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積
    

證治準繩·幼科:積

《漢東王先生家寶》小兒積病,可醫(yī)者九。面上虛腫是積。積者是脾之所系,脾主身之肌肉,故應面,故知是脾積,其脾系土,土無正形,故早晚浮腫不定,多則早浮,其睡則脾不磨,上面作腫,若病后,此證則是虛中積,宜用調(diào)脾消積行氣等藥。面合地臥是積。何以合地,其受積在…

《漢東王先生家寶》小兒積病,可醫(yī)者九。面上虛腫是積。積者是脾之所系,脾主身之肌肉,故應面,故知是脾積,其脾系土,土無正形,故早晚浮腫不定,多則早浮,其睡則脾不磨,上面作腫,若病后,此證則是虛中積,宜用調(diào)脾消積行氣等藥。面合地臥是積。何以合地,其受積在脾,是冷積,何以知之,其脾好土,故知在脾,其冷者屬陰,故知傷冷硬食得之,宜下熱積氣藥耳。腹脹是積。其積在肺,何以知之,其肺主于氣,才當受積,其氣便冷,腹脹滿氣急,故知在肺,如腹脹,先宜調(diào)氣后轉(zhuǎn),轉(zhuǎn)后更宜調(diào)氣。小便如油是積。其積在小腸,何以知之,其積受于脾,脾當傳心,心不受觸,則入小腸,小腸是心之府,故知在小腸,則節(jié)其水道,小便如米泔油相似也。發(fā)黃是積。是積氣傷心,心主血脈,蔭遍身毛發(fā),被積氣所干,則發(fā)黃,故知是積傷心,宜下空心散及取積藥,此人必時復發(fā)熱也。赤白痢是積。其積在肺,受傳大腸,及有外傷冷而得,何以知之,其肺主西方庚辛金,其色白,后赤則是外邪,故知肺傳大腸,則為赤白痢也,宜取后調(diào)氣。兩眼黃赤、睛青、是積。其積在肝,何以知之,肝主東方甲乙木,色青,卻被積氣所干,即黃赤,睛青者,眼屬五臟,肝是其主,肝若受積,故令眼睛青,是肝受積。若傳膽,其人口苦,不要吃物,宜涼藥退之。遍身虛腫是積。其積不在臟,只在腑,何以知之,為其積曾取,后被藥發(fā)動,即不在臟,故出皮膚之間為腫也,只宜下取虛中積藥,然后補之。多瀉白糞是積。是受冷積在脾,何以知之,脾主化,受冷積在脾,冷滑而瀉白糞,故知在脾,宜先轉(zhuǎn),后熱藥補之。積病不可醫(yī)者六。喘急是肺積,肺主氣,其喘急則肺絕,其人當面白,全無血色,故不可醫(yī)也。面黑是腎積,其人面黑者,是腎絕也,人當不辨好惡,眼直無光,只得一日而死也。吐熱氣是榮積,其不醫(yī)者,是血絕不可治也,血主心,心不能管,故出熱氣不止耳。手腳心生瘡是衛(wèi)積,衛(wèi)者氣也,胃氣不生,故手足生瘡,若衛(wèi)絕,則氣不回,只得半日也。惡心吐干嘔是胃積,何以不醫(yī),胃主化食,其胃熱則惡吐,故不治,其人必食乳不化,不食亦干吐嘔,面色青黃無血色也。瀉久住又瀉是積,咬脾爛。何以知其脾爛,其人當瀉白糞,為食不消,住了,卻放糞赤黑而死,即知脾爛不可治。

《寶鑒》論小兒五積,為臟氣不行,蓄積一處不動,故曰積。夫心為伏梁,在臍上,上攻其心,下攻胃口。脾為痞氣,在胃口上橫之。肝為肥氣,在臍之左邊。肺為息賁,在臍之右畔。腎為賁豚,在臍下。各有變動,非食之所成,乃氣積也,臟屬陰,故在一處而不動也。聚謂六腑之氣留聚也,腑屬陽,陽氣運轉(zhuǎn)不停,故其聚不定一處,發(fā)而腹痛。積聚之候,皆面黃瘦劣, 不生肌肉,發(fā)立或肌體浮腫,腹急多困,多為水氣。

真珠囊》虛中積候,凡驚中虛積者,謂因驚取,復驚發(fā)動是也,所下糞青穢。

凡虛中有積者,因傷食而瀉又吐,如此漸虛,其病未瘥,故曰虛積也。又虛中之積,有積而頻頻取轉(zhuǎn),卻取轉(zhuǎn)不著,致其積尚伏,故亦曰虛中積。若驚積取下,則糞隨驚青。如是食積,即糞成塊子。凡疳中虛積者,因疳病轉(zhuǎn)瀉,虛而疳不退,故虛中爾,所取下糞里白色也。

〔曾〕凡嬰孩所患積證,皆因乳哺不節(jié),過餐生冷堅硬之物,m.payment-defi.com/job/脾胃不能克化,積停中脘,外為風寒所襲。或因夜臥失蓋。致頭疼面黃身熱,眼胞微腫,腹痛膨脹,足冷肚熱,喜睡神昏,飲食不思,或嘔或噦,口噫酸氣,大便 臭,此為陳積所傷。

如覺一二日,先以百傷飲(外感)發(fā)表,次當歸散(潮熱)水煎服,溫動積滯,方下烏犀丸、六圣丸,重與寬利,后用勻氣散(疝)調(diào)補。〔湯〕凡有積滯,須辨虛實,況孩兒虛瘦長短黑白,南北古今不同,不可一概論也。予今之法,實者,可服進食丸。虛而微白芨疳瘦者,宜服肥兒丸(即三因肥兒丸見腹脹條)!惭Α吵趸荚獨馕磽p之時,或腹脹作痛,大小便不利者,先用白餅子或木香檳榔丸下之。下后以白術散或五味異功散和之,渴加干葛,吐加半夏。下而熱不退,或作嘔作瀉,飲食不思,此脾胃俱傷也,用六君子湯。手足指冷,喜飲熱湯,此脾胃虛寒也,前方加炮姜、木香。面色黃白,目無精光,脾肺俱虛也,用四君子加柴胡、升麻。腹痛泄利下垂,或小便不利者,用四逆散。發(fā)熱晡熱,或瀉未已,脾氣下陷也;潮熱口渴,大便不調(diào),欲變疳證也;

并用補中益氣湯,佐以肥兒丸。經(jīng)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留而不去,其病乃實。必以調(diào)脾為主,而以消導佐之。古人所謂養(yǎng)正積自除。正此意也。

《千金》紫雙丸 治小兒身熱頭痛,食飲不消,腹中脹滿;蛐「菇g痛,大小便不利。或重下數(shù)起,小兒無異疾,惟飲食過度,不知自止,哺乳失節(jié);蝮@悸寒熱。

惟此丸治之,不瘥,更可重服。小兒欲下,是其蒸候,哺食減少,氣息不快,夜啼不眠,是腹內(nèi)不調(diào),悉宜用此丸,不用他藥,數(shù)用神驗,千金不傳方。(臣億等詳序例中凡云服紫丸者,即前變蒸篇中四味者是也,云服紫丸不下者,服赤丸,赤丸瘥駛,病重當用之,方中并無赤丸,而此用朱砂者,又力緊于紫丸,疑此即赤丸也。)

巴豆(去皮) 蕤核仁(去皮。各十八銖) 甘草(炙,五銖) 牡蠣(火 赤) 黃蠟(各八銖) 甘遂 朱砂(各二銖) 麥門冬(去心,十銖)

上八味,以湯熟洗巴豆,研,新布絞去油,別搗甘草、甘遂、牡蠣、麥門冬,下篩訖。研蕤核仁令極熟,乃內(nèi)散,更搗二千杵,藥燥不能相丸,更入少蜜足之。

半歲兒服如荏子一雙,一歲二歲兒服如半麻子一雙,三四歲者服如麻子二丸,五六歲者服如麻子大二丸,七歲八歲服如小豆二丸,九歲十歲微大于小豆二丸,常以雞鳴時服之。至日出時不下者,投粥飲數(shù)合即下。丸皆雙出也。下甚者,飲以冷粥即止。

〔茅先生〕青金丹 小兒諸積病悉主之。

滑石(末) 白丁香(羅過) 南星(各二錢匕) 青黛(羅過,平錢滿挑二錢) 輕粉(重二錢) 水銀(秤二錢,先以錫二錢于銅銚內(nèi)熔化,便下水銀拌和勻,傾出于地,冷用) 川巴豆(去皮心膜,七十二個,無缺損者,井華水浸一宿,懸當風處,吹干,爛研)

上前件藥同拌合,用軟飯為丸,如小綠豆大。巴豆不出油。根據(jù)形證用湯使下。

傷寒后取積,淡煎蔥湯吞下。取疳蟲,用牛肉炙汁下。驚風肚中緊硬,面青黑,金銀薄荷蔥湯吞下。因傷,看肚中及腹皮上微熱肚脹,夜間作熱,似疳又不是疳,面青黃色,眼微黃,此腹中有積,用皂角子二七粒,灰火煨過,用水一盞、煎至半盞下。有積作瀉,魚 湯下。氣積炒 香湯下。凡下此藥,周歲十四丸,三歲十八丸,七歲二十四丸,量大小加減。下須是四更初下,至天明通下。積來盡時,可根據(jù)形證候,下藥補之。臨吃此藥,恐先吐下些小涎來,亦不妨。

萬靈丸 主小兒諸積,根據(jù)形證用之。

木香 黃連莪術(各半分) 陳橘皮 青橘皮(各去瓤,一分) 檳榔(一錢半重者一枚)

上為末,每匕藥一錢,用巴豆一粒去心膜用醋煮,巴豆一枚煮藥令巴豆紫色,用杏仁一枚去皮尖燈火上 留性,二味都研,用醋面糊為丸,如小綠豆大。每服五丸七丸十丸,薄荷姜湯吞下。

〔錢乙〕消積丸

丁香(九枚) 縮砂仁(十二枚) 烏梅肉(三個,焙) 巴豆(二枚,去皮油心膜)

上為細末,面糊丸,黍米大。三歲以上三五丸,以下三二丸,溫水下,無時。

紫霜 消積聚。

巴豆(去油心膜) 杏仁(去皮尖。各二十一個) 代赭石(一錢,研細水飛)

上為細末,飯丸如粟米大。每服三五丸至十丸,煎皂角仁湯下,無時,兒小者減之。

真珠丸 取小兒虛中,一切積聚、驚涎、宿食、乳癖,治大小便澀滯,療腹脹,行滯氣。

木香 白丁香(真者) 丁香(末) 輕粉(各半錢,留少許為衣) 白滑石(末,二錢) 巴豆(十四粒,水浸一宿,研極膩)

上為末,研勻,濕紙裹,燒粟米飯丸麻子大。一歲一丸,八九歲以上至十五歲服八丸。炮皂子煎湯放冷下。挾風熱難動者,先服涼藥一服。乳癖者,減丸數(shù),隔日、臨臥一服。

消堅丸 消乳癖及下交奶,又治痰熱膈實,取積。

砂(末) 巴豆霜 輕粉(各一錢) 黃明膠(末,五錢) 細墨(少許) 水銀沙子(兩皂子大)

上,同研細末,少入面糊為丸,如麻子大。倒流水下,一歲兒服一丸,食后。

白餅子 治小兒腹中有癖,不食,但飲乳是也。

滑石 輕粉 半夏(湯洗,焙干) 南星(各一錢,為末) 巴豆(二十四粒,去皮膜,水一升煮,水盡為度)

上研勻,巴豆后入,眾藥以糯米飯為丸,如小綠豆大,捏作餅子。兒三歲以上三五餅,三歲以下一二餅,蔥白湯下,臨臥服。

〔張渙〕萬靈丹 治小兒脾胃久不和,挾積,服溫熱藥皆不效,此藥神妙。

肉桂 川黃連 蓬莪術(各一兩) 肉豆蔻仁 檳榔 陳橘皮(去白,焙干) 木香 丁香(各半兩。以上搗羅為細末,次用) 巴豆(去皮心膜) 杏仁(麩炒,去皮尖。二件并燈上燒灰存性。各二七個)

上件同再搗拌勻,滴水丸黍米大。每服,未周 一粒,二三歲二粒,三四歲三粒,五七歲五粒,十歲以上七粒,用生姜湯放冷下,乳食后。久積或乳癖,并宜常服。

剪紅丸 磨癖積,殺諸蟲,進飲食,神效。男女老幼皆可服。孕婦勿服。

干漆(炒煙盡) 紫芫花(醋拌,炒。各一錢) 巴豆(七粒,去皮膜心,不去油) 斑蝥(七枚,去頭足翅,炒,研時、塞兩鼻孔)

上為丸,醋糊丸梧桐子大。用紅砂包,紅線縛定,剪切來每服一丸,同后藥服之。

南木香 雷丸 三棱(生) 莪術(生) 百部(微炒。各半兩) 貝母 檳榔 大黃(生。各一兩) 使君子肉(四十九枚,半生半炒) 牽牛(生半斤,取頭末三兩半)

為細末用 皂角十錠捶碎,山茵陳(一兩),苦楝根皮(二兩),水四五碗,砂鍋內(nèi)慢火煎至一小碗,將前末搜為丸梧子大,日干。小兒粟米大。每服二錢半重。各隨后證,改湯使引下,五更初服。忌葷腥生硬油膩物,此方與諸方甚異,毋忽。小兒 喘急咳嗽,桑白皮湯下。取寸白蟲,煎石榴根湯下。香港腳腫不可行,木瓜湯或蜜水下。取蛔蟲苗蟲,沙糖水下。小兒一切諸證,蜜水或沙糖水下。酒痢酒積,百藥煎湯下。婦人血脈不行,淡醋紅花湯送下。婦人血蠱,蔥白湯下。

腸風下血,煎山梔子湯下。大小便不通,淡醋湯下。食積氣塊諸證,用溫蜜水、溫茶湯下。

真方五色丸子 治小兒一切所傷,痰涎壅塞,胸膈不利,乳食不消,變生癖積,脅肋片硬,按之疼痛,及治一切急慢驚風發(fā)搐,痰涎壅塞。

青丸子∶青黛(別研) 南星(姜制。各半兩) 巴霜(半錢)

紅丸子∶朱砂(水飛) 半夏(姜制。各半兩) 巴霜(半錢)

黃丸子∶大黃(煨) 郁金(各半兩) 巴霜(半錢)

白丸子∶附子(生) 寒水石( 。各半兩) 巴霜(半錢)

黑丸子∶靈脂(炒) 全蝎(炒。各半兩) 巴霜(半錢)

上前五色藥,各另研為細末,入巴霜半錢同勻,面糊丸粟米大。一歲服五丸,乳汁送下,量大小加減;蚪獪。急驚,金銀薄荷湯。慢驚,生姜全蝎湯。

下積丸 治乳食傷積,心腹脹滿,氣粗壯熱,或瀉或嘔。

丁香(二十粒) 縮砂仁(二十枚) 使君子肉(五枚) 烏梅 巴豆肉(不去油。各三枚)

上為末,爛飯丸麻子大。每服三丸,陳皮湯下。

五珍丸 治酒食積,通用。

青皮 干姜(燒,存性) 蓬術 五靈脂(各一兩) 巴豆肉(去半油,一錢)

上為細末,粳米飯丸麻子大。每服三五丸,米湯下。

《局方》進食丸 治乳食不化,心胸脹滿,疳積肚疼。

木香(炮) 枳殼(去白,炒) 當歸 代赭石(各五錢) 朱砂(另研,三錢) 巴豆(去油膜,一錢) 麝香(另研,五分)

上為細末,面糊丸,如黍米大。一歲二丸,量兒大小加減,米飲送下。

六圣丸(曾氏) 治諸積和胃,大能主氣濃腸,消疳快膈。

莪術(炮,銼) 凈黃連 陳皮(去白) 白姜(炮。各五錢) 南木香(二錢半)

上除木香不見火,余四味銼焙,同木香為末,每一錢重,巴豆三粒去殼膜心,存油,碎切,入乳缽細研,同前藥再研勻,醋煮面糊丸麻仁大。每服十五粒至二十五;蛉辶,五更空心淡姜湯下。利三五行,勻氣散止補(方見疝)。常服助脾化積,進食消疳,臨睡以凈湯或湯酒下三粒及五粒。每次止丸藥末三錢,凈巴豆九粒為則,不可多合,久則味散。

烏犀丸(曾氏) 主諸積滯,夾驚夾風,溫胃調(diào)脾,消進飲食,吐逆醋餿氣,面黃肌瘦,不拘孩兒生后歲月遠近,并宜可投。

烏犀(即皂角,銼三寸長皮,灰火中見青煙起為度,取出地上,瓦盆蓋定,存性冷用,七錢) 硫黃 白姜(各三錢半) 陳皮(去白) 川烏(炮去皮臍。各五錢) 巴豆(去殼膜心,存油,七十七粒)

上先研硫黃細,除巴豆外,余四味同焙為末,卻薄切巴豆細研,同前五味藥末杵勻,用粳米飯包作一大粽子,小瓦瓶盛水熟煮,候冷取出,沙缽內(nèi)爛杵,細布兜緊,絞出如稠糊,安在別器內(nèi),以藥末亭分同杵細軟,丸粟粒大。取諸積,每服,十五丸或五丸或二十一丸至三十三丸,并用淡姜湯泡冷飯取汁小盞,五更初空心送下,通利三五行,以勻氣散止補。治積吐有醋餿氣,每服三丸至五丸,用淡姜湯入米醋少許,候溫,空心下。

水晶丹(曾氏) 治驚積、食積、蟲積,腹脹煩啼,心惡食減,面黃,并宜通利。此藥有頑積,驚重風緊,涎多熱極,乃可服,非常用之劑。及急驚后風痰未盡,免生癡疾,宜再投。

南星(銼作小塊,湯煮少時) 半夏(湯泡去滑。各三錢) 滑石(四錢) 輕粉(五十帖) 凈蕪荑(二百片) 巴豆(五十粒,去殼,湯泡七次,又去心膜,作兩半,水煮少時,曬干碎切)

上,前三味焙為末,拌和輕粉外,蕪荑、巴豆同碎切,在乳缽內(nèi)細杵,入前藥末再拌勻,如烏犀丸內(nèi)制糊丸麻仁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五丸或三十五丸,糯米湯泡蔥白,取汁小盞,五更初空心下,過三五行,進勻氣散調(diào)補。下風痰,淡姜湯空心服。

《聚寶方》圣餅子 取一切積及虛中積、下風涎藥,取病甚穩(wěn),全不搜攪。

輕粉 粉霜(各四錢) 石燕子(大者二枚,先為細末) 延胡索(大者二十八個,為末)

上四味同研勻,滴水和丸如大棋子大,仍放濃,陰干。每服一餅,先用熟水浸軟,冷漿水調(diào)下,臨臥更深服,后急漱口。此藥只取積滯,并不損氣,更臨時加減。若下驚積,則每料更入朱砂、生龍腦各一錢重,小兒一餅作四服,或便捏成小餅子。

〔吉氏〕追魂散 治果子傷積。

白丁香 輕粉 官桂(去粗皮。各三錢)

上為末。冷水調(diào)下半錢。睡時服,來日取下所傷物,用異功散煎紫蘇、木瓜湯調(diào),三服,和氣。(異功散方見吐瀉。)

沉香檳榔丸 和脾助胃,進食清神,寬胸快膈,順氣調(diào)中,悅顏色,壯筋骨,理面帶痿黃,肌膚瘦弱,過食生果停寒在里,乳癖腹脹作疼,及吐利瘧腫瘥后,諸疳蟲積。

沉香 檳榔 檀香 南木香 丁皮 三棱(炮,銼) 神曲(炒) 莪術(炮) 麥芽(洗,炒) 濃樸(刮去粗皮,姜汁炙) 蒼術(米泔浸,銼,炒黃) 使君肉(銼瓦上焙干) 青皮 陳皮(各去白) 縮砂仁益智仁香附 枳殼(去穣,麩炒燥) 良姜(制。各半兩) 甘草(炙,一兩半)

上,除前五味不見火,余十五味銼焙,仍同沉香等為末,水煮面糊丸麻仁大。

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溫米湯無時送下。兒小不能吞咽,煉蜜丸如芡實大,每以一丸至二丸溫湯化服。

《集驗》蓬術丸 治乳食不化,心腹脹滿,一切所傷。

三棱 莪術(并煨) 凈陳皮 凈香附(炒) 蘿卜子(炒。各半兩) 砂仁 凈青皮 凈枳殼(麩炒) 胡黃連 蘆薈(各三錢) 胡椒(二錢半)

上細末,糊丸黃米大。每三十丸加至四五十丸,溫米飲下,日三二服。忌生冷硬物。

乳積

其候但是吐下乳來有酸臭氣,因啼叫未已,遽與乳吃,停滯不化而得。茅先生先用丁香散(吐瀉)調(diào)胃,后下牛黃丸取下奶積,后下勻氣散(不乳食),常服健脾散(不乳食)即愈。

《圣惠》乳癖之候,面色青黃,發(fā)歇壯熱,吐乳多睡,口內(nèi)生瘡,漸漸黃瘦,腹內(nèi)結塊不散,由乳母食飲無常,醉飽過度,便即乳兒,或乳母偏臥一向,乳兒不能回轉(zhuǎn),兒亦睡著,乳滯偏于脅下,因茲結聚成塊而痛者是也。

《圣惠》京三棱散 治乳癖結實,或有滯惡停積不化,令兒日漸羸瘦,面色痿黃,春夏多發(fā),不欲乳食。

京三棱 川大黃(微炒) 檳榔 鱉甲茯苓(各半兩) 枳殼(麩炒微黃,二錢半)

上搗羅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分為二服,日三四服。

逐下惡物為度。

〔張渙〕三棱散 治小兒乳癖結實不瘥。

京三棱(炮,銼) 赤茯苓 當歸(洗,焙干) 鱉甲(醋炙黃,去裙。各一兩) 枳殼(麩炒,去穣) 木香 白術(各半兩)

上搗羅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入生姜七片,煎至五分,去滓放溫,時時與服。

《圣惠》化癖丸 治乳癖結塊,久不消化,諸藥無效。

巴豆霜(半兩) 膩粉 朱砂(各一錢,研) 黃鷹糞(二錢半) 砂 雄糞(各一字)

上件都研如粉,用糯米飯和丸,如黍米大。一歲兒每服空心煎皂莢仁湯下二丸。

取下惡物為度。

丁香化癖散(丹溪) 治乳癖。

白丁香 陀僧 硫黃(以上各二錢) 砂(五分) 輕粉(少許)

上研細末。每一歲兒服五分,男病,女乳調(diào),女病,男乳調(diào)。出下黑糞為度,后用通膈丸泄之。

二丁丸(見疳門疳熱條。)

礞石 治證同前。

硫黃(三錢) 青礞石 五靈脂 鍋底黑(各一錢半) 白丁香(一錢,去土)

為末。米飯丸綠豆大,捻餅子。每服二十餅,溫水下。

《玉訣》銀白散 生胃氣,取下后宜服此方。

人參 茯苓 甘草(炙) 白術(麥面炒) 白扁豆(去皮) 藿香葉上各等分,末,一錢,紫蘇湯調(diào)下。

〔張氏〕治小兒奶癖方用芫花(一兩,醋浸,三日,凈洗) 大黃(半兩)

為末,入蒜一斤,同藥末研爛勻,男左女右,用藥涂在乳母手心,熨擦癖上。如聞得患人口中出藥氣,實時取了,立效。

《董氏家傳》治小兒奶癖極效方紫河車(二兩) 寒食面(三兩)

上同為細末。每用一匙許,水調(diào)涂足心,病在左涂左,病在右涂右,涂于紅帛上縛之。良久,其病大便中下去,救人多矣,大便盡洗去。

《孔氏家傳》治小兒奶癖方上,用密陀僧不拘多少,研極細,以大蒜自然汁調(diào)稠稀得所,涂于有奶脾處,據(jù)其大小周遍,又不可涂之太過,須臾,候兒口中有蒜氣息,即是藥透,子細以手揉之,覺奶脾似消及五六分,即用溫漿水洗去,切須量度,不可令消盡,恐藥毒損氣也,如未消,藥先干,即以溫水潤之。

《譚氏殊圣》治月里孩兒奶癖方紫河車(草) 人參(各等分)

上為末,用好醋調(diào),拍成餅子,如大錢大。如左畔有癖者,藥貼左畔腳心,用緋帛扎,干后見效,左右一般使藥。

食積

肚硬而熱于他處,或瀉或嘔,因飲食過飽,飽后即睡而得。茅先生用牛黃丸取積,后用勻氣散調(diào)理。常服萬靈丸即愈。錢氏消積丸、真珠丸。(方見前)

快膈消食丸

砂仁 凈陳皮 三棱 莪術 神曲 麥 (各半兩) 凈香附子(另炒一兩)

為末,糊丸如麻子大。食后白湯下?摧p重,卻用下積藥,一方,加制枳殼。

氣積

其候面色黃白,不進食,腹痛,夭矯啼叫,利如渤,此因榮衛(wèi)不和,二氣乖忤,日久得之。茅先生用萬靈丸、勻氣散、醒脾散、建脾散相夾調(diào)理。

《秘錄》治小兒氣癖,取三棱汁作羹粥,以米面為之與乳母食,每日取一棗大與兒吃亦得,作粥與羹熱食之。治小兒十歲以下及新生百日,無問癇熱、無辜、癖等皆理之,妙不可言。

中脾積

面黃如土色,或面帶虛浮,臍上微痛,肚皮熱,飲食減少,才食、便言臍上及腹中痛,所食不化,頭微熱。此因先食硬物或冷物,所傷在脾,治之先下青金丸(見前)

取下脾中積,后用勻氣散、醒脾散調(diào)理。常服健脾散、萬靈丸即愈。

驚積

〔曾〕有時時泄清水如生米汁,是受傷而復有積,煩悶啾唧,常以生嗔,名為驚積。先解驚,后理積,解驚五苓散百解散,理積三棱散或烏犀丸及三解散,炒神曲、生姜、煎湯調(diào)服醒脾散、沉香檳榔丸,寧驚化積,壯氣和胃,仍節(jié)冷乳,自然平治。

〔莊氏〕紫金丸 治大人小兒,因驚積聚粘滑毒物在脾胃,累曾用藥取不下,變成虛中積。大人吃食吐逆,心腹脹滿,夜有虛汗,日漸瘦惡,用姜棗湯下七丸。婦人血氣,米飲下五丸至七丸。小兒驚積,體熱困重,目不開,用黃連、甘草、仁、薄荷、湯化膩粉一字許下。一歲上三歲下三丸,小兒只可一丸二丸。

蝎梢三七個) 犀角末 銀末 朱砂(各一錢)

上研極細末,用水面糊為丸綠豆大。根據(jù)前湯使。

〔莊氏〕軟金丸 治驚疳,下積聚。

青黛 膩粉 胡黃連 麝香(各二錢半) 寒食面(三錢) 使君子(三個) 天漿子(三七個)

上七味,研勻,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丸,用金銀薄荷湯化下。

〔劉氏〕桃紅散 治小兒驚積、疳積,常服進食,面如桃花。

馬牙硝 朱砂 茯苓 人參(各等分)

上末之。二歲服二字,一歲一字,三歲亦二字,四五歲三字,新汲水入少蜜調(diào)下。蜜水約盞內(nèi)三分許。

湯氏云∶驚癖須用礞石藥方可治之。

虛中積

其候渾身微熱,不思飲食,昏昧神緩,抱著一似睡未覺,肚熱足冷者。多因吐瀉大病及攻擊之后而得此候,茅先生先用青金丸取積,后用勻氣、醒脾散調(diào)理。

常服萬靈丸、保童丸即愈。

〔王先生〕靈砂 下虛中積、臟腑虛滑泄瀉,久經(jīng)取轉(zhuǎn),里急后重,久積惡痢暴瀉久不止,神效。

通明 砂(一錢) 顆塊辰砂(通明、有墻壁者,二錢半。各細研)

上二味,袞研極細,用黃蠟半兩,先于盞內(nèi)熔化,入去皮全巴豆三七粒煎,候巴豆紫色為度,漉豆出,細研,入前二味再研勻,于黃蠟內(nèi)三分取一,再熔成汁,傾藥入內(nèi),急攪令勻,刮入瓷合收之。每服,暴瀉惡痢,旋絕三丸如綠豆大。濃煎艾湯,先呷三五口,然后吞下。水瀉,冷水吞下。如取積,每服三丸如梧桐子大,濃煎甘草湯,放冷吞下,臨臥服。其久積藥隨積下,其小可不動便安。

按∶既是虛,即不宜用峻劑取積,仍須用四君子、益黃散之類,相兼服之。

實積

其候大便不通,風毒瘡,喉閉 腮,咽中涎響。茅先生先用奪命散(急驚)吐下熱涎,后用勻氣散、醒脾m.payment-defi.com/shiti/散調(diào)理。常服牛黃膏、天竺黃散(并實熱)鎮(zhèn)心丸即愈。

積痛

仲陽云∶積痛,口中氣溫,面色黃白,目無精光,或白睛多及多睡畏食,或大便酸臭者,當磨積而痛自除,宜下積丸,甚者,白餅子下之,后和胃氣,用白術散(渴)、小沉香丸、感應丸治之。又有食積肚痛,有熱者芍藥甘草湯(腹痛)加干葛。

吐者加半夏、生姜,或加枳實亦效。

小沉香丸 和中順氣,進食消痰。

砂仁 蓬術(各四錢,煨) 香附子(去毛,炒,一兩八錢) 舶上丁香皮(二兩四錢) 沉香(六錢) 甘松(去土,三兩六錢) 益智仁(微炒,一兩二錢) 甘草(炙,一兩四錢)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或四十丸,食后溫姜湯下,或嚼破更妙。

積寒熱

《良方》妙香丸 治小兒虛中積,潮發(fā)寒熱,心腹脹滿疼痛。

辰砂(一兩) 牛黃 生龍腦 麝香(各二錢半) 金箔(十四片) 粉霜 膩粉(各一錢) 黃蠟(二兩)

巴豆(肥者,一百二十粒)

上,丸如彈子大。量虛實加減,龍腦漿水下,夜半后服。臟虛即以龍腦米飲下,每服三丸如小豆,欲藥勢緩,即按令扁。疾堅者加至十丸,皆以針刺作數(shù)孔,以行藥力。小兒取積,丸如綠豆,治小兒吐逆尤效。此藥最下胸中煩及虛積。

《嬰孺》治小兒自下后得寒熱,血結成癖氣在左脅下,或寒飲,或冷食積聚氣動,胸心留熱,不下食飲,暗瘦。宜先服少飲子散氣下食,后服紫雙丸去宿積,自充溢也。

飲子方

柴胡 茯苓 人參 白術 鱉甲(醋涂,炙香熟。各半兩)

上,切如豆大,水二升,煮五合?招姆譁厝姆。相去如人行一二里久再服,食粥將息。

茅先生論小兒生下五個月日上至七歲,有結癖在腹成塊,如梅核大來去,或似卵大,常叫疼痛者。亦分數(shù)類,在左脅下痛者名 氣,在右脅下痛者名癖氣,下蓬莪術散、夾建脾飲(不乳食)與服即愈,如見面黑,眼直視,瀉黑血,鼻口冷,手足冷,不進食者死。錢氏論小兒病癖,由乳食不消,伏在腹中,乍涼乍熱,飲水或喘嗽,與潮熱相類,不早治,必成疳。以其有癖,故令兒不食,致脾胃虛而熱發(fā),故引飲過多,即蕩滌腸胃,亡失津液,胃不能傳化水谷,其脈沉細,益不食,脾胃虛衰,四肢不舉,諸邪遂生,鮮不瘦而成疳矣。論癖為潮熱云∶曹宣德子三歲,面黃時發(fā)寒熱,不欲食,而飲水及乳不止。眾醫(yī)以為潮熱,用牛黃丸、麝香丸不愈,及以止渴干葛散服之反吐。錢曰當下白餅子(見前),后補脾,乃以消積丸磨之(見前),此乃癖也,后果愈。何以故?不食但飲水者,食伏于管內(nèi)不能消,致令發(fā)寒。服止渴藥吐者,以藥沖脾故也,下之即愈。仁齋曰∶癖者,血膜包水,側僻于脅旁,時時作痛也。

惟癖,為能發(fā)潮,為能生寒熱,故瘧家中脘,多蓄黃水,日久而復結癖,寒熱不已,有是疾者以此。小兒臟腑和平,榮衛(wèi)調(diào)暢,則津液自然流通,縱使多飲水漿,不能為病,惟乳哺失調(diào),三焦關隔,以致水飲停滯腸胃,不能宣通,如冷氣搏之,則結聚而成癖,輕者用積滯木香丸。重者用取癖丸。曾氏曰∶嬰兒始生,稟賦未完,失于襁褓之不謹,乳哺之不節(jié),外為六yin侵襲,內(nèi)因五臟氣虛,冷積久停于脾,不能克化,結成癖,鬼突于脅下,或左或右,俗曰KT ,其疾皆因積滯蘊作,致有寒熱,或腹肚疼痛,或晝涼夜熱。治療之法,氣實者,亦須溫正胃氣,后用烏犀丸或水晶丹下之,如過二三次,即以稀粥略止,候所作形證消盡,方投補益之劑。氣虛者,先與調(diào)脾胃,固真元,神色稍正,飲食進多,如前法下之。若太虛甚,用三棱散、化癖丸、漸消之,順適陰陽,以平為期。然先補后瀉,行迎奪之法,則取去陳寒冷積,若面黃唇白,發(fā)豎肌瘦,乃為虛極,不可輕下,但徐徐用藥消化調(diào)理為上。若兒小者,更令乳母常服藿香飲,使藥從乳過,亦少助也。

〔茅先生〕蓬莪術散 主小兒 氣,一切氣疾。

蓬莪術 青橘皮 益智(各半兩) 木香(二錢半) 糯米(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大錢,用陳米飲調(diào)下,日進四服。

《圣惠》鱉甲散

用鱉甲(一枚,涂醋炙令黃,去裙 )

上搗,細羅為末。每服一錢,以童子小便一小盞煎至五分,量兒大小,分減服之,日三服,神效。

化癖丸(曾氏) 主癖結氣塊在脅之間,日久不化,乍寒乍熱,腑臟不調(diào),米谷不消,哽氣喘促,胸腹?jié)M悶。及理丁奚哺露。

南木香 陳皮(去白) 莪術(炮,銼) 三棱(炮,銼) 青皮(巴豆九粒、去皮膜心,微炒,去巴豆) 枳殼(去穣,麩炒) 檳榔(七味各半兩) 白術 丁香(二味各二錢) 細辛(燒,存性,四錢)

上除木香、檳榔、丁香不過火,余七味焙,同前三味為末,曲糊丸作麻仁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一丸,清米湯、空心下。有寒熱往來,以柴胡飲間服,忌油膩生冷。

木香丸 治吐乳瀉乳,其氣酸臭,由啼叫不已,以乳與兒,停滯不化,是為乳積。

肚硬熱渴吐瀉,由飲食無度,過飽即睡,是為食積。腹痛啼叫,利如蟹渤,由觸忤其氣,榮衛(wèi)不和,淹延日久,是為氣積,瘧后肚內(nèi)結癖成塊。

木香 蓬術 砂仁 青皮(去白) 朱砂(研細) 代赭石(研。各二錢) 大丁香 川巴豆肉(紙壓去油。各一錢)

上為細末,和勻,飛白面糊為丸,麻子大。每服二三丸,乳傷,乳汁下,食傷,米飲下。

取癖丸 峻劑,非實積危甚不用。

甘遂(微炒) 芫花(炒) 牽牛(半炒半生,研取末) 辣桂 蓬術 青皮(去穣) 木香 桃仁(浸,去皮,炒) 五靈脂(各二錢)

上為細末,入去油巴豆一錢研和,十分細飛面糊丸麻子大。每服一二丸,姜蜜煎湯灌下,泄后,冷粥補,仍和胃。

挨癖丸 治乳癖谷 ,腹中塊痛。

木香 青皮(去穣) 蓬術 代赭石(火 ,醋淬,細研) 生地黃(各三錢) 巴豆(壓,去油盡,一錢)

上為細末,醋面糊丸麻子大。每服二丸,食后,擦姜泡湯下。

《外臺·必效》療大人小兒癖方上,取車下李仁,微湯退去皮及雙仁,與干面相半,搗之為餅,如猶干,和淡水如常搜面,大小一如病患手掌,為兩餅,微炙使黃,勿令至熟?斩鞘骋幻,當快利,如不利,更食一枚,或飲熱粥汁即利,以快利為度。至午后利不止,即以醋飯止之。利后當虛,病未盡者,量力一二日更盡一服,以病盡為限。小兒亦以意量之。不得食及牛馬肉,無不效。但病重者,李仁與面相半。輕者,以意減之。后服者,亦任量力。頻試瘥,神效。

《圣惠》前胡 治小兒癖氣,腹痛。

前胡 桔梗(各去蘆) 赤芍藥 赤茯苓 枳殼 川大黃 當歸 郁李仁(去皮,微炒。各半兩) 鱉甲(一兩,炙令黃)

上件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三歲兒,每服空心以粥飲化破五丸服,量兒大小加減。

《嬰孺》治小兒閃癖,身體壯熱,頻服冷藥,冷氣漫心成癖,下焦又冷,腸結大便難方茯苓 川芎 鱉甲(炙) 枳殼(炙) 芍藥(各二分) 柴胡(四分)

上銼,以水一大升三合。煎至三合。空心為二服,去如人行五六里再服。忌莧子。

〔朱氏〕知母 治小兒腹痛不調(diào),兼癖氣。

知母(六分) 鱉甲(炙,四分) 牡蠣 枳殼(麩炒。各三分) 大黃(十二分,紙裹,煨熟)

上件為末,蜜丸如綠豆大。米飲下五丸,大人以意分減服。

治七八歲兒多睡或時壯熱,日加羸瘦,身雖不痛,有時痢膿,嘔逆不食,是癖氣之候,其疾似瘧疾,人多不識此患方柴胡 黃芩(各一分) 枳殼(炒,兩片) 甘草 知母 芍藥(各二分) 大訶梨勒(煨,取皮,一個,小者用二個)

上件為末,水一盞,煎服。

針灸

小兒癖氣久不瘥者,灸中脘一穴,章門二穴,各七壯。章門在大橫外,直臍,季脅肋端,側臥,曲上足,伸下足,舉臂取之。中脘在上脘下一寸,臍上四寸,居心蔽骨與臍之中,從 下取病患四指定穴,并炙臍后脊骨中二七壯,無不驗。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