蠓健酚弥駷r水加開水兌服、治
消渴尿多癥,有潤燥止渴的作用,臨床中驗之皆能奏效。近年來常用竹瀝水治療腦血管意外,
癱瘓不語等癥,療效頗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