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尿道狹窄(泌尿外科)是泌尿外科的常見病,多見于男性。病因上可分三類,即(1)先天性尿道狹窄,如尿道外口狹窄,尿道瓣膜等;(2)炎癥性尿道狹窄,如淋病性尿道狹窄,此外留置導尿管也可引起尿道狹窄;(3)外傷性尿道狹窄,最為常見,由于尿道損傷嚴重,初期處理不當或不及時所致。病理上狹窄的程度、深度及長度相差很大,通常只一處狹窄,淋病性狹窄可能為多處狹窄,狹窄可能繼發(fā)感染,形成尿道憩室,尿道周圍炎,前列腺或附睪睪丸炎。由于尿流梗阻長期不能解除,最終可致腎積水,腎功能損害出現(xiàn)尿毒癥.
癥狀表現(xiàn):
1.排尿困難,嚴重者尿潴留。2.繼發(fā)感染,膀胱感染,結石,睪丸附睪炎等。3.長期腹壓增高可并發(fā)疝,痔及直腸脫垂。
診斷依據(jù):
1.尿道外傷,感染史。2.排尿困難,尿潴留。3.尿道探子檢查,可確定狹窄部位,程度。4.B型超聲,明確尿道狹窄長度、程度及周圍疤痕組織的厚度。5.尿道造影:確定部位、程度、長度。
治療:
1.慢性尿潴留或已有腎功能損害,先行恥骨上膀胱穿刺造瘺。2.試行尿道擴張(包括絲狀探子尿道擴張)。3.腔內(nèi)手術--尿道內(nèi)切開術。4.開放手術:可選用尿道狹窄部及周圍疤痕切除,尿道 端端吻合術,陰囊正中皮管行尿道重建手術--狹窄段較長時,尿道成形術等。5.麻醉下尿道擴張擴通后或內(nèi)切開后放置網(wǎng)狀記憶合金支架管于狹窄部位擴張,以后不需尿擴。6.抗生素預防感染。7.全身支持療法。
預防常識:
尿道狹窄,尤其是后尿道狹窄的治療,仍然是醫(yī)學上的一個難題,手術的難度較大,手術后容易再次狹窄,每次手術都要切除一段尿道,每次手術又使周圍產(chǎn)生更多的疤痕,因此手術一次比一次困難,作者曾遇一位7歲男孩做了6次尿道手術。因此尿道狹窄應以預防為主。尿道狹窄手術的原則是充分切除狹窄周圍的疤痕,在沒有張力的情況下端端吻合。目前的導尿管多是矽膠或乳膠材料,刺激性較小,吻合后尿道內(nèi)支架管放置時間應長一些,一般4-8周,這樣成功的機會將明顯提高。尿道狹窄的手術無論是開放還是腔內(nèi)切開,手術后都應定期行尿道擴張,直至尿線穩(wěn)定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