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陜西中醫(yī)1992,13(11):86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生大黃3-6g,大黃炭15-30g,黨參15-30g,菊花6-10g,生黃芪10-30g,黃連3-6g,蘇葉10g,生姜10g。 |
加減 | 若大便偏干或次數(shù)少時大黃炭減量,生大黃加量;大便偏稀,每日3次以上者生大黃減量;一般情況差,宜用人參,氣虛明顯用紅參3-6g,氣陰兩虛明顯用西洋參3-6g;血壓偏高者黃芪以10g為宜;惡心嘔吐,偏熱者黃連加量,偏寒者加半夏10g;皮膚搔癢者加蛇床子10g;有上感者加連翹、魚腥草、白花蛇舌草各30g;尿少水腫可重用益母草60g以上。 |
功效 | |
主治 | 慢性腎功能衰竭。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43例中,男性31例,女性12例;年齡18-74歲;病程1-2年以上。其中有1/3患者入院時尿素氮大于28.4mmol/L,血肌酐大于707.2μmol/L,血色素小于80g/L,并伴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和電解質(zhì)紊亂。幾乎所有患者都有惡心、嘔吐、食少納差等消化系統(tǒng)癥狀。療效標(biāo)準(zhǔn)以臨床癥狀、血尿素氮、血肌酐、血色素等4項變化評定。結(jié)果:上述4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為顯效,共10例;3項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為有效,共12例;治療期間各項標(biāo)準(zhǔn)雖有改善,但維持時間短,或上下波動,但最差不超過治療前的水平為穩(wěn)定,共10例;治療期間各項檢查無變化或持續(xù)惡化以至死亡為無效,共11例,總有效率為74.3%。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