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理論教學 > 內科學 > 傳染病學 > 正文:流行性腦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診斷]

  (一)流行病學資料 本病在冬春季節(jié)流行,多見于兒童,大流行時成人亦不少見。

  (二)臨床表現(xiàn) 突起高熱、頭痛、嘔吐、皮膚粘膜瘀點、瘀斑(在病程中增多并迅速擴大),腦膜刺激征。

 。ㄈ)實驗室檢查

  1.血象 白細胞總數(shù)明顯增加,一般在10~30×109/L以上。中性粒細胞在80~90%以上。有DIC者,血小板減少。

  2.腦脊液檢查 腦脊液在病程初期僅可壓務升高、外觀仍清亮,稍后則渾濁似米湯樣。細胞數(shù)常達1×109/L,以中性粒細胞為主。蛋白顯著增高,糖含量常低于400mg/L,有時甚或為零。暴發(fā)型敗血癥者脊液往往清亮,細胞數(shù)、蛋白、糖量亦無改變。

  對顱內壓高的病人,腰穿要慎重,以免引起腦疝。必要時先脫水,穿刺時不宜將針芯全部撥出,而應緩慢放出少量腦脊液作檢查。作完腰后患者應平臥6~8小時,不要抬頭起身,以免引起腦疝。

  3.細菌學檢查

 。1)涂片檢查 包括皮膚瘀點和腦脊液沉淀涂片檢查。皮膚瘀點檢查時,用針尖刺破瘀點上的皮膚,擠出少量血液和組織液涂于載玻片上染色后鏡檢,陽性率可達80%左右。腦脊液沉淀涂片陽性率為60~70%。

  (2)細菌培養(yǎng):①血培養(yǎng)腦膜炎雙球菌的陽性率較低,但對慢性腦膜炎雙球菌敗血癥的診斷非常重要。②腦脊液培養(yǎng):將腦脊液置于無菌試管離心后,取沉淀立即接種于巧克力瓊脂培養(yǎng)基,同時注入葡萄糖肉湯,在5~10%CO2濃度下培養(yǎng)。

  4.血清學檢查 是近年來開展的流腦快速診斷方法。

 。1)測定夾膜多糖抗原的免疫學試驗主要有對流免疫電泳、乳膠凝集試驗、金黃色葡萄球菌A蛋白協(xié)同凝集試驗、反向被動血凝試驗,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等用以檢測血液、腦脊液或尿液中的夾膜多糖抗原。一般在病程1~3日內可出現(xiàn)陽性。較細菌培養(yǎng)陽性率高,方法簡便、快速、敏感、特異性強。

 。2)測定抗體的免疫學試驗 有間接血凝試驗、殺菌抗體測定等。如恢復期血清效價大于急性期4倍以上,則有診斷價值。

  [鑒別診斷]

 。ㄒ)其他化膿性腦膜炎 肺炎球菌腦膜炎、流感桿菌腦膜炎、葡萄球菌腦膜炎等大多體內有感染灶存在。如肺炎球菌腦膜炎大多發(fā)生在肺炎、中耳炎的基礎上;葡萄球菌腦膜炎大多發(fā)生在葡萄球菌敗血癥病程中。確切的診斷需依腦脊液、血液細菌學和免疫學檢查。

  (二)虛性腦膜炎某些急性感染病人有嚴重毒血癥時可出現(xiàn)腦膜刺激征,但除腦脊液壓力略高外,余均正常。

  (三)結核性腦膜炎 多有結核史。起病緩慢,伴有低熱、盜汗、消瘦等癥狀,無瘀點和皰疹。腦脊液的細胞數(shù)為數(shù)十至數(shù)百個左右,以淋巴細胞為主。腦脊液在試管內放置12~24時有薄膜形成,薄膜和腦脊液沉淀涂片抗酸染色可檢出結核桿菌。

 。ㄋ)流行性乙型腦炎 發(fā)病多在7~9月份,有蚊叮咬史,起病后腦實質損害嚴重,驚厥、昏迷較多見,皮膚一般無瘀點。腦脊液早期清亮,晚期微渾,細胞數(shù)多在0.1~0.5×109/L,很少超過1×109/L、蛋白質稍增加,糖正;蚵愿,氧化物正常。確診有賴雙份血清補體結合試驗、血凝抑制試驗等及腦組織分離病毒。

  [并發(fā)癥與后遺癥]

  (一)并發(fā)癥 包括繼發(fā)感染,敗血癥期播散至其他臟器而造成的化膿性病變以及腦膜炎本身對腦及其周圍組織造成的損害。

  1.繼發(fā)感染以肺炎多見,尤多見于老年與嬰幼兒。其他有褥瘡、角膜潰瘍及因小便潴留而引起的尿道感染等。

  2.化膿性遷徙性病變有中耳炎、化膿性關節(jié)炎、膿胸、心內膜炎、心肌炎、全眼炎、睪丸炎及附件炎等。

  3.腦及其周圍組織因炎癥或粘連而引起的損害有動眼神經麻痹、視神經炎、聽神經及面神經損害、肢體運動障礙、失語、大腦功能不全、癲癇、腦膿腫等。慢性病人,尤其是嬰幼兒,因腦室孔或蛛網膜下腔粘連以及間腦膜間的橋梁靜脈發(fā)生栓塞性靜脈炎,可分別發(fā)生腦積水和硬膜下積液。

  (二)后遺癥 可由任何并發(fā)癥引起,其中常見為耳聾(小兒發(fā)展為聾啞)、失明、動眼神經麻痹、癱瘓、智力或性情改變,精神異常等。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2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