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詳細(xì)填寫下列條目——
性別:男
生辰:1987年2月1日(農(nóng)歷)
籍貫:山東臨朐蔣峪人
婚否:未婚
職業(yè):學(xué)生
身高:174厘米
體重:62公斤
腰圍:2尺1寸
膚色:黃偏黑
主要癥狀:
在天氣變化時,或起床(早起和午睡)后,特別是早起是氣溫較低時,就會鼻塞不通,而且伴有6—10個噴嚏不等,鼻癢難忍,打噴嚏后頭腦不清醒。自前天(7月9日)起,就有
眩暈癥狀,量血壓后知是低血壓(60—90),時有頭暈之感。
發(fā)病經(jīng)過:
自去年,
感冒沒有及時治療,到去年5月份,就出現(xiàn)打噴嚏癥狀,一次打10—20個不等,只到鼻子感到刺疼才停止,到縣醫(yī)院檢查,被診斷為
過敏性鼻炎。由于考試鄰近,只是隨便按照醫(yī)生開的藥服用,癥狀有所減輕,但一直未好,就停止。至秋末冬初,服用過一段時間
附子理中丸,但斷斷續(xù)續(xù)且不按時服用,癥狀減輕后又停止。今年4月又復(fù)發(fā)而且伴有兩腿膝蓋外側(cè)疼痛,由貴站的
三七生醫(yī)師開中藥服用治療腿疼和鼻炎,但是服藥一段時間后雙腿疼痛加劇,恐病加深且高考鄰近,遂又停止。現(xiàn)在腿疼癥狀消失,只有鼻炎和低血壓了。
西醫(yī)病名:過敏性鼻炎+低血壓
是否長期用過激素:否
是否大量用過消炎藥:是(今年5月,
腳氣用手抓而中手毒進而引起至腳踝的浮腫,用過10天殺星類藥物)
是否做過內(nèi)臟手術(shù):否
2、請選擇下列部位身體狀態(tài)——
面:(黃,黑) 黃偏黑,黃種人+曬的
齒:(有縫,顏色,大,有斑) 牙上有黃色斑,積累已久,刷不凈
耳:(痛) 左耳耳道內(nèi)有小疙瘩,碰觸很疼
鼻:(不通,流涕)
咽:總覺有痰
頭:(暈,沉重)
足趾:指甲兩側(cè)往肉里長,刺痛。不及時剪除,會感染
3、請選擇與下列項目對應(yīng)的身體狀況(必選)——
飲:(喜溫,喜酸)
食:(喜面,喜粥)
睡眠:(多夢)
大便:(色黃,一日一次)
小便:(色黃) 喝充足水后變清
房事:
月經(jīng):
白帶:
4、請回答身體經(jīng)常有如下哪些癥狀——
(怕冷)
5、七情何者為重——
(憂郁,思慮)
*注意:
1、服藥期間忌食生冷油膩食品,禁止房事、手yin等損傷元氣行為(開方時不再重復(fù),如有毀犯,自己負(fù)責(zé))。
2、服藥如出現(xiàn)排病反應(yīng)不要驚慌,請參閱問診單下面的相關(guān)文章處理。
3、如換方三次仍無明顯效果,請到其他診室詢問,不要耽誤病情。
4、請詳細(xì)閱讀問診單下面的文章,會對配合治療大有好處。
*重要說明:
1.丸藥一般分大蜜丸、水丸、濃縮丸三種類型,選用哪種均可。草堂常用丸藥各類型用量及用藥時間如下:
附子理中丸:蜜丸一丸或二丸,水丸25;50粒,濃縮丸10粒或20粒。早七時、中午十一時服。
桂附
地黃丸:蜜丸一丸或二丸,水丸18粒或36粒,濃縮丸8;16粒。晚五時、睡前服。
補中益氣丸:蜜丸一丸,水丸20粒,濃縮丸10粒,服藥時間下午二時。
歸脾丸:蜜丸一丸,水丸20粒,濃縮丸10粒,服藥時間上午十時。
天王補心丸:蜜丸一丸,水丸9粒,補心丹一袋,服藥時間中午十一時。
2.湯藥用藥壺或鋁鍋水煎服,開方計量單位為克,生
姜切片,
大棗掰開。
3.泡藥如沏茶,一日泡一劑,喝完上次,下次加開水再泡再喝。不是一次泡一劑。
如無特殊說明,用藥以此為準(zhǔn)。開方時不再做特殊說明。
[
Last edited by 癡心 on 2006/7/10 at 12:59 ]
-----------
桔梗12
杏仁10
陳皮10
柴胡12
干姜12
五味子2
半夏10
茯苓12炙
甘草8兩劑水煎20分鐘空腹服用.
-----------我服用的藥味太苦,請問家一點糖,好嗎?
-----------可以少加點
-----------早上仍舊打噴嚏,數(shù)量比以前減少,4,5個左右。
只有9日那天頭暈過,最近幾天沒有。以前有美尼兒氏綜合癥,西醫(yī)治療過。
請先生繼續(xù)診治。
[
Last edited by 愚然可化 on 2006/7/13 at 15:29 ]
-----------桔梗12杏仁10陳皮10柴胡12干姜12
桂枝12
白術(shù)12半夏10茯苓12
炙甘草8兩劑水煎20分鐘空腹服用.
-----------早上仍舊打噴嚏,數(shù)量比13日反饋時多了。其他時間有時也打。請先生繼續(xù)診治。
-----------
麻黃6附子15
細(xì)辛5桂枝10
生姜五片炙甘草10兩劑
-----------早上仍舊打噴嚏。
鼻炎1年多了。到冬天天氣變冷時流鼻涕很多,且鼻子一直不通。
夏天只是打噴嚏,鼻涕很少。
請繼續(xù)診治。
-----------麻黃6附子15細(xì)辛5桂枝15生
黃芪24
黨參15干姜20茯苓12
川芎10
防風(fēng)10棗6個生姜30炙甘草10兩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