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聒子、聒聒、山蟈蟈 |
漢語拼音 | guo guo |
英文名 | katydisds |
藥材基原 | 為螽斯科動物螽斯的全體。 |
動植物形態(tài) | 螽斯,全體綠色。觸角鞭狀,長于體軀。復眼卵圓形。前翅近膜質,較弱,前緣向下傾斜,靜止時左翅覆于右翅之上方。雄蟲在左前翅的軛區(qū)有圓形的發(fā)音器,右前翅的基部有光滑的鼓膜。聽器位于前足脛節(jié)基部外側。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東北及河北、江蘇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活于荒地草叢及豆地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捕捉,捕后沸水燙死,曬干或烘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本品全體呈長圓形,灰綠色或黃褐色。頭略呈圓形,復眼1對,卵圓形,觸角1對,長鞭狀,多脫落;前胸背板略呈細長圓柱形,中后胸被翅;胸足3對,多脫落,后足較大。氣腥。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辛;微甘;性平 |
歸經 | |
功效 | 利水消腫;通絡止痛 |
功效分類 | 利水藥,滲濕利尿藥 |
主治 | 水腫尿少;腰膝腫痛;濕腳氣 |
用法用量 | 內服:研末,2-3只。外用:適量,研末吹耳。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中國藥用動物志》:有解毒、止痛、利水消腫等功能。主治中耳炎、水腫、腰腿痛等。 |
考證 | 始載于《中國藥用動物志》。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Gampsaocleis gratiosa Brunner Wattenwyl. |
科屬分類 | 螽斯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