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hù)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xué)考研
醫(yī)學(xué)論文
醫(yī)學(xué)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biāo)準(zhǔn)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xué)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xué)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教程 > 正文: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 溫病門  上課筆記
    

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教程:溫病門

1.溫病兼大氣下陷       病人基本資料     天津康××幼女,年九歲,于孟秋得溫病兼大氣下陷。          病因     因得罪其母懼譴謫,藏樓下屋中,屋窗四敞,臥床上睡著,被風(fēng)吹襲遂成溫病。           證候     初得病時服藥失宜,熱邪內(nèi)陷,神昏不語,后經(jīng)中西醫(yī)多位…

1.溫病兼大氣下陷

病人基本資料 天津康××幼女,年九歲,于孟秋得溫病兼大氣下陷。
病因 因得罪其母懼譴謫,藏樓下屋中,屋窗四敞,臥床上睡著,被風(fēng)吹襲遂成溫病。
證候 初得病時服藥失宜,熱邪內(nèi)陷,神昏不語,后經(jīng)中西醫(yī)多位延醫(yī)二十余日,病益加劇,醫(yī)者見病危已至極點,皆辭不治。繼延愚為診視,其兩目上竄,幾不見黑睛,精神昏憒,毫無知覺,身體顫動不安,時作噯聲,其肌膚甚熱,啟其齒見其舌縮而干,苔薄微黃,偶灌以水或米湯猶知下咽,其氣息不勻,間有喘時,其脈數(shù)逾六至,左部細(xì)而浮,不任重按,右部亦弦細(xì),重診似有力,大便旬日未行。
診斷 此外感之熱久不退,灼耗真陰,以致肝臟虛損,木燥生風(fēng)而欲上脫也。當(dāng)用藥清其實熱,滋其真陰,而更輔以酸收斂肝之品,庶可救此極危之證。
處方 石膏(二兩軋細(xì)) 野臺參(三錢) 生懷地黃(一兩) 凈萸肉(一兩)生懷山藥(六錢) 甘草(二錢)共煎湯兩大盅,分三次溫飲下,每次調(diào)入生雞子黃一枚。
方解 此方即白虎加人參湯,以生地黃代知母,生山藥代粳米,而又加萸肉也。此方若不加萸肉為愚常用之方,以治寒溫證當(dāng)用白虎加人參湯而體弱陰虧者,今加萸肉借以收斂肝氣之將脫也。至此方不用白虎東加減,而必用白虎加人參為之加減者,因病至此際,非加人參于白虎湯中,不能退其深陷之熱,復(fù)其昏憒之神明也。此理參觀藥物人參解后所附醫(yī)案自明。
復(fù)診 將藥三次服完,目睛即不上竄,身體安穩(wěn)不復(fù)顫動,噯聲已止,氣息已勻,精神較前明了而仍不能言,大便猶未通下,肌膚猶熱,脈數(shù)已減,不若從前之浮弦,而右部重診仍似有力,遂即原方略為加減,俾再服之。
處方 生石膏(兩半軋細(xì)) 野臺參(三錢) 生懷地黃(一兩) 凈萸肉(六錢)天冬(六錢) 甘草(二錢)共煎湯兩盅,分兩次溫飲下,每次調(diào)入生雞子黃一枚。
三診 日服藥一劑,連服兩日,熱已全退,精神之明了似將復(fù)原而仍不能言,大便仍未通下,間有努力欲便之象,遂用灌腸法以通其便。再診其脈六部皆微弱無力,知其所以不能言者,胸中大氣虛陷,不能上達(dá)于舌本也。宜于大劑滋補(bǔ)藥中,再加升補(bǔ)氣分之品。
處方 生懷山藥(一兩) 大甘枸杞(一兩) 沙參(一兩) 天冬(六錢)寸麥冬(六錢) 生箭 (三錢) 野臺參(三錢) 升麻(一錢) 桔梗(一錢)共煎湯一盅半,分兩次溫服下。
效果 將藥煎服兩劑,遂能言語,因即原方去升麻減沙參之半,再加萸肉、生麥芽各三錢,再服數(shù)劑以善后。
說明 醫(yī)者救危險將脫之證喜用人參,而喻嘉言謂氣若上脫,但知重用人參轉(zhuǎn)令人氣高不返,必重用赭石輔之始能奏效,此誠千古不磨之論也。此方中之用人參原非用其救脫,因此證真陰大虧,惟石膏與人參并用,獨(dú)能于邪火熾盛之時立復(fù)真陰,此白虎加人參湯之實用也。至于萸肉,其補(bǔ)益氣分之力遠(yuǎn)不如參,而其挽救氣分之上脫則遠(yuǎn)勝于參。誠以肝主疏泄,人之元?dú)馍跆撜,恒因肝之疏泄過甚而上脫,重用萸肉以斂肝使之不復(fù)疏泄,則元?dú)庵厦撜呒纯刹幻,此愚屢次用之奏效而確知其然者也。

2.溫病兼氣虛氣郁

病人基本資料 天津遲氏婦,年二十二歲,于季秋得溫病。
病因 其素日血分不調(diào),恒作灼熱,心中亦恒發(fā)熱,因熱貪涼,薄受外感,即成溫病。
證候 初受外感時,醫(yī)者以溫藥發(fā)其汗,汗出之后,表里陡然大熱,嘔吐難進(jìn)飲食,飲水亦恒吐出,氣息不調(diào),恒作呻吟,小便不利,大便泄瀉日三四次,其舌苔薄而黃,脈象似有力而不實,左部尤不任重按,一分鐘百零二至,搖搖有動象。
診斷 其胃中為熱藥發(fā)表所傷,是以嘔吐,其素日陰虧,肝腎有熱,又兼外感之熱內(nèi)迫,致小便不利水歸大腸是以泄瀉,其舌苔薄而黃者,外感原不甚。ㄉ嗵Ρ,亦主胃氣虛),而治以滋陰、清熱、上止嘔吐、下調(diào)二便之劑。
處方 生懷山藥(一兩) 滑石(八錢) 生杭芍(八錢) 生懷地黃(六錢)清半夏(五錢溫水洗三次) 碎竹茹(三錢) 生麥芽(三錢) 凈青黛(二錢)連翹(二錢) 甘草(三錢) 鮮茅根(四錢)
藥共十一味,先將前十味水煎十余沸,再入茅根同煎七八沸,其湯即成,取清湯兩盅,分三次溫飲下。服醫(yī)藥后防其嘔吐可口含生一片,或于煎藥時加生姜三片亦可。至藥局中若無鮮茅根,可用干茅根兩半煎湯,以之代水煎藥。
方解 方中之義,山藥與滑石并用,一滋陰以退熱而能固大便,一清火以退熱而善利小便;芍藥與甘草并用,為甘草芍藥湯,仲師用之以復(fù)真陰,而芍藥亦善利小便,甘草亦善補(bǔ)大便,匯集四味成方,即拙擬之滋陰清燥湯也。以治上有燥熱下焦滑瀉之證,莫不隨手奏效。半夏善止嘔吐,然必須洗凈礬味(藥局清半夏亦有礬),屢洗之則藥力減,是以用至五錢。竹茹亦善止嘔吐,其碎者為竹之皮,津沽藥局名為竹茹粉,其止嘔之力較整者為優(yōu)。至于青黛、生姜亦止嘔吐之副品也。用生麥芽、鮮茅根者,以二藥皆善利小便,而又善達(dá)肝木之郁以調(diào)氣分也。用生地黃者,以其為滋補(bǔ)真陰之主藥,即可為治脈數(shù)動搖者之要藥也。
復(fù)診 將藥煎服一劑,嘔吐與泄瀉皆愈,小便已利,脈象不復(fù)搖搖,仍似有力,至數(shù)未減,其表里之熱稍退,氣息仍似不順,舌苔仍黃,欲投以重劑以清其熱,猶恐大便不實,擬再治以清解之劑。
處方 生懷地黃(一兩) 玄參(八錢) 生杭芍(六錢) 天花粉(六錢)生麥芽(三錢) 鮮茅根(三錢) 滑石(三錢) 甘草(三錢)共煎湯一大盅,分兩次溫服下。
三診 將藥煎服后,病又見輕,家人以為病愈無須服藥矣,至翌日晚十一點鐘后,見其面紅,精神昏憒,時作呻吟,始知其病猶未愈。及愚診視時,夜已過半,其脈左右皆弦硬而長,數(shù)近七至,兩目直視,其呻吟之聲,似阻隔不順,舌苔變黑,問其心中何如?自言熱甚,且覺氣息不接續(xù),此其氣分虛而且郁,又兼血虛陰虧,而陽明之熱又熾盛也。其脈近七至者,固為陰虛有熱之象,而正氣虛損不能抗拒外邪者,其脈亦恒現(xiàn)數(shù)象,至其脈不為洪滑而為弦硬者,亦氣血兩虧邪熱熾盛之現(xiàn)象也。擬用白虎加人參湯,再加滋陰理氣之品,蓋此時大便已實,故敢放膽治之。
處方 生石膏(五兩軋細(xì)) 野臺參(六錢) 知母(六錢) 花粉(六錢)玄參(六錢) 生杭芍(五錢) 生萊菔子(四錢搗碎) 生麥芽(三錢)鮮茅根(三錢) 粳米(三錢) 甘草(三錢)共煎湯一大碗,分四次溫飲下,病愈不必盡劑。
效果 將藥分四次服完,熱退強(qiáng)半,精神已清,氣息已順,脈象較前緩和,而大便猶未通下,因即原方將石膏改用四兩,萊菔子改用二錢,如前煎服,服至三次后,大便通下,其熱全退,遂停后服。
說明 愚用白虎加人參湯,或以玄參代知母(產(chǎn)后寒溫證用之)、或以芍藥代知母(寒溫兼下痢者用之)、或以生地黃代知母(寒溫兼陰虛者用之)、或以生山藥代粳米(寒溫?zé)釋嵪陆箽饣还陶哂弥、產(chǎn)后寒溫證用之),又恒于原方之外,加生地黃、玄參、沙參諸藥以生津液,加鮮茅根、蘆根、生麥芽諸藥以宣通氣化,初未有加萊菔子者,惟此證之氣分虛而且郁,白虎湯中加人參可補(bǔ)其氣分之虛,再加萊菔子更可理其氣分之郁也。至于萊菔子必須生用者,取其有升發(fā)之力也。又須知此證不治以白虎湯而必治以白虎加人參湯者,不但為其氣分虛也,凡人外感之熱熾盛,真陰又復(fù)虧損,此乃極危險之證,此時若但用生地黃、玄參諸滋陰之品不能奏效,即將此等藥加于白虎湯中亦不能奏效,惟生石膏與人參并用,獨(dú)能于邪熱熾盛之時立復(fù)真陰,此所以傷寒汗吐下后與渴者治以白虎湯時,仲圣不加他藥而獨(dú)加人參也。

3.溫病兼吐瀉腿抽

病人基本資料 族侄××,年五十三歲,于仲春下旬得溫病兼吐瀉,腿筋抽縮作疼。
病因 素為腿筋抽疼病,犯時即臥床不能起,一日在鋪中,舊病陡發(fā),急乘車回寓,因腿疼出汗在路受風(fēng),遂成溫病,繼又吐瀉交作。
證候 表里俱壯熱,嘔吐連連不止,飲水少許亦吐出,一日夜瀉十余次。得病已三日,小便滴瀝全無,腿疼劇時恒作號呼,其脈左部浮弦似有力,按之不實。右部則弦長有力,重按甚硬,一息逾五至。
診斷 此證因陰分素虧血不榮筋,是以腿筋抽疼。今又加以外感之壯熱,傳入陽明以灼耗其陰分,是以其脈象不為洪滑有力而為弦硬有力,此乃火盛陰虧之現(xiàn)象也。其作嘔吐者,因其右脈弦硬且長,當(dāng)有沖氣上沖,因致胃氣不下行而上逆也。其小便不利大便滑瀉者,因陰虛腎虧不能漉水,水歸大腸是以下焦之氣化不能固攝也。當(dāng)用拙擬滋陰宣解湯以清熱、滋陰、調(diào)理二便,再加止嘔吐及舒筋定疼之品輔之。
處方 生懷山藥(一兩) 滑石(一兩) 生杭芍(一兩) 清半夏(四錢溫水淘三次)碎竹茹(三錢) 凈青黛(二錢) 連翹(錢半) 蟬蛻(錢半)甘草(三錢) 全蜈蚣(大者一條為末)藥共十味,將前九味煎湯一大盅,送服蜈蚣細(xì)末,防其嘔吐俾分三次溫服,蜈蚣末亦分三次送服,服后口含生姜片以防惡心。
方解 方中用蟬蛻者,不但因其能托邪外出,因蟬之為物飲而不食,有小便無大便,是以其蛻亦有利小便固大便之力也。用蜈蚣者,因其原善理腦髓神經(jīng),腿筋之抽疼,固由于肝血虛損不能榮筋,而與神經(jīng)之分支在腿者,實有關(guān)系,有蜈蚣以理之,則神經(jīng)不至于妄行也。
復(fù)診 將藥服后嘔吐未止,幸三次所服之藥皆未吐出,小便通下兩次,大便之瀉全止,腿疼已愈強(qiáng)半,表里仍壯熱,脈象仍弦長有力。為其滑瀉已愈,擬放膽用重劑以清陽明之熱,陽明胃之熱清,則嘔吐當(dāng)自止矣。
處方 生石膏(三兩搗細(xì)) 生懷山藥(兩半) 生懷地黃(一兩) 生杭芍(五錢)滑石(五錢) 碎竹茹(三錢) 甘草(三錢)共煎湯一大碗,分四次溫飲下。
方解 按用白虎湯之定例,凡在汗吐下后當(dāng)加人參。此方中以生地黃代知母、生山藥代粳米,與石膏、甘草同用,斯亦白虎湯也。而不加人參者,以其吐猶未止,加之恐助胃氣上升,于斯變通其方,重用生山藥至兩半,其沖和稠粘之液,既可代粳米和胃,其培脾滋腎之功,又可代人參補(bǔ)益氣血也。至于用白虎湯而復(fù)用滑石、芍藥者,因二藥皆善通利小便,防其水飲仍歸大腸也。且芍藥與甘草同用名甘草芍藥湯,仲圣用以復(fù)真陰,前方之小便得通,實芍藥之功居多(陰虛小便不利者,必重用芍藥始能奏效)。矧弦為肝脈,此證之脈象弦硬,肝經(jīng)必有熾盛之熱,而芍藥能生肝血、退肝熱,為柔肝之要藥,即為治脈象弦硬之要藥也。
三診 將藥分四次服完,表里之熱退強(qiáng)半,腿疼痊愈,脈象亦較前緩和,惟嘔吐未能痊愈,猶惡心懶進(jìn)飲食,幸其大便猶固。俾先用生赭石細(xì)末兩半,煎湯一盅半,分三次溫飲下,飲至第二次后,覺胃脘開通,惡心全無,遂將赭石停飲,進(jìn)稀米粥一大甌,遂又為疏方以清余熱。
處方 生石膏(一兩搗細(xì)) 生懷山藥(一兩) 生懷地黃(一兩) 生杭芍(六錢) 甘草(二錢)共煎湯兩盅,分兩次溫服下。
效果 將藥兩次服完,表里之熱全消,大便通下一次,病遂脫然痊愈。惟其脈一息猶五至,知其真陰未盡復(fù)也。俾用生懷山藥軋細(xì)過羅,每用七八錢或兩許,煮粥調(diào)以蔗糖,當(dāng)點心服之。若服m.payment-defi.com/hushi/久或覺發(fā)悶,可以送服西藥百布圣五分,若無西藥處,可用生內(nèi)金細(xì)末三分代之。

4.溫病少陰證

病人基本資料 劉××,二十五歲,于季春得溫病。
病因 自正二月間,心中恒覺發(fā)熱,懶于飲食,喜坐房陰乘涼,薄受外感,遂成溫病。
證候 初得病時,延近處醫(yī)者延醫(yī),閱七八日病勢益劇,精神昏憒,閉目蜷臥,似睡非睡,懶于言語,咽喉微疼,口唇干裂,舌干而縮,薄有黃苔欲黑,頻頻飲水不少濡潤,飲食懶進(jìn),一日之間,惟強(qiáng)飲米湯甌許,自言心中熱而且干,周身酸軟無力,撫其肌膚不甚發(fā)熱,體溫37. 8℃其脈六部皆微弱而沉,左部又兼細(xì),至數(shù)如常,大便四日未行,小便短少赤澀。
診斷 此伏氣觸發(fā)于外,感而成溫,因腎臟虛損而竄入少陰也!秲(nèi)經(jīng)》謂∶“冬傷于寒,春必病溫”,此言冬時所受之寒甚輕,不能即時成為傷寒,恒伏于三焦脂膜之中,阻塞氣化之升降,暗生內(nèi)熱,至春陽萌動之時,其所生之熱恒激發(fā)于春陽而成溫。然此等溫病未必入少陰也!秲(nèi)經(jīng)》又謂∶“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此言冬不藏精之人,因陰虛多生內(nèi)熱,至春令陽回其內(nèi)熱必益加增,略為外感激發(fā),即可成溫病。而此等溫病亦未必入少陰也。惟其人冬傷于寒又兼冬不藏精,其所傷之寒伏于三焦,隨春陽而化熱,恒因其素不藏精乘虛而竄入少陰,此等證若未至春令即化熱竄入少陰,則為少陰傷寒,即傷寒少陰證二三日以上,宜用黃連阿膠湯者也。若已至春令始化熱竄入少陰,當(dāng)可名為少陰溫病,即溫病中內(nèi)有實熱,脈轉(zhuǎn)微細(xì)者也。誠以脈生于心,必腎陰上潮與心陽相濟(jì),而后其跳動始有力。蓋此證因溫邪竄入少陰,俾心腎不能相濟(jì),是以內(nèi)雖蘊(yùn)有實熱,而脈轉(zhuǎn)微細(xì),其咽喉疼者,因少陰之脈上通咽喉,其熱邪循經(jīng)上逆也。其唇裂舌干而縮者,腎中真陰為邪熱遏抑不能上潮,而心中之亢陽益妄動上升以鑠耗其津液也。至于心中發(fā)熱且發(fā)干,以及大便燥結(jié)小便赤澀,亦無非陰虧陽亢之所致。為其腎陰心陽不能相濟(jì)為功,是以精神昏憒,閉目蜷臥,煩人言語,此乃熱邪深陷氣化隔閡之候,在溫病中最為險證。正不可因其脈象無火,身不甚熱,而視為易治之證也。愚向擬有坎離互根湯可為治此病的方,今將其方略為加減俾與病候相宜。

處方 生石膏(三兩軋細(xì)) 野臺參(四錢) 生懷地黃(一兩) 生懷山藥(八錢) 玄參(五錢) 遼沙參(五錢) 甘草(三錢) 鮮茅根(五錢) 藥共八味,先將前七味煎十余沸,再m.payment-defi.com/kuaiji/入鮮茅根煎七八沸其湯即成。取清湯三盅,分三次溫服下,每 服一次調(diào)入生雞子黃一枚。此方若無鮮茅根,可用干茅根兩半,水煮數(shù)沸,取其湯代水煎藥。
方解 溫病之實熱,非生石膏莫解,輔以人參并能解邪實正虛之熱,再輔以地黃、山藥諸滋陰之品,更能解腎虧陰虛之熱。且人參與滋陰之品同用,又能助腎陰上潮以解上焦之燥熱。用雞子黃者,化學(xué)家謂雞子黃中含有副腎髓質(zhì)之分泌素,為滋補(bǔ)腎臟最要之品也。用茅根者,其涼而能散,用之作引,能使深入下陷之邪熱上出外散以消解無余也。
復(fù)診 將藥三次服完,周身之熱度增高,脈象較前有力,似近洪滑,諸病皆見輕減,精神已振。惟心中仍覺有余熱,大便猶未通下,宜再以大劑涼潤之藥清之,而少佐以補(bǔ)氣之品。
處方 生石膏(一兩軋細(xì)) 大潞參(三錢) 生懷地黃(一兩) 玄參(八錢) 遼沙參(八錢) 大甘枸杞(六錢) 甘草(二錢) 鮮茅根(四錢) 藥共八味,先將前七味煎十余沸,再入茅根煎七八沸其湯即成。取清湯兩大盅,分兩次溫服下,每服一次調(diào)入生雞子黃一枚。
效果 將藥連服兩劑,大便通下,病遂痊愈。
說明 此證之脈象沉細(xì),是腎氣不能上潮于心,而心腎不交也。 迨服藥之后,脈近洪滑,是腎氣已能上潮于心而心腎相交也。為其心腎相交,是以諸病皆見輕減,非若尋常溫病其脈洪大為增劇也。

5.溫病結(jié)胸

病人基本資料 天津張姓叟,年近五旬,于季夏得溫?zé)峤Y(jié)胸證。
病因 心有忿怒,繼復(fù)飽食,夜眠又當(dāng)窗受風(fēng),晨起遂覺頭疼發(fā)熱,心下痞悶,服藥數(shù)次病益進(jìn)。
證候 初但心下痞悶,繼則胸膈之間亦甚痞塞,且甚煩熱,其脈左部沉弦,右部沉牢。
診斷 寒溫下早成結(jié)胸,若表有外感,里有瘀積,不知表散藥與消積藥并用,而專事開破以消其積,則外感乘虛而入亦可成結(jié)胸。審證察脈,其病屬結(jié)胸?zé)o疑,然其結(jié)之非劇,本陷胸湯之義而通變治之可也。
處方 病者旬余輟工,家?guī)讛啻,愚憐其貧,為擬簡便之方,與以自制通徹丸(即牽牛軋取頭次末,水泛為小丸)五錢及自制離中丹兩半,俾先服通徹丸三錢,遲一點半鐘,若不覺藥力猛烈,再服下所余二錢,候須臾再服離中丹三錢,服后多飲開水,俾出汗。若痞塞開后,仍有余熱者,將所余離中丹分?jǐn)?shù)次徐徐服之,每服后皆宜多飲開水取微汗。
效果 如法將兩種藥服下,痞塞與煩熱皆愈。

6.溫病結(jié)胸

病人基本資料 天津趙××,年四十二歲,得溫病結(jié)胸證。
病因 季春下旬,因飯后有汗出受風(fēng),翌日頭疼,身熱無汗,心中發(fā)悶,醫(yī)者外散其表熱,內(nèi)攻其發(fā)悶,服藥后表未汗解而熱與發(fā)悶轉(zhuǎn)加劇。醫(yī)者見服藥無效,再疏方時益將攻破之藥加重,下大便一次,遂至成結(jié)胸證。
證候 胸中滿悶異常,似覺有物填塞,壓其氣息不能上達(dá),且發(fā)熱嗜飲水,小便不利,大便日溏瀉兩三次。其脈左部弦長,右部中分似洪而重按不實,一息五至強(qiáng)。
診斷 此證因下早而成結(jié)胸,又因小便不利而致溏瀉,即其證脈合參,此乃上實下虛外感之熱兼挾有陰虛之熱也。治之者宜上開其結(jié),下止其瀉,兼清其內(nèi)傷外感之熱庶可奏效。
處方 生懷山藥(一兩五錢) 生萊菔子(一兩搗碎) 滑石(一兩) 生杭芍(六錢)甘草(三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復(fù)診 服藥后上焦之結(jié)已愈強(qiáng)半,氣息頗形順適,灼熱亦減,已不感渴,大便仍溏,服藥后下一次,脈象較前平和仍微數(shù),遂再即原方略加減之。
處方 生懷山藥(一兩五錢) 生萊菔子(八錢搗碎) 滑石(八錢) 生杭芍(五錢) 甘草(三錢)先用白茅根(鮮者更好)、青竹茹各二兩,同煎數(shù)沸,取湯以之代水煎藥。
效果 將藥煎服后,諸病皆愈,惟大便仍不實,俾每日用生懷山藥細(xì)末兩許,水調(diào)煮作茶湯,以之送服西藥百布圣五分,充作點心以善其后。

7.溫病

病人基本資料 天津俞××,年過四旬,于孟夏得溫病。
病因 與人動氣爭鬧,頭面出汗為風(fēng)所襲,遂成溫病。
證候 表里俱發(fā)熱,胸膈滿悶有似結(jié)胸,呼吸甚覺不利,夜不能寐,其脈左右皆浮弦有力,舌苔白濃,大便三日未行。
診斷 此病系在太陽而連及陽明少陽也。為其病在太陽,所以脈;為其連及陽明,所以按之有力;為其更連及少陽,是以脈浮有力而又兼弦也。其胸膈滿悶呼吸不利者,因其怒氣溢于胸中,挾風(fēng)邪痰飲凝結(jié)于太陽部位也。宜外解太陽之表,內(nèi)清陽明之熱,兼和解其少陽,更開蕩其胸膈,方為完全之策。
處方 生石膏(二兩搗細(xì)) 蔞仁(二兩炒搗) 生萊菔子(八錢搗碎) 天花粉(六錢)蘇子(三錢炒搗) 連翹(三錢) 薄荷葉(二錢) 茵陳(二錢) 龍膽草(二錢) 甘草(二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后,復(fù)衾取微汗。
效果 服藥后閱一小時,遍身得汗,胸次豁然,溫?zé)崛,夜能安睡,脈已和平如常,惟大便猶未通下,俾但用西藥旃那葉一錢,開水浸服兩次,大便遂通下。

8.風(fēng)溫

病人基本資料 邑北境趙××,年近三旬,于孟秋得風(fēng)溫病。
病因 孟秋下旬,農(nóng)人忙甚,因勞力出汗過多,復(fù)在樹陰乘涼過度,遂得風(fēng)溫病。
證候 胃熱氣逆,服藥多嘔吐。因此屢次延醫(yī)服藥,旬余無效。及愚診視,見其周身壯熱,心中亦甚覺熱,五六日間飲食分毫不進(jìn),大便數(shù)日未行。問何不少進(jìn)飲食?自言有時亦思飲食,然一切食物聞之皆臭惡異常,強(qiáng)食之即嘔吐,所以不能食也。診其脈弦長有力,右部微有洪象,一息五至。
診斷 即此證脈相參,知其陽明腑熱已實,又挾沖氣上沖,所以不能進(jìn)食,服藥亦多嘔也。欲治此證當(dāng)以清胃之藥為主,而以降沖之藥輔之。則沖氣不上沖,胃氣亦必隨之下降,而嘔吐能止即可以受藥進(jìn)食矣。
處方 生石膏(三兩搗細(xì)) 生赭石(一兩軋細(xì)) 知母(八錢) 潞黨參(四錢)粳米(三錢) 甘草(二錢)共煎湯一大碗,分三次溫服下。
方解 此方乃白虎加人參湯又加赭石,為其胃腑熱實故用白虎湯,為其嘔吐已久故加人參,為其沖胃上逆故又加赭石也。
效果 將藥三次服完,嘔吐即止,次日減去赭石,又服一劑,大便通下,熱退強(qiáng)半。至第三日減去石膏一兩,加玄參六錢,服一劑,脈靜身涼,而仍分毫不能飲食,憎其臭味如前。愚曉其家人曰∶此病已愈,無須用藥,所以仍不飲食者,其胃氣不開也。胃之食物莫如萊菔,可用鮮萊菔切絲香油炒半熟,而以蔥作湯勿過熟,少調(diào)以綠豆粉俾服之。至湯作熟時,病患仍不肯服,迫令嘗少許,始知香美,須臾服盡兩碗,從此飲食復(fù)常。病患謂其家人曰∶吾從前服藥十余劑,病未見愈,今因服萊菔湯而霍然痊愈,若早知萊菔湯能如此治病,則吾之病不早愈乎?其家人不覺失笑。
附記 曾記弱冠時,比鄰有病外感痰喘者,延邑中老醫(yī)皮××,投以小青龍湯一劑喘即愈,然覺胸中似有霧氣彌漫不能進(jìn)食。皮××曰,此乃濕氣充盛,是以胃氣不開也,此當(dāng)投以開胃之劑。為疏方,用《金匱》苓桂術(shù)甘湯,煎服后未半刻,陡覺胸中陰霾頓開,毫無障礙,遂能進(jìn)食,見者皆驚其用藥之神奇。夫皮君能如此用藥,誠無愧名醫(yī)之目。而益嘆經(jīng)方之神妙,誠有不可令人思議者矣。此因一用萊菔,一用古方,均開胃于頃刻之間,故附志之。

9.風(fēng)溫兼伏氣化熱

病人基本資料 天津陳××,年四十六歲,得風(fēng)溫兼伏氣化熱病。
病因 因有事乘京奉車北上時,當(dāng)仲夏歸途受風(fēng),致成溫?zé)岵 ?/td>
證候 其得病之翌日,即延為診視,起居如常,惟覺咽喉之間有熱上沖,咳嗽吐痰音微啞,周身似拘束酸軟。脈象浮而微滑,右關(guān)重按甚實,知其證雖感風(fēng)成溫,而其熱氣之上沖咽喉,實有伏氣化熱內(nèi)動也。若投以拙擬寒解湯原可一汗而愈。然當(dāng)此病之初起而遽投以石膏重劑,彼將疑而不肯服矣。遂遷就為之?dāng)M方。蓋醫(yī)以救人為目的,正不妨委曲以行其道也。
處方 荷葉(三錢) 青連翹(三錢) 蟬蛻(二錢) 知母(六錢) 玄參(六錢) 天花粉(六錢) 甘草(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復(fù)診 翌日復(fù)延為診視,言服藥后周身得微汗,而表里反大熱,咳嗽音啞益甚,何以服如此涼藥而熱更增加,將毋不易治乎?言之若甚恐懼者。診其脈洪大而實,左右皆然,知非重用石膏不可。因謂之曰∶此病乃伏氣化熱,又兼有新感之熱,雖在初得亦必須用石膏清之方能治愈。若果能用生石膏四兩,今日必愈,吾能保險也。問石膏四兩一次全服乎?答曰∶非也。可分作數(shù)次服,病愈則停服耳。為出方,蓋因其有恐懼之心,故可使相信耳。
處方 生石膏(四兩搗細(xì))粳米(六錢)共煎湯至米熟,取湯四盅,分四次徐徐溫飲下。病愈不必盡劑,飲至熱退而止。大便若有滑瀉,尤宜將藥急停服。
三診 翌日又延為診視,相迎而笑曰∶我今熱果全消矣,惟喉間似微覺疼,先生可再為治之。問藥四盅全服乎?答曰∶全服矣。當(dāng)服至三盅后,心猶覺稍熱,是以全服,且服后并無大便滑瀉之病,石膏真良藥也。再診其脈已平和如常,原無須服藥,問其大便,三日猶未下行。為開滋陰潤便之方,謂服至大便通后,喉疼亦必自愈,即可停藥勿服矣。

10.溫病兼痧疹

病人基本資料 天津舒××,年四十五歲,于仲夏得溫病兼痧疹。
病因 舒××原精醫(yī)術(shù),當(dāng)溫疹流行之時,屢次出門為人診病,受其傳染因得斯病。
證候 其前數(shù)日皆系自治,屢次服表疹清熱之藥,疹已遍身出齊而熱仍不退,因求愚為延醫(yī)。其表里俱覺發(fā)熱,且又煩躁異常,無片時寧靜,而其脈則微弱不起,舌苔薄而微黃,大便日行一次不干不溏,小便赤澀短少。
診斷 此證當(dāng)先有伏氣化熱,因受外感之傳染而激發(fā),緣三焦脂膜竄入少陰遏抑腎氣,不能上與心火相濟(jì),是以舌苔已黃,小便短赤,陽明腑熱已實,而其脈仍然無力也。其煩躁異常者,亦因水火之氣不相交也。此雖溫病,實與少陰傷寒之熱者無異,故其脈亦與少陰傷寒之脈同。當(dāng)治以白虎加人參湯,將原方少為變通,而再加托表疹毒之品輔之。
處方 生石膏(二兩搗細(xì)) 大潞參(四錢) 天花粉(八錢) 生懷山藥(八錢) 鮮茅根(四錢) 甘草(二錢) 共煎湯兩盅分兩次溫服下。
方解 此方即白虎加人參湯以花粉代知母,生山藥代粳米,而又加鮮茅根也;ǚ叟c知母,皆能清熱,而花粉于清熱之外又善解毒,山藥與粳米皆能和胃,而山藥于和胃之外又能滋腎。方中之義,用白虎湯以治外感實熱,如此變通則兼能清其虛熱解其疹毒,且又助以人參更可治證實脈虛之熱,引以鮮茅根并可治溫病下陷之熱也。
復(fù)診 將藥煎服一劑,熱退強(qiáng)半,煩躁亦大輕減,可安睡片時。至翌日過午,發(fā)熱煩躁又如舊,脈象仍然無力,因?qū)⑸喔挠萌齼桑簠⒏挠梦邋X,俾煎湯三盅,分三次溫飲下。每飲一次,調(diào)入生雞子黃一枚。服后其病亦見愈,旋又反復(fù),且其大便一日兩次,知此寒涼之藥不可再服。乃此時愚恍然會悟,得治此證之的方矣。
處方 白茅根(六兩切碎) 添涼水五盅,在爐上煎一沸,即將藥罐離開爐眼,約隔三寸許,遲十分鐘再煎一沸,又離開爐眼,再遲十分鐘,視其茅根皆沉水底其湯即成。若茅根不沉水底,可再煎一沸,約可取清湯三盅,乘熱頓飲之以得微汗方佳。
效果 此方如法服兩劑,其病脫然愈矣。
說明 按此證其伏氣之化熱,固在三焦,而毒菌之傳染,實先受于上焦,于斯毒熱相并隨上焦之如霧而彌漫于全身之臟腑經(jīng)絡(luò)不分界限。茅根涼而能散,又能通達(dá)經(jīng)絡(luò)臟腑無微不至。惟性甚平和,非多用不能奏效。是以一劑重用至六兩,其涼散之力,能將臟腑經(jīng)絡(luò)間之毒熱盡數(shù)排出(茅根能微汗利小便,皆其排出之道路),毒熱清肅,煩躁自除矣。愚臨證五十年,用白虎加人參湯時不知凡幾,約皆隨手奏效。今此證兩次用之無效,而竟以鮮白茅根收其功,此非愚所素知,乃因一時會悟后則屢次用之皆效,故特詳之以為治溫疹者開一法門也。若其脈象洪滑甚實者,仍須重用石膏清之,或石膏、茅根并用亦可。又按白茅根必須用鮮者,且必如此煎法方效。但依之成功多用可至十兩,少用亦須至四兩,不然此證前兩方中皆有茅根四錢未見效驗,其宜多用可知矣。又藥局中若無鮮者,可自向洼中剖之,隨處皆有。若剖多不能一時皆用,以濕土埋之永久不壞。

11.溫病兼勞力過度

病人基本資料 族弟××,年三十八歲,于孟夏來津于旅次得溫病。
病因 時天氣炎熱,途中自挽鹿車,辛苦過力,出汗受風(fēng),至津遂成溫病。
證候 表里俱覺甚熱,合目恒譫語,所言多勞力之事。舌苔白濃,大便三日未行,脈象左部弦硬,右部 洪實而浮,數(shù)逾五至。
診斷 此證因長途炎熱勞碌,臟腑間先有積熱,又為外感所襲,則其熱陡發(fā)。其左脈弦硬者, 勞力過度肝腎之陰分有傷也。右部洪實者,陽明之腑熱已實也。其洪實兼浮者,證猶連表 也。擬治以白虎加人參湯以玄參代知母,生山藥代粳米,更輔以透表之藥以引熱外出。
處方 生石膏(三兩搗細(xì)) 大潞參(四錢) 玄參(一兩) 生懷山藥(六錢) 甘草(三錢) 西藥阿斯匹林(一瓦)
將前五味共煎湯兩大盅,先溫服一盅,遲半點鐘將阿斯匹林用開水送下,俟汗出后再將所 余一盅分兩次溫服下。
效果 將藥服一盅后,即不作譫語,須臾將阿斯匹林服下,遍體 得汗,繼又將所余之湯藥徐徐服下,其病霍然痊愈。
說明 白虎湯中以石膏為主藥,重用至三兩,所以治右脈之洪實也;于白虎湯中加人參更以玄參代知母,生山藥代粳米,退熱之中大具滋陰之力(石膏、人參并用,能于溫寒大熱之際,立復(fù)真陰),所以治左脈之弦硬也。用藥如用兵,料敵詳審,步伍整齊,此所以戰(zhàn)則必勝也。至于脈象兼浮,知其表證未罷,猶可由汗而解,遂佐以阿斯匹林之善透表者以引之出汗,此所謂因其病機(jī)而利導(dǎo)之也。若無阿斯匹林之處,于方中加薄荷葉一錢,連翹二錢,亦能出汗。

12.溫病兼下痢

病人基本資料 天津范姓媼,年過五旬,得溫病兼下痢證。
病因 家務(wù)勞心,恒動肝火,時當(dāng)夏初,肝陽正旺,其熱下迫,遂患痢證。因夜間屢次入廁,又受感冒兼發(fā)生溫病。
證候 表里皆覺發(fā)熱,時或作渴,心中煩躁,腹中疼甚劇,恒作呻吟。晝夜下痢十余次,旬日之后系純白痢,其舌苔濃欲黃,屢次延醫(yī)服藥,但知治痢且用開降之品,致身體虛弱臥不能起,其脈左右皆弦而有力,重按不實,搏近五至。
診斷 此病因肝火甚盛,兼有外感之熱已入陽明,所以脈象弦而有力。其按之不實者,因從前服開降之藥過多也。其腹疼甚劇者,因弦原主疼,茲則弦而且有力,致腹中氣化不和故疼甚劇也。其煩躁者,因下久陰虛,腎氣不能上達(dá)與心相濟(jì),遂不耐肝火溫?zé)嶂坪,故覺煩躁也。宜治以清溫涼肝之品,而以滋陰補(bǔ)正之藥輔之。
處方 生杭芍(一兩) 滑石(一兩) 生懷山藥(一兩) 天花粉(五錢) 山楂片(四錢) 連翹(三錢) 甘草(三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復(fù)診 將藥煎服一劑,溫?zé)嵋延鷱?qiáng)半,下痢腹疼皆愈,脈象亦見和緩,擬再用涼潤滋陰之劑,以清其余熱。
處方 生懷山藥(一兩) 生杭芍(六錢) 天花粉(五錢) 生懷地黃(五錢) 玄參(五錢) 山楂片(三錢) 連翹(二錢) 甘草(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 將藥連服兩劑,病遂痊愈。惟口中津液短少,恒作渴,運(yùn)動乏力,俾用生懷山藥細(xì)末煮作茶湯,兌以鮮梨自然汁,當(dāng)點心服之,日兩次,浹辰之間當(dāng)即可復(fù)原矣。蓋山藥原善滋陰,而其補(bǔ)益之力又能培養(yǎng)氣化之虛耗。惟其性微溫,恐與病后有余熱者稍有不宜,借鮮梨自然汁之涼潤以相濟(jì)為用,則為益多矣。

13.溫病兼腦膜炎

病人基本資料 天津侯姓幼男,年八歲,得熱病兼腦膜炎。
病因 蒙學(xué)暑假乍放,幼童貪玩,群在烈日中嬉戲,出汗受風(fēng),遂得斯證。
證候 閉目昏昏,呼之不應(yīng),周身灼熱無汗,其脈洪滑而長,兩寸尤盛。其母言病已三日,昨日猶省人事,惟言心中發(fā)熱,至夜間即昏無知覺。然以水灌之猶知下咽,問其大便三日未行。
診斷 此溫?zé)嶂。柮鞲瓱嵋褜,其熱循?jīng)上升兼發(fā)生腦膜炎也。腦藏神明主知覺,神經(jīng)因熱受傷,是以知覺全無,宜投以大劑白虎湯以清胃腑之熱,而復(fù)佐以輕清之品,以引藥之涼力上行,則腦中之熱與胃腑之熱全清,神識自明了矣。
處方 生石膏(三兩搗細(xì)) 知母(八錢) 連翹(三錢) 茵陳(錢半)甘草(三錢) 粳米(五錢)
煎至米熟其湯即成。取清汁三茶杯,徐徐分三次溫服,病愈無須盡劑。
效果 服至兩次已明了能言,自言心中猶發(fā)熱,將藥服完,其熱遂盡消,霍然痊愈。

14.溫?zé)嵝篂a

病人基本資料 天津錢姓幼男,年四歲,于孟秋得溫?zé)峒嫘篂a,病久不愈。
病因 季夏感受暑溫,服藥失宜,熱留陽明之腑,久則灼耗胃陰,嗜涼且多嗜飲水,延至孟秋,上熱未清,而下焦又添泄瀉。
證候 形狀瘦弱已極,周身灼熱,飲食少許則惡心欲嘔吐。小便不利,大便一晝夜十余次,多系稀水,臥不能動,哭泣無聲,脈數(shù)十至且無力(四歲時,當(dāng)以七至為正脈),指紋現(xiàn)淡紅色,已透氣關(guān)。
診斷 此因外感之熱久留耗陰,氣化傷損,是以上焦發(fā)熱懶食,下焦小便不利而大便泄瀉也。宜治以滋陰、清熱、利小便兼固大便之劑。
處方 生懷山藥(一兩五錢) 滑石(一兩) 生杭芍(六錢) 甘草(三錢)
煎湯一大盅,分?jǐn)?shù)次徐徐溫服下。
方解 此方即拙擬滋陰清燥湯也。原方生山藥是一兩,今用兩半者,因此幼童瘦弱已極,氣化太虛也。方中之義,山藥與滑石同用,一利小便,一固大便,一滋陰以退虛熱,一瀉火以除實熱。芍藥與甘草同用,甘苦化合,味近人參,能補(bǔ)益氣化之虛損。而芍藥又善滋肝腎以利小便,甘草又善調(diào)脾胃以固大便,是以匯集而為一方也。
效果 將藥連服兩劑,熱退瀉止,小便亦利,可進(jìn)飲食,惟身體羸瘦不能遽復(fù)。俾用生懷山藥細(xì)末七八錢許,煮作粥,調(diào)以白糖,作點心服之。且每次送西藥百布圣一瓦,如此將養(yǎng)月余始胖壯。

15.溫病兼虛熱

病人基本資料 山西高××,年二十八歲,客居天津,于仲秋得溫病。
病因 朋友招飲,飲酒過度,又多喝熱茶,周身出汗,出外受風(fēng)。
證候 周身骨節(jié)作疼,身熱39.4℃,心中熱而且渴,舌苔薄而微黃。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時或干嗽,身體酸軟殊甚,動則弦暈,脈數(shù)逾五至,浮弦無力。自始病至此已四十日矣,屢次延醫(yī)服藥無效。
診斷 此證乃薄受外感,并非難治之證。因治療失宜,已逾月而外表未解,內(nèi)熱自不能清。病則懶食,又兼熱久耗陰,遂由外感之實熱,釀成內(nèi)傷之虛熱,二熱相并,則愈難治矣。斯當(dāng)以大滋真陰之藥為主,而以解表瀉熱之藥佐之。
處方 生懷山藥(一兩) 生懷地黃(一兩) 玄參(一兩) 沙參(六錢) 生杭芍(六錢) 大甘枸杞(五錢) 天冬(五錢) 天花粉(五錢) 滑石(三錢) 甘草(三錢) 共煎湯一大碗,分三次溫飲下,其初飲一次時,先用白糖水送服西藥阿斯匹林半瓦,然后服湯藥。
復(fù)診 初服藥一次后,周身得汗,骨節(jié)已不覺疼,二次三次繼續(xù)服完,熱退強(qiáng)半,小便通暢, 脈已不浮弦,跳動稍有力,遂即原方略為加減,俾再服之。
處方 生懷山藥(一兩) 生懷地黃(八錢) 玄參(六錢) 沙參(六錢) 大甘枸杞(六錢) 天門冬(六錢) 滑石(三錢) 甘草(二錢) 真阿膠(三錢搗碎)
藥共九味,先將前八味煎湯兩大盅,去渣入阿膠融化,分兩次溫服。其服初次時,仍先用白糖水送服阿斯匹林三分之一瓦。此方中加阿膠者,以其既善滋陰,又善潤大便之干燥也。
效果 將藥先服一次,周身又得微汗,繼將二分服下,口已不渴,其日大便亦通下,便下之后,頓覺精神清爽,灼熱全無,病遂從此愈矣。
說明 方中重用大隊涼潤之品,滋真陰即以退虛熱,而復(fù)以阿斯匹林解肌、滑石利小便者,所以開實熱之出路也。至于服阿斯匹林半瓦,即遍身得汗者,因體虛者其汗易出,而心有燥熱之人,得涼藥之濡潤亦恒自出汗也。

16.溫病體虛

病人基本資料 遼寧劉××幼子,年七歲,于暮春得溫病。
病因 因赴澡塘洗澡,汗出未竭,遽出冒風(fēng),遂成溫病。病初得時,醫(yī)者不知,用辛涼之藥解饑,而竟用溫?zé)嶂帪榘l(fā)其汗,迨汗出遍體,而灼熱轉(zhuǎn)劇。又延他醫(yī)遽以承氣下之,病尤加劇,因其無可下之證而誤下也。從此不敢輕于服藥,遲延數(shù)日見病勢浸增,遂延愚為診視,其精神昏憒間作譫語,氣息微喘,肌膚灼熱。問其心中亦甚覺熱,唇干裂有凝血,其舌苔薄而黃,中心干黑,頻頻飲水不能濡潤。其脈弦而有力,搏近六至,按之不實,而左部尤不任重按,其大便自服藥下后未行。
診斷 此因誤汗誤下,傷其氣化,兼溫?zé)峒染藐幏痔澓,乃邪實正虛之候也。宜治以大劑白虎加人參湯。以白虎湯清其熱,以人參補(bǔ)其虛,再加滋陰之品數(shù)味,以滋補(bǔ)陰分之虧耗。
處方 生石膏(四兩搗細(xì)) 知母(一兩) 野黨參(五錢) 大生地黃(一兩) 生懷山藥(七錢) 玄參(四錢) 甘草(三錢)
共煎湯三大盅,分三次溫飲下。病愈者勿須盡劑,熱退即停服。白虎加人參湯中無粳米者, 因方中有生山藥可代粳米和胃也。
效果 三次將藥服完,溫?zé)岽鬁p,神已清爽。大使猶未通下,心中猶覺發(fā)熱,診其脈仍似有力,遂將原方去山藥仍煎三盅,俾徐徐溫飲下,服至兩盅大便通下,遂停藥勿服,病痊愈。

17.溫?zé)岣固奂嫦铝?/h2>
病人基本資料 天津張姓媼,年過五旬,先得溫病,腹疼即又下痢。
病因 因其夫與子相繼病,故屢次傷心,蘊(yùn)有內(nèi)熱,又當(dāng)端陽節(jié)后,天氣干熱非常,遂得斯證。
證候 腹中攪疼,號呼輾轉(zhuǎn)不能安臥,周身溫?zé),心中亦甚覺熱,為其臥不安枕,手足擾動,脈難細(xì)診,其大致總近熱象,其舌色紫而干,舌根微有黃苔,大便兩日未行。
診斷 此乃因日日傷心,身體虛損,始則因痛悼而臟腑生熱,繼則因熱久耗陰而更生虛熱,繼又因時令之燥熱內(nèi)侵與內(nèi)蘊(yùn)之熱相并,激動肝火下迫腹中,是以作疼,火熱熾盛,是以表里俱覺發(fā)熱。此宜清其溫?zé),平其肝火,理其腹疼,更宜防其腹疼成痢也?
處方 先用生杭芍一兩、甘草三錢,煎湯一大盅,分兩次溫服。每次送服衛(wèi)生防疫寶丹四十粒,約點半鐘服完兩次,腹已不疼。又俾用連翹一兩、甘草三錢,煎湯一大盅,分作三次溫 服。每次送服拙擬離中丹三錢,囑約兩點鐘溫服一次。
復(fù)診 翌日晚三點鐘,復(fù)為診視,閉目昏昏,呼之不應(yīng)。其家人言,前日將藥服完里外之熱皆覺輕減,午前精神頗清爽,午后又漸發(fā)潮熱,病勢一時重于一時。前半點鐘呼之猶知答應(yīng),茲則大聲呼之亦不應(yīng)矣。又自黎明時下膿血,至午后已十余次,今則將近兩點鐘未見下矣。診其脈左右皆似大而有力,重按不實,數(shù)近六至,知其身體本虛,又因?qū)掖蜗铝,更兼外感實熱之灼耗,是以精神昏憒,分毫不能支持也。擬放膽投以大劑白虎加人參湯,復(fù)即原方略為加減,俾與病機(jī)適宜。
處方 生石膏(三兩搗細(xì)) 野臺參(五錢) 生杭芍(一兩) 生懷地黃(一兩) 甘草(三錢) 生懷山藥(八錢) 共煎湯三盅,分三次徐徐溫服下。
此方系以生地黃代原方中知母,生山藥代原方中粳米,而又加芍藥。以芍藥與方中甘草并用,即《傷寒論》中甘草芍藥湯,為仲圣復(fù)真陰之妙方。而用于此方之中,又善治后重腹疼,為治下痢之要藥也。
三診 將藥三次服完后,時過夜半,其人豁然省悟,其家人言自診脈疏方后,又下膿血數(shù)次,至將藥服完,即不復(fù)下膿血矣。再診其脈,大見和平,問其心中,仍微覺熱,且覺心中怔忡不安。擬再治以涼潤育陰之劑,以清余熱,而更加保合氣化之品,以治其心中怔忡。
處方 玄參(一兩) 生杭芍(六錢) 凈萸肉(六錢) 生龍骨(六錢搗碎)生牡蠣(六錢搗碎) 沙參(四錢) 棗仁(四錢炒搗) 甘草(二錢)
共煎湯兩盅,分兩次溫服。每服一次,調(diào)入生雞子黃一枚。
效果 將藥連服三劑,余熱全消,心中亦不復(fù)怔忡矣。遂停服湯藥,俾用生懷山藥細(xì)末一兩弱,煮作茶湯少兌以鮮梨自然汁,當(dāng)點心服之以善其后。
說明 溫而兼痢之證,愚治之多矣,未有若此證之劇者。蓋此證腹疼至輾轉(zhuǎn)號呼不能診脈,不但因肝火下迫欲作痢也,實兼有外感毒癘之氣以相助為虐。故用芍藥以瀉肝之熱,甘草之緩肝之急,更用衛(wèi)生防疫寶丹以驅(qū)逐外侵之邪氣。迨腹疼已愈,又恐其溫?zé)嵩鰟,故又俾用連翹、甘草煎湯,送服離中丹以清其溫?zé),是以其證翌日頭午頗見輕。若即其見輕時而早為之診脈服藥,原可免后此之昏沉,乃因翌日相延稍晚,竟使病勢危至極點,后幸用藥得宜,猶能挽回,然亦險矣。諺有“走馬看傷寒”,言其病勢變更之速也。至治溫病亦何獨(dú)不然哉。又此證過午所以如此加劇者,亦以其素本陰虛,又自黎明下痢膿血多次,則虛而益虛,再加以陰虧之虛熱,與外感之實熱相并,是以其精神即不能支持。所賴方中藥味無多,而舉凡虛熱實熱及下痢所生之熱,兼顧無遺,且又煎一大劑分三次溫飲下,使藥力前后相繼,此古人一煎三服之法。愚遵此法以挽回險證救人多矣。非然者則劑輕原不能挽回重病,若劑重作一次服病患又將不堪。惟將藥多煎少服,病愈不必盡劑,此以小心行其放膽,洵為挽回險病之要著也。

18.溫病兼下痢

病人基本資料 袁姓婦,年三十六歲,得溫病兼下痢證。
病因 仲秋乘火車赴保定歸母家省視,往來辛苦,路間又兼受風(fēng),遂得溫病兼患下痢。
證候 周身壯熱,心中熱而且渴,下痢赤多白少,后重腹疼,一晝夜十余次,舌苔白濃,中心微黃,其脈左部弦硬,右部洪實,一息五至。
診斷 此風(fēng)溫之熱已入陽明之腑,是以右脈洪實,其熾盛之肝火下迫腸中作痢,是以左脈弦硬。夫陽明脈實而渴者,宜用白虎加入?yún)蚱涓螣嵘跏,證兼下痢,又宜以生山藥代粳米以固下焦氣化,更輔以涼肝調(diào)氣之品,則溫與痢庶可并愈。
處方 生石膏(三兩搗細(xì)) 野黨參(四錢) 生懷山藥(一兩) 生杭芍(一兩) 知母(六錢) 白頭翁(五錢) 生麥芽(四錢) 甘草(四錢)
將藥煎湯三盅,分三次溫飲下。
復(fù)診 將藥分三次服完,溫?zé)嵋淹藦?qiáng)半,痢疾已愈十之七八,腹已不疼,脈象亦較前和平,遂即原方略為加減俾再服之。
處方 生石膏(二兩搗細(xì)) 野臺參(三錢) 生懷山藥(八錢) 生杭芍(六錢)知母(五錢) 白頭翁(五錢) 秦皮(三錢) 甘草(三錢)共煎湯兩盅,分兩次溫服下。
效果 將藥煎服兩劑,諸病皆愈,惟脈象似仍有余熱,胃中似不開通懶于飲食。俾用鮮梨、鮮、萊菔三者等分,切片煮汁,送服益元散三錢許,日服兩次,至三次則喜進(jìn)飲食,脈亦和平如常矣。
說明 凡溫而兼痢之證,最為難治。蓋溫隨下痢深陷而永無出路,即痢為溫?zé)崴贫婕犹蹓,惟石膏與人參并用,能升舉下陷之溫邪,使之徐徐上升外散。而方中生山藥一味,在白虎湯中能代粳米以和胃,在治痢藥中又能固攝下焦氣化,協(xié)同芍藥、白頭翁諸藥以潤肝滋腎,從容以奏膚功也。至于麥芽炒用之為消食之品,生用之不但消食實能舒發(fā)肝氣,宣散肝火,而痢病之后重可除也。至后方加秦皮者,取其性本苦寒,力善收澀,借之以清熱補(bǔ)虛,原為痢病將愈最宜之品。是以《傷寒論》白頭翁湯中亦借之以清厥陰熱痢也。

19.溫病兼下痢

病人基本資料 天津姚姓媼,年六旬有二,于孟秋得溫病兼下痢。
病因 孟秋天氣猶熱,且自覺心中有火,多食瓜果,又喜當(dāng)風(fēng)乘涼,遂致病溫兼下痢。
證候 周身灼熱,心中熱且渴,連連呻吟不止,一日夜下痢十二三次,赤白參半,后重腹疼,飲食懶進(jìn),惡心欲嘔,其脈左部弦而兼硬,右部似有力而重按不實,數(shù)近六至。延醫(yī)治療近旬日,病益加劇。
診斷 其左脈弦而兼硬者,肝血虛而膽火盛也。其右脈似有力而重按不實者,因其下痢久而氣化已傷,外感之熱又侵入陽明之腑也。其數(shù)六至者,緣外感之熱灼耗已久,而其真陰大有虧損也。證脈合參,此乃邪實正虛之候。擬用拙定通變白虎加人參湯,及通變白頭翁湯二方相并治之。
處方 生石膏(二兩搗細(xì)) 野臺參(四錢) 生懷山藥(一兩) 生杭芍(一兩) 白頭翁(四錢) 銀花(四錢) 秦皮(二錢) 生地榆(二錢) 甘草(二錢) 廣三七(二錢軋細(xì)) 鴉膽子(成實者五十粒去皮)
共藥十一味,先用白糖水送服三七、鴉膽子各一半,再將余藥煎湯兩盅,分兩次溫服下。至煎渣再服時,亦先服所余之三七、鴉膽子。
復(fù)診 將藥煎服日進(jìn)一劑,服兩日表里之熱皆退,痢變?yōu)闉a,仍稍帶痢,瀉時仍覺腹疼后重 而較前輕減,其脈象已近平和,此宜以大劑溫補(bǔ)止其泄瀉,再少輔以治痢之品。
處方 生懷山藥(一兩) 炒懷山藥(一兩) 龍眼肉(一兩) 大云苓片(三錢) 生杭芍(三錢) 金銀花(三錢) 甘草(二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 將藥煎服兩劑,痢已凈盡而瀉未痊愈,遂即原方去金銀 花、芍藥,加白術(shù)三錢,服兩劑其瀉亦愈。

20.暑溫兼泄瀉

病人基本資料 天津侯姓學(xué)徒,年十三歲,得暑溫兼泄瀉。
病因 季夏天氣暑熱,出門送藥受暑,表里俱覺發(fā)熱,兼頭目眩暈。服藥失宜,又兼患泄瀉。
證候 每日泄瀉十余次,已逾兩旬,而心中仍覺發(fā)熱懶食,周身酸軟無力,時或怔忡,小便赤澀發(fā)熱,其脈左部微弱,右部重按頗實,搏近六至。
診斷 此暑熱郁于陽明之腑,是以發(fā)熱懶食,而肝腎氣化不舒, 是以小便不利致大便泄瀉也。當(dāng)清瀉胃腑,調(diào)補(bǔ)肝腎,病當(dāng)自愈。
處方 生懷山藥(兩半) 滑石(一兩) 生杭芍(六錢) 凈萸肉(四錢) 生麥芽(三錢)甘草(三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復(fù)診 服藥一劑瀉即止,小便通暢,惟心中猶覺發(fā)熱,又間有怔忡之時,遂即原方略為加減俾再服之。
處方 生懷山藥(一兩) 生懷地黃(一兩) 凈萸肉(八錢) 生杭芍(六錢) 生麥芽(二錢) 甘草(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 將藥連服兩劑,其病霍然痊愈。
說明 初次所用之方,即拙擬之滋陰清燥東加山萸肉、生麥芽也。
從來寒溫之熱傳入陽明,其上焦燥熱下焦滑瀉者,最為難治,因欲治其上焦之燥熱,則有礙下焦之滑瀉;欲補(bǔ)其下焦之滑瀉,則有礙上焦之燥熱,是以醫(yī)者對之恒至束手。然此等證若不急為治愈,則下焦滑瀉愈久,上焦燥熱必愈甚,是以本屬可治之證,因稍為遲延竟至不可救者多矣。惟拙擬之滋陰清燥湯,山藥與滑石并用,一補(bǔ)大便,一利小便。而山藥多液,滑石性涼,又善清上焦之燥熱,更輔以甘草、芍藥以復(fù)其陰(仲景謂作甘草芍藥湯以復(fù)其陰),陰復(fù)自能勝燥熱,而芍藥又善利小便,甘草亦善調(diào)大便,匯集四味為方,凡遇證之上焦燥熱下焦滑瀉者,莫不隨手奏效也。間有陽明熱實,服藥后滑瀉雖止而燥熱未盡清者,不妨繼服白虎湯。其熱實體虛者,或服白虎加人參湯,若慮其復(fù)作滑瀉,可于方中仍加滑石三錢,或更以生山藥代粳米煎取清湯,一次只飲一大口,徐徐將藥服完,其熱全消,亦不至復(fù)作滑瀉。愚用此法救人多矣,滋陰清燥湯后,附有治愈多案可參觀也。至此案方中加萸肉、生麥芽者,因其肝脈弱而不舒,故以萸肉補(bǔ)之,以生麥芽調(diào)之,所以遂其條達(dá)之性也。至于第二方中為瀉止小便已利,故去滑石。為心中猶怔忡,故將萸肉加重。為猶有余熱未清,故又加生地黃。因其余熱無多,如此治法已可消除凈盡,無須服白虎湯及白虎加人參湯也。

21.溫病

病人基本資料 武清縣孫××,年三十三歲,于孟秋時得溫病。
病因 未病之前,心中常覺發(fā)熱,繼因飯后有汗,未暇休息,陡有急事冒風(fēng)出門,致得溫病。
證候 表里俱覺壯熱,嗜飲涼水、食涼物,舌苔白濃,中心已黃,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脈象洪長有力,左右皆然,一分鐘七十八至。
診斷 此因未病之先已有伏氣化熱,或有暑氣之熱內(nèi)伏,略為外感所激,即表里陡發(fā)壯熱,一兩日間陽明府熱已實,其脈之洪長有力是明征也。擬投以大劑白虎湯,再少佐以宣散之品。
處方 生石膏(四兩搗細(xì)) 知母(一兩) 鮮茅根(六錢) 青連翹(三錢) 甘草(三錢) 粳米(三錢)
共煎湯三盅,分三次溫服下。
復(fù)診 將藥分三次服完,表里之熱分毫未減,脈象之洪長有力亦仍舊,大便亦未通下。此非藥不對證,乃藥輕病重藥不勝病也。夫石膏之性《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原謂其微寒,若遇陽明大熱之證,當(dāng)放膽用之。擬即原方去連翹加天花粉,再將石膏加重。
處方 生石膏(六兩) 知母(一兩) 天花粉(一兩) 鮮茅根(六錢) 甘草(四錢) 粳米(四錢) 共煎湯三大盅,分三次溫服下。
三診 將藥分三次服完,下燥糞數(shù)枚,其表里之熱仍然不退,脈象亦仍有力。愚謂孫××曰∶余生平治寒溫實熱證,若屢次治以大劑白虎湯而其熱不退者,恒將方中石膏研極細(xì),將余藥煎湯送服即可奏效。今此證正宜用此方,孫××亦以為然。
處方 生石膏(二兩研極細(xì)) 生懷山藥(二兩) 甘草(六錢) 將山藥、甘草煎湯一大碗,分多次溫服。每次送服石膏末二錢許,熱退勿須盡劑,即其熱未盡退, 若其大便再通下一次者,亦宜將藥停服。
效果 分六次將湯藥飲完,將石膏送服強(qiáng)半,熱猶未退,大便亦未通下,又煎渣取湯兩盅,分?jǐn)?shù)次送服石膏末,甫完,陡覺表里熱勢大增。時當(dāng)夜深,不便延醫(yī)。孫××自持其脈弦硬異常,因常閱《衷中參西錄》,知脈雖有力而無洪滑之象者,用白虎湯時皆宜加人參,遂急買高麗參五錢,煮湯頓飲下, 其脈漸漸和緩,熱亦漸退,至黎明其病霍然痊愈矣。
說明 按傷寒定例,凡用白虎湯若在汗吐下后及渴者,皆宜加人參。細(xì)詢此證之經(jīng)過始知曾發(fā)大汗一次,此次所服之藥雖非白虎湯原方,實以山藥代粳米,又以石膏如此服法,其力之大,可以不用知母是其方亦白虎湯也。若早加黨參數(shù)錢,與山藥、甘草同煎湯以送服石膏,當(dāng)即安然病愈。乃因一時疏忽,并未見及,猶幸病者自知醫(yī)理以挽回于末路。此雖白虎湯與人參前后分用之,仍不啻同時并用之也。此證加人參于白虎湯中其益有三∶發(fā)汗之后人之正氣多虛,人參大能補(bǔ)助正氣,俾正氣壯旺自能運(yùn)化藥力以勝邪,其為益一也;又發(fā)汗易傷津液,津液傷則人之陰分恒因之虧損。人參與石膏并用,能于邪熱熾盛之時滋津液以復(fù)真陰,液滋陰復(fù)則邪熱易退,其為益二也;又用藥之法,恒熱因涼用涼因熱用,《內(nèi)經(jīng)》所謂伏其所因也。此證用山藥、甘草煎湯送服石膏之后,病則純熱,藥則純涼,勢若冰炭不相容,是以其熱益激發(fā)而暴動。加人參之性溫者以為之作引,此即涼因熱用之義,為涼藥中有熱藥引之以消熱,而后熱不格拒轉(zhuǎn)與化合,熱與涼藥化合則熱即消矣,此其為益三也。統(tǒng)此三益觀之,可曉然于此病之所以愈,益嘆仲圣制方之妙。即約略用之,亦可挽回至險之證也。

點擊查看:<<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目錄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xué)論壇 - 醫(yī)學(xué)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xué)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rèn)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