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幽門梗阻是指內容物排入腸道的通路被梗阻而引起異常的胃潴留。中醫(yī)稱胃反,系因胃腸病 |
變日久,或因手術損傷,或腹內腫瘤等,使痰食氣血壅滯,胃之下管不利,胃氣上逆所致。 | |
以脘腹痞脹,宿食不化,暮食朝吐、朝食暮吐,甚或食入不久即吐為主要表現(xiàn)的內臟痹病類 | |
疾病。 | |
癥狀描述:
|
腹痛:潰瘍病引起的幽門梗阻,是清晨醒時覺得胃痛。占位性病變引起的幽門梗阻,疼痛呈 |
持續(xù)性,餐后更為明顯,被迫不能進食。 | |
飽脹:有持續(xù)性腹部飽脹感,胃內有振水聲。幽門梗阻癥的特異表現(xiàn)。 | |
嘔吐:一般在進餐后30-60分鐘發(fā)生,嘔吐后飽脹及疼痛隨之緩解。 | |
體癥描述:
|
上腹部膨脹顯著,能看到胃型及胃蠕動波。 |
空腹時病人移動可聞及胃內的振水聲。 | |
消瘦。 | |
發(fā)病原因:
|
由于潰瘍活動期、幽門周圍組織的炎癥充血水腫或反射性地引起幽門痙攣。另一種原因是由 |
于潰瘍愈合、瘢痕形成并收縮或與周圍組織粘連而阻塞幽門?犸嫙o度,傷于酒濕;或縱食 | |
生冷,損傷中陽;或七情憂郁,橫逆犯胃;或因已患胃絡痛、胃瘍、胃癌等病變;或手術損 | |
傷胃絡;或腹內腫瘤,阻遏胃氣等。導致脾胃虛寒,不能腐熟水谷,飲食停聚,氣滯血瘀, | |
郁蘊化熱,使痰食氣血壅滯,淤阻胃絡,胃之下管不利,胃氣上逆而成胃反,病性多屬虛實 | |
寒熱錯雜。 | |
本病經(jīng)內科治療,一般多能緩解,無效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 |
診斷要點:
|
一般起病緩慢,多有較長胃瘍病史,隨病情進展,可先見胃痛逐漸加重,噯氣,胃脹,厭食 |
等癥。 | |
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為特點。脘腹痞脹難忍,病人常欲以手指探吐,吐物無苦味,有腐敗 | |
酸味,吐后癥減,食欲不振,病人因懼怕脘脹、嘔吐而不愿進食,久則可見形體消瘦,肌膚 | |
干燥松弛,面色萎黃,倦怠乏力,唇干口渴,大便燥結等癥。 | |
體查可見脘腹飽滿膨隆,可見胃蠕動波,或可觸及移動性包塊,叩前脘腹呈鼓音,震水音明 | |
顯,聞及漉漉水聲。 | |
實驗室檢查:
|
X線檢查:透視下可見到巨大胃泡。洗胃后作鋇餐胃腸造影,可見擴大的胃和排空。如為幽 |
門痙攣,觀察時間較久,可見幽門松弛時胃內容物暫時排出現(xiàn)象,或注射654-2后亦可 | |
見幽門松弛。因粘膜水腫和瘢痕痙攣所致幽門狹窄,可見潰瘍龕影或十二指腸球部變形。 | |
胃鏡檢查:可見幽門痙攣、粘膜水腫或粘膜脫垂及瘢痕狹窄,并可見到潰瘍的大小,位置與 | |
形態(tài)。 | |
鹽水負荷試驗:先將胃內存積內容物抽取干凈,然后于3-5分鐘內注入生理鹽水700m | |
L,30分鐘后再吸出胃內鹽水,若抽出超過350mL,則示幽門梗阻,如不及200m | |
L,則無幽門梗阻。 | |
疾病辨析:
|
食瘕:嘔吐物中有膽汁,多為間歇性發(fā)作,無明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特點,右側臥位或頭 |
低足高位時癥狀可緩解,X線鋇餐檢查見幽門通暢,十二指腸水平部鋇劑中斷,受阻近段腸 | |
管呈鐘擺運動。 | |
胃瘍:兩病可共見。單純胃瘍僅間有嘔吐,無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表現(xiàn),X線鋇餐及胃鏡檢 | |
查無幽門梗阻現(xiàn)象。 | |
治療方法:
|
脾胃虛寒證 |
證候:食后脘腹脹滿,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未化宿食及清稀水液,吐后癥減,神疲乏 | |
力,畏寒肢冷,便溏而少,舌淡,苔白,脈弱。 | |
治法:溫補脾胃。 | |
主方:理中湯合香砂六君子湯 | |
用法: | |
加減:兼腎陽虛者,加熟附片;兼氣滯血瘀,加丹參、三七、桃仁、蘇梗;兼食積者,加神 | |
曲、枳實、山楂、麥芽。 | |
胃熱氣逆證 | |
證候:脘腹脹滿,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食不化關有腐敗酸味,唇干口渴,心煩少寐 | |
,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或黃膩,脈滑數(shù)。 | |
治法:清胃降逆。 | |
主方:竹茹湯 | |
用法: | |
加減:一般宜去生姜、大棗,加黃芪、黃連、大黃、枳實;兼胃氣陰兩虛者,去生姜,加西 | |
洋參、麥冬、石斛;兼瘀阻胃絡者,加丹參、三七、桃仁、郁金。 | |
寒飲停胃證 | |
證候:胃脘肛滿較甚,上腹或可捫及移動性包塊,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食后未久即吐, | |
吐物宿食不化,夾有痰涎水飲,胃腸漉漉有聲,眩暈,心下悸,舌苔白滑,脈弦滑。 | |
治法:溫胃化飲。 | |
主方:苓桂術甘湯合導痰湯 | |
用法: | |
加減:兼胃陽虛者,加干姜、吳茱萸;兼氣滯血瘀,加桃仁、紅花、丹參、郁金;兼胃氣虛 | |
,加人參、黃芪。 | |
瘀阻胃絡證 | |
證候:脘腹脹滿,或伴刺痛、拒按,食后尤甚,上腹或有包塊,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吐 | |
黃沫,或吐褐色濁液,或吐血、便血,舌質紫暗或有斑點,脈弦澀。 | |
治法:化瘀和胃。 | |
主方:膈下逐瘀湯 | |
用法: | |
加減:兼脾胃虛寒,去五靈脂、赤芍、丹皮,加人參、白術、干姜、蓽澄茄;兼寒飲停胃, | |
去赤芍、丹皮,加干姜、吳茱萸、法夏、茯苓;兼胃熱氣逆,去香附、烏藥,加黃連、竹茹 | |
、蘇葉。 | |
食滯胃腸證 | |
證候:脘腹脹痛拒按,噯腐吐餿,惡心厭食,腹痛腸鳴,大便臭穢如敗卵,舌苔厚濁,脈弦 | |
滑。 | |
治法:消食導滯。 | |
主方:保和丸 | |
用法: | |
加減:兼脾胃虛寒,去連翹,加人參、干姜、白術、炙甘草;兼胃熱氣逆,加黃連、蘇葉、 | |
竹茹、枇杷葉;兼寒飲停胃,去連翹,加吳茱萸、干姜、法夏、茯苓。 | |
其他療法:
|
體針療法:上脘、中脘、巨闕為主穴,配以合谷、內關、足三里等穴。 |
胃腸減壓3-5日,至病人能恢復飲食。 | |
輸液糾正水與電解質紊亂,特別注意因嘔吐丟失胃酸多,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堿中毒,每日輸 | |
液量除按血化驗測定結果輸入適量的電解質溶液外,其余以葡萄糖注射液補充。如梗阻因幽 | |
門痙攣或粘膜水腫所致,則于梗阻消除后,按胃瘍病調節(jié)飲食和相應藥物。 | |
手術治療:適用于短期經(jīng)內科治療無效,示幽門梗阻多為瘢痕攣縮為主,或經(jīng)檢查為胃潰瘍 | |
,尤其有惡變可能者,可擇期行手術治療。 | |
單方驗方: | |
★ 生姜汁,和附了末為丸,大黃為衣,溫水送服,每次10丸。 | |
★ 大雪梨1個,以丁香15粒刺入梨內,濕紙包四五層,煨熟食之。 | |
評 介:
|
治愈:癥狀、體征消失,胃鏡及X線鋇餐檢查幽門梗阻征消除,無食物潴留。 |
好轉:癥狀、體征減輕,胃鏡及X線鋇餐檢查幽門梗阻現(xiàn)象改善。 | |
未愈:癥狀、體征及胃鏡、X線鋇餐檢查無變化。 |
經(jīng)論書籍: | 《經(jīng)絡全書》 | 《四圣心源》 | 《內經(jīng)評文》 | 《靈樞懸解》 | 《素問懸解》 | 更多>> |
傷寒金匱: | 《傷寒說意》 | 《傷寒心法要訣》 | 《傷寒懸解》 | 《傷寒尋源》 | 《傷寒醫(yī)訣串解》 | 更多>> |
診治書籍: | 《脈訣刊誤》 | 《脈訣乳海》 | 《脈理求真》 | 《脈確》 | 《脈象統(tǒng)類》 | 更多>> |
本草書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從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經(jīng)》 | 《本草綱目》 | 更多>> |
方言書籍: | 《洪氏集驗方》 | 《華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經(jīng)》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內科書籍: | 《中國醫(yī)籍考》 | 《中風論》 | 《重訂靈蘭要覽》 | 《重訂廣溫熱論》 | 《止園醫(yī)話》 | 更多>> |
婦科書籍: | 《產(chǎn)寶》 | 《產(chǎn)鑒》 | 《婦科秘方》 | 《婦科秘書》 | 《婦科問答》 | 更多>> |
兒科書籍: | 《保嬰撮要》 | 《保幼新編》 | 《慈幼便覽》 | 《慈幼新書》 | 《達生編》 | 更多>> |
外科書籍: | 《金瘡秘傳禁方》 | 《救傷秘旨》 | 《立齋外科發(fā)揮》 | 《傷科補要》 | 《傷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書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條辨》 | 《包氏喉證家寶》 | 《喉科秘訣》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針灸書籍: | 《針經(jīng)指南》 | 《針灸大全》 | 《針灸甲乙經(jīng)》 | 《針灸聚英》 | 《針灸神書》 | 更多>> |
醫(yī)論書籍: | 《思考中醫(yī)》 | 《四圣懸樞》 | 《塘醫(yī)話》 | 《推求師意》 | 《外經(jīng)微言》 | 更多>> |
醫(yī)案書籍: | 《馬培之醫(yī)案》 | 《奇癥匯》 | 《三家醫(yī)案合刻》 | 《邵蘭蓀醫(yī)案》 | 《孫文垣醫(yī)案》 | 更多>> |
綜合書籍: | 《急救廣生集》 | 《景岳全書》 | 《明醫(yī)雜著》 | 《明醫(yī)指掌》 | 《儒門事親》 | 更多>> |
養(yǎng)生書籍: | 《食療方》 | 《壽世傳真》 | 《壽世青編》 | 《心醫(yī)集》 | 《服食導餌》 | 更多>> |
其它書籍: | 《本草問答》 | 《瘋門全書》 | 《厘正按摩要術》 | 《醫(yī)暇卮言》 | 《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