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藥學理論 > 中國中藥 > 正文:燈籠草 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化學成分查詢
    

燈籠草

  
別名 爆卜草、燈籠泡、鬼燈籠、打卜草、水燈籠草、苦燈籠草、荷卜草、打額泡、天泡果、響鈴子、地燈籠、母炮草、炮仔草
漢語拼音 deng long cao
英文名 Downy Groundcherry Fruitor Herb, Herb of Cape-gooseberry, Herb of Peruvian Gruondcherry
藥材基原 為茄科植物燈籠果的全草。
動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45-90cm。具匍匐的根莖,莖直立,具短柔毛。單葉互生,或2片聚生;葉柄長2-5cm,密生柔毛;葉片卵形圓形至長圓形,長6-15cm,寬4-10cm,先端短漸尖,基部對稱心臟表,全緣或有少數(shù)不明顯尖齒,兩面密生柔毛;▎紊尤~腋,梗長約1.5cm;花萼闊鐘狀,綠色,5淺裂,裂片披針形,具短茸毛;花冠闊鐘狀,長1.2-1.5cm,,黃色,喉部有紫色斑紋,5淺裂,裂片近三角形;雄蕊5,著生于花冠近基部處,花絲及花藥藍紫色;雌蕊1,子房上位,2-3室。漿果球狀,直徑,包圍在漿果外面,但與果分離。種子黃色,圓盤狀。夏季開花結果。
資源分布 我國福建、廣東、廣西、云南有栽培、或為野生而生于海拔1200-2100m的路旁或河谷。
生態(tài)環(huán)境
藥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儲藏 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藥用部位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 全草長25-60cm。莖略呈扁方柱形,具棱,表面灰黃白色或灰青色,密被白色茸毛。葉皺縮卷曲,展平后呈卵圓形,長2-5cm,寬2-3cm,先端尖,基部楔形或微心形,近全緣或有不規(guī)則疏粗齒,暗綠色或黃綠色,兩面被白色茸毛;齒長葉柄。葉依處具膨大似燈籠狀的花萼,有的已壓扁,長約2.5cm,寬約2cm,淡黃綠色,薄紙質,半透明,被有柔毛,內(nèi)有暗黃綠色獎學金果,近圓形,直徑約1cm。氣微,味甘、基。
以全草幼嫩、色黃綠、帶果宿萼多者為佳。
中藥化學成分
全草含酸漿雙古豆堿(phygrine)[1],古豆堿(hygrine),托品堿(tropine),3β-乙酰氧基莨菪烷(3β-acetoxytro-pane),N-甲基吡咯烷基古豆堿A(N-methylpyrrolidinylhygrine A),N-甲基吡咯烷基古豆堿A(N-methylpyrrolidinylhygrine A.)N-甲基吡咯烷基古豆堿B(N-methylpyrrolidinylhygrine B),3α-巴豆酸氧基莨菪烷(3α-tigloyloxytropane),紅古豆堿(cuscohy-grine),燈籠草堿(physoperuvine)[2],3β-巴豆酰氧基莨菪烷(tigolidine,3β-tigloyloxytropane)[3],燈籠草內(nèi)酯(perulactone)B[4],睡茄燈籠草素(withaperuvin)D[5].
葉中含酸漿內(nèi)酯(physalolactone)[8],酸漿內(nèi)酯 B[7],C[8],23-羥基酸漿內(nèi)酯(23-hydroxyphysalolactone)[9],4-去氧酸漿內(nèi)酯(4-deoxlolactone B-3-O-β-D-glucopyranoside)[11],燈籠草內(nèi)酯[12],酸漿苦味素(physalin)A,2,3-二氫睡茄內(nèi)酯E(2,3-dihydrowith-anolede E),4β-羥基睡茄內(nèi)酯E(4β-hydroxywithanolide E),睡茄內(nèi)酯(withanolede)E[13]、S[14],丙種24-E-22ξ-乙酰氧基-1α,3β-二羥基-5,24-麥角二烯-26-酸的酯的甙化合物(glycosidesters of24-E-22ξ-acetoxy-1α,3β-dihydroxyergosta-5,24-dien-26-oic acid)[15]。還含多種黃酮甙:山柰酚-3-蕓酚-3-香糖甙(kaempferol-3-rutinoside),山柰酚-3-刺槐二糖甙(kaempferol-3-robinobioside),山柰酚-3-蕓香糖甙-7-葡萄糖甙(kaempferol-3-rutinoside-7-gluco-side),山柰酚-3-刺槐二糖甙-7-葡萄糖甙(kaempferol-3-robinobio-side-7-glucoside),槲皮素-3-蕓香糖甙(quercetin-3-rutinolide),槲皮素-3-刺槐二糖甙(quercetin-3-robinobioside)槲皮素-3-蕓香糖甙-7-葡萄糖甙(quercetin-3-rutinoside-7-glucoside),槲皮素-3-刺槐二糖甙-7-葡萄糖甙(quercietin-3-robinobioside-7-glucosde)[16]。
根中含右旋燈籠草堿,消旋燈籠草堿,右旋N,N-二甲甘燈籠草堿鹽(N、N-dimethylphysoperuvinium salt)[17],睡茄燈籠草素(withaperuvine)[10],睡茄燈籠草素E[18]、F、G[19]、H[20],酸漿雙古豆堿[1],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tosterol-β-D-glucoside),酸漿內(nèi)酯,4β-羥基睡茄內(nèi)酯E,蕓香甙(urtin)[21],根中還含3β-巴豆酰氧基托烷,3α-巴豆酰氧基托烷[7]。
又含揮發(fā)性成分:2-甲基丁酸甲酯(methyl 2-methyl butyrate),2,5-二甲基-4-羥基3(2h)-furanone),4-辛酸內(nèi)酯(4-octano-lide),5-辛酸內(nèi)酯(5-octanolide),β-紫羅蘭酮(β-ionone),β-突劂薔薇酮(β-danascenone);枸櫞酸(citric acid),和少量有機脂肪酸、苯甲酸等[22]。
理化性質
中藥化學鑒定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炮制方法
劑型
中藥制藥工藝
藥理作用 抗癌及抗微生物作用:燈籠果葉提取物可使移植艾氏腹水癌的動物存活期延長70%,宿萼提取物能延長60%,莖提取物能延長30%,根提取物能延長10%。這些部位的乙醇提取物體外試驗如有抗微生物活性,其中葉提取物作用最強。
藥理學
藥代動力學
毒理學
藥物配伍
藥性 味苦;性涼
歸經(jīng)
功效 清熱解毒
功效分類 清熱藥;行氣藥;止痛藥
主治 感冒;喉痛;咳嗽痄腮;天郊瘡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用藥禁忌
不良反應及治療
選方
臨床運用
各家論述 1.《陸川本草》:行氣,消脹,利尿。治腹脹,睪丸炎,疝氣。
2.《南寧市藥物志》:清熱殺蟲,止痛消腫。治熱眼,喉痛,咳嗽;外敷毒瘡,并熏洗陰囊腫大。
3.《生草藥手冊》:內(nèi)服治傷寒或小腸疝氣。外洗治天皰瘡。
4.《中國藥植圖鑒》:功同酸漿。
5.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治感冒發(fā)熱,腮腺炎,支氣管炎,皰疹,瘡,疝氣痛。
考證 出自《陸川本草》
藥物應用鑒別
藥典收錄
藥材拉丁名 Herba Physalis Peruvianae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Physalis peruiana L.
科屬分類 茄科
出處 《中華本草》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10,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