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醫(yī)》 1991年第10期
重慶市九龍坡區(qū)第一中醫(yī)院 李永紅
[案例]
黃XX,女,3歲。1991年1月8日診。高熱1天,體溫39℃,煩躁、口渴、無汗;腹脹、不思飲食、夜臥不安;苔黃厚,紋紫滯。詢知發(fā)病前曾食過多果凍。此病生冷傷脾,食滯于中,積聚不化,郁而發(fā)熱。
選穴
1)大腸穴,自食指端橈(ráo)側邊緣至虎口成一直線推100次。
2)板門穴,大魚際隆起處揉50次。
3)天河水穴,前臂掌側正中,自腕橫紋直上至肘橫紋成一直線。先用推法,自腕部向上推至肘彎處推100次,然后再蘸30%的酒精拍打3-5遍,又名“趕馬上天河”。
4)推三關,前臂橈側邊緣醫(yī).學.全.在.線.網(wǎng).站.提供,自腕橫紋上至肘橫紋成一直線推100次。
5)推七節(jié),第四腰椎推至尾骶(dǐ)骨成一直線推200次。
6)肚角穴,肚臍下2寸旁開2寸,強刺法拿3-5次。
7)捏脊,小兒尾椎處向上提捏至背心,提捏3-5次。
8)拿風池穴、肩井穴各5次。
以上穴位分上下午各做1次,當晚患兒即瀉下大便如果凍狀物,汗出熱退,而恢復正常。
[討論]
小兒為純陽稚陰之體,臟腑嬌嫩、脾胃脆弱,易于外感內傷而成疾,但小兒臟氣清靈、隨撥隨應,只要護理適宜、診治得當,則易趨康復。因此,小兒推拿治療既經(jīng)濟又無設備和條件限制,操作簡單;不受藥物限制,安全且無副作用,可免打針服藥之苦,平衡陰陽、調節(jié)臟腑,達到治病強身的目的,實為兒科治療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