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民間外治法拾萃[轉帖]一、藥線點灸療法:
本療法是采用經過藥物泡制的
苧麻線(直徑在0.25—0.7毫米之間),點燃后直接灼灸患者體表的—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療疾病的—種療法。此法具有通痹、止痛、止癢、祛風、消炎、活血化瘀、
消腫散結等功效。凡各科屬于畏寒、
發(fā)熱、腫塊、疼痛、痿痹、麻木、瘙癢等范疇的癥狀,均可應用本療法治療。具體操作方法是:食指、拇指持線的一端,并露出線頭1—2厘米,將露出的線端在煤油燈火(其它火也行)上點燃,如有火焰必須撲滅,只需線頭有火星即可、然后將有火星的線端對準穴位,腕和指做屈曲動作。拇指穩(wěn)重迅速地將有火的線頭直接點按于穴位上,一按火滅即起為—壯,—般一穴灸l次。
二、線刮療法:
本療法是采用
芝麻線或棉紗的線條,蘸取清水或植物油,反復刮動、磨擦身體某處皮膚,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本療法有疏風解表、醒腦開竅、舒經通絡、清熱解的功能,適用于各種痧癥。具體操作方法是取苧麻或棉線搓成直徑約3毫米、長30厘米的線條,治療時將線條蘸濕植物油或清水,以兩手拇、食指各持線的一端,將線繃直,以繃緊的線條反復亂擦病變部或治療部位,邊刮邊不斷蘸取油或水,至皮膚出現紫黑色痧斑為止,一日一次。
三、陶針療法:
壯醫(yī)陶針療法是采用陶瓷碎片磨制成針狀,用以在病人體表位按壓或刺扎,使皮下出血或刺破放血,而達到治療效果的—種治療療法。本療法常用于治療小兒
急驚風、痧癥、中風等病癥,具體操作方法是將陶針和穴位常規(guī)消毒后,醫(yī)者左手固定穴位周圍皮膚,右手持針留出針尖部,在穴位點刺,然后擠出血液數滴,一日一次。
四、藥浴療法:
壯族居民大
多居住在山區(qū),有豐富的草藥資源,他們充分利用新鮮草藥來煎水洗浴療疾。先將草藥洗凈,加水煎,先用藥液蒸氣熏,待藥液溫時。再淋浴擦洗。常用于外感、風濕、痧癥等癥。不同的病癥選擇不同的草藥。
五、佩藥療法:
佩藥療法是選用某些芳香走竄性的藥物,搗爛、研碎后用布包好佩在身上,或做成藥串佩掛于頸項或手腕,用于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種療法。本療法對慢性病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對一些外感病有保健預防作用。如治療急性
結膜炎患者,取鮮
白花丹葉一張,搗碎。用小布袋裝好佩在鬢際。數天可愈。治療小兒口瘡,可用鮮
鵝不食草適量,搗碎后裝入小薄布袋內懸掛于患兒頜下。數日可愈。
六、滾蛋療法
本療法是將新鮮雞蛋煮熟,或將雞蛋和某些藥混合煮成藥蛋,然后趁熱在患者頭、額、頸、胸背及四肢、手足心部位,依次反復滾動,待蛋涼后放入藥液中繼續(xù)加熱,如此輪番使用,至患者微汗為止。并令其覆被靜臥。本療法主要治
傷風感冒、小兒高熱、消化不良、
腹痛、風濕痹痛等癥,若小兒高熱驚風者可將銀器—個,
雄黃、蔥適量包入蛋內,再用布包好,滾燙小兒頭額或全身,效果更好。
七、藥罐療法
壯醫(yī)藥罐療法是采用壯鄉(xiāng)
黃金竹做成直徑3一5厘米大,8—10厘米高,厚0.2厘米大小的罐筒,放入配好的藥液中間煎,趁熱吸拔到相應的穴位或部位上。本療法具有驅風散寒,溫經通脈,消腫止痛的作用,對風濕痹痛、
肩周炎、胃痛、腰腿痛、感冒等病癥有較好療效。具體操作方法是,根據病情需要選備好藥物,將藥物罐筒置于鍋內煎煮,鍋內水以過罐筒2厘米高為宜,煎煮時加蓋,以便藥物充分滲透到罐筒內,火煎1小時左右,然后退火備用。將治療部位常規(guī)消毒,從鍋內取出—個藥筒,乘熱(以患者耐受為度)扣在皮膚上,這時藥筒因為筒內外溫差而形成負壓吸附在皮膚上,每次吸拔時間10一15分鐘為宜,然后取罐筒下來。一般一天一次。
八、鮮花樹葉透穴療法
壯醫(yī)鮮花樹葉透穴療法是采用鮮花瓣或樹葉片直接置于穴位上,隔之點灼穴位以治療疾病的方法。鮮花樹葉芳香之氣,點灼之后透竄入穴,從而起到疏通經絡、通竅安神、避穢祛邪等作用。選用的鮮花樹葉有較強的時令性,根據病情,隨四季的變化而選擇不同的花瓣樹葉,常選用桔、
楓樹、槐樹、樟樹、竹的葉子;菡萏花、
月季花、
使君子花的花瓣,用
柳樹、
桑樹、
桃樹、
銀花藤、苦楝樹的樹枝點灼。具體操作方法是,取備好的鮮花瓣或樹葉,置于穴位上,以柱香或帶火星的樹枝隔樹葉花瓣點灼,每穴數次,每日1次。例如治療痹癥,熱痹則選用銀花藤隔
黃皮葉點灼,行痹則選用桃樹枝隔楓葉點灼,痛痹則選用
桂枝隔桔葉點灼,著痹則選用苦楝枝隔
竹葉點灼。
---講到的方法我小時候還記得有人用。多想跟我們壯族的前輩學習,但現在都消失了似的。怎么辦?
---那個熱蛋療法好像咱們這有人寫過,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