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yǔ)拼音 |
huang zi jin
|
英文名 |
all-grass of Ochotsk Corydalis
|
藥材基原 |
為罌粟科植物黃紫堇全草。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黃花紫堇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25-60cm,無(wú)毛。莖直立,多曲折,縱棱明顯似翅狀,上部多分枝。葉有長(zhǎng)柄,柄基略扁大成鞘;葉片輪廓三角狀卵形,三回三出全裂,一二回裂片均具柄,末回裂片倒卵形,先端鈍圓或急尖,常具2-3缺刻,柄短或無(wú)。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疏列花10余朵;苞片大,寬卵形,寬4-9mm,全緣;花梗長(zhǎng)度為苞片長(zhǎng)的3/4-1/2;萼片小,膜質(zhì);花冠黃色,長(zhǎng)15-18mm,外輪上瓣的瓣片卵形;具雞冠狀突起,距細(xì),長(zhǎng)為全瓣長(zhǎng)的2/5-1/2;子房條形,柱頭扁,上寬下狹,先端4裂。蒴果倒披針形,長(zhǎng)8-12mm,直徑3-4mm,花柱、柱頭宿存。種子2列,10余粒,扁圓形,直徑1.3mm,黑色,有光澤,種阜白色點(diǎn)狀;ㄆ6-8月,果期8-9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黑龍江、吉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蔭的雜木林下、巖旁、溪畔或采伐跡地。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夏季采收,洗凈,曬干或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全草含阿片堿(protopine),黃紫堇明堿(ochotensimine)山緣草定堿(adlumidine),二去氫碎葉紫堇堿(didehydrocheilanthifoline),元胡索明堿(yenhusomine),元左右胡索米定堿(yenhusomidine),黃紫堇欽堿(yenhusomine),元胡索明堿(yenhusomine),元胡索米定堿(yenhusomidine),黃紫堇欽堿(corytenchine),甲基黃紫堇欽堿(corytenchirine)及蓮可寧堿(lienkonine)等生物堿。還含異黃紫堇堿(isochotensine),黃紫堇堿(ochotensine),碎葉紫堇堿(cheilathifoline)及黃紫堇星堿(corytensine)。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cè)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涼
|
歸經(jīng) |
肺;心;膀胱經(jīng)
|
功效 |
清熱解毒
|
功效分類 |
清熱燥濕藥
|
主治 |
瘡毒腫痛;痢疾;肺結(jié)核咯血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苦、性涼,有清熱解毒、利尿止痢的功能。用于瘡毒、腫痛、痢疾、肺結(jié)核咯血等。
|
考證 |
始載于《東北植物檢索表》。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Corydalis ochotensis Turcz.
|
科屬分類 |
罌粟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