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鵝里腌、回薺 |
漢語拼音 | dao cha cai |
英文名 | Herb of Common Nipplewort |
藥材基原 | 為區(qū)科植物稻槎菜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稻槎菜 一年或二年細弱草本,高5-30cm;~叢生,有柄;葉片長4-18cm,寬1-3cm,先端圓鈍 或短尖,頂部裂片較大,卵圓形,邊緣羽狀分裂,兩側裂片3-4對,短橢圓形;莖生葉1-2,有短柄或近無柄。頭狀花序成稀疏的傘房狀圓錐花叢,有細梗,果時常下垂;總苞圓柱狀鐘形,外層總苞片,卵狀披針形,長約1mm,內層總苞片5-6,長橢圓狀披針形,長約4.5mm;花托平坦,無毛;全部為舌狀花,黃色。瘦果橢圓狀披針形,扁平,長4-5mm,等于或長于總苞片,成熟后黃棕色,無毛,背腹面各有5-7肋,先端兩側各有1鉤刺,無冠毛;ü4-5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東部沿海及中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田野、荒地、溪邊、跌旁等處。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春、夏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性平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解毒;透疹 |
功效分類 | 解表藥 |
主治 | 咽喉腫痛;痢疾;瘡瘍腫毒;蛇咬傷;麻疹透發(fā)不暢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15-30g;或搗汁。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救荒本草》:生稻田中,以獲稻而生,故名。似蒲公英葉。又似花芥菜葉,輔地繁密,春時抽小葶,開花如蒲公英而小,無蕊,鄉(xiāng)入茹之。 2.《新華本草綱要》:清熱涼血,消癰解毒的功能。用于咽喉炎、痢疾、乳癰、麻疹不退。 |
考證 | 始載于《救荒本草》。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a lapsanae apogonoidis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Lapsana apogonoides Maxim. |
科屬分類 | 菊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