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yue gui ying zi
|
維藥名 | 艾布里 哈爾
|
別名 | 哈不里阿而、阿兒子、哈刺子《回回藥方三十六卷》,外合密射提、哈爾 卡 排里《明凈詞典》。
|
考證 | |
中藥材基原 | 為障科植物月桂的果實。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月桂Laurus nobilis 1.
常綠喬木,高可達9~12m,樹皮黑褐色。葉互生,革質(zhì),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6~11cm,寬2~4cm,先端銳尖,基部楔形,全緣或稍波伏,反卷,深綠色,破碎后有清香;葉脈羽狀,兩面隆起;葉柄長約1cm,紫色。傘形花序腋生,雌雄異株;花小,直徑3~4mm,黃色,總花梗長約1cm,梗基有總苞;雄花花被片4,倒卵形,無端鈍圓,雄蕊12,每輪3數(shù)排列,花藥內(nèi)向瓣裂;雌花花被4,雌蕊1,子房1室,柱頭短,稍成頭狀。漿果橢圓形,暗紫色;ㄆ4月,果期6~9月。
原分布于南歐洲、西亞各地,現(xiàn)我國栽培于浙江、江蘇、福建、臺灣等地。
|
栽培與養(yǎng)殖 | |
采收加工 | 9月果實成熟時采集。果仁發(fā)黑者為次品,不可使用。
|
藥材鑒別 | 干燥果實呈卵圓形,幾為黑色,長至15mm,頂端略尖。有柱頭的殘基;表面平滑而得光澤,具粗皺紋。果皮薄而脆,內(nèi)有種子1粒,其種皮緊貼于果皮內(nèi)壁,胚通常呈類棕黃色,內(nèi)有子葉2枚。子葉氣味芳香,味苦,果皮香氣略遜,但味較苦。
|
化學成分 | 果實含芳香油1%。干果含脂肪44.1%,其中含有月桂酸(lauric acid)1%,棕櫚酸19%,油酸56.6%,亞油酸21%,亞麻酸2.5%。果仁含脂肪26.3%,內(nèi)含月桂酸45.1%,棕櫚酸3.8%,油酸28%,亞油酸23.1%[1]。
|
藥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二級干熱,味辛。
1.《藥物之園》:“干熱性比葉和樹皮強!
2.《拜地依藥書》:“三級干熱!
|
功效 | “去寒消炎,增強聽力,溶石排石,解毒等;治寒性炎腫,聽力下降,各種結(jié)石,各種中毒等!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2~6g。外用:適量。可入前劑、湯劑、蜜膏、小丸、散劑,油劑、敷劑等制劑。
|
注意事項 | |
代用藥 | 若本品缺貨,可用油松子、三條筋、苦巴旦杏仁代。
|
附方 | |
制劑 | |
參考文獻 | 化學成分 [1]江蘇新醫(yī)學院.中藥大辭典(上冊).上海: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1977.478 藥理 [1]江蘇新醫(yī)學院.中藥大辭典(上冊).上海: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1977.478 |
維藥名出處 | 《注醫(yī)典》
|
參考 | 《中華本草》民族藥卷:維吾爾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