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安徽中醫(yī)臨床雜志2002,14(2):111-112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炒蒲黃(包煎)10g,五靈脂15g,丹參15g,檀香15g,砂仁6g,枳殼20g,黨參12g,云茯苓12g,甘草9g。 |
加減 | 胃脘發(fā)涼、喜熱飲者,加吳茱萸9g,淡干姜6g;胃中灼熱、苔黃者,加黃連10g,梔子10g;酸腐、苔厚膩者,加神曲15g,雞內(nèi)金15g;吐酸嘈雜者,加左金丸;胃陰虛、熱不明顯者,加沙參10g,麥冬10g,石斛15g。 |
功效 | 活血行氣 |
主治 | 消化性潰瘍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宿松縣中醫(yī)醫(yī)院祝德,觀察了自擬失丹湯(由失笑散合丹參飲加味而成)促進消化性潰瘍愈合及防止復發(fā)的臨床療效。隨機分兩組。本組用自擬失丹湯,服藥期間停服其他抗?jié)兯幬。對照組用雷尼替丁150mg,日2次口服。兩組療程均為8周。療效標準:參照《臨床疾病診斷依據(jù)治愈好轉標準》(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衛(wèi)生部編,臨床疾病診斷依據(jù)治愈好轉標準,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1995.121)。治愈:癥狀、體征消失,胃鏡下潰瘍消失或潰瘍瘢痕期。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減輕或基本消失,胃鏡下潰瘍處于愈合期或縮小1/2以上。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明顯變化,胃鏡下潰瘍面無變化或大于1/2。結果:本組98例,治愈46例,好轉51例,有效率99.0%;對照組82例,治愈35例,好轉43例,有效率95.1%。潰瘍愈合率、復發(fā)率兩組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