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子藩 六脈濡細,而模糊不爽,舌苔薄白,中心帶黃,而頗覺粘膩稍一動作,輒易汗出。若果陽虛,何得酬應紛繁,不存畏葸。豈衛(wèi)外之陽,與運用之陽,一而二耶。無此理也。所以然者,汗為心液,液貴收藏。
今體中之濕有余,兼復嗜飲,酒性升熱,遂致胃中之濕熱熏蒸,迫液外泄,汗出過多,實不在自汗盜汗之例。如護衛(wèi)其陽,固表益氣,則濕不能泄。若斂攝其陰,壯水益腎,則濕滯不行。兩者皆足以生他變也。
治汗之法,惟祛其熱不使熏蒸,兼引導其濕熱下行,使熏蒸于胃者,從膀胱而滲泄,則不止其汗而汗自止矣。
地骨皮(三錢桂枝三分煎汁收入) 滑石(四錢) 茯苓(四錢) 澤瀉(一錢五分) 豬苓(二錢)枇杷葉(四片去毛) 浮小麥(一兩煎湯代水)
□
梁(左) 疊進黃 建中湯,咳嗽盜汗俱減。然痰澀不爽,每至半饑,其咳即甚,形體惡寒,脈象細弱。陰傷及陽,以甘藥補中。
炙綿 (三錢) 生甘草(七分) 甜杏仁(三錢) 茯苓(三錢) 橘紅(一錢) 奎黨參(三錢)淮小麥(五錢) 胡桃肉(一枚) 南棗(四枚)
【二診】 吐血之后,陰傷及陽,盜汗雖止,而形體惡寒,咽中如阻,即欲嗆咳,胃納不起。投以建中,中氣仍然不振,脈象細弱。良由陰陽并虛,少陰之脈貫喉,中氣下根于腎,所以腎陰虛而咽中不舒胃氣不振也。湯丸并進,上下分治。
炙綿 (三錢) 炙黑草(四分) 菟絲子(鹽水炒三錢) 懷牛膝(鹽水炒三錢) 奎黨參(三錢) 白茯苓(三錢) 炒萸肉(二錢) 都氣丸(四錢二次服)
【三診】 久虛不復,稍饑則咳甚,胃氣不能振作。擬以麥門冬湯養(yǎng)其肺胃,仍以丸藥入下,以攝腎陰。
臺參須(一錢) 青鹽半夏(一錢)海蛤粉(三錢) 車前子(鹽水炒二錢) 大麥冬(三錢) 生熟草(各二分)白茯苓(三錢) 牛膝(鹽水炒三錢) 左歸丸(三錢先服)
【四診】 脈細弱少神,咳甚不減,痰多白膩。食入運化遲鈍。陰傷及陽,肺脾腎俱損。再攝其下。
桂枝(四分) 巴戟肉(三錢) 車前子(二錢) 五味子(三分) 左歸丸(三錢先服) 茯苓(三錢)牛膝(三錢) 菟絲子(三錢) 炙草(四分二味另服)
□
張 向有肝氣,腹時脹滿。春升之際,更起嗆咳,痰粘而稠,寐則泠泠汗出。脈數細弦。肝藏之氣,逆犯太陰,肺為水之上源,恐水源失化,而入損門。
阿膠 東白芍 牡蠣 玉竹 生草 蛤黛散 川貝母 碧桃干 淮小麥 南棗 枇杷葉
【二診】 養(yǎng)肝保肺,固表和陽,咳嗽減疏,盜汗大退。的是肝木沖突之余,木叩金鳴,陽不固攝。效方擴充。
肥玉竹 川貝母 生白芍 青蛤散 生甘草 阿膠 生地 牡蠣 南棗 淮小麥 炙枇杷葉
【三診】 咳嗽盜汗俱減,脈仍細數。陰虛不復。效方進退再期應手。
m.payment-defi.com/jianyan/大生地 杭白芍 蛤黛散 肥玉竹 牡蠣 阿膠珠 川貝母 大麥冬 淮小麥 南棗 枇杷葉(蜜炙)
□
右 潛陽寧神,轟熱盜汗猶然不退,手指帶腫,口燥欲飲。適在經前,乳m.payment-defi.com房作痛。脈數而弦。陽氣不收。再育陰瀉火固表。
生于術 柏子仁 牡蠣 麻黃根(四分) 法半夏 炙五味 炒棗仁 北沙參 浮小麥(一兩煎湯代水) 當歸六黃丸
□
陳(左) 伏暑之后,濕邪久戀,熏蒸陽明,汗出不止,遺泄頻來。亦屬濕擾精宮耳。
地骨皮(三錢桂枝三分煎汁拌) 赤茯苓 生米仁 建澤瀉 滑石塊 沉香曲 木豬苓 淡黃芩 川萆 制半夏 川通草 上廣皮 淮小麥(一兩五錢煎湯代水)
【二診】 汗泄得減,時仍遺泄。濕熱熏蒸于上,復擾于下也。
地骨皮(三錢桂枝同炒) 豬苓(二錢) 生米仁(四錢) 澤瀉(一錢五分鹽水炒) 川萆 (二錢) 黃柏(鹽水炒一錢) 砂仁(七分) 廣皮(一錢) 大淡菜(二只) 浮小麥(一兩)
□
吳(左) 病后自汗,咽中牽膩,有時火從上升,則肌膚灼熱。脈數軟滑。此甲木與戊土不降,而乙木獨升。
恐損久不復。
制半夏(一錢五分) 云茯苓(四錢) 海蛤粉(三錢包) 地骨皮(桂枝四分煎汁收入) 福澤瀉(一錢五分)廣皮(一錢) 栝蔞皮(三錢) 枇杷葉(去毛二片) 鮮竹茹(一錢五分姜汁炒) 淮小麥(一兩煎湯代水)
□
某(左) 口膩舌濁苔白,而中心光剝。中氣不足,水谷之氣,化津者少,化濕者多,有諸內則形諸外矣。濕蒸為汗,與陽虛表不固者有殊。
人參須(四分) 制半夏(一錢五分) 枳實(一錢五分) 橘皮(一錢) 茯苓(三錢) 廣藿香(二錢)野于術(一錢五分) 澤瀉(一錢五分) 白蔻仁(七分后入) 川桂枝(四分) 地骨皮(二錢桂枝同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