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ku hao
|
英文名 |
all-grass of Creeping Acroptilon
|
藥材基原 |
為菊科植物頂羽菊的地上部分。
|
動植物形態(tài) |
頂羽菊 多年生草本,高約60cm。莖直立,多分枝,有縱棱,有淡灰色絨毛,地下部分黑褐色。葉互生;無柄;葉片披針形至條形,長2-10cm,先端銳尖,邊緣有稀銳齒或裂片,或全緣,兩面生灰色絨毛,有腺點(diǎn),有時邊緣有糙毛。頭狀花序單生枝端,直徑1-1.5cm;總苞片形或?qū)捖褕A形;苞片數(shù)層,覆瓦狀排列,外層寬卵形,長約5mm,上半部透明,膜質(zhì),有柔毛,下半部綠色,質(zhì)厚,內(nèi)層披針形或?qū)捙樞,長約1cm,先端狹尖,必生長柔軟毛;花冠淡紅紫色,長15-20mm。瘦果寬卵圓形,長約4mm,略扁平;冠毛白色,長8-10mm。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華北及陜西、寧夏、甘肅、新疆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干燥山坡、路旁、田野等處。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切段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地上部分含倍半萜內(nèi)酯成分頂羽菊素(re-pin)[1]。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以食入頂羽菊,可引起黑質(zhì)中性細(xì)胞壞死。所含的頂羽菊素對雞胚感覺神經(jīng)有較高的毒性[1]。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辛;苦;性平微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祛風(fēng)濕;解熱毒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活血藥
|
主治 |
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炎;癰腫瘡毒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5-10g。外用:適量,煎水熏洗。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新疆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治癰疽癤瘡,無名腫毒,關(guān)節(jié)炎。
|
考證 |
出自《新疆中草藥手冊》。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Acroptili Repentis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Acroptilon repens (L.) DC.
|
科屬分類 |
菊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