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老牛黃泡、烏泡、牛毛泡刺、六月泡、 |
漢語(yǔ)拼音 | da wu pao |
英文名 | Root of Multibract Raspberry |
藥材基原 | 為薔薇科植物大烏泡的根或全草。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大烏泡 灌木,高2-3m。莖粗壯,密被黃色絨毛和散生極短的彎刺。單葉互生,葉柄長(zhǎng)3-6cm,密被黃柔毛;托葉條裂;葉片革質(zhì),近圓形,直徑5-16cm,掌狀7-9淺裂。裂片常2淺裂或又有缺刻,先端圓鈍或急尖,基部心形,邊緣有不整齊鋸齒,上面有短毛和密集的小凸起,下面密被黃色絨毛;主脈掌狀5-7出,網(wǎng)脈顯明。圓錐花序或總狀花序頂生和腋生,密生黃色絨毛;苞片橢圓形,長(zhǎng)1-1.5cm,邊緣撕裂狀;萼片卵形,先端常多裂,外面密生黃色絨毛;花瓣稍長(zhǎng)于萼,近橢圓形,白色,有爪;雄蕊多數(shù);心皮多數(shù),著生于凸起花托上。聚合果球形,徑達(dá)1.5cm,上生多數(shù)紅色漿果狀小核果;ㄆ4-6月,果期8-9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廣東、廣西、云南、貴州。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700-2500m的山坡及溝谷陰處灌木林內(nèi)或林緣及路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根,秋、冬季采挖,洗凈,切片曬干。全株,全年可采。洗凈,切碎,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果實(shí)含氨基酸(g/100g,干基):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0.012,蘇氨酸(threonine)0.316,絲氨酸(serine)0.328,谷氨酸(glutamic acid)0.775,甘氨酸(glycine)0.538,丙氨酸(alanine)0.379,胱氨酸(cystine)0.183,纈氨酸(valine)0.476,蛋氨酸(methionine)0.080,異亮氨酸(isoleucine)0.412,亮氨酸(leucine)0.601,酪氨酸(tyrosine)1.307,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0.394,賴氨酸(lysine)0.426,組氨酸(histidine)0.322,精氨酸(arginine)0.668及脯氨酸(proline)0.378。 鮮果實(shí):含總糖2.69%,總酸1.77%,維生素C12.64mg/100g維生素(μg/g):維生素B1 0.69,維生素B2 0.95,維生素E74.76,維生素A痕量。 果實(shí)含礦質(zhì)元素含量(%)(干基):鉀0.6968,鈣0.5994,鎂0.4396,錳(μg/g):40.9201,鋅(μg/g):29.9520,鐵(μg/g):24.2567,硒(μg/g):0.0408。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cè)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澀;涼 |
歸經(jīng) | 脾;肝經(jīng) |
功效 | 清熱,止血,祛風(fēng)濕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 |
主治 | 感冒發(fā)熱,咳嗽咯血,鼻衄,月經(jīng)不調(diào),外傷出血,痢疾,腹瀉,脫肛,風(fēng)濕痹痛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貴州草藥》;經(jīng)訂正本品原植物為川莓,參見(jiàn)大烏泡根條。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Rubus multibracteatus Lévl.et Vant. |
科屬分類 | 薔薇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