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疾病診療 > 正文:卵巢非贅生性囊腫 中醫(yī)治療診斷方法/治療方藥方劑
    

卵巢非贅生性囊腫

  
疾病名稱(英文) non-neoplastic cyst of ovary
拚音 LUANCHAOFEIZHUISHENGXINGNANGZHONG
別名 潴留性囊腫,中醫(yī):癥瘕
西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婦科疾病
中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西醫(yī)病名定義 卵巢非贅生性囊腫是由于卵巢的卵泡或黃體的液體潴留而引起的囊腫,臨床上又稱潴留性囊腫。該病可分為濾泡囊腫,黃體囊腫,卵泡膜黃素囊腫,多囊性卵巢。前三種囊腫又叫做功能性卵巢囊腫,其中濾泡囊腫和卵泡膜黃素囊腫多無臨床癥狀;黃體囊腫常有持續(xù)或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月經周期延長;而多囊性卵巢(又稱多囊卵巢綜合征)臨床以月經稀發(fā)或繼發(fā)性閉經,不孕,多毛,肥胖為主要特點。這四種囊腫均多發(fā)生于生育期。
中醫(yī)釋名 卵巢非贅生性囊腫屬于中醫(yī)"癥瘕"的范疇。其中多囊卵巢綜合征的臨床表現(xiàn)還與中醫(yī)的"月經后期"、"月經過少"、"閉經""不孕"等病證相似,主要以月經稀發(fā),月經量少,或閉經、不孕,多毛,肥胖,雙側卵巢增大為其臨床特點!兜は姆ā费裕"若是肥盛婦人,稟受甚厚,恣于酒食,經水不調,不能成胎,謂之驅脂滿溢,閉塞子宮"。
西醫(yī)病因 濾泡囊腫的發(fā)生多是由于成熟濾泡不破裂,或閉鎖卵泡持續(xù)增長,使濾泡腔液體潴留所致;黃體囊腫則是由于囊性黃體持續(xù)存在或增長,或黃體血腫含血量較多,血液被吸收后,液體增多潴留而成;卵泡膜黃素囊腫是由于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增高或卵泡對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敏感性增強引起卵泡膜細胞黃素化所形成的;多囊性卵巢綜合征的發(fā)病原因目前尚未明確,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下丘腦-垂體調節(jié)功能失調,黃體生成素(LH)/促卵泡素(FSH)比值上升,LH水平持續(xù)增高而無高峰,F(xiàn)SH含量低于正常,使卵泡發(fā)育而不能成熟,無排卵,卵泡膜細胞增生和黃素化;②卵巢類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的酶系統(tǒng)功能障礙,使雌酮和雌二醇不能正常合成,導致卵泡不能正常發(fā)育,停留在發(fā)育不同階段的各級生長卵泡,或退化成閉鎖卵泡,過多的雄激素使卵巢包膜增厚,并在卵巢外的皮下脂肪等組織中轉化為雌酮,使雌酮/雌二醇比值增高,這些變化通過異常反饋作用,使FSH和LH比例失調;③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使雄激素分泌過多;④遺傳因素:即發(fā)現(xiàn)少數病例有染色體異常,表現(xiàn)為X染色體長臂缺失和X染色體數目及結構異常的嵌合體等。某些多毛患者有明顯家族史,及某些病人卵巢中有胚胎類細胞瘤存在。
中醫(yī)病因
季節(jié)
地區(qū)
人群
強度與傳播
發(fā)病率
發(fā)病機理
中醫(yī)病機 中醫(yī)學認為多囊卵巢綜合征的發(fā)生主要是由于肝脾腎功能失調,痰濕瘀血阻滯胞脈所致。其中與腎的關系最為密切。腎主生殖,為月經之本,月經全借腎水施化,腎氣盛,月經如期而至,經調則方能受孕。腎氣虛,陽氣不足,命門火衰,不能化氣行水,水濕凝聚,或腎虛脾失溫煦,健運失職,水濕不運,聚濕生痰,痰濕阻滯胞宮,沖任不通,經血不行,則月經后期,量少,閉經;不能攝精成孕,則不孕;或肝郁氣滯,血行不暢,形成血瘀,或肝郁化火,煎熬津液,煉液成痰,痰濕瘀血互結胞中,或肝旺乘脾,脾失健運,蘊濕成痰,阻于胞中,沖任受阻,二脈不能相資亦可導致閉經、不孕的發(fā)生。
病理 卵泡囊腫:(follicular cyst)由于下丘腦-垂體-卵巢性軸功能發(fā)生障礙,使卵泡過度生長和分泌而形成卵泡囊腫。囊腫表面光滑,壁薄,直徑≤5cm,囊液清亮,含有雌激素。鏡下可見囊壁被覆數層顆粒細胞及卵泡膜細胞,有時僅見極薄的顆粒細胞或一層扁平的卵泡膜細胞。如卵泡周圍的卵泡膜層血管破裂,血液流人囊腔稱為卵泡血腫。 黃體囊腫:(corpus luteum cyst)由于排卵后囊性黃體持續(xù)存在或增長而形成黃體囊腫。其主要發(fā)病原因為卵巢本身供應黃體的血管和淋巴系統(tǒng)發(fā)生紊亂,或是黃體出血過多形成黃體血腫,血腫吸收后留下清色液體而成。亦可發(fā)生于妊娠期黃體。黃體囊腫表面光滑,呈黃色,單房性,直徑4—5cm。鏡下可見囊壁被覆多層黃素化的顆粒細胞和卵泡膜細胞。黃體囊腫退化后即成白體。 生發(fā)上皮包涵囊腫:(germinal inclusion cyst)由卵巢表面的生發(fā)上皮向皮質間質內下陷而成?蓡伟l(fā)或多發(fā),直徑較小,由數毫米至數厘米不等,多見于絕經后的卵巢或有慢性卵巢周圍炎者。鏡下見囊壁被覆立方形或柱狀上皮,囊液清,此類囊腫不引起任何臨床癥狀。 卵巢冠囊腫:(parovarian cyst)來源于卵巢系膜中中腎或副中腎結構殘跡的潴留囊腫,稱卵巢冠囊腫。位于闊韌帶內,在卵巢與輸卵管之間,大小不一,自數厘米至20cm。囊腫壁薄、表面光滑,囊液清。鏡下可見囊壁被覆單層立方形或低柱狀上皮,外圍一層平滑肌纖維。臨床上較難區(qū)別卵巢囊腫或卵巢冠囊腫,多在術時確診。一般作囊腫列出術,保留卵巢及輸卵管。 妊娠黃體瘤(luteoma of pregnancy)是指妊娠期間,卵巢內含有的單個或多個黃素化結節(jié)狀病變,大多發(fā)生在妊娠后期,是由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引起的黃素細胞結節(jié)性增生。鏡下可見高度黃素化的細胞組成實性結節(jié)。結節(jié)直徑平均5—6mm,雙側者占1/3,結節(jié)于產后消失,但可于下次妊娠時再發(fā)。妊娠黃體瘤多無癥狀,常在副宮產或產后絕育時發(fā)現(xiàn)。
病理生理
中醫(yī)診斷標準
中醫(yī)診斷 多囊卵巢綜合征是本虛標實證。腎虛為本,氣滯血瘀、痰濕為標,而且兩者互為因果。涉及的臟腑主要是肝脾腎,病位在沖任。臨床可分為腎虛挾痰,氣滯血瘀,痰濕阻滯三型。
l. 腎虛挾痰
主證;月經初潮晚或月經稀發(fā),童少,色淡質稀,漸至閉經,偶有月經量多,崩漏,婚后不孕,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畏寒肢冷,大便溏薄,或肥胖,多毛,舌質談或淡胖,邊有齒痕,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分析:證屬腎虛,命火不足,不能化氣行水,亦不能溫煦脾土,脾失健運,水濕不化,聚濕成痰,腎虛精血不足,沖任血少,加之痰濕阻滯胞中,故而月經稀發(fā),量少,閉經;腎虛不能攝精成孕則不孕;沖任不固,則月經量多,崩漏;腰失所養(yǎng)則腰膝酸軟;陽氣不能溫煦機體則畏寒肢冷;脾失健運則大便溏;舌脈為腎虛挾痰之象。
2. 氣滯血瘀
主證:月經后期,量少,色暗有塊,甚至經閉不行,不孕,精神抑郁,或煩躁易怒,小腹胸脅及乳房脹痛,舌質暗或有瘀點,脈弦澀。
分析:情志不遂,肝氣不舒,肝郁氣滯,血行不暢致血瘀,瘀血阻滯沖任胞脈,閉塞不通則月經后期甚或閉經,不孕;肝失疏泄則精神抑郁;氣機不暢則肝經所過之處脹痛;舌脈為氣滯血瘀之象。
3. 痰濕阻滯
主證:月經后期,童少,或閉經,形體肥胖,多毛,平素帶下量多色白質調,胸悶頭暈,嗜睡倦怠,嘔惡,喉間多痰,舌質淡體胖大,或邊有齒痕,苔白膩,脈沉儒,或沉滑。
分析:肝郁克伐脾土,脾失健運,水濕不化精微,反聚為痰,痰濕阻滯沖任,胞脈閉塞不通,則月經后期甚或團經;不能攝精成孕則不孕;痰濕下注,任脈不固,帶脈失約,則帶多質稠;痰濕阻滯中焦,則嘔惡;氣機不暢,則胸悶;上蒙清竅則頭暈;清陽不升則嗜睡倦。簧嗝}為痰濕內蘊之象。
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考診斷標準如下:
一、濾泡囊腫
1.臨床表現(xiàn):無癥狀,少數可有月經過多或過頻。
2. 婦科檢查:附件區(qū)觸及圓形,壁薄,活動度大的囊腫。(段如鱗,婦產科癥狀鑒別診斷學,第1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5:243.)
二、黃體囊腫
l.臨床表現(xiàn):持續(xù)或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月經周期延長。
2.婦科檢查:在一側附件區(qū)觸及一囊性腫物,<5cm。(丁曼琳.婦產科疾病診斷與鑒別診斷.第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4:232.)
三、卵泡膜黃素囊腫
1.臨床表現(xiàn):多發(fā)生于葡萄胎、惡性葡萄胎和絨癌病人,偶可發(fā)生于雙胎及正常妊娠的孕婦,亦可發(fā)生于應用促排卵藥物治療的患者。臨床多無癥狀。
2. 婦科檢查:盆腔內觸及囊腫,常為雙側性,大小差異顯著,一般在6~12cm,壁薄,活動。(段如麟.婦產科癥狀鑒別診斷學.第1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5:234)
四、多囊卵巢綜合征
1.臨床表現(xiàn):多種多樣,如不孕、多毛、肥胖、月經不規(guī)律或月經稀發(fā)、繼發(fā)閉經、男性化、長期無排卵等。
2.輔助檢查:①激素測定:測血LH/FSH,比值≥3,且相對恒定,無周期性波動,雌酮/雄二醇(E1 /E2 )≥1;睪酮和雄烯二酮水平較正常高;②基礎體溫測定單相;③B超可見雙側卵巢均勻性增大,較正常大1~4倍,卵巢包膜回聲粗糙,實質內有較多小液性暗區(qū),一般直徑<1cm;④腹腔鏡檢查:看到雙側卵巢增大,白膜增厚,表面光滑無皺,色乳白,膜下可見閉鎖卵泡,表面常有毛細血管網。(段如麟.婦產科癥狀鑒別診斷學.第1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5:240)
西醫(yī)診斷依據
發(fā)病
病史
癥狀
體征 一、濾泡囊腫:
多數病人無臨床癥狀,少數可有月經過多或月經過頻,囊腫達5~6cm時可有下腹部墜脹或不適感。偶并發(fā)囊腫破裂或蒂扭轉時可引起下腹部劇痛,甚或休克等。二、黃體囊腫:
常有持續(xù)或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或月經周期延長。若囊腫破裂可出現(xiàn)腹痛及陰道流血。黃體囊腫可發(fā)生于妊娠早期,一般至妊娠3~4個月便縮小或消失。三、卵泡膜黃素囊腫:
1.病史:多發(fā)生在生育年齡,常有妊娠、葡萄胎、絨癌或應用促性腺激素(克羅米芬)誘發(fā)排卵的病史。
2.臨床表現(xiàn):除葡萄胎或絨毛膜癌癥狀外,一般無明顯癥狀,少數病人可感下腹沉重,下墜或隱痛,偶可發(fā)生蒂扭轉或破裂引起下腹劇痛及休克等。四、多囊卵巢綜合征:
1.病史:本病多見于20~40歲的婦女,因其常有月經稀少或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數年后發(fā)展成繼發(fā)閉經,而且月經不正常是從月經初潮開始,因此了解病史時應仔細詢問月經初潮后的情況及婚孕史。
2.臨床表現(xiàn)
(l)月經失調:臨床最為常見。主要表現(xiàn)為月經稀少,月經過少,甚至閉經,亦有表現(xiàn)為無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量或多或少,周期或不規(guī)則。此外,尚有稀發(fā)的有排卵月經或黃體功能不足者。
(2)不孕:多為原發(fā)性不孕癥,它常是患者就診的原因。
(3)多毛:約半數患者有此表現(xiàn),多在青春期前后發(fā)生,其毛發(fā)分布有男性化傾向,多見于上唇上面,乳頭旁,腹中線,肛門周圍及四肢等。
(4)肥胖:僅見于部分患者。
體檢 多囊卵巢綜合征:雙側卵巢增大,比正常大1~3倍,包膜厚,較堅韌,亦有卵巢無明顯增大(約占1/3),但有脹韌感。子宮大小正常,除非合并子宮內膜增生過長子宮內膜癌時,子宮可略大。
電診斷
影像診斷 多囊卵巢綜合征: 1、B型超聲檢查可見雙側卵巢均勻性增大,常較正常大1~4倍,卵巢包膜回聲粗糙,實質內有較多小液性暗區(qū),一般直徑不超過1cm。 2、腹腔鏡檢查:看到雙側卵巢增大,白膜增厚,表面光滑無皺,色乳白,膜下可見閉鎖卵泡,表面常有毛細血管網。 3、盆腔充氣造影:見雙側卵巢增大,大于子宮陰影的1/4,少數病人無增大。
實驗室診斷
血液 ①血中 LH/FSH大于正常比例,經常 > 3, LH偏高, FSH一般處于低水平,LH及FSH水平恒定不變,無高峰值;②LHRH興奮試驗呈亢進型;③血中睪酮、雄烯二酮及脫氫表雄酮均高于正常水平的數倍或數十倍;④雌二醇水平恒定不變,無正常月經周期中的排卵前反排卵后升高現(xiàn)象。雌酮/雌二醇比例大于正常月經周期中的比例。
尿 尿17酮類固醇含量正常,提示雄激素來源于卵巢,若升高,則提示腎上腺功能亢進。
糞便
腦脊液
其他診斷
免疫學
組織學檢驗 多囊卵巢綜合征:(1)卵巢活檢:可明確診斷,見包膜增厚,卵泡發(fā)育,但無黃體亦無排卵。(2)診斷性刮宮及子宮內膜活檢:于月經前l(fā)~2天或行經12小時刮取子宮內膜送病理,多為無排卵型增殖期子宮內膜或子宮內膜增生過長,無分泌期變化。此項檢查可及早發(fā)現(xiàn)不典型增生或子宮內膜腺癌。
西醫(yī)鑒別診斷 一、非贅生性囊腫之間的鑒別:
濾泡囊腫和黃體囊腫一般<5cm,多為單發(fā),臨床很難鑒別。前者多無臨床癥狀,少數可有月經過多、過頻表現(xiàn)。囊腫多在4~6周自行消退;而黃體囊腫表現(xiàn)為月經淋漓不斷或月經周期延長,可發(fā)生于妊娠早期,一般至妊娠3~4個月便縮小或消失;卵泡膜黃素囊腫多見于雙側,囊腫通常>6cm以上,多在葡萄胎或絨癌或雙胎妊娠后發(fā)現(xiàn),亦有發(fā)生在應用促性腺激素治療后,常在原有葡萄胎、絨癌治愈后或分娩后逐漸自行消退;多囊卵巢綜合征多表現(xiàn)為雙側卵巢增大,但臨床具有月經不規(guī)律,月經稀發(fā),繼發(fā)閉經,不孕,多毛,肥胖等癥狀,不難鑒別。婦科檢查前三種囊腫囊壁薄,而多囊卵巢綜合征增大的卵巢包膜厚,較堅硬。
二、輸卵管積水
本病為輸卵管慢性炎癥的一種表現(xiàn),臨床常見下腹部不適,隱痛,腰骶部疼痛,下墜感,勞累后加重,可伴有月經失調,不孕,婦科檢查在附件區(qū)觸及長圓形腫物,活動受限,多為雙側。
三、卵巢囊腫
臨床多無癥狀,易和非贅生性囊腫相混淆,但本病囊腫一般直徑>5cm,多為一側,而且定期檢查時囊腫不能自行消退,反而逐漸增大。
四、多囊卵巢綜合征與下列疾病鑒別:
1.卵泡膜細胞增殖癥:臨床表現(xiàn)為肥胖,月經稀少或閉經,多毛,音調低沉,額顳部禿發(fā)等男性化癥狀,極少數出現(xiàn)月經過多或絕經后出血,本病男性化癥狀比多囊卵巢綜合征嚴重,常發(fā)生于絕經后?肆_米芬促排卵對本病無效,而對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成功率可達80%以上。以此進行鑒別。確診則靠卵巢活檢。
2.卵巢男性化腫瘤:臨床可見類似多囊卵巢綜合征癥狀,但本病腫瘤一般為單側性,實質性腫瘤,進行性增大,增大的速度較快,血睪酮濃度較高,通常高出3倍,而雄烯二酮與脫氫表雄酮增加較少,腹腔鏡檢查可以鑒別,經地塞米松抑制試驗可以區(qū)別雄激素的產生來自卵巢還是腎上腺皮質。
3.腎上腺皮質增生或腫瘤: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ACTH興奮試驗反應正常,地塞米松抑制試驗、 17酮、17羥均較基數低,加用hCG后,17酮升高,但17羥不升高。腎上腺皮質增生患者則相反,促腎上腺皮質激素 ACTH興奮試驗反應亢進,17酮、17羥明顯增加,地塞米松抑制試驗有反應,加用 hCG后,17酮、17羥不回升。腎上腺皮質腫瘤患者, ACTH興奮試驗、地塞米松抑制試驗均無反應。
中醫(yī)類證鑒別
療效評定標準
預后
并發(fā)癥
西醫(yī)治療 一、密切觀察,定期隨訪復查
卵巢非贅生性囊腫屬于功能性卵巢囊腫,臨床多無癥狀,無需治療。多在2個月內或葡萄胎、絨癌及停用促排卵藥后或分娩后自行消退。一般直徑<5cm的卵巢囊腫95%為非腫瘤性質,因此對于直徑<5cm,無臨床癥狀的卵巢囊腫只需密切觀察,定期隨訪,2~3個月婦科檢查或做B超1次,以了解囊腫的變化,明確診斷,確定治療方案。
二、藥物治療
用于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目的主要是恢復排卵,減少多毛的發(fā)展,促進懷孕。
1.克羅米芬:為首選促排卵藥。從小劑量開始,月經周期第5天開始,每日50mg,連續(xù)5天,如閉經患者需先用黃體酮以引起撤退性出血后,再開始治療。若第1周期未見排卵,下1周期藥量增至每日100mg,或延長服藥時間,最大劑量每日不超過200mg,最長延長時間不超過10天。最高劑量使用3~4個月后仍無排卵則認為無效。若使用藥物時間恰當,約75%的患者在3個月內可以妊娠。為加強療效可聯(lián)合用藥,如口服克羅米芬后2~4天,肌肉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2000IU/d,連用5天,或口服克羅米芬后7~10天肌肉注射1次絨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0IU,或用雌激素,從月經周期第10天開始服乙烯雌酚0.5mg,每日1次,連服10天。
2. 人類絕經期促性腺激素(hMG):對克羅米芬治療無效者可慎重使用。用法每日肌肉注射150lU,5~6天可見血清雌激素顯著增高,共用藥7~14日。治療期間應觀察宮頸粘液的質和量來估計雌激素分泌的情況,或測定24小時尿內及血清內雌二醇及雌激素總含量,以免出現(xiàn)過度刺激征象。
3.克羅米芬加 hCG治療法:月經稀發(fā)者可選用?肆_米芬每日 100mg,共5~7日,然后肌肉注射hCG2支,效果亦較好。
4.單用澳隱亭治療:促進排卵,劑量為2.5mg,每日2~3次,效果快,且無致畸作用。
5.雌一孕激素序貫療法:從月經第5天開始服乙烯雌酚1mg,每日1次,連續(xù)服20天,于最后5天加用黃體酮20mg,每日1次,肌肉注射,共5日,連續(xù)使用3~6個周期,以達到周期性替代治療。
6.雌一孕激素合劑或孕激素療法:口服避孕藥1號或2號,從周期第5天開始,每日1片,連續(xù)20天,或于經前1周開始每日口服安宮黃體酮8~10mg,連續(xù)5天,3~6周期為1療程。目的是使子宮內膜定期脫落發(fā)生撤藥性出血,以防止子宮內膜過度增生或癌變。
7. 腎上腺皮質激素:適用于多毛及17一酮皮質類固醇增高者,也可作為卵巢楔形切除術后的輔助治療。用法:潑尼松10mg,每日1次,從經期第6天開始服用,連續(xù)20天,經后重復使用3~6周期。
三、手術治療
1.多囊卵巢綜合征經藥物治療6個周期后仍無排卵者,或對藥物刺激有過度反應者,或臨床檢查能觸及增大的卵巢或明顯多毛者,可采用手術治療。常用方法是雙側卵巢楔形切除術,切除約1/2~2/3卵巢組織,使剩余部分接近正常卵巢大。挥腥酥鲝堅谇虚_卵巢同時,多處穿刺囊腫,其療效與楔形切除者相同;亦有人主張切除髓質,保留皮質,使排卵周期恢復。
2.功能性卵巢囊腫如破裂或扭轉,經觀察腹痛不緩解,內出血較多甚至出現(xiàn)休克體征時應行剖腹探查術,如為囊腫破裂可修復卵巢;如為囊腫扭轉則需行附件切除術。
中醫(yī)治療 一、辨證選方
1. 腎虛挾痰
治法:溫腎調經,燥濕化痰。
方藥:二仙湯合蒼附導痰湯加減。仙茅15g,仙靈脾15g,當歸20g,巴戟天15g,桑寄生15g,蒼術15g,香附10g,陳皮10g,茯苓15g,半夏10g,枳殼15g,丹參15g,川芎10g,近排卵期可加仁15g,紅花15g,澤蘭15g,益母草15g,雞血藤15g,排卵期過后則將所加藥物減去。
2.氣滯血瘀
治法:行氣活血,祛瘀通經。
方藥:血府逐瘀湯加減。當歸20g,川芎10g,桃仁15g,紅花15g,生地20g,柴胡15g,枳殼15g,牛膝10g,甘草10g,赤芍15g,巴戟天10g,仙靈脾15g。用于排卵前,以促進排卵,經期亦服用,使經血暢行。胸脅脹痛,加川楝子15g;乳房脹痛,加夏枯草15g;胸脘痞悶,加瓜蔞15g,嗜睡乏力,加礞石 15g,石菖蒲 15g;若肝郁化火兼有痰濕之癥,則用龍膽瀉肝湯合啟宮丸。
3. 痰濕阻滯
治法:理氣化痰,活血通絡。
方藥:蒼附導痰湯加減。茯苓20g,半夏15g,陳皮10g,甘草10g,蒼術15g,香附15g,南星15g,枳殼15g,神曲15g,川芎10g,當歸20g, 夏枯草15g,益母草15g,海藻15g,石菖蒲15g。若帶下量多,色黃,質稠,有臭味,加茵陳15g,車前子15g,澤瀉15g,減去當歸、半夏。
二、專方驗方
1.化囊湯:冬瓜仁、夏枯草、橘核各30g,浙貝母20g,桑枝、??蓄、丹皮、赤芍、桃仁各10g,水煎服,日1劑,1個月經周期為1療程。用于治療濕熱血瘀型的多囊卵巢。
2.消囊孕子湯:全當歸、丹參、益母草、丹皮、生熟地各12g,赤白芍、炙蟄蟲、綠萼梅各9g,失笑散15g,夏枯草24g,炙甘草5g,大棗7枚。水煎服,每日1劑,經期停服。用于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
三、其他療法
(一)飲食療法
1.山楂益母飲:山植、益母草各30g,水煎當茶飲。有行血通經之功效。
2.苡米山楂粥:苡仁米30g,山楂、炒扁豆各15g,紅糖適量,同煮粥食用。有健脾祛濕,活血行經之功效。適用于痰濕阻滯,血行不暢者。
中藥 1.蛤蚧補腎丸:具有溫腎壯陽,補血填精之功效。主治腎陽不足,腎精虧乏之閉經,不孕等病證。每次3~4粒,日2~3次,口服。有表證者慎用。
2.大黃蟄蟲丸:具有破血消癥,逐瘀通經之功效,主治血瘀所致癥瘕,閉經,不孕等癥,每次1丸,每日2~3次,口服。
3.婦科通經丸;具有活血調經,化瘀消癥之功效。主治瘀血內阻,經閉不行,或腹內有癥瘕等癥。1次30粒,1日1次,早晨空腹時,以小米湯或黃酒送服。
針灸 促排卵取穴:腎俞、然骨、涌泉、氣穴,每月施針刺10次為1療程,從月經干凈后第1天起到第10天止,每天1次,均用補法,留針30~40分,中間運針1次。
推拿按摩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護理
康復
預防
歷史考證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