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網校
題庫
中醫(yī)理論
中醫(yī)臨床診治
中醫(yī)藥術語標準
中國方劑數據庫
中醫(yī)疾病數據庫
OCT說明書
不良反應
中草藥圖譜
藥物數據
藥學下載
藥物理論數據庫
醫(yī)療器械數據庫
民族理論
醫(yī)學圖譜
考試寶典
中醫(yī)藥名詞
中醫(yī)藥主題詞表
中醫(yī)理論術語國家標準
中醫(yī)名詞中英對照國際標準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原創(chuàng)】lnovaw714:我制作了盧崇漢的《扶陽講記》
基礎知識-:【原創(chuàng)】lnovaw714:我制作了盧崇漢的《扶陽講記》
中醫(yī)書籍大全
中醫(yī)經典教程
中醫(yī)論壇
【原創(chuàng)】我制作了盧崇漢的《扶陽講記》
作 者: lnovaw714
發(fā)表時間: 2007/1/2 17:13
文章來源: 民間中醫(yī)網 ,更多精彩內容,請訪問民間中醫(yī)網http://www。med126。com/
=========================================
我制作了盧崇漢的《扶陽講記》!不好意思,只有大部分內容!跟大家分享一下!
附件:
你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注冊
收藏0分享0
回復引用
舉報返回頂部
知恩
發(fā)短消息
加為好友
知恩
當前離線
閱讀權限
60
積分
11113
注冊時間
2005/12/21
最后登錄
2010/2/1
在線時間
7250小時
精華
7
日志
0
主題
0
帖子
4813
金牌會員
金牌會員, 積分 11113, 距離下一級還需 9988886 積分
2
#
發(fā)表于 2007/8/30 12:22
|只看該作者
劉力紅寫給朋友們的信
《思考中醫(yī)》出版以后,有不少學生或同行欲拜我為師,其實我不過是只“紙老虎”,沒什么可拜的,你們拜我出于至誠,我拒你們亦是出于至誠,當然還加上了“自知”,自知不足以為人“師”也。今天倒是愿意借此機會向大家推薦我的師父盧崇漢即將由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出版的《扶陽講記》,負責人擔任了這本書的策劃編輯。于醫(yī)而言,盧師是真正的師者!雖因緣所限,不可能人人親炙,但若能細尋此中義理,其于師愿亦不遠矣。
2005 年也是藉著《思考中醫(yī)》的因緣,使我得遇心儀已久的“火神派”傳人盧崇漢師,并最終成為他的入室弟子。入室之后,師父或訓之以理,或示之以案,雖只是短短數月,但此中領受恐怕只有經歷過百折困頓的人方能體悟。今天師父的這部《講記》問世,我想這對當今的中醫(yī)界應是一件大事,對許多誠心向醫(yī)而又苦于沒有門徑的人更是值得撫額慶幸!既為《講記》,當然是興之所至,言之所至,不一定系統(tǒng),也不一定完整,但亦正因為師處“興”中,故其“言”也就不是一般的泛泛之言。有心人若能循此而入,其于醫(yī)道將無大礙矣。扶陽基于重陽,亦即以陽為主導的思想,而這個思想幾乎貫穿了中國文化的始末。為什么要重陽呢?因為這是生命之所需,社會之所需!端貑• 生氣通天論》云:“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wèi)外者也。”陽氣對于人身而言,它是維系生命的根本,其重要性就如自然的天與日一樣。天之與日,它的特征是什么,它的功用是什么呢?《易》里面談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所以天的特征就是“運行”,而且是剎那不息的運行。這樣一個不息的運行,它所帶來的功用是什么呢?這個功用在乾卦的卦辭里面作了總結,就是“乾,元亨利貞”。乾者天也,日也,亦即《生氣通天論》里面講的陽氣也。乾天雖然剎那不息的運行,但這個運行可以大致概括為四個區(qū)域,或四個“所”,這四個“所”就是卦辭里面談到的“元、亨、利、貞”。運行在“元”之區(qū)域或者“元”之所,對應的是春(木)的功用;運行在“亨”之區(qū)域或曰“亨”之所,對應的是夏(火)之功用;運行于“利”之區(qū)域或曰“利”之所,對應的是秋(金)之功用;運行于“貞”之區(qū)域或曰“貞”之所,對應的是冬(水)的功用。所以,陽氣或天與日的運行跨越了四個所在,這四個所在分別是元亨利貞,春夏秋冬,或曰生長收藏。而在元亨利貞,生長收藏各“所”之間有一個過渡區(qū)域,稱之為“化”,坤卦卦辭言“元亨利牝馬之貞”,其中的牝馬,實際上隱含有這個“化”的意思;簿褪峭恋墓τ。屆此,木火土金水,生長化收藏之功用已全。而為什么木火土金水稱為五“行”呢?于此亦知端的也。實際上“五行”也就是乾天的五個運行區(qū)域,由此亦知五行亦即陽氣的五種不同的運行狀態(tài)。五行,《素問》“運氣七篇”又稱“五運”,運之與行大抵相類。張仲景于《
傷寒
雜病論》序中云:“天布五行,以運萬類,人稟五常,以有五藏。”故知萬類也好,五藏也好,究其根本而言,都只是陽氣的不同運行狀態(tài)而已。同時也就知道了“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這個“所”并非單一的所,而是包括了生長收藏各“所”。這說明了五藏之中不但心以陽為本,其余諸藏亦皆以陽為本。心無陽則無以主神明而為君主之官,肺無陽則無以主氣而為相傅之官,肝無陽則無以主罷極而為
將軍
之官,腎無陽則無以主封藏而為作強之官,脾無陽則無以主倉廩而為諫議之官。此或為力主扶陽者之根本所在,亦為盧氏(鑄之)“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極”之關要所在也。
由此可知扶陽的思想主張及其連帶的治病法要并不是一種偏執(zhí),而是從生命立極的這個層面去思考以后,得出的重要理念。
-----------
扶陽理路(一)
實際上我們分析中醫(yī)的理論,它的淵源,也就是陰陽理論的淵源,它很明確的強調了陽為主導。有關這個主導問題,大家可以看一看《易》,《易》這門學問主要是談陰陽的,因為《易》,你看它的構造,就是一個陰爻,一個陽爻。所以古人給它的定位是“易以道陰陽”。
而且從《易》里面看,確確實實是陰爻一半,陽爻一半,好像是平衡,各占50%,沒有人控股。沒有控股怎么辦?大家的股份都持平,好不好辦事呢?反而不好辦事。
那我們可以看一看,易里面,雖然陰爻和陽爻是一樣的,是相等的,但是它有一個主導,這個主導我們可以從干卦里面去認知,干卦的“彖”里面講到了“大哉干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干卦是什么呢?大家知道干卦是六爻皆陽的卦,是一個純陽卦,這樣一個純陽卦有什么功能呢?它講到了大哉干元,萬物資始,它是統(tǒng)天的。那么干實際上就是陽,萬物資始,有賴于這個陽,天道的統(tǒng)領也有賴于這個陽,也就是說它是控股的。干完了以后,接下來就是坤,坤是六爻皆陰的代表,《周易》在描述這個陰的時候,怎么講的呢?“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是六爻皆陰,萬物的資生就有賴于這個坤陰。一個萬物資始,一個萬物資生。雖然萬物生長靠太陽,也就是講“萬物資始”,可是萬物是生長在哪里的呢?不是生長在太陽上面,是生長在坤陰上面,所以它是萬物資生,乃順承天。一個是統(tǒng)天,一個是順承天,這里面已經很清楚地告訴了我們“陽主陰從”的思想。
所以在《易》里面,這樣一個主從思想的脈絡是很清楚的。我們再看看《系辭》:“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它是用貴賤來表達這個主從的關系問題。
下面我們再來討論這個陽,這個統(tǒng)天的東西的一些體用問題,以便我們加強對這樣一個思想的認識。干是以天為體的,天體的這個用是什么呢?《易》里面也講得很清楚,天體的用為行,為健。所以就有大家很熟悉的一句話,叫“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大家都知道清華的校訓有兩個,一個是自強不息,一個是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實際上就是干的精神,干的思想。那么行講的是什么呢?天行健,行講的就是動。所以宇宙都是恒動的,包括我們屬于陰的這個地球,剎那剎那,都是在動當中。
由此也可以見到,陽是一個主體,陽是一個主導。曰月星辰,無時無刻不在動中,而《素問》很清楚地定位了陽就是動,陽躁陰靜,躁者動也。自強不息就是永遠在動,是恒動,有一天不動了,那就是宇宙結束的時候。只有這樣一個恒動,這樣一個自強不息,那么才有四時生焉萬物育焉。干卦的卦辭講到的“干元、亨、利、貞”是什么意思呢?就講的是春、夏、秋、冬乃由干所生。干天的這樣一個恒動,導致了春夏秋冬四時的產生,所以后來《系辭》又講到,“曰月運行,一寒一暑”。都是在講這個運行,都是在講動,動才有四時,才有這一切。這樣一個脈絡,我們是看得非常清楚的。
另外我們看《說卦》,《說卦》也談到“干健也”,這個“健”是什么呢?《說文》里面講到“健者,伉也”,我們現在最常用的一個詞伉儷,也就是講的夫婦,也就是講的陰陽,也就是講的道。而這樣的一個伉,這樣的一個配偶,這樣的一個陰陽是誰來統(tǒng)管的呢?是干來統(tǒng)管的,也就是陽來主導的。所以實際上陰陽的問題就落在了“干者,健也”這一句話上。所以“干者,健也”實乃研易之眼目,乃為醫(yī)之眼目,同時也是行事之眼目。
我們研究《易》這一門學問,我們行持醫(yī)這樣一門學問,我們?yōu)槿颂幨,我們要立于不敗之地,實際上都與它有關系,乃至于我們研究更廣闊地學問,都跟它有關系。另外一方面,“健”的延伸意思,就是強有力的意思,那么這樣一個強有力是說天之行強而有力,也就是說你要想象天之行,你要想強而有力,你必須要夫婦有統(tǒng),陰陽有統(tǒng),也就是說必須要有主導,不能夠絕對的平均,這是《易》里面非常明確的思想,這是講的《易》。
下面我們還可以簡單的看一看《內經》!秲冉洝愤@樣的思想就更了,像“陰陽應象大論”里面談到的“陽生陰長,陽殺陰藏”就很集中的反映了這一點。這個問題劉力紅在《思考中醫(yī)》里面談得比較詳細,我們從一年四季,從春夏秋冬就可以知道,萬物的生長衰老,實際上都是隨陽氣的這樣一個生長衰老,陽氣的這樣一個變化而變化,這樣的主導性是非常明確的。
另外一個是《素問• 生氣通天論篇》提到的“陽氣者,若天與曰,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曰光明”,這里談得很清楚,陽氣是什么?像天像曰一樣,世間的萬事萬物都離不開它,而人更加是這樣,它尤其是人的性命所系,所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這里大家注意一個“所”,為什么要用一個“所”,陽氣有一個所,這個若天與曰的陽氣有一個所,那么失其所呢,也就是說陽的這個相對的處所失掉了,人的壽命,人的健康就會受到威脅。這一句話實際上已經向我們透露了扶陽的消息。你要想從思想過渡到理路,這里面就是一個竅,所以經典的東西往往就是一個字一個手眼,你把它解開了,后面的問題就好辦了。
你像“天地之間,=之內,其氣九州島島島九竅,五臟十二節(jié),皆通乎天氣”。不管你是五臟六腑,十二節(jié)都通于天氣,也就是說都由陽氣來主導,來把握。還有《素問﹒生氣通天論》:“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為圣度”,陽密在哪里。恐挥忻茉谄渌,才能有固。“因而和之”“二者不和”,“和”是什么呢?和就是有統(tǒng)的意思,也就是有主導。那么有統(tǒng),有主導,陰陽就會不離不決,這就叫做圣度。所以這同樣還是談的一個問題。
-----------
扶陽理路(二)
上面我們談到了陽氣的重要性,它是一切的主導,在有了這樣一個基本的思想基礎之后,接下來我們就要討論扶陽理念的應用,它的前提是什么?就是說你用溫熱來扶助陽氣是要有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陽氣少了,你才扶助,假如陽氣很多了,本身就很旺盛了,你還去扶助,會怎么樣呢?那就要犯虛虛實實之戒。盡管干是統(tǒng)天的,盡管整個中醫(yī)講陰陽平衡的基礎或者說根本是陽主陰從, 在陽主的前提下,陰陽才可能平衡,否則枉談。但是盡管這樣,還是要有前提,你要扶陽,那么必定陽是寡的,虛則補之,實則瀉之,這是個不易的法則。那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人身是不是很容易造成陽氣的損傷,是不是很容易形成陽氣寡的局面,要把這個問題弄清楚。
前面我們講的是理,現在要把它落實在事上,如果事上仍然是這樣,那我們心里就更有底了。我們去扶陽,就會理直氣壯,就不至于惶惶不安了,F在我們來看看,導致陽氣寡或者說陽氣損傷,它的共因是什么呢?最主要的共因就是寒這個因素。
中醫(yī)的每位學人基本都讀過《傷寒論》,在《傷寒論》序里面張仲景談到:“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边^去我們認為“傷寒十居其七”,可能是在建安紀年以后的這樣一段時間里面,或者說在那樣一個特定的時空里面,寒邪占主導。
清嘉慶年間有一位著名的醫(yī)家叫陸九芝,在他的著作《世補齋醫(yī)書》里面談到了大司天的問題。司天是運氣里的一個特有的概念,司天、在泉,也就是《內經》里面談到的“年之所加,氣之盛衰”。一個司天、一個在泉,還有主氣、客氣等等,這些概念基本上是指一個干支年里面的氣運變化,比如說今年是丙戌年,那今年的司天就是太陽寒水,在泉就是太陰濕土,從去歲大寒到今歲大寒,這一年里面的氣候變化、疾病變化,都會與此相關。那么除了這個普通的司天之外,還有一個大司天,它掌管整個六十甲子里面的氣運變化。前三十年司天管,后三十年在泉管。按照大司天來推算,剛好張仲景所講的建安紀年以來的這十年,正好是太陽寒水當令,也就是說正好是寒氣用事的時空區(qū)域。
當然這僅僅是一個方面,一個與寒能掛上鉤的方面,但是我覺得這里面還有更深的東西,為什么張仲景要以寒來立題?要以寒來立論?就是因為考慮到了生命的根本是陽。所以不但是建安紀年以來的十年是傷寒十居其七,乃至于今天、將來,依然是傷寒十居其七,這一點我們要清楚。
強調傷寒實際上是強調陽氣,陽損了,人就亡了,這些問題恐怕應該引起每一位有志于研究中醫(yī)的同仁的思考。當然這個寒還應分外寒和內寒。寒傷于外,陽用就會受損,因為寒在外,人體的升發(fā)生長之機就受到壓抑;如果寒在內,那陽的根本就會受到損害,為什么呢?因為陰寒在內,陽就無法安身,就要逃“亡”,就要往外跑,這就會導致前面所講到的“失其所”,“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三陰病實際上就是講這個問題,這就是造成陽損的共因。
-----------
扶陽理路(三)
最后簡單談一談
四逆湯
。四逆湯是扶陽的第一要方,在《傷寒論》中應用廣泛,從太陽篇開始,直到三陰都在運用。四逆湯,在張仲景那里被定義為一個救里的主方。所以《傷寒論》有不少條文談到“救表宜
桂枝
湯,救里宜四逆湯”。病到里了,危及生命了,很重要的一個方就是用四逆湯。
那么四逆湯為什么叫“四逆”,大家都知道,病到少陰的時候,陽氣要亡失的時候,都有一個表現,就是四逆,也就是四肢冷。那么,是不是四逆湯的四逆就是指的四肢冷,而必須有四肢冷才能用四逆湯呢?這就不能作如此論了。因為有的四逆證并沒有四肢冷,有的還會有
發(fā)熱
,像通脈四逆湯證就是“身反不惡寒”,也就是身發(fā)熱。所以這個四逆不僅僅是講手足的逆冷,這一點我們要有認識!八摹蔽覀兛梢岳斫鉃樗闹⑹肿,但不僅僅是這樣,由四肢我們想到,四肢稟氣于胃,脾又主四肢,所以它與脾胃有直接的關系。那么,“逆”是什么意思呢?我們看《素問平人氣象論》里講:“平人之常氣稟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氣也。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彼允裁唇凶觥澳妗保藷o胃氣就叫“逆”。“逆者死”。所以“四逆”講的是什么呢,實際上講的是人沒有胃氣了。
由此我們知道四逆湯是一個救危、救急、救逆的方,一個起死回生的方。由此可見“四逆”這個方名是有深意的,不僅僅是揭示一個現象,一個手足冷。人為什么沒有胃氣?火氣衰微,火不生土,沒有來源,所以就沒有胃氣。這是四逆的一個方面。還有另一個方面,我們讀《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就發(fā)現這里面也有一個四逆,跟我們這個四逆也有一定的關聯(lián)。這個四逆是“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jié)M。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彼运哪嬷v的就是逆春、逆夏、逆秋、逆冬,也就是逆四時之氣。逆四時少陽不生,太陽不長,太陰不收,少陰不藏。沒有生長收藏還有生命嗎?沒有生,肝就不好;沒有長,心就完蛋;沒有收,肺成問題;沒有藏,腎就免談。
四逆講的就是這四逆,這就告訴我們四逆湯不僅僅是回陽,它的所治證目是非常廣泛的,盧氏在四逆湯的基礎上進行化裁,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四逆法,用治內外婦兒耳鼻喉眼諸科之疾,是扶陽諸法中決定性的一法。
四逆法,也可以說是盧氏發(fā)揮仲景及欽安之學的一個很重要的體現,我們談扶陽,談它的理路,很重要的就體現在四逆法的運用上。也只有對四逆法能夠運用自如了,扶陽才不至于落入空談。
-----------
業(yè)醫(yī)感悟
下面再舉一個例子,這個病例是個老干部,是某大醫(yī)院門診部的書記,她不是學醫(yī)的,她得的也是再障,病得每個月得輸二三次血,反反復復地輸血,輸了好多年,凡是應該用的西藥她都用了,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后來她通過她女兒,認識了我,但她畢竟是一家大醫(yī)院的領導,一時還抹不下臉來。但是她女兒、兒子都反復勸她,最后還是到我這里來了。她要求到我家里來看,怕在醫(yī)院看影響不好,我同意了。當時她根本不能上樓梯,都是他們背上來的。來之前,她就到醫(yī)院把整套化驗重新做了一遍,血色素四點幾克,白血球兩千多,血小板好像八千多,這些指標都不好。后來在我這里治療不到三個月,血小板上升到兩萬多,尤其血色素上升特別快,到九克多,完全沒有必要再輸血了。這個書記現在八十多歲了,身體還很好。那么,她總共吃了多長時間的中藥呢?她連續(xù)一共吃了兩年多的中藥。
-----------
扶陽醫(yī)話
下面我們回到扶陽的問題上。在臨床上根據哪一些征象來判斷是陰虛還是陽虛呢?這是大家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我在二、三十年前,就提出過這么一個問題:陽虛的癥狀存在著雙重性。
比如說一個病人,脈象是緊而數的,他就不能是陽虛嗎?數脈實際上也可以有陽虛。我始終強調這一點,就是在人體生理的陰陽關系上,始終是以陽為主導的。雖然陰陽兩者是動態(tài)平衡,但是陰平陽秘是在以陽為主的前提下達到的。
對這個問題我在這里只作一個概述,那就是無論儒家也好,道家也好,fo家也好,實際上儒、釋、道三者都是注重陽氣的,我認為《內經》的作者和仲景也都受了重陽思想的影響。鄭欽安也好,盧鑄之也好,都始終強調的是以陽為根本,甚至于提出了“天下沒有陰虛”這個觀點?雌饋磉@個觀點有點絕對,但是我們所講的“天下沒有陰虛”,是指陰陽關系的本質上沒有陰虛,并不是臨床表現上沒有陰虛。
所以我們在治療上始終抓住這一根本不放,這就是要通過辨證。〔⒉皇钦f鄭氏、盧氏就不辨證了,他們同樣也是在辨證。在鄭欽安的書中有陰虛門,有陽虛門,但在陰虛門中也有很多病是采用陽虛門的治法,這就是根本。
我曾經看過一個很典型的病人,她的本質是陽虛,但骨子里面都覺得燒,要天天泡冰水才覺得舒服。因為醫(yī)生看到她有燒的一面,就是陽亢的一面,就認為是陰的不足,在治療的過程
中使
用了大量清熱涼血解毒的藥,導致陽氣外越更盛;雖然她癥狀上看來好轉了,但她的尺脈已經無根,所以這并不是好事,會對病人的體質造成不良影響。
-----------
扶陽醫(yī)案討論
但是她的全身情況,她陽不足的癥狀也就更明顯了,尤其在脈象上,可以很明確地反映出來。
脈象上大家一定要注意分別,這例脈象看起來是緊和數的脈象,緊就是寒,數就是熱。但她到底以什么為主?它沒有根!她雙尺都沒有根。她是一個典型的陽不足的脈象。她前面所有的臨床癥狀也支持這個判斷。
這例病人很明顯的一個臨床表現就是上寒下熱,上邊好像是陽氣不足,下邊所表現的好像又是陽盛的癥狀,出現了陰陽格拒的現象。一般而言,陰陽格拒是內外格拒,但她的這種情況也是一種格拒,這是上下的格拒。從理上來講,上下格拒一般都表現為
上熱下寒
的格拒,而不應該是像她這樣一種格拒,但她今天恰恰就表現為這樣的格拒,我想這也是個好事,至少可以增加我們臨證上的見識。
-----------
傳道錄
這個問題是曾經談到過,四逆用干
姜
那是正四逆,就是真正地用來回陽救逆。病人已經出現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的情況就非用正四逆不可,這個時候用
干姜
,主要是用它溫守的作用,而其它更多的時候是用四逆的意,我們稱之為四逆法。
四逆法的運用那就太廣了,它的作用不在于回陽救逆,而在于溫腎納下,臨床上大多數慢性病人和危重病人最后都要從這個法上去收工,也可以說這個法才是治療的真正目的,而其它的法都只是手段,手段是為了達成這個目的,達不到目的,要想真正愈病,真正收工,是很困難的。
生姜
是非常活潑的
一味藥
,它既溫中散寒,又具暖下之功,且能通神明而除臭氣,可謂是一專多能,相比之下,干姜沒有這樣全面。像這一例病人,陽氣很差,已經有浮越之勢,所以病人怕熱,我們去看他的時候還開著風扇,像這樣的怕熱是不是陽盛呢?絕對不是!所以像這一類的病人,除了陽虛內寒以外,感受外寒是隨時有可能的,可謂防不勝防。如果這個問題不好好處理,也是會影響內里的治療。但是如果用了生姜情況就不同了,像這一例病人,生姜用到60 克,即便兼感外寒,也是完全可以解決了。而如果用干姜,這層作用是沒有辦法實現的。
四逆法中不但用干姜,更多的時候是用生姜,甚或
炮姜
,煨姜,有的時候還諸姜同用,以四逆法作為諸病收功之法,可以說是很重要的一個心法,也是盧氏在欽安思想指導下的一個大的跨越。
-----------
扶陽問答
有人擔心,長期使用辛溫藥會不會出現傷津的情況?我可以肯定的說,不會。因為
附子
本身扶陽,再配合恰當的藥物,它就能夠扶陽以生陰,扶陽以生津。
其次,還有一個度的問題,這個度很重要,F在我看到有一些醫(yī)生在臨床上,可能是出于一種探索的心態(tài),想突破某一些極限,一付藥的附子用量就達到了300 克,500 克,600 克,甚至用1000克,我認為這是不妥當的,因為人體的接受是有限的。那樣用藥,一個是對藥材本身的浪費,再一個,打亂了藥物的整個配方格局,設想一下,如果附子用500 克,其它配藥呢?是不是100 克、150克呢?如果是這樣來用藥,會不會有很好效果?當然,這可以實驗。但這也還是度的問題。通常在劑量的換算上,過去的所謂二
兩,就是現在的60 克或62 克,五兩大約就是155 克,這也是很平常的。就達到這個度,把握好這個度,重病也能解決了。
論《周易》對中醫(yī)學重陽思想的影響《周易》以陽爻(一)和陰爻(一一)代表一切事物相互對立,相互依存,和相互消長轉化的矛盾關系,以促進事物的發(fā)展。然而,《周易》在提示陰陽矛盾的對立,依存和消長轉化的運動中,始終強調了陽主陰從的兩者關系,如《彖傳》中說:“大哉干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談到“坤元”時則說是“乃順承天”的,其意是說,陽為統(tǒng)轄,陰為順承!疤煨薪,君子以自強不息”,指出了陽氣的健運,才能導致“動”而形成事物的生生化化,才能發(fā)揮事物本身應有的作用,可知《周易》的根本核心,始終強調了“動”的一面,認為沒有“動”就無所謂一切事物的生生化化,生長壯大。
《周易》這一原始的對于一切事物矛盾的解說,即沒有陽物質的動導致陰陽二氣的相推相感作用,就無所謂一切事物的生成和發(fā)展。其核心思想始終強調了陽的重要性,也可以認為,這是《周易》對陰陽學說的基本原則和科學內涵,并以此原則道出了人與自然界的關系,如《干卦》說:“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法,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從而提出了“天人相應”的思想。
《周易》的這一哲理,對后世中醫(yī)學的重陽思想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
上一篇文章:
【轉帖】我們?yōu)槭裁凑J同中醫(yī)
下一篇文章:
【原創(chuàng)】向天清:今生難忘的一例陽證(實證)急救治驗案
中醫(yī)理論最新熱點
手淫引起的癥狀請先生賜方(替朋友求方)
丹砂丸(《圣惠》卷二十八)
鱉甲飲(《圣濟總錄》卷八十七。)
糜爛性包皮龜頭炎
滑胎枳殼散(《本事》卷十引孫真人方。)
救命延年丸(《續(xù)本事》卷六。)
椒仁丸(《全生指迷方》卷三。)
黃芩飲(《圣濟總錄》卷二十三。)
麝香丸(《圣濟總錄》卷二十九。)
火醋錠子(《外科大成》卷二)
民間中醫(yī)最新推薦
減肥后遺癥,請幫忙調理
甲流,或存或缺的擔憂與恐慌
【原創(chuàng)】經絡解讀:紅眼病眼澀眼干等眼部小
關于季節(jié)與子午流注相應的疑問
熱灸包能代替艾灸嗎??請各位指點
請教這是痱子還是濕疹?
推拿按摩也可以治療疑難病癥(腦癱)
喉嚨異物感, 少痰(半月之久)
20100508少陽老師臨證經驗談:調肝法治療頹
陽痿,早泄
相關資料
不孕藥方集
半夏散(《保命集》卷下)
郝萬山教授講傷寒論 56 上課筆記
加減瀉白散(《醫(yī)學發(fā)明》卷四)
羌活散火湯(《慎柔五書》卷五。)
喜樂,忿怒。治病秘訣!
讀累了,玩?zhèn)文字游戲,何如?[玄之又玄]
升陽散火湯(《內外傷辨》卷中)
圖版《真氣運行法》【五味堂輯】
初生臍帶
類經 卷14 疾病類 上課筆記
連錢和積雪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