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近5年來艾灸療法臨床研究概況
    

針灸拔罐:近5年來艾灸療法臨床研究概況

來源:長庚網  時間: 2003-10-30

董洪英 付均如
(天津中醫(yī)學院針灸系,天津 300193)

[摘 要] 本文介紹了近5年來艾灸療法的臨床應用、研究概括,旨在反映艾灸療法研究的進展和最新水平,為艾灸療法的臨床應用和科學研究提供參考依據(jù)。

[主題詞] 艾灸 綜述
艾灸療法是中國傳統(tǒng)醫(yī)藥寶庫中的一枝奇葩,早在《靈樞·官能》就有“針所不為,灸之所宜”的記載,《醫(yī)學入門》亦有“凡病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的論述,說明灸療法具有獨特功效。筆者就近5年來艾灸療法的臨床應用、研究,綜述如下。

1臨床應用、研究
1.1 內科病癥
(1)肺系病癥,方氏[1]觀察了啄灸(肺俞、大椎、定喘穴)對支氣管哮喘患者RCD及IgG,IgE的影響,以探討艾灸治療支氣管哮喘的內在機制,治療組治療前RBC-IF,IgG,IgE較健康對照組明顯升高,治療后的各項指標均明顯下降,其中IgG,IgE接近正常水平。吳氏[2]隔灸神闕治療支氣管哮喘,灸治后復檢T3,T4,T4/T8值及NK細胞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趙氏[3]進行了隔蒜灸治療難治性肺結核的臨床觀察,灸治后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同時機體細胞免疫功能低下狀態(tài)得到糾正,表現(xiàn)為OKT4(HT)細胞數(shù)量增多,OKT4/OKT8異常比值糾正,IL-2及NK細胞活性增強。張氏[4]對大學生肺俞、尺澤施以溫和灸,研究艾灸對正常人肺活量的影響,結果表明,施灸后實驗組的肺活量明顯增加。
(2)心腦系統(tǒng)病癥,曹氏[5]等進行了“隔藥灸改善心肌缺血及對甲皺微循環(huán)影響”的臨床研究,用自制藥餅貼敷至陽穴,并施以艾灸治療心肌缺血,結果顯示本療法對改善缺血有較好療效,同時大部分患者甲皺微循環(huán)指標有明顯改善。任氏[6]用清艾灸條溫和灸涌泉穴治療失眠癥,獲滿意療效。梁氏[7]等運用直接灸治療虛證頭痛,腎虛者,先用艾條溫和灸命門10分鐘;氣血虧虛者,則先溫和艾中脘穴10分鐘;然后于百會、囟會處施麥粒灸,并酌情配以針刺心、肝、脾、腎等背俞穴,療效滿意。
(3)消化系統(tǒng)病癥,王氏[8]等觀察了麥粒灸(天樞、脾俞、陰陵泉、足三里、百會)對脾虛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結果表明,可提高脾虛泄瀉患者紅細胞C3b受體花環(huán)率、CD4值,降低紅細胞免疫復合物(IC)花環(huán)率,CD8值和血清SIgA含量,且療效與常規(guī)中藥對照組間無顯著性差異。肖氏[9]用自擬扶正健脾藥餅(黃芪川芎、黨參白術等)施艾炷灸(足三里、關元、中脘、血海),并與單純餅(淀粉制成)灸組對照,臨床觀察證明,其確有改善脾虛患者主要臨床癥狀的作用,且療效優(yōu)于單純餅灸組。方氏[10]等臨床研究了艾灸雙側足三里對胃潰瘍患者血漿cAMP的影響,艾灸治療后血漿cAMP恢復到正常水平。高氏[11]在神闕穴敷自制健脾軟膏加灸治療病毒性乙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好轉,肝硬化體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王氏[12]等研究了艾灸大椎、神闕對糖尿病患者胰島細胞功能的影響,結果顯示,不僅可顯著地改善胰島細胞的功能,使糖尿病人的空腹及糖刺激后血中C肽及胰島素均增加,而且胰高糖素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抑制了α細胞的分泌,使病情得以改善。
(4)泌尿系統(tǒng)病癥,王氏[13]等的“隔藥灸結合血透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療效觀察”顯示;肌酐含量較治療前顯著下降,且神疲、乏力、腰酸等癥狀有明顯改善,部分患者24小時尿量增加,提高了透析療效及患者的生活質量。蔣氏[14]在腎氣不足型遺尿患者的關元、命門穴作隔藥餅灸,并與中藥對照組比較,結果顯示,隔藥餅灸組優(yōu)于中藥對照組。
(5)膠原性疾病,王氏[15]等間接灸(附子餅或姜片)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并與青霉胺組對照,間接灸組療效略高于青霉胺組,但統(tǒng)計學處理無顯著差異;血紅蛋白、粘蛋白等臨床指標觀察,間接灸治療后有較明顯改善。劉氏[16]等采用溫針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治療前后血漿亮腦啡肽、白介素Ⅱ、NK細胞活性均有顯著性變化,且與療效呈正相關。崇氏[17]等用督灸(于督脈的脊柱段施以隔藥灸并使之發(fā)泡)治療疑難病強直性脊柱炎,結果顯示,病人免疫機能亢進者,督灸后呈下降趨勢;免疫機能低下者,督灸后呈上升趨勢,并且炎性指標的改善也與上述變化同步。表明具有調整病體趨向平衡的雙向調整趨勢。張氏[18]的“艾灸(大椎、曲池、陰陵泉、豐隆)對風濕性疾病降血沉的臨床觀察”表明,本療法可明顯地控制血沉增速,使之下降,癥狀消失。
此外,姚氏[19]、王氏[20]分別對隔姜灸、艾條溫和灸治療化療所致白細胞減少癥進行了臨床觀察,結果均有升提白細胞的作用,且治療組作用明顯,對改善臨床癥狀亦有較好效果。為臨床化療患者再次用藥提供了機會,但其機理不太明確,有待于深入研究。
1.2 皮外科病癥
戰(zhàn)氏[21]以艾條懸灸患處治療皮膚表淺潰瘍,一般創(chuàng)面經2次治療(每次20~30分鐘)即可明顯好轉,3~5天可愈,最多不超過7天。范氏[22]在外傷創(chuàng)口消毒換藥后,用清艾條藥艾條對準創(chuàng)口施回旋溫和灸,治療外傷創(chuàng)口感染60例,總有效100%。邵氏[23]等用艾條灸治療壓瘡94例,總有效率91.48%。研究表明,艾灸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鏈球菌、綠膿桿菌均有抑滅作用,其中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好的抑滅作用,同時發(fā)現(xiàn)清艾條的抗菌作用優(yōu)于藥艾條,而藥艾條的活血之力則優(yōu)于清艾條。故用藥艾條治療Ⅰ度壓瘡,用清艾條治療Ⅱ,Ⅲ,Ⅳ度壓瘡。陳氏[24]、馬氏[25]分別用瘢痕灸、七星針加艾條灸治療神經性皮炎,療效滿意。朱氏[26]用自制藥艾(艾絨火硝雄黃、青黛蜈蚣等)點灸、燒灼帶狀皰疹頂部,由外至內順序點灸每顆疹頂,其止痛效果明顯,并可促使皰疹干燥結痂。許氏[27]用艾卷回旋溫和灸肛門周圍瘙癢區(qū)域,治療肛門瘙癢癥72例,總有效率83%,其中3次熏灸奇癢明顯減輕者40例。劉氏[28]采用著膚灸、隔姜灸或懸灸“點”(在腰部的腎俞到大腸俞之間尋找瘀點)治療痔瘡,療效滿意。龍氏[29]以艾條溫和熏灸嵌頓內痔后,腫脹明顯減輕,并且還納容易。
1.3 婦科和男性科病癥
李氏[30]等進行了艾灸治療排卵障礙的臨床觀察,主穴取關元、子宮、三陰交,腎虛者加腎俞,肝郁者加肝俞,痰濕內阻者加脾俞、豐隆。結果顯示,艾灸療法促進排卵達到幾乎與中藥相同的療效。洪氏[31]對隔藥灸治療痛經進行了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隔附子餅灸(關元、石門、八髎)治療原發(fā)性痛經,療效尤為顯著。孫氏[32]隔鹽艾炷灸神闕20壯,配以艾條懸灸(足三里、血海、至陰與三陰交、氣海、大敦交替應用,每穴20分鐘),治療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25例,總有效率88%。楊氏[33]以艾葉蒼術灸中脘、天突、內關、巨闕、神門、足三里,治療妊娠嘔吐,療效滿意。陳氏[34]同時艾灸雙側至陰穴治療胎位不正43例,總有效率86%。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本法對經產婦較初產婦效果佳,以妊娠7個月者成功率最高。盆腔靜脈瘀血綜合征是一種特殊而常見的男科和婦科疾病,目前醫(yī)學上還沒有特異性的有效治療手段。黃氏[35]等采用溫針治療本病,通過催導溫熱感傳,療效明顯增強。戴氏[36]用溫針治療陰縮癥、陳氏[37]用溫針治療功能性陽萎均獲滿意療效。
1.4 骨傷科病癥
楊氏[38]等用溫針治療肩周炎,痛閾測定顯示,治療后患者示痛時間延長。從肢體血流圖的變化可以看到,治療前患側肩部波幅高于正常,而健側低于正常,兩側對比波幅差較大;治療后高者下降,低者提高,均趨向于正常水平。陳氏[39]把麥粒灸放在點有大蒜汁的肱骨外上髁部最敏感壓痛點上,1次3壯,直接灸治肱骨外上髁炎50例,總有效率96%。劉氏[40]等溫針(公孫、三陰交、陰陵泉、八風、足三里)灸治療痛風性關節(jié)炎,并與秋水仙堿對照組比較,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胡氏[41]用3年陳艾加少量透骨草制成艾炷,直接灸腎俞、膝眼,治療老年性膝關節(jié)痛56例,有效率94.4%。劉氏[42]的溫針(上關、下關、聽宮)治療下頜關節(jié)彈痛及劉龍彪氏[43]的隔姜灸涌泉治療跖痛癥,療效均滿意。
1.5 五官科病癥
瘳氏[44]采用“三線灸”(懸灸頸段任脈、胃經)治療急慢性咽炎,急性加灸少商,慢性加灸太溪,并指出如熱力深達病位,效果最佳。姜氏[45]等隔藥餅(補中益氣丸)灸百會、膻中及眼周穴位,治療眼型重癥肌無力30例,總有效率90%。張氏[46]將兩支艾條一起點燃,重灸翳風穴治療青少年面癱,并與常規(guī)針刺組對照。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0.9%)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74.2%);灸治1個月后機體T淋巴細胞(CD3)及T輔助細胞(CD4)明顯上升,CD4/CD8比值明顯改善。劉氏[47]先用皮膚針叩刺(陽白、頰車、地倉和太陽、牽正、顴髎交替應用),再在穴位局部施以隔姜灸,治療頑固性面癱,療效亦佳。
1.6 艾灸在急癥中的應用
灸法以其效速力宏、簡便實用而倍受歷代醫(yī)家的推崇,為古代急病救治的主要措施之一[48]。周氏[49]認為若正確辨證、施灸得當,對于眾多急癥,也能起到立竿見影的療效。如灸百會治低血壓之暈厥;艾灸雙側斷紅(奇穴)和隱白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等。盛氏[50]運用麥粒灸并使之發(fā)泡成功地救治了失血性休克、自發(fā)性心絞痛等急重癥。

2結語
近年來,艾灸療法在臨床應用研究方面
發(fā)展迅速,已廣泛運用于包括急癥在內的臨床各科病癥。為進一步拓寬艾灸的發(fā)展和應用范圍,下列問題值得重視。
2.1 關于艾灸的實驗研究
近年來,部分學者在進行艾灸療法臨床應用的同時,實驗研究亦頗為豐富,但值得注意的是現(xiàn)今的實驗研究多為一些終末指標和現(xiàn)象描述,重于現(xiàn)象的觀察而略于機理的探討,如艾灸效應的產生機理及物質基礎等問題仍不能給出肯定的回答。
2.2 關于艾灸的刺激量
《醫(y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旨》曰“凡灸諸病,必火足氣到始能愈”,因此臨床上掌握刺激量的大小是取效的關鍵之一。從掌握的文獻資料來看,人們均認為艾灸的療效與刺激量有關,即與艾炷的大小、壯數(shù)、時間及病人的耐受度有關。但臨床應用懸殊較大,如灸治時間從每穴5~6分鐘至30~40分鐘不等,壯數(shù)從3~5壯至數(shù)十壯,乃至百余壯。故最佳刺激量的壯數(shù)、灸治時程等問題,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

3參考文獻
1方向明.艾灸對支氣管哮喘者RCD及IgG,IgE的影響.遼寧中醫(yī)雜志,1999;26(1):31
2吳炳煌,等.隔姜灸神闕治療支氣管哮喘療效與T細胞亞群含量變化關系的分析.中國針灸,1997;17(7):389
3趙粹英,等.隔蒜灸治療難治性肺結核的臨床觀察.中國針灸,1996;16(2):41
4張安民,等.灸法對正常人肺活量影響的實驗研究.中國針灸,1996;16(2):97
5曹忠義,等.隔藥灸改善心肌缺血及對甲皺微循環(huán)的影響.上海針灸雜志,1999;18(1):10
6任建軍.艾灸涌泉穴治療失眠癥38例.中醫(yī)雜志,2000;20(2):90
7梁金玉.直接灸治療虛癥頭痛50例.針灸臨床雜志,1997;13(4,5):67
8王文莉,等.麥粒灸為主對脾虛泄瀉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上海針灸雜志,1998;17(3):20
9肖鳴.健脾藥餅灸治療脾虛癥臨床療效觀察.四川中醫(yī),1999;17(10):52
10方向明,等.艾灸對胃潰瘍患者血漿cAMP的影響.遼寧中醫(yī)雜志,1998;25(3):135
11高榮慧.神闕穴敷灸治療早期肝硬化的臨床治療.中國針灸,1996;16(9):25
12王海,等.艾灸大椎神闕對糖尿病病人胰島功能的影響.中國針灸,1999;19(5):305
13王志萍,等.隔藥灸結合血透析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療效觀察.中國針灸,2000;20(3):136
14蔣和鑫.隔藥餅灸治療腎氣不足型遺尿108例.上海針灸雜志,1996;15(2):16
15王偉明,等.間接灸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療效觀察.上海針灸雜志,1999;18(6):5
16劉心蓮,等.溫灸對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免疫功能影響.上海針灸雜志,1997;16(5):4
17崇桂琴,等.督灸治療強直性脊椎炎的臨床與鎮(zhèn)痛機理研究.針灸臨床雜志,1999;15(6):46
18張青竹.艾灸對風濕性疾病降血沉的臨床觀察.中國針灸,1999;19(8):477
19姚俊青.隔姜灸治療化療所致白細胞減少癥臨床觀察.北京中醫(yī),1998;17(2):40
20王曉.艾灸治療化療后白細胞下降的療效觀察.中國針灸,1997;17(1):13
21戰(zhàn)敏,等.艾灸治療皮膚表淺潰瘍117例.中國針灸,1996;16(11):50
22范宜文.艾條灸治療外傷創(chuàng)口感染60例療效觀察.中國針灸,1998;18(5):463
23邵永紅.艾條灸治療壓瘡94例及護理要點.針灸臨床雜志,1999;15(5):308
24陳海濱.瘢痕灸治療神經性皮炎42例.中國民間療法,1999;7(3):19
25馬天偉.七星針加艾條灸治療局限性神經性皮炎63例.中國針灸,1996;16(9):19
26朱福林.艾火點灸治療帶狀皰疹60例.中國民間療法,1999;7(2):10
27王盟.艾灸法治療帶狀皰疹臨床觀察.針灸臨床雜志,1999;15(12):30
28許山鷹.艾灸治療肛門瘙癢癥72例臨床觀察.北京中醫(yī),1997;16(3):30
29劉興忠.艾灸“痔點”治療痔瘡50例療效體會.針灸臨床雜志,2000;20(8):463
30龍瀾允.溫和灸治療嵌頓內痔3例.中國針灸,2000;20(8):463
31李曉清,等.艾灸治療排卵障礙臨床觀察.中國針灸,1999;19(12):727
32洪鈺芳.隔藥灸治療痛經35例臨床觀察.針灸臨床雜志;1999;15(1):31
33孫良君.灸法治療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25例,中國針灸,1996;16(10):576
34楊宗善.艾葉加蒼術穴位灸治療妊娠嘔吐.中國針灸,2000;20(4):225
35陳筠.灸至陰治療胎位不正43例.中國民間療法,1999;7(2):11
36黃蜀,等.溫針治療盆腔靜脈瘀血綜合癥.四川中醫(yī),1999;17(4):50
37戴縈縈.溫針治療陰縮癥3例.上海針灸雜志,1997;16(6):14
38陳安福.溫針治療功能性陽痿40例.上海針灸雜志,1997;16(6):15
39楊順益.溫針治療肩周炎療效觀察.中國針灸,2000;20(2):83
40陳立飛.直接灸治肱骨外上髁炎50例.中國針灸,1996;16(2):26
41劉鑫.溫針灸治療痛風性關節(jié)炎61例.中國針灸,2000;20(9):537
42胡永春.直接灸治療老年性膝關節(jié)疼痛56例.中國針灸,1996;16(11):46
43劉建國.溫針灸治療下頜關節(jié)彈痛46例.四川中醫(yī),1999;17(11):56
44劉龍彪.隔姜灸涌泉穴治療跖痛癥132例.上海針灸雜志,1996;15(3):30
45廖海清.三線灸治療急慢性咽炎320例.上海針灸雜志,1998;17(3):30
46姜建勇.隔藥餅灸治眼肌型重癥肌無力30例.針灸臨床雜志,2001;17(3):38
49 張彤,等.重灸翳風穴治療青少年周圍性面癱及其對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中國針灸,2000;20(10):587
47劉龍彪.皮膚針加隔姜灸治療頑固性面癱38例.上海針灸雜志,1996;15(4):6
48周健偉,等.試論灸法在古代急癥救治中的應用.針灸臨床雜志,1997;13(4,5):65
49周秉真.艾灸在急診中的應用.針灸臨床雜志,1999;11(1):55
盛生寬,發(fā)泡灸在急重癥中的應用.中國針灸:2000;20(9):538

編輯:白永民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