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礬的分類和命名主要有3種方法:
一是按顏色分類,如唐代《新修本草》稱“礬石有五種:青礬、白礬、黃礬、黑礬、絳礬”
;二是按產(chǎn)地分類,如晉礬、波斯礬等;
三是按形狀等特點分類,如金星礬、柳絮礬等。
談五種礬石與「黑礬」
劉廣定
(臺灣大學(xué)化學(xué)系,本會會友)
從五色石脂與幾種礬石之化學(xué)成分探討「黑礬」究為何物。作者以為即「涅石」
關(guān)鍵詞:五色 石脂 礬石 黑礬 含煤黃鐵礦
一、前言
中國人因傳統(tǒng)的陰陽五行思想,分類常用「五」以配合「五行」。如金屬有金、銀、銅、鐵、錫五金;人之內(nèi)臟有心、肝、脾、肺、腎五臟,目、舌、口、鼻、耳五官;味有酸、苦、甘、辛、咸五味,聲音分宮、商、角、徵、羽五音,顏色則分青、赤、黃、白、黑五色。而且在相生、相克上彼此有關(guān)連。如醫(yī)藥服食方面,晉人葛洪的《抱樸子》「仙藥」篇中認為:
若本命屬土,不宜服青色藥;屬金,不宜服赤色藥;屬木,不宜服白色藥;屬水,不宜服黃色藥;屬火,不宜服黑色藥。以五行之行,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故也。
此乃因青為木,赤為火,黃為土,白為金,黑為水的緣故。而五臟之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五金之銀屬金,鐵屬火,鉛(錫)屬水。故如《正統(tǒng)道藏》之丹書《大洞煉真寶經(jīng)修伏靈砂妙訣》中就說:
銀性戾,服之傷肝;鐵性堅,服之傷肺;鉛性濡滑而多陰毒,服之傷其心。
因此對於某些傳統(tǒng)中醫(yī)而言,藥石的顏色是相當重要的。
二、五色石脂
中國的「本草」中有「五色石脂」和五種顏色的「礬石」,今先說「石脂」及其化學(xué)組成。《列仙傳》卷叁有云:
陵陽子明姓竇,漢銍鄉(xiāng)人。釣魚於涎溪,得白魚,腹中有書,即教子明服食之法。子明遂上黃山,采五色石脂,服之叁年,龍來迎去。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卷一有「五色石脂」:
青石、赤石、黃石、白石、黑石脂等味甘、平,主黃疸,泄利,腸澼,膿血,陰蝕下血赤白,邪氣癰腫,疽痔惡瘡,頭傷癢瘙,久服補髓益氣,肥健不饑,輕身延年,五石脂各隨五色補五藏,生山谷中。1
但陶弘景《名醫(yī)別錄》則分五條敘述。五種石脂藥性不同,用途亦不同:2
青石脂,味酸,平,無毒,主養(yǎng)肝膽氣,明目,治黃膽……
赤石脂,味甘,酸,辛,大溫,無毒,主養(yǎng)心氣,明目,益精……
黃石脂,味苦,平,無毒,主養(yǎng)脾氣,安五藏,調(diào)中……
白石脂,味甘,酸,辛,無毒,主養(yǎng)肺氣,厚腸……
黑石脂,味咸,平,無毒,主養(yǎng)腎氣,強陰……
在「黑石脂」條下說明「一名石涅,一名石墨」。
按「涅」義為黑色,伊博恩與樸柱秉認為石脂即Saxony earth,黃石脂黃色硅黏土,Lithomarge,亦稱Fuller’s earth(漂白土),黑石脂即石墨,白石脂為白高嶺土,赤石脂為紅高嶺土。3章鴻釗曾以白石脂為高嶺土(又稱高嶺玉即白堊)。赤石脂為紅高嶺。4近人郭蘭忠主編《礦物本草》也以「白石脂」即高嶺土,為含鋁礦物分解產(chǎn)物,主要成分為含水硅酸鋁。含二氧化硅46.5%,氧化鋁39.5%,水14.0%,及、鎂、鈣等雜質(zhì);5「赤石脂」也是高嶺上的一種,主要成分為水化硅酸鋁及少量氧化鐵、氧化亞鐵、叁氧化鉻、二氧化錳等;6而「黃石脂」主要化學(xué)成分為水化硅酸鋁鉀與氫氧化鐵水合物。7
叁、五種礬石 [20]
「礬石」即《山海經(jīng)》中的「涅石」。清嘉慶初年孫星衍輯!侗静萁(jīng)》時以《說文》無「礬」字,故作「涅石」。但《太平御覽》卷九八八引魏人吳普之《吳普草本》已作「礬石」,晉葛洪《抱樸子》「內(nèi)篇」卷四「金丹篇」有「五靈丹經(jīng)法」云:8
用丹砂、雄黃、雌黃、石硫黃、曾青、礬石、慈石、戎鹽、太乙余糧,亦用六一泥及神室祭醮合之,叁十六日成。
《太平御覽》卷九八五亦有此丹法,但名為「五帝云丹方」,無「雌黃」而有「礜石」,「太乙余糧」作「太一禹余糧」。故知魏晉已有「礬」字。日本醫(yī)者森立之據(jù)《醫(yī)心方》認為應(yīng)作「燓石」。北京大學(xué)趙匡華教授從之。唯據(jù)段注《說文解字》,《玉篇》《廣韻》有焚無燓,知燓即焚之譌。www.med126.com實則《醫(yī)心方》中「焚」「燓」互見,故知段玉裁之言可信。王筠默、王恒芬輯校之《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校注》作「樊」似亦似欠妥。唐代之《新修本草》卷叁「礬石」條有注云:
謹按:礬石有五種:青礬、白礬、黃礬、黑礬、絳礬。然白礬多入藥用。青黑二礬療疳及諸瘡,黃礬亦療瘡生肉兼染皮用之。其絳礬本來綠色,新出窟未見風者,正如瑠璃,陶及今人謂之石膽,燃之赤色,故名絳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