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綠團魚、癩頭黿 |
漢語拼音 | yuan jia |
英文名 | Owen, Soft-shelled turtle shell |
藥材基原 | 為鱉科動物黿的背甲。 |
動植物形態(tài) | 黿,背甲長33-47cm,寬32.5-41cm。頭較小,軟吻突極短,僅略凸出吻端,不到眼徑一半。背甲近圓形,被革質皮膚,前緣及裙邊光滑無疣,無縱棱。腹甲平滑,后葉較短,幼黿背面嵴棱明顯,裙邊有疣粒。四肢不能縮入殼內。內側3指、趾具爪,蹼發(fā)達,有櫛狀膚褶及腹棱;尾短,不露出裙邊。背面橄欖色,具黃色斑點,腹面白色。幼黿生活時帶黃色。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活于江河、湖泊中。以死魚為食。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本品呈近圓形,多敲成碎塊。徑可達40余厘米,厚5-6mm,背面皮膚呈黑褐色,有大、小不均類圓形凹陷。腹面污黃色,可見清晰的肋骨。肋骨寬度可達2cm,略凸出于肋間。體重,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呈骨質狀。氣微腥。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甘;咸;性平 |
歸經 | 肝;腎經 |
功效 | 滋陰潛陽;軟堅散結;解毒殺蟲 |
功效分類 | 養(yǎng)陰藥;清熱解毒藥 |
主治 | 陰虛陽亢之頭暈目眩;腰膝痿軟;瘰疬;惡高分子;痔瘺;頑癬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10-20g;或入丸、散。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食療本草》:主五藏邪氣,殺百蟲毒,消百藥毒,續(xù)人筋。 2.《本草拾遺》;主濕氣。 |
考證 |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1.《本草圖經》:鱉最大者為黿,江中或有闊一、二丈者,南入亦捕而食之,云其肉有五色而白多,卵大如雞鴨子,一產一、二百枚,人亦掘取,以鹽淹可食。 2.《綱目》:黿,如鱉而大,青黃色,大頭黃頸,腸屬于首。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Carapax Pelochelydis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Pelochelys bibroni (Owen) |
科屬分類 | 鱉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