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奔豚
劉渡舟醫(yī)案:張某某,男,54歲。主訴臍下跳動不安,小便困難,有氣從小腹上沖,至胸則心慌氣悶,呼吸不利而精神恐怖。每日發(fā)作四、五次,上午輕而下午重。切其脈沉弦略滑,舌質淡,苔白而水滑。乃水停下焦之苓桂棗甘湯證。疏方:
茯苓30克,
桂枝10克,上
肉桂6克,炙
甘草6克,
大棗15枚,用甘瀾水煮藥。
僅服3劑,則小便暢通而病愈。
(《新編
傷寒論類方1984;115)
按語:此證氣從少腹上沖于胸,名曰“奔豚”,乃固心陽上虛.坐鎮(zhèn)無權,使下焦之邪得以上犯。仲景治此有兩方,若氣沖而小便利者,用桂枝加桂湯;氣沖而小便不利者,則用
苓桂甘棗湯。今臍下悸而又小便困難,與苓桂甘棗湯之證機合,用之果獲捷效。
二、
心悸 李祥舒醫(yī)案:黃某某,男,43歲,1981年11月30日初診。三個月前勞動汗出受風,即感身病心悸,經服
感冒清熱沖劑,身痛緩解,但心悸日益加重,氣短乏力,多汗,以致不能勞動。經某醫(yī)院內科診為冠狀動脈供血不全,按冠心病常規(guī)服藥半月,效果不顯。又進益氣養(yǎng)血補心健脾中藥20余劑,仍不效,轉來試治,觀面色就白.精神不振,察詢病情,發(fā)作之前,自覺有一股涼氣從少腹上沖至胸,隨之心悸不休,坐臥不安,須手按心胸部始舒,喜暖惡寒,口不渴,脈沉細小數而無力,舌淡紅苔薄白而潤滑。診為心陽不足水氣上乘
證。擬溫通心陽,化氣行水法。處方:
茯苓24克,桂枝12克,
炙甘草6克,大棗15枚一劑。
服藥2劑,其證大減,繼服2劑,痊愈。
(北京中醫(yī)雜志1983;<4)叫4—45)
按語:汗為心液,汗出過多,損傷心陽,
心陽虛損,不能下溫腎水,腎水寒而不化,上逆心胸。用本方寧心化飲,培土以制水,水飲一化,諸癥得安。
三、失隕
胡希恕醫(yī)案:張某,女,65歲,1965年12月13日初診。多年
失眠,久治不效。近頭暈心悸,臍左跳動,有時感氣往上沖,沖則心煩,汗出,口干不思飲,苔白,脈緩。此屬寒飲上擾心神,治以溫化降逆,佐以安神,予苓桂棗甘揚加味:
茯苓24克,桂枝12克,大棗5枚,炙甘草6克,
酸棗仁15克,
遠志6克。
服3劑睡眠稍安,頭暈心煩、氣上沖感亦減,前方加生龍牡各15克,續(xù)服6劑,諸癥若失。
(《經方傳真》1994:60)
按語:凡病而見臍下動悸,水氣上沖者,皆宜本方加減。
四、
腹痛 劉景棋醫(yī)案;王某某,女.38歲,1983年2月14日初診。少腹跳動疼痛已四、五年,經常出現臍下跳動,夜間加劇,有時感到有氣自臍下上沖至胃脘部,則胃脘部劇痛出冷汗,過一時許方止,每天發(fā)作數次,納呆,消瘦,全身無力。檢查發(fā)現關元穴有壓痛,屢治不愈。五年前有過
痢疾史,現大便時干時稀,脈左右滑。
辨證:沖氣犯胃。治則:降沖和胃。服苓甘棗湯30劑,臍下跳動和胃脘疼痛消失,關元壓痛亦消失。療后三月復查,納增,體重增加,體力倍增。
(《經方驗987:107)
按語:本案奔豚證以院腹劇痛為主要表現,以苓桂甘棗湯利水降沖,則雖不治病而病自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