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特效經(jīng)穴、奇穴摘抄
    

針灸拔罐:特效經(jīng)穴、奇穴摘抄

好貼轉(zhuǎn)載:按摩肩井,不愁氣血不周身
——肩井穴的取法、按摩與養(yǎng)生作用


    肩井穴在肩胛骨與鎖骨中間,大椎與肩峰連線的中點。它屬于足少陽膽經(jīng)穴位。在該穴處按摩,有鼓舞氣血運行周身的作用,故有歌訣云:“肩井穴是大關津,掐此開通血氣行,各處推完將此掐,不愁氣血不周身。”

1.取穴方法  
先找到大椎和肩峰兩點,然后取其中點,即是該穴。大椎穴在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棘突之間。取法:正坐低頭,項后脊背最上方有一突起的椎骨,即第七頸椎,該椎骨棘突下凹陷處,即是大椎穴。

2.按摩方法
    (1)按法: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端按壓肩井穴。
    (2)揉法:將拇指、食指或中指指腹放在肩井穴處,作輕柔和緩地揉動。
    (3)拿法:以拇指和食、中指相對用力,提拿肩井穴處的筋腱。
    (4)掐法:用拇指指端甲緣按掐肩井穴。
    (5)擦法:用大魚際在肩井穴處擦動。
    (6)拍法:五指并攏微屈,以手腕部擺動,有節(jié)奏地拍打肩井穴。   
   
3.養(yǎng)生作用
    (1)鼓舞氣血運行:在肩井穴按摩,能鼓舞氣血運行周身,有助于治療頸椎病、落枕、肩關節(jié)周圍炎等病引起的頸項肌肉痙攣、項背強痛、肩臂疼痛、上肢活動不利。

    (2)其它:治療感冒、昏厥、乳腺炎、頸淋巴結結核。

4.說明

    (1)治療頸椎病、落枕時,按摩中配合作頭部轉(zhuǎn)動,可先按摩肩井穴,后轉(zhuǎn)動頭部,接著邊按摩邊轉(zhuǎn)頭。頭部轉(zhuǎn)動要做到和緩,并盡量轉(zhuǎn)至極限。

    (2)治療肩關節(jié)周圍炎,在按摩的同時要配合患肢的轉(zhuǎn)動,可作搖櫓狀?上劝茨,后轉(zhuǎn)動患肢,接著邊按摩邊轉(zhuǎn)動;贾D(zhuǎn)動宜和緩,轉(zhuǎn)動的幅度要逐漸加大。

    (3)治療昏厥時,可配合按掐人中穴。

[ 本帖最后由 海韻 于 2007/10/22 21:39 編輯 m.payment-defi.com/jianyan/]
-----------呃逆要穴─中魁

[取穴法]
  
在中指背側第二指骨關節(jié)橫紋中點取穴。

[操作方法]
  毫針針刺或加電針療法;颊咂脚P或坐位,常規(guī)消毒後,用0.5-1寸28號毫針,分別於左右中魁穴同時垂直進針,約1分左右,用撚轉(zhuǎn)手法強刺激,在進針同時囑患者從鼻深吸一口氣做憋氣動作(以最大限度)。醫(yī)者行針,患者連續(xù)憋氣3-5次即癒。一旦呃逆停止,即囑患者作腹式深呼吸運動,留針30分鐘,每5分鐘行針1次;蛴肎一6805型電療機通電30分鐘,選斷續(xù)波,採用患者耐受刺激量。

[適應癥]
  頑固性呃逆;呃聲連續(xù)不斷,數(shù)日不停。

[釋義]
  中魁穴為經(jīng)外奇穴,因其位於中指背側第二指關節(jié)處,為其他四指之魁首,故名之。

  中魁穴具有通調(diào)三焦經(jīng)氣,降逆和胃作用,古代醫(yī)家多用於治療噎膈、反胃、吐食、鼻衄等癥。如《診則》云:"主反胃噎膈及崩衄",《玉龍歌》曰:"若患翻胃並吐食,中魁奇穴莫教偏"。近人亦治食導狹窄、食欲減退、胃擴張、鼻衄、白癲風等病癥,但具體報導尚少。

  呃逆乃由胃氣上逆,使胸膈氣機逆亂所致。中魁穴乃經(jīng)外奇穴,位於肘腕以下的中指,故對內(nèi)在臟腑有著重要的治療作用。針刺中魁穴能疏通經(jīng)絡,通調(diào)三焦之氣,降逆和胃而呃逆自止。

[按語]
  費文榮氏報導,針刺中魁穴治療頑固性呃逆50例,痊癒49例,無效1例。l例無效的患者系原發(fā)性肝癌,胃消化導廣泛轉(zhuǎn)移,經(jīng)針刺中魁穴後呃逆止,6小時後又復發(fā),反復治療,療效不鞏固。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y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qū):臺灣 ﹞

[ 本帖最后由 海韻 于 2007/10/22 21:00 編輯 m.payment-defi.com/hushi/]
-----------百勞 Jǐngbǎilao

  [類別] 奇穴
  [釋名] 勞,勞傷、癆瘵。本穴能治療癆瘵(肺結核)、頸淋巴結核,穴在頸部,故名頸百勞。
  [出處] 《針灸集成》
  [位置] 在項部,當大椎直上2寸,后正中線旁開1寸。
  [局部解剖] 有斜方肌、頭夾。挥姓韯、靜脈和椎動、靜脈;布有枕大神經(jīng)、枕小神經(jīng)分支。
  [主治] 瘰疬,落枕,咳嗽,氣喘百日咳,項背風濕疼痛,骨蒸潮熱,盜汗,失眠,鼻衄,過敏性鼻炎。
  [方例] 
    失眠:百勞(雙)。
  鼻衄:百勞(雙)。

  過敏性鼻炎:三伏天藥物貼敷法,初伏貼百勞、肺俞、膏肓俞;中伏貼大椎、風門、脾俞;末伏貼大杼、肺俞、腎俞。
  瘰疬聯(lián)珠瘡:頸百勞(灸)、肘尖(灸)、初出核上(先針后灸)。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1寸?删。

  [備注]百勞穴首見于宋《針灸資生經(jīng)》,但無定位;明《針灸大全》云:“即大椎穴”。近代將大椎旁一寸也叫百勞,一名下百勞,與本穴合稱為“百勞四穴”。
-----------高脂血癥要穴─豐隆

[取穴法] 仰臥或正坐垂足,在外膝眼(犢鼻穴)下8寸,即外踝最高處與外膝眼聯(lián)機之中點,距脛骨前緣二橫指處取穴。

[操作方法] 毫針針刺法;颊哐雠P,伸腿勾足,取豐隆穴,常規(guī)消毒后,用毫針垂直進針,迅速刺入皮下,進針1-1.5寸深。待針下有沈、澀、緊感為得氣,得氣后施以徐而重之手法,使針感傳至二、三趾部,針感隨時間延長而呈持續(xù)性加強,直至出針為止。每次留針30分鐘,每日針刺1次,10日為一療程,其間休息2日。

[適應癥] 高脂血癥。形體肥胖或善忘語遲或思維遲鈍或癡呆嗜睡,頭脹、眩暈。

[釋義] 豐隆穴系足陽明胃經(jīng)的絡穴。豐即豐滿,隆指突起,足陽明經(jīng)多氣多血,氣血于本穴會聚而隆起,肉漸豐厚,故名之。《會元針灸學》云:"豐隆者,陽血聚之而隆起,化陰絡,交太陰,有豐滿之象,故名豐隆。"  

豐隆穴首載于《靈樞‧經(jīng)脈》篇,具有調(diào)和胃氣、祛濕化痰、通經(jīng)活絡、補益氣血、醒腦安神等功效,尤被古今醫(yī)學家所公認為治痰之要穴。

元‧王國瑞《玉龍歌》云:"痰多宜向豐隆尋",

明‧樓英《醫(yī)學綱目》指出:"風痰頭痛,豐隆五分,灸亦得。諸痰為病,頭風喘嗽,一切痰飲,取豐隆、中脘",

《備急于金方》云:"豐隆主狂妄行,登高而歌,棄衣而走"等,均指出本穴為治痰之要穴,又是治療因痰所致的癲狂、咳嗽、哮喘、頭痛等病癥的有效穴! 

痰是水液代謝障礙所產(chǎn)生的病理產(chǎn)物,又是致病的因素之一。痰的產(chǎn)生主要與肺、脾、腎三臟關系密切,而首先責之于脾,故有"脾為生痰之源"、"脾無留濕不生痰"之說。因為豐隆穴是足陽明胃經(jīng)之絡穴,別走于足太陰脾經(jīng),故可治脾胃二經(jīng)疾患。針刺本穴可通調(diào)脾胃氣機,使氣行津布,中土得運,濕痰自化。而"百病皆由痰作祟",所以凡與痰有關的病癥都可取豐隆穴治療。  

李世珍氏指出:凡與痰有關的病癥,如痰濕犯胃之惡心嘔吐;痰濁阻肺之咳嗽、哮喘;留滯中焦之脹滿納呆;溢于肌膚之腫;流注經(jīng)絡之肢體麻木、半身不遂;流注皮下經(jīng)絡之皮下腫塊,如頸淋巴結核;蔽于清陽之頭痛、眩暈;痰火上擾清竅之頭痛;痰邪擾心之心悸、神昏、癲狂;痰阻舌絡之舌喑;痰火阻肺之喉喑;痰阻胸絡之胸痹;痰氣搏結之梅核氣以及與痰有關的瘧疾等都屬本穴的治療范圍! 

此外,何友信氏指出,取刺豐隆穴可治療足陽明經(jīng)線上的疼痛性疾病,肌肉關節(jié)運動障礙或非疼痛性疾病。如頭痛和眼球脹痛、下頜關節(jié)風濕痛、胸部肌肉風濕痛、頸部肌肉和足背部風濕痛、小腿肌肉風濕痛等,僅用豐隆一穴施治,能實時消除或減輕足陽明經(jīng)線上的疼痛,功能運動也伴隨著疼痛的消失而改善,這是由于豐隆穴位于膝以下的重要位置,根據(jù)"經(jīng)脈所過,主治所及"的治療原則,又足陽明經(jīng)為多氣多血之經(jīng),故取刺本穴可有疏通本經(jīng)氣血阻滯的作用,所以能治療其循經(jīng)線上的病癥。  

高脂血癥多為過食高膽固醇、高醣食物或機體本身內(nèi)在脂代謝失調(diào)所致。中國醫(yī)學認為,本病屬于"濕痰"、"肥胖"等范疇,多因脾失健運、聚濕生痰、痰濁瘀滯脈絡所致。故高脂血癥與痰濁關系密切。朱曾柏氏認為,在中醫(yī)古典醫(yī)籍中,很早就有了記載,血中脂類物質(zhì)過高,無疑可以視為痰濁;或稱之為脂混血中,所以按痰為主治療。并立化痰祛脂、升清降濁為其治療大法。豐隆穴是足陽明胃經(jīng)之絡穴,有疏通脾、胃表里二經(jīng)的氣血阻滯,促進水液代謝的作用,降痰濁、化瘀血,泄熱通腑,故可治療由于痰濁瘀阻經(jīng)絡而致的高脂血癥。臨床觀察,隨著血脂日趨正常,形體肥胖、善忘語遲、思維遲鈍、癡呆嗜睡、頭脹眩暈等癥狀也隨之好轉(zhuǎn)或消除。

[按語] 王玉堂氏報導,針刺豐隆穴治療高脂血癥47例,經(jīng)兩個療程治療后復查:
(1)血清膽固醇,治療前正常7例,輕度上升29例,明顯上升11例;治療后正常29例,輕度上升16例,明顯上升2例。平均值由293.21mg%降到343.55mg%。
(2)β-脂蛋白,治療前正常17例,輕度上升9例,明顯上升2l例;治療后正常31例,輕度上升9例,明顯上升7例。平均值由729.51mg%降到691. 77mg%。
(3)甘油三脂,治療前正常o例,輕度上升14例,明顯上升33例,治療后正常34例,輕度上升11例,明顯上升2例。平均值由221.51mg%降到145.23mg%。

﹝轉(zhuǎn)自:http://www。mingyi99。com/bbs/viewthread.php?tid=7191﹞

[ 本帖最后由 海韻 于 2008/1/5 10:00 編輯 m.payment-defi.com/hushi/]
-----------海韻斑竹耐心細致,敬佩中...
-----------
原帖由 解語石 于 2007/11/2 21:08 發(fā)表
海韻斑竹耐心細致,敬佩中...

解語石先生乃針灸高手,向先生致敬!
請   先生多來指教!

﹝第九樓的《治高脂血癥要穴─豐隆》,應是解語石先生傑作。謝謝!﹞
-----------巧用「期門」「章門」針灸療病﹝摘抄]

脾虛證狀:
        食少納差,可以加胃之募穴中脘,
        便溏加小腸募穴關元,
        便秘加大腸募穴天樞,
        足跟痛加昆侖、大鐘,
        生殖系統(tǒng)諸癥加氣海,
        小便不利加膀胱之募穴中極等。
        不宜選取過多的穴位,也不宜強度過大。
一、 眩暈(頭痛)
處方 章門 期門 風池 翳風

二、 腰痛
由于脾虛而使腰部組織供血不足,或夾寒濕。
處方 章門 期門 腎俞 腰陽關 命門  增加腰部組織血流量。
三、 嘔吐(胃痛)
胃脘虛寒嘔吐(胃痛)處方 章門 期門 中脘

四、 泄瀉
而五更泄瀉,即為腎陽虛泄瀉。處方 章門 期門 關元

五、 便秘
因氣血不足而便秘。處方 章門 期門 天樞
可以促使大腸血管擴張,增加大腸供血供氧,促進排便。

六、 癃閉
因脾虛而腎虛,小便淋瀝不爽。處方 章門 期門 氣海 中極

七、 咳嗽
因脾虛而痰濕咳嗽。
處方 章門 期門 中府 促進肺臟血管擴張而化痰燥濕。

八、 痹癥
處方 章門 期門  
如,肘關節(jié)酸痛,加曲池、天井;膝關節(jié)酸痛,可以加內(nèi)外膝眼、梁丘、陽陵泉等。

九、 陽痿
處方 章門 期門 氣海 增加生殖系統(tǒng)血流量。

十、 漏下
處方 章門 期門 氣海 促使血管擴張而止
-----------陰包穴

[名解]9陰包
    [別名]陰胞。
    [穴義]肝經(jīng)的水濕之氣在此為云集之狀。
    [名解]陰包。陰,水也。包,收也。陰包名意指肝經(jīng)的水濕之氣在此為云集之狀。本穴物質(zhì)為曲泉穴傳來的弱小陰濕水氣及足五里穴外滲下行的地部經(jīng)水,至本穴后天地二部水濕皆聚集本穴,本穴如肝經(jīng)水濕的包收之地,故名陰包。陰胞名意與陰包同。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zhì)為天之下部的水濕云氣和地部水液。
    [運行規(guī)律]天部水濕化雨冷降,地部水濕則滲入脾土之中。
    [功能作用]收引水濕。
  [治法]寒則先瀉后補或點刺出血或灸之,熱則水針或補之。
                         ──引自《經(jīng)絡秘密》

1.用“陰包穴”治癔病,
《肘后歌》云:“中滿如何去得根,陰包如刺效如神”。陰包穴屬足厥陰肝經(jīng)腧穴,其脈“過陰器,抵少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后,上入頏顙. 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于巔!

2.因胃腸功能紊亂的腹脹、胸悶不舒,往往與肝氣厥逆有一定關系。而陰包穴屬足厥陰肝經(jīng),循經(jīng)上達腹部的距離較近,所以通常可以用來治療腹脹、大便秘結

3.「哪里有什么“消氣穴”,我給她找的是大腿內(nèi)側的陰包穴。我對她說:“您一生氣,肝就緊張,也就是通常說的肝火旺,同時整條肝經(jīng)都會弦緊拘攣起來。肝火一起,火性上炎,氣血便不下行,腿上沒有充足的氣血抵御風寒,則空調(diào)冷氣乘虛而入,所以腿就疼了。因此要治腿疼,只要推開肝經(jīng)上的郁結讓氣血下行就好了。”」──中里巴人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