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圣度。故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此兩句,歷代被直引,間引不知幾回,近代尤其喜“陰平陽密”,幾乎將其成了開口談中醫(yī)的必具。
然則此陰平陽密究竟何意?深究下來不禁令人噓吁。
可嘆向來張口談陰平陽密之人,有幾成知道此語出自何書,何篇,上下文為何?更不要說其意究竟為何了。
至精至微之道,不為廢絕,確是大幸。
究竟何為陽密?
密,真做固密講?
其實,此密,是做靜講,陽密,就是陽氣清靜的意思。
而陰平陽密,是互文,是陰陽平密的意思,平密義近,也做清靜解。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看到此處,不為陳見所縛而嗤笑,且有興趣之賢達,可以將這個意思帶到原文中,帶著這個觀點,整篇仔細讀一讀,會發(fā)現,這與“蒼天之氣清凈,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故圣人摶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一段,與“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等處,是何等順承,而與《上古天真論》所言是何等契合。。。
另,清靜者,天地之大德,歷來只有道門中的部分人知道此處陽密之義,而現今,李今庸教授經過深研勤求,也得此意,并著錄在其著作《古醫(yī)書研究》中,可見讀書領悟,能近于道,文字之道雖不值一提,而學者之用心參悟能見天心。
[
本帖最后由 閱素靈 于 2007/8/14 19:14 編輯 m.payment-defi.com/shiti/]
-----------糾正了我的“陰平陽秘(bi)”
謝閱版主
-----------把密,秘,作謐解,就通了。這要找精通小學的人來闡釋一下才行。要是章太炎在肯定會給一個完美的答案。我相信陰陽平謐是對的。
問題是,怎樣清靜?怎樣平靜?怎樣靜謐?
-----------
大膽發(fā)揮一下,凡是講陰陽關系的句子,均可按互文理解。(未作進一步考證,錯了別怪我)
-----------“天氣清靜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是否也是此“陰平陽密”之意?
那下一句“故不下也”又是何意?
謝謝~
-----------心平氣靜,氣定神閑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需要的是一種心態(tài)。
陰平陽密=陰陽平密=陰陽清凈=氣清凈=神清凈=心清凈
fo家說:“由戒而定,定能生慧!钡兰艺f:“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比寮艺f:“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贬t(yī)家說:“精神內守,病從安來。”兵家說:“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
靜,使fo家達到四禪八定的境界,開慧、開悟;使道家修己入靜,以成金丹大道;使儒家獲得睿智,完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階梯;使病人神寧氣靜,精氣充滿,達到健康長壽;使兵家從容不迫,勝敵于談笑之間。
[
本帖最后由 無動于中 于 2007/8/15 12:50 編輯 m.payment-defi.com]
-----------現代社會的構建,是以詩畫山水、田園生活的逝去為代價的。人們的欲望形形式式,生存的節(jié)奏好似陀螺,心態(tài)的躁動宛若湯煮,使得不同階層的人們難得安靜。不論達官貴人、巨賈富豪、鴻儒學子,還是工匠藝人、販夫走卒、平頭布衣,無不心神不靜,為名忙乎,為利忙碌。今天,在不安靜中覓得一分安靜,該是多么難得的覺悟和境界。
靜氣不僅是一種修養(yǎng),也是一種智慧,一種駕馭主觀客觀世界的能力。一事當前,臨危不亂,自能產生出無限智慧,化解困難;心浮氣亂之人,非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誤事。人為生活瑣事而纏心,乃至思緒紛紛,被情欲所牽制。不能以理智主宰自己,不能洞察事物真諦。惟有靜氣,才能駕御自己,才能專注思考某一問題,繼而獲得智慧,改變客觀世界。
西晉宰相謝安,在前秦百萬大軍進犯之際,仍苦撐風雨飄搖的危局,為了安定人心,竟然在戰(zhàn)爭來臨的時候,和人下棋。棋罷,捷報傳來,謝安仍不形于色,客人問何事,他淡淡說道:“前線兒郎打了勝仗”。消息傳出,舉國歡慶,而謝安仍強壓自己的狂喜,甚至木屐被門檻磕缺,都沒有發(fā)現。正是這種每逢大事有靜氣的修養(yǎng)氣度,使古人有一種人格的古典美。少一點躁動,多一點靜氣,人生方能以己役物,而非以物役己。
兩千幾百年前李斯就說:“詬莫大于卑賤,而悲莫甚于窮困”。今人諱言貧賤,文人尤甚。古人則不然,且不說顏淵“不改其樂”,揚雄為《逐貧賦》,韓愈作《送窮文》?纯刺瞥笤娙藗,對于自己的貧苦行吟坐唱,不怕恥笑,有時還出壯采。如闊過一陣的李白詩句“床頭
黃金盡,壯士無顏色”;杜甫從未闊過,茅屋為秋風所破,還大唱“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何其壯哉!特困戶詩丐賈島,不顧缺衣少食,住房年久失修,猶在大街上唧唧哼哼覓句,魯莽撞入京城長官出行的儀仗隊,“推敲”典故即由此出。杜荀鶴有道:“非為營生拙,皆因覓句忙!笨吹脛(chuàng)作比營生都還重要,在精神上展示出一種浩然“靜氣”。
靜氣不是放棄,靜氣不是觀望,靜氣不是無奈,靜氣不是等待。靜氣是一種積極平和的心態(tài),是冷靜觀察,刻苦思索的過程,是鎮(zhèn)定自如,沉著應對的意志力,是從容不迫,永不言敗的信念!懊颗R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边@是古人對圣賢靜氣的贊揚。在當今市場經濟的環(huán)境中,激烈的競爭,快節(jié)奏的生活,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強烈追逐物資生活的欲望,給人們增加了無形的壓力。要適應這變幻莫測的社會環(huán)境,沒有勇氣不行,沒有志氣不行,可是沒有靜氣也不行。
一個人的靜氣從哪里來,它不是與生俱有,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它是后天培養(yǎng)的。這種靜氣是建立在良好的心理素質之上,建立在豐富經驗基礎之上,建立在過人智慧和勇氣之上,建立在超人的意志力之上的。正如人們所說:經多實踐心方明,看破浮名意自平;洞悉世事胸襟闊,閱盡人情眼界寬;事到盛時須警省,境當逆處要從容;虛懷若谷觀一是,胸有成竹方能靜。
浩氣處世,靜氣養(yǎng)身,在平凡的生命歷程里你會發(fā)掘真實的自我滿足與喜悅。給自己留一點彈性時間,投身于對自己來說有意義的興趣嗜好,沒事兒做做運動、釣釣魚、上上網,為平庸的生活增添一抹亮麗的色彩,不斷實現自我價值,重塑個人魅力,充滿情趣的活動中你會獲得新的能量,你會驚奇的發(fā)現:只要將愛的種子在心靈深處撒播,它隨時會生根、發(fā)芽,只要心中有愛,任何際遇下它都有可能成長為
葳蕤的綠蔭。
無欲則剛,靜氣之剛柔可繞指;心如止水,靜氣之水能水滴石穿;執(zhí)中守一,貫穿古今而不為久;吞吐氣象,包容宇宙亦不為大。如此,才有晉人嵇康在砍頭臺上席地而坐,為前來送行的三百弟子,彈奏一曲“廣陵散”遂成千古絕響;才有阿基米德,面對羅馬士兵的呵斥和即將刺入胸膛的長矛視若無物,依然沒有停止對一道數學難題的精密計算,為科學注入了千古不散的靜氣;在節(jié)日天安門廣場升旗的國歌聲中可聞靜氣,在一個勤勤懇懇打工妹的歌聲里亦可聞靜氣,在一次次山崩地裂的較量之后可生靜氣,在一次次樸樸實實的感謝中亦可生靜氣,在一回回挽狂瀾于即倒的歷史時刻可養(yǎng)靜氣,在一天天平平凡凡的生活中亦可養(yǎng)靜氣……
不歪不邪,不驕不躁,不卑不亢,不貪不欲,雜氣自去,靜氣自來。
[
本帖最后由 無動于中 于 2007/8/15 12:54 編輯 m.payment-defi.com/job/]
-----------如果有患者本身 陰不平陽不密,該怎樣治療了,不用藥物的話。謝謝了
-----------答案就在上面啊。
不過上面只是說明了原則,具體實現方法可有有很多種,甚至說有無窮多中實現方法。
問中醫(yī)幾度秋涼 一文中也有說明。
-----------心中的疑慮(初學者聆聽指教)
初學中醫(yī),聆聽了王正龍老師的講座,瀏覽民間中醫(yī)的帖子,心中頗生疑慮,病人真的可醫(yī)?不醫(yī)又將如何?
各病家都是真陽極度衰竭之人,乃望醫(yī)家延續(xù)生命。
既然真陽極度衰弱,又不想改變生活方式,貪欲不減,何以能醫(yī)的?
生病之后怎么辦?
未生病之前不見得是陰平陽秘之體,修煉自己但求陰平陽秘。
生病之后不醫(yī)又如何?
是否可以依靠自身培植真元,慢慢恢復(前提是改變生活方式,恬淡虛無,真氣從之)?
既然可以自身恢復,何須強求醫(yī)家妙方?
[
本帖最后由 zhangshj 于 2007/8/27 10:37 編輯 www.me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