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九牛造、偽八角楓、狹葉八角楓、三角楓 |
漢語拼音 | xiao hua ba jiao feng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八角楓科植物小花八角楓的根、葉。 |
動植物形態(tài) | 落葉灌木,高1-4m。樹皮平滑,灰褐色或深褐色;小枝纖細(xì),近圓柱形,淡綠色或淡紫色,幼時有貼伏毛,后近無毛。葉互生;葉柄長1-1.5cm,稀達(dá)2.5cm,近圓柱形,疏生淡黃色粗伏毛;葉片紙質(zhì),不裂或掌狀3裂,不分裂者長圓形或披針形,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傾斜,近圓形或心臟形,通常長7-12cm,稀達(dá)19cm,寬2.5-3.5cm,上面綠色,幼時被稀疏的小硬毛,脈上較密,下面淡綠色,幼時被粗伏毛,后均幾無毛;主脈和側(cè)脈在下面顯著。聚傘花序短而纖細(xì),長2-2.5cm,有淡黃色粗伏毛,有花5-10朵,稀達(dá)20朵;苞片三角形,早落;花萼近鐘形,外面被粗伏毛,裂片7;花瓣5-6,線形,外面被緊貼的粗伏毛,內(nèi)面疏生柔毛,開花時向外反卷;雄蕊5-6,和花瓣近等長,花絲微扁,下部和花瓣合生,先端寬扁,被長柔毛,余均無毛,花藥基部有刺毛狀硬毛;花盤近球形;子房1室,花柱無毛,柱頭近球形。核果近卵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達(dá)1cm,熟時淡紫色,先端有宿存萼齒;ㄆ6月,果期9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1600m以下疏林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根,洗凈,切片曬干;葉,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辛;苦;性微溫 |
歸經(jīng) | 歸肝;胃經(jīng) |
功效 | 祛風(fēng)除濕;活血止痛 |
功效分類 | 祛風(fēng)除濕藥;活血止痛藥 |
主治 | 風(fēng)濕痹痛;胃脘痛;跌打損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Alangium faberi Oliv. |
科屬分類 | 八角楓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