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靈藥、三白丹、三仙散、小升丹、三仙丹、升丹、紅升、小紅升、升藥 |
漢語拼音 | hong fen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由水銀、硝石、白礬或由水銀和硝酸煉制而成的紅色氧化汞。 |
動植物形態(tài) | |
資源分布 | 主產(chǎn)于河北、天津、湖北武漢、湖南湘潭、江蘇鎮(zhèn)江;其他地區(qū)亦可制造。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置干燥處,遮光,密閉。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本品為片狀或粉狀結(jié)晶;橙紅色。片狀的一面光滑,略具光澤;另一面較粗糙,似附一層粉末,無光澤。粉末橙色。體重,質(zhì)硬脆,片狀者易折斷,斷面粗糙,常散有稀疏小細孔。無臭。遇光顏色逐漸變深。以片狀、色橙紅、有光澤者為佳。 顯微鑒別 透射偏光鏡下:粒徑0.005mm者,呈半自形或他形晶,可見有正三角形閃光晶體(示假等軸狀);暗紅色;正高突起。粒徑≤0.5mm者,以半自形晶為主,可見有正方形閃光晶體,帶亮黃的紅色,看不到解理,似為另一類型轉(zhuǎn)化物。部分顆粒見有假六方生長環(huán)的晶體;呈短柱狀、六方板狀,似有三組解理(理想晶為互垂直的兩組);呈異常干涉色,不全消光。www.med126.com 品質(zhì)標(biāo)志 (1)《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規(guī)定:本品含氧化汞(HgO)不得少于99.0%。 (2)雜質(zhì)含量限制 亞汞化合物:取本品0.5g,加稀鹽酸25ml,溶解后溶液只許顯微濁。 氯化物:取本品0.5g,加水適量與硝酸3ml,溶解后,加水稀釋使至約40ml,依《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附錄Ⅸ C)方法檢查。如顯渾濁,與標(biāo)準氯化鈉溶液3ml制成的對照液比較,不得更濃(0.006%)。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主要含氧化汞(HgO),另含硝酸汞[Hg(NO3)2]等。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取本品0.5g,加水10ml,攪勻,緩緩滴加適量的鹽酸溶解后,溶液照下述方法試驗:(1)取溶液1ml,加氫氧化鈉試液(呈堿性時),即生成黃色沉淀。(檢查汞鹽)(2)取溶液1ml,調(diào)至中性,加碘化鉀試液,即生成猩紅色沉淀,能在過量的碘化鉀試液中溶解;再以氫氧化鈉試液堿化,加銨鹽即生成紅棕色的沉淀。(檢查汞鹽)(3)X射線衍射分析曲線2.96(10),2.83(6),2.76(8),2.40(4),1.81(3),1.76(1),1.63(2),1.49(2),1.48(2)。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原品入藥。用時置乳缽內(nèi),加水少許,飛至極細,曬干,碾細。飲片性狀:為橙紅色片狀結(jié)晶或極細粉末,其余參見“藥材鑒別”項。貯干燥容器內(nèi),置陰涼干燥處,遮光,密閉,專庫保存。遇強光及高熱則變黑色,成劇毒品。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1.抗菌作用:紅粉濃度6×l0(-5)在體外對常見化膿性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有很強的殺菌作用,其殺菌效力比石炭酸大100倍以上。但由于紅粉的配伍及煉制方法不完全相同,因此,在藥物成分、殺菌力和療效上也有差別。 2.促進創(chuàng)口愈合:術(shù)后切口感染,創(chuàng)面用生理鹽水棉球清拭干凈,撒上一層薄薄的紅粉,以滅菌敷料覆蓋。待膿液減少,肉芽新生時,改用生理鹽水紗條。與單純使用利凡諾紗條的手術(shù)切口感染病例作比較,創(chuàng)口提前愈合,療效有顯著差異。www.med126.com 3.體內(nèi)過程:切掉大白鼠全層皮膚的2cm×2cm創(chuàng)面上撒布紅粉干粉4小時后,血、腦、肝、腎等組織含汞量明顯升高,內(nèi)臟組織的含汞量隨給藥劑量增加而遞增,以腎含汞量最多,其次為肝、血、腦。與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 4.毒性:紅粉混懸液小鼠灌胃半數(shù)致死量為120.98±1.71mg/kg,屬中等毒性藥物。另有報告小鼠灌服氧化汞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22mg/kg,大鼠為18mg/kg。粗制氧化汞對人的致死量為1-1.5g,氧化汞人致死量為0.1-0.7g。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用于外科諸證,潰后膿水不凈,或膿出不暢,或腐肉不生,甚至形成竇道瘺管者,有拔毒提膿,祛腐生肌之效。故《瘍科綱要》謂之"一切潰瘍皆可通用,拔毒提膿最應(yīng)驗"。用時可將紅粉研極細末,每用少許撒患處;如瘡口小或形成竇道者,可制成藥捻插入。若與清熱斂瘡之煅石膏同研極細用,其效更佳。但須視膿水排出的通暢情況,腐肉脫落的難易程度,來確定本品與煅石膏用量的比例。如出膿后,膿水不暢者,可2:8,如《外科傳薪集》九轉(zhuǎn)丹,《外傷科學(xué)》八二丹;若腐肉難脫,膿水不凈者,可3:7,甚至5:5,前者如《外傷科學(xué)》七三丹,后者如《外傷科學(xué)》五五丹;若膿腐將凈,瘡口欲合者,可1:9,如《醫(yī)宗金鑒》九一丹。 |
藥性 | 辛;熱;有大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拔毒提膿;祛腐生。辉餄駳⑾x |
功效分類 | 拔毒提膿藥;祛腐生肌藥;燥濕殺蟲藥 |
主治 | 癰疽疔瘡;梅毒下疳;癭瘤瘰疬;一切惡瘡肉暗紫黑;瘡口堅硬;腐肉不去;竇道瘺管;膿水淋滔;久不收口;濕瘡;疥癬 |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研極細末,單用,或與其他藥配成散劑,或制成藥捻插入瘡口。 |
用藥禁忌 | 本品有毒,不可內(nèi)服。外用亦不宜大量持久使用?谘鄹浇叭轭^臍中等部位不宜用。瘡面過大時亦不宜用,以防中毒。撒于瘡面,須薄勻,否則引起疼痛。《瘍科綱要》:“濕瘡有水無膿及頑癥惡肉不脫,或起缸口,或黑腐粘韌,久潰敗瘍,則別有應(yīng)用藥末,非此可愈。凡潰瘍近口近目處弗用,乳頭臍中、陰下疳弗用!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本品呈橙紅色粉末或片狀物,故名。 |
臨床運用 | 1.九一散:石膏(煅)900g,紅粉(水飛)100g。以上二味,分別研成極細粉,配研,過絹篩(不得用金屬篩),混勻,即得。本品為淺橙色或淺粉紅色細膩粉末。用硫氰酸銨液(0.1mol/L)滴定,含紅粉按HgO計算,應(yīng)為9.0%-11.0%。功能提膿,拔毒,去腐,生肌。用于瘡瘍癰疽潰后,膿腐未盡,或已漸生新肉的瘡口。外用。取本品適量均勻地撒在患處,對深部瘡口及瘺管,可用含本品的紙捻插入,瘡口表面均用油膏或敷料蓋貼。每日換藥1次,或遵醫(yī)囑。凡肌薄無肉處不能化膿,或僅有稠水者忌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85年) 2.九一提毒散:石膏(煅)90g,紅粉(水飛)10g,冰片5g。以上三味,分別研成極細粉,紅粉與石膏配研,混勻。www.med126.com再與冰片配研,過篩,混勻,即得。本品為粉紅色粉末;有冰片香氣,味辛涼。取本品少許進行升華,升華物呈無色片狀晶體;本品加水振搖后,在試管底部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加稀鹽酸溶解,加氫氧化鈉試液生成黃色沉淀;本品加稀鹽酸溶解,用氨水調(diào)至中性或堿性,加草酸銨試液即產(chǎn)生白色沉淀。功能化腐生肌。用于瘡癤腫痛,流膿流水,瘡面潰爛,久不收口。外用,撤于患處。凡肌薄無肉處不能化膿或僅有稠水者忌用。(《遼寧省藥品標(biāo)準》1987年) 3.提膿散:紅粉600g,冰片20g,輕粉200g。以上三味,輕粉與紅粉粉碎成極細粉;將冰片研細,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即得。本品為棕黃色的粉末;具冰片的香氣。取本品加稀鹽酸振搖使紅粉溶解,濾過,濾液顯汞鹽的鑒別反應(yīng);另取本品加無水碳酸鈉,混合后,置干燥試管中,加熱,即分解析出金屬汞凝聚在試管壁上,管中遺留的殘渣加稀硝酸溶解后,濾過,濾液滴加硝酸銀試液,即發(fā)生乳白色凝乳狀沉淀;本品以容量沉淀法測定含紅粉按HgO計算,應(yīng)為68.5%-75.0%。功能提膿、化腐、生肌。用于癰疽瘡瘍,腫毒潰爛,久不收口。外用適量,撒布患處。本品有毒,不可內(nèi)服。(《湖北省藥品標(biāo)準》1980年) 4.外用紅汞藥:凈紅粉1000g,冰片300g,麝香15g,銀珠20g。取上藥混合研細,過篩,即得。用于瘡瘍潰后,堅硬紫黑。外用,洗凈瘡口,視患處大小,酌藥量,薄撒貼膏。(《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
各家論述 | 1.論紅粉用陳久者良: 趙濂:“三仙丹,新者性燥,用于提膿散內(nèi),則有痛蝕肌之虞;用于長肉方中則無毒盡肌生之效。須得陳去三十年者,燥性轉(zhuǎn)平,始堪入藥!(《醫(yī)門補要》)www.med126.com 2.論紅粉用后痛與不痛,在于煉制得法,研必極細,不可重用:張山雷:“俗謂陳久不痛,新煉者則痛,殊不盡然。頤嘗以新煉之丹試用,亦未作痛,但研必極細,用時止用新棉花蘸此藥末,輕輕彈上薄貼,止見薄薄深黃色已足,如多用之則痛矣。門外人見之,必謂吝惜藥末,不肯重用,而不知此丹力量甚厚,必不可多乎。”“火候不佳,藥力不及,功用必有不逮,市肆中有煉成者,嘗試用之,病者皆嫌作痛,而自制者則不痛,此必有故。”(《瘍科綱要》)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ydrargyri Oxydum Rubrum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
科屬分類 | 汞及其化合物類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