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li zhi ke |
英文名 | Litchi exocarp, Lichee exocarp |
藥材基原 | 為無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果皮。 |
動植物形態(tài) | 荔枝 常綠喬木,高10-15m。偶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葉連柄長10-25cm,或過之;小葉2或3對,少4對,小葉柄長7-8mm,葉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6-15cm,寬2-4cm,先端驟尖或尾狀短漸尖,全緣,無毛,薄革質(zhì)或革質(zhì)。圓錐花序頂生,闊大,多分枝;花草性,雌雄同株;萼淺杯狀,深5裂,被金黃色短絨毛;花瓣5,基部內(nèi)側(cè)有闊而生厚毛的鱗片;雄蕊6-7,有時8,花絲長約4mm;子房密被小瘤體和硬毛。果卵圓形至近球形,長2-35cm,成熟時通常暗紅色至鮮紅色。種子全部被肉質(zhì)假種皮包裹;ㄆ诖杭荆谙募。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華南和西南等地,尤以廣東和福建南部、臺灣、栽培最盛。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6-7月采收成熟的果實,在加工時剝?nèi)⊥夤,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干燥的外果皮,呈不規(guī)則的開裂,表面赤褐色,有多數(shù)小瘤狀突起,內(nèi)面光滑,深棕色。薄革質(zhì)而脆。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含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涼 |
歸經(jīng) | 心經(jīng) |
功效 | 除濕止;止血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 |
主治 | 痢疾;血崩;濕疹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4.5-9g;或入散劑。外用:適量,煎水洗。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①治赤白。橡實殼、甘草、荔枝殼、石榴皮。上等分,細銼。每服半兩,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普濟方》橡實散)②治血崩:荔枝殼燒灰存性,研末。好酒空心調(diào)服,每服二錢。(《同壽錄》)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本草求真》:痘瘡不起,用殼煎湯以服,蓋取殼性溫補內(nèi)托之意。然性燥,用當(dāng)酌癥所宜,非若龍眼性主溫和,而資益甚多也。 2.《綱目》:痘瘡出發(fā)不爽快,煎湯飲之;又解荔枝熱,浸水飲。 3.《廣西中藥志》:洗濕疹。 |
考證 | 出自《本草蒙筌》《綱目拾遺》:或飲荔枝酒過醉,則以荔枝殼浸水飲之。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Litchi chinensis Sonn. |
科屬分類 | 無患子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