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絲藻、軟骨紅藻、扁形叉枝藻、扁枝子、鮑魚菜、豬毛菜 |
漢語拼音 | cha zhi zao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育葉藻科植物叉枝藻的藻體。 |
動植物形態(tài) | 藻體紫紅色,直立,叢生,軟骨質(zhì),扁圓,高4-10cm,寬1-1.5mm。二叉分枝3-4次,呈扇形。內(nèi)層細(xì)胞小,髓部細(xì)胞大,界限明顯。囊果球形,生在頂端分枝上,3-4個(gè)排成一列,在枝的兩面隆起;四分孢子生在小枝上,呈不規(guī)則的四面錐形分裂。固著器小盤狀。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我國各地沿海。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中潮帶的巖石上或石沼中,生長盛期6-8月。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春、夏、秋季采摘,洗凈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
歸經(jīng) | |
功效 | 緩瀉 |
功效分類 | 緩瀉藥 |
主治 | 慢性便秘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鮮品加倍;或研末。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Gymnogongrus flabelliformis Harv. |
科屬分類 | 育葉藻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