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第八節(jié) 經間期出血
    

中醫(yī)婦科學:第八節(jié) 經間期出血

月經周期基本正常,在兩次月經之間綱組之時,發(fā)生周期性出血者,稱為“經間期出血”。本病相當于西醫(yī)學排卵期出血,若出血期長,血量增多,不及時治療,進一步發(fā)展可致崩漏。[病因病機]月經中期又稱綱組期,是沖任陰精充實,陰氣漸長,由陰盛向陽盛轉化的生理階段。若腎…

月經周期基本正常,在兩次月經之間綱組之時,發(fā)生周期性出血者,稱為“經間期出血”。

本病相當于西醫(yī)學排卵期出血,若出血期長,血量增多,不及時治療,進一步發(fā)展可致崩漏。

[病因病機]

月經中期又稱綱組期,是沖任陰精充實,陰氣漸長,由陰盛向陽盛轉化的生理階段。若腎陰不足,脾氣虛弱,濕熱擾動或瘀血阻遏,使陰陽轉化不協(xié)調,遂發(fā)生本病。常見的分型有腎陰虛、脾氣虛、濕熱和血瘀。

一、腎陰虛

素體陰虛,房勞多產,腎中精血虧損,陰虛內熱,熱伏沖任,于細組之時,陽氣內動,陽氣乘陰,迫血妄行,因而出血;血出之后,陽氣外泄,陰陽又趨平衡,故出血停止,下次周期,又再復發(fā)。

二、脾氣虛

憂思勞倦,或飲食不節(jié),損傷脾氣,脾氣虛弱,沖任不固,于綱組之時,陽氣內動,但陽氣不足,血失統(tǒng)攝,故而出血;陰隨血泄,陰陽又趨平衡,故出血停止,下次周期,又再復發(fā)。

三、濕熱

外感濕熱之邪,或情志所傷,肝郁犯脾,水濕內生,濕熱互結,蘊于沖任,于綱組之時,陽氣內動,引起濕熱,迫血妄行,遂致出血;濕熱隨經血外泄·,沖任復寧,出血停止,下次周期,又再復發(fā)。

四、血瘀

經期產后,余血內留,離經之血內蓄為瘀,或情志內傷,氣郁血結,久而成瘀,瘀阻沖任,于綱縊之時,陽氣內動,引動瘀血,血不循經,遂致出血;瘀隨血泄,沖任暫寧,出血停止,下次周期,又再復發(fā)。

[辨證論治]

本病以發(fā)生在綱組期有周期性的少量子宮出血為辨證要點,進行分析則更為準確。治療以調攝沖任陰陽平衡為大法,選用滋腎陰、補脾氣、利濕熱或消瘀血之方藥隨證治之。

一、腎陰虛型

主要證候:經間期出血,量少,色鮮紅,質稠,頭暈耳鳴,腰腿酸軟,手足心熱,夜寐不寧,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

證候分析:腎陰不足,熱伏沖任,于綱組期,陽氣內動,陽氣乘陰,迫血妄行,故發(fā)生出血;陰虛內熱,故出血量少,色鮮紅,質稠;腎主骨生髓,腎陰虛,腦髓失養(yǎng),故頭暈耳鳴;腎虛則外府失養(yǎng),故腰腿酸軟;陰虛內熱,故手足心熱;腎水虧損,不能上濟于心,故夜寐不寧。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也為腎陰虛之征。

治療法則:滋腎益陰,固沖止m.payment-defi.com/zhuyuan/血。

方藥舉例:加減一貫煎(《景岳全書》)。

生地、白芍麥冬、熟地甘草、知母地骨皮

方中生地、熟地、知母滋腎益陰;地骨皮瀉陰火;白芍和血斂陰;麥冬養(yǎng)陰清心;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合用,功能滋腎益陰,固沖調經,故出血可止。

若頭暈耳鳴者,酌加珍珠母、生牡蠣;夜寐不寧者,酌加遠志、夜交藤;出血期,酌加旱蓮草、炒地榆三七。

二、脾氣虛型

主要證候:經間期出血,量少,色擁,質稀,神疲體倦,氣短懶言,食少腹脹,舌淡,苔薄,脈緩弱。

證候分析:脾氣虛弱,沖任不固,于紹組期,陽氣不足,不能統(tǒng)攝氣血,因而出血;脾虛化源不足,故經量少,色淡質;脾氣虛弱,中陽不振,故神疲體倦,氣短懶言;運化失職,則食少腹脹。舌淡,苔薄,脈緩弱,也為脾氣虛之征。

治療法則:健脾益氣,固沖攝血。

方藥舉例:歸脾湯

三、濕熱型

主要證候:經間期出血,血色深紅,質稠,平時帶下量多色黃,小腹時痛,心煩口渴,口苦咽干,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證候分析:濕熱內蘊,于綱組期陽氣內動之時,引動濕熱,損傷沖任,迫血妄行,因而出血;濕熱與血搏結,故血色深紅,質稠;濕熱搏結,瘀滯不通,則小腹作痛;濕熱流注下焦,帶脈失約,故帶下量多色黃;濕熱熏蒸,故口苦咽干,心煩口渴。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也為濕熱之象。

治療法則:清熱除濕,涼血止血。

方藥舉例:清肝止淋湯(《傅青主女科》)去阿膠紅棗,加茯苓、炒地榆。

白芍、生地、當歸、阿膠、丹皮、黃柏、牛膝、香附、紅棗、小黑豆

方中黃柏、黑豆、茯苓清熱解毒,利水除濕;香附、丹皮、牛膝理氣活血止痛;當歸、白芍養(yǎng)血柔肝,緩急止痛;生地、炒地榆涼血止血。全方共奏清熱除濕,涼血止血之效。

出血期間,去當歸、香附、牛膝,酌加茜草根、烏賊骨;帶下量多者,酌加馬齒莧、土茯苓;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脹者;去生地、白芍,酌加厚樸、麥芽;大便不爽者,去當歸、生地,酌加薏苡仁、白扁豆

四、血瘀型

主要證候:經間期出血,血色紫黯,夾有血塊,小腹疼痛拒按,情志抑郁,舌紫黯或有瘀點,脈澀有力。

證候分析:瘀血阻滯沖任,于綱組期陽氣內動,引動瘀血,血不循經,因而出血,血色紫黯,夾有血塊;瘀阻胞脈,故小腹疼痛拒按;瘀血內阻,氣機不暢,故情志抑郁。舌紫黯或有瘀點,脈澀有力,也為血瘀之征。

治療法則:活血化m.payment-defi.com/job/瘀,理血歸經。

方藥舉例:逐瘀止血湯(《傅青主女科》)。

大黃、生地、當歸尾、赤芍、丹皮、枳殼板、

方中桃仁、大黃、赤芍、丹皮、歸尾活血化瘀,引血歸經;枳殼理氣行滯;生地、龜板養(yǎng)陰益腎,固沖止血。全方共奏活血化瘀,理氣歸經之效。

出血期間,去赤芍、當歸尾,酌加三七、炒蒲黃;腹痛較劇者,酌加延胡索、香附;挾熱者,酌加黃柏、知母。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