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剪刀股、野茶、驢耳朵、牛鼻子、鴨子嘴 |
漢語拼音 | xi bo li ya liao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蓼科植物西伯利亞蓼的根莖。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高6-20cm。有細(xì)長的根莖。莖斜上或近直立,通常自基部分枝。葉互生,有短柄;葉片稍肥厚,近肉質(zhì),披針形或長橢圓形,無毛,長5-8cm,寬5-15mm,先端急尖或鈍,基部戟形或楔形。花序圓錐狀,頂生,長3-5cm;苞片漏斗狀;花梗中上部有關(guān)節(jié);花黃綠色,有短梗;花被5深裂,裂片長圓形,長約3mm;雄蕊7-8;花柱3,甚短,柱頭頭狀。瘦果橢圓形,有3棱,黑色,平滑,有光澤;ā⒐谇锛。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甘肅、山東、江蘇、四川、云南和西藏等 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鹽堿荒地或砂質(zhì)含鹽堿土壤。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秋季采挖其根莖,除去泥土及雜質(zhì),洗凈,晾 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塊莖含呋喃甾烷醇糖甙(furostanol glycosi- de)和螺甾烷醇糖甙(spirostanol glycoside)各2個。屬于前者的是:西伯利亞蓼甙(sibiricoside)A,其結(jié)構(gòu)為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O-甲基-25(S)-呋甾-5-烯-3β,26-二醇-3-O-β-石蒜四糖甙[26-O-β-D-glucopyranosyl-22-O-methyl-25(S)-furost-5-ene-3β,26-diol-3-O-β-lycotetraoside〕,26-O-β-D-吡喃葡萄基-22-O-甲基-25(S)-呋甾-5-烯-3β,14α,26-三醇-3-O-β-石蒜四糖甙[26-O-β-D-glucopyranosyl-22-O-methyl-25(S)-furost-5-ene-3β,14α,26-triol-3-O-β-lycotetraoside];屬于后者的是:新巴拉次薯蕷甙元A3-O-β-石蒜四糖甙(neoprazerigenin A3-O-β-lycotetraoside), 西伯利亞蓼甙(sibiricoside)B,其結(jié)構(gòu)為(23S,25R)-螺甾-5-烯-3β,14α,23-三醇3-O-β-石蒜四糖甙[(23S,25R)-spirost-5-ene-3β,14α,23-triol3-O-β-lycotetraoside][1]。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微辛;苦;微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疏風(fēng)清熱;利水消腫 |
功效分類 | 滲濕利尿藥 |
主治 | 目赤腫痛;皮膚濕癢;水腫;腹水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研末,3g。外用:適量,煎水洗。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治關(guān)節(jié)積液、腹水、便秘,皮膚瘙癢。 |
考證 | 始載于《青藏高原藥用圖鑒》。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Polygonum sibiricum Laxm.[Per- sicaria sibirica (Laxm.)H.Gross.] |
科屬分類 | 蓼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