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zhe jiang guo lu huang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報春花科植物浙江過路黃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匍匐草本。莖長可達30cm,下部節(jié)上生根,與葉柄;ü<盎ㄝ嘁煌鼙鐵銹色多細胞柔毛及少數(shù)無柄腺體;分枝上升,長可達20cm,節(jié)間長1-4.5cm。葉對生;葉柄比葉片短;葉片闊卵形,稀近圓形,長5-30mm,寬3-27mm,先端鈍或近圓形,基部截形,有時楔形,質(zhì)地稍厚革質(zhì),上面深綠而稍帶紫色,下面淡灰色,密被多細胞柔毛,中脈在下面微凸起,側(cè)脈少數(shù),不明顯,葉緣具透明腺點。花單生于莖端葉腋;花梗長3-4mm;花萼5裂,分裂近達基部,裂片披針形,長4-6mm,先端漸尖;花冠黃色,闊漏斗狀,直徑約12mm,長約8mm,基部合生部分長約2mm,上部裂片5.裂片倒卵形或闊卵圓形,先端圓鈍。在上端具透明腺點;雄蕊5,長約6mm,花絲下部合生成高約2mm的筒;花藥卵狀長圓形,長約1.5mm;花柱長4.5mm,基部密被多細胞柔毛。蒴果球形,直徑3-4mm,被毛;ㄆ5-6月,果期6-7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浙江西南部。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山坡陰處草叢或灌叢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清明前后,在未開花前拔取全草,清除泥沙雜草,曬干或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淡;性微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利濕排石;清熱解毒 |
功效分類 | 利濕排石藥;清熱解毒藥 |
主治 | 尿路結(jié)石;濕熱黃疸;熱毒癰腫;毒蛇咬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60g;或搗汁。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Lysimachia chekiangensisC.C.Wu |
科屬分類 | 報春花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