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Di xhao gua
|
苗藥名 | |
苗藥拼音 | |
別名 | 烏市森-特莫恩-胡乎,烏布森-部格莫寧
|
考證 | |
中藥材基原 | 為蘿藦科植物地梢瓜的種子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地梢瓜 Cynanchum thesioides(Freyn)K.Sebum.
直立半灌木,高約20cm。地下莖單輪橫生、莖直立或斜升,多分枝,密被柔毛,有白色乳汁。單葉對生;葉片線形,長30~50mm,寬2~5mm,先端尖,基部稍狹,全緣,下面中脈隆起、傘形聚傘花序腋生;花小,黃白色;花冠鐘形,長約5mm,5深裂,副花冠淺筒形,上部5裂,裂片與花冠裂片互生;雄蕊5,花絲短;2心皮,分離。蓇葖果紡錘形,長約6cm,直徑約2cm。種子扁平,暗褐色,長達8mm,種毛白色絹質(zhì),長達2cm;ㄆ6~7月,果期7~8月。
生于路旁、溝邊、山坡草叢、沙荒地上。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陜西、山東、江蘇、安徽等地。
|
栽培與養(yǎng)殖 | |
采收加工 | 秋季來收成熟果實,曬干后取出種子。
|
藥材鑒別 | 性狀鑒別 種子呈卵圓形,扁平,長6~10mm,寬4~5m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一端鈍圓,一端平截為線狀種臍;邊緣較中部;一面略凹,中間有一束深色縱線,約占全長的2/3,并有放射狀紋理;一面略凸,有細小的線點狀紋理。剝?nèi)シN皮,胚乳明顯可見,子葉兩枚。氣微,味苦。
|
化學(xué)成分 | |
藥理作用 | |
性味 | 味苦,性涼。效鈍、燥、糙。
《金光注釋集》:“味苦,消化后味苦,性涼。效鈍、燥、糙!
|
功效 | 清協(xié)日,止瀉。
|
主治 | 主治血協(xié)日性腹瀉,腸刺痛,腑熱等癥。
1.《醫(yī)藥月帝》:“祛協(xié)日病!
2.《論說醫(yī)典》:“清協(xié)日,止熱性腹瀉!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煮散劑,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項 | |
附方 | |
制劑 | |
臨床研究 | |
參考文獻 | |
苗藥名出處 | |
參考 | 《中華本草》蒙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