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越西木香
|
漢語拼音 |
yue xi cuan mu xiang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菊科植物越西川木香的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越西川木香 多年生蓮座狀草本,高約7cm。根粗壯,直徑達(dá)1.5cm,表面黃棕色或灰棕色,先端有葉柄殘基。葉互生;基生葉柄較長,上部葉柄稍短;基生葉片較多;擴(kuò)張鋪地,葉片不分裂;莖生葉倒卵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3-30cm,寬5-12cm,先端鈍,基部漸窄而成葉柄,紫紅色,邊緣不規(guī)則分裂,具波狀齒,上面被毛,下面近蒼白色,脈上有毛。頭狀花序多數(shù),通常8個集生;花序柄極短或無;總苞片5-6層;花托無托片,冠毛近3層,多直立;花冠紫紅色,管理體制部極窄,較檐部約長2倍;花藥天藍(lán)色,基部有撕裂狀尾部。瘦果光滑,有棱,具宿存冠毛;ü7-8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四川。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3000-3500m的山林緣草地或向陽坡地。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秋、冬季采挖,切片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根呈圓柱形或半圓柱形,略似雞骨,長5-25cm,直徑0.5-2cm。表面黃褐色或灰褐色,有縱皺紋及縱裂溝,并有突起的須根痕。質(zhì)堅硬。斷面棕黃色,多有偏心性放射狀紋理及油室,皮部較薄,形成層顏色較深。油質(zhì)較重。氣濁,味微苦甜而苦辣,嚼之粘牙。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辛;苦;性溫
|
歸經(jīng) |
|
功效 |
理氣;止痛
|
功效分類 |
理氣藥;止痛藥
|
主治 |
脘腹脅肋疼痛;泄瀉;痢疾;消化不良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9g;研末,1.5-3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Radix Dolomiaeae Denticulat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Dolomiaea denticulata (Ling) Shih [Vladimiria Denticulata Ling]
|
科屬分類 |
菊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