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邢斌         20世紀上海地區(qū)擅用附子六大家
    

醫(yī)家薈萃:邢斌 20世紀上海地區(qū)擅用附子六大家

附子一藥因其能起沉疴、拯垂危而為歷代醫(yī)家所推崇。古代醫(yī)家中最善用附子者當推張仲景。近年來筆者對近現代名老中醫(yī)運用附子的經驗進行了深入研究,發(fā)現20世紀上海地區(qū)擅用附子者也不乏其人,其中有六位名醫(yī)在運用附子經驗上最具特色享有盛名且存在一定學術淵源關系,可以說已經形成了一個醫(yī)學流派。他們是祝味菊、徐小圃、陳耀堂、章次公、陳蘇生和徐仲才,均長期在上海地區(qū)行醫(yī),而名滿全國。


    上海地處江南,長期受溫病學派的影響,臨床上敢用、廣用、善用附子的醫(yī)生不多。由于上個世紀上海逐漸發(fā)達、國內社會動蕩、民眾遷徙頻繁等諸多原因,使上海逐漸成為一個名醫(yī)薈萃的地方,由于人才的廣泛交流,也沖擊著固有的醫(yī)學思想。所以祝味菊的由川入滬,帶來了一股醫(yī)學新風。他來滬后,又將其應用附子的寶貴經驗無私地傳于友人徐小圃,門生陳蘇生、徐仲才,后者還是徐小圃哲嗣。而章次公用附子受到祝味菊、徐小圃的影響。陳耀堂也很可能受祝氏影響。正是由于這樣薪火相傳而逐漸形成了一個以敢用、廣用、善用附子為主要特色的醫(yī)學流派,一度在國內頗有聲勢,可惜在今天這些寶貴經驗已泯而不彰。

祝味菊(1884-1951),浙江山陰(今紹興),是這一流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童年隨父入蜀,1917年入四川軍醫(yī)學校攻讀二年,隨后東渡日本考查醫(yī)學。1926年由川入滬,曾任中國醫(yī)學院教授,神州醫(yī)學總會執(zhí)行委員等職。時有“祝附子”之美譽。

祝氏廣泛運用附子于各科雜病,劑量常在15~30g,尤精于配伍,或師法先賢,或獨出心裁。如附子與羊角同用,古方資壽解語湯有之,后世用之不多,而祝氏則常用之。嘗謂:羚羊角治腦,附子強心,體虛而有腦癥狀者最宜。附子與石膏同用,治高熱屢效。二藥一以制炎而解熱,一以扶陽而固本!肚Ы稹分芥緶,即石膏與附子同用,一以制亢,一以強心。附子之溫配大黃之攻下,治阿米巴痢疾其功甚偉,乃祝氏獨特經驗。他認為治阿米巴痢疾雖用芍藥湯最驗,但必須與附子、熟大黃共用,效力方著。又以二藥治風疹塊,尤有特效。此皆師法先賢而別有會心者。


祝氏還獨創(chuàng)了一些配伍。如附子與棗仁同用具有強心之效力。祝氏認為此二藥之效能,勝于西藥之毛地黃,對傷寒及雜病病人的心臟衰弱,無不在處方中重用二藥。附子與柴胡同用此法祝氏用得最多。寒熱往來與瘧疾以附子配小柴胡湯、柴胡桂枝湯;肝腫大脅肋脹滿附子配柴胡、當歸、芍藥,重則三棱、莪術,可使肝腫逐漸消失;附子配柴胡、控涎丹胸膜炎有特效,則為祝氏獨得之秘。他還常以附子配伍瓜蔞、薤白風濕性心臟病。他說:《金匱要略》瓜蔞薤白白酒湯胸痹甚效,近世所謂風濕性心臟病頗類乎此,若再加附子等振陽之品,其效更彰[1]。


此外祝氏根據仲景桂枝龍骨牡蠣湯而立溫潛之法,即用附子之溫與磁石龍齒等之潛而成,治咯血、失眠、心悸、怔忡遺精、夢交甚驗[2]。其實在祝氏醫(yī)案中,常可見到附子與潛陽藥,或安神藥并用,其意是使陽氣振作而得潛藏,勿致躁擾不安,可謂深得配伍之妙[3]。


徐小圃(1887-1959),上海寶山人,兒科名醫(yī)。徐氏行醫(yī)之初,曾偏重于“小兒純陽,無煩益火”的理論,用藥主“清”。后來由于其子患“傷寒病”垂危,請摯友祝味菊先生診治,用附子等藥化險為夷,乃虛心向祝氏求教,此后廣泛應用也成為擅用附子的大家。

徐氏用附子的指征是:神疲、色晄、肢清、脈軟、舌潤、小便清長、大便溏泄不化,但見一、二癥,便放手應用。他認為既有所見,自當大膽敢用,以求心之所安。常謂:“寧曲突徙薪,勿焦頭爛額。”“陽虛癥端倪既露,變幻最速,若疑懼附子辛熱而舉棋不定,必待少陰證悉具而后用,往往貽噬臍莫及之悔! [4]因此,他臨床應用附子的范圍較廣,且果敢及時,毫無患得患失之心,而以辨證精細,審證明確為前提。其用附子,也常與潛陽藥磁石、龍骨等配伍,這一經驗應是得之祝味菊。
-----------《兒科名家徐小圃學術經驗集》選錄了徐氏大量醫(yī)案,充分反映了他應用附子范圍之廣、認證之精、配伍之妙,尤其是一些尋常醫(yī)生不會想到或不敢應用附子的地方,值得后輩反復揣摩。如治丹痧、濕溫等熱病身熱肢冷,溫清并用;暑熱渴飲溺長,溫清潛澀兼施;噤口痢雖涕淚俱無,口渴引飲,亦毋需專事養(yǎng)陰而以附子建功;盜汗、不寐氣陰兩虛,寓溫陽于育陰中;走馬牙疳腐爛出血,口氣穢惡,并兼小便清長,乃胃火熾盛而腎陽不足,寒藥中加一味附子一劑即效[5]。


    徐氏用附子之經驗雖得自祝味菊,但在兒科中廣為應用,也深有造詣而影響深遠。江西名醫(yī)楊志一(1905-1966),20世紀30年代客居上海時,其子患濕溫重癥,經徐氏用附子治愈。楊氏受此啟示,在臨床上亦用附子等溫藥迭起濕溫重證[6]。徐仲才在兒科應用附子是繼承其父經驗,章次公也受其影響,章次公又傳于朱良春[7] 。筆者恩師顏德馨教授臨證運用附子也曾受益于祝味菊、徐小圃兩位先生。故徐氏與祝氏一樣,成就為世所公認,影響及于全國[6,8,9],同為這一流派的第一代人物。

陳蘇生(1909-1999),江蘇武進人,長期在上海地區(qū)行醫(yī)。陳氏臨證繼承乃師祝味菊先生用附子之經驗,并結合多年之實踐,善用溫陽四法[10]。

溫潛法,是指溫陽藥與潛鎮(zhèn)藥同用,有引火歸元、導龍入海的作用。潛鎮(zhèn)藥常用三甲(牡蠣、鱉甲、版)、磁石之屬,潛其陽而制其虛亢。適用于陽浮于上、上盛下虛之類病癥。顯然,此法淵源來自其師祝味菊先生。


溫滋法,是指溫陽藥與滋陰藥(如生地白芍)同用。適用于陽衰而陰亦不足,證見虛煩懊農、失眠怔忡、肢節(jié)酸楚者。


溫通法即溫陽藥與通利藥同用,臨床常用來治療痰飲諸癥。因為痰飲為陰邪,最易傷人陽氣,正因陽氣不足,所以召致陰邪凝聚。常用附子配伍澤瀉、帶皮苓、大腹皮,淡滲利水;配蒼術、川樸、陳皮,燥濕健脾;配牡蠣、白芥子,消飲散結。遂使陽氣得復,脾運得健,留飲自除。


溫泄法,即溫陽藥與解毒泄?jié)崴幫。常用于陽氣衰微,穢濁凝聚諸癥,一方面是陽氣之不足,一方面是陰霾之凝滯,故益火溫陽與解毒泄?jié)嵬,扶正而不助邪,祛邪而不傷正,有相輔相成之功。解毒泄?jié)岢S猛?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m.payment-defi.com/pharm/2009/20090113054817_94256.shtml" target="_blank">茯苓、忍冬藤、連翹、白薇

此外陳氏常將附子與鎮(zhèn)靜安神、安撫中樞藥磁石、棗仁、遠志配伍[10],對安撫中樞、調節(jié)神經有良好療效。附子有強壯興奮之功,伍磁石之鎮(zhèn)靜,能抑制虛性興奮,合棗仁之滋養(yǎng)、遠志之安神益智定心止驚,無論對失眠還是嗜睡,皆有調治之效。這其實是祝味菊溫潛法的具體運用。


徐仲才(1911-1991),上海寶山人。是徐小圃先生哲嗣,祝味菊先生高足,擅長治療內、兒科疾病,曾任上海龍華醫(yī)院副院長。


徐氏在談及運用附子經驗時曾說:“我應用附子時不一定要腎陽虛等諸證悉備。對于典型的陽虛病人,當用附子者,自必用之;對附子可用可不用的,只要無特別禁忌癥,我認為也可用;若確屬附子禁忌癥范圍的,則不宜用” [11]!翱捎每刹挥玫,只要無特別禁忌癥,我認為也可用”,此說足以說明他對附子一藥的喜愛和應用之廣。


徐氏對附子的應用得自家傳和師授,又有他自己獨到的經驗。如他以附子治療一些急性傳染病合并心衰與清熱藥同用,就是對其父經驗的繼承。脫水見明顯陰虛征象,他認為陽亦隨之而虛,用附子理中才是治本之策。附子治療血證,除面紅赤、脈洪大等實熱癥狀明顯者外他以為都可以用,如支氣管擴張見有咳血的病人,常在宣肺化痰的同時,配附子以溫腎陽,黃芩、茜草之類清肺止血。高血壓病人中脈細、夜尿頻數者不少,特別是第二、三期病人,常常表現為“上盛下虛”,他用附子溫下,?墒埂吧鲜ⅰ睖p輕,此即“引火歸原” [11]。慢性蕁麻疹,久發(fā)不已,癥情頑固,具有虛實寒熱夾雜的特點,法當寒溫補瀉并施,重用附子振奮機體抗病能力,三黃瀉火泄?jié),即《傷寒論》附?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pharm/2009/20090113035051_82884.shtml" target="_blank">瀉心湯之意[12]。看來這一經驗是他對祝味菊先生附子、大黃同用治風疹塊有特效[1] 的繼承。而附子與磁石、龍骨同用這樣的配伍方法,則在醫(yī)案中屢屢出現,從中可以看到祝味菊、徐小圃先生對他深深的影響。
-----------章次公(1903—1959),江蘇丹徒人,早年就讀于上海中醫(yī)專門學校,畢業(yè)后長期行醫(yī)滬上。人多知章氏是杰出的中醫(yī)臨床家、教育家、革新家,對蟲類藥很有研究,卻不知章氏也是擅用附子之大家。筆者對1999年出版的《章次公醫(yī)術經驗集》所收錄醫(yī)案作了番統計,共有醫(yī)案726則,其中運用附子者有144則,占19.8%。醫(yī)案分內、婦、兒、外,四科共設56個門類,而附子涉及四科34個門類,占59.6%?梢娬率线\用附子涉及病種之廣。


章氏用附子的學術淵源與他和祝味菊、徐小圃交往較多有一定關系。他曾在祝氏與陳蘇生合著的《傷寒質難》的序言中自稱佩服祝氏的“心狠手辣”。章氏醫(yī)案中也有用溫潛法而獲效的。如治唐幼,受驚,入寐驚惕,因汗多而小溲少,手足不溫,就予溫潛法。并在案語中明確說明“此徐小圃先生法也” [13]。筆者曾請教章氏弟子朱良春先生。朱老說這是章氏與徐小圃先生接觸較多,并虛心向其學習的結果,并說當時醫(yī)界同道互相尊重、互相學習而風氣純正值得我們今天學習。

章氏用附子經驗頗多,這里簡介在溫熱病中的果敢運用。溫熱病用附子并非治療之常規(guī),而是權變之法。因“體弱之人,而病極嚴重之溫邪,纏綿時日,正氣更傷”,“夫正氣旺盛則生,衰竭則死” [13],此時“醫(yī)者當權衡其輕重緩急,不可墨守成規(guī)”,“在此驚濤駭浪之中,只有扶持正氣最為緊要” [13]。而“苦寒香開之藥,勢難再進” [13],“純用清溫開泄,禍不旋踵” [13]。

在此緊要關口務必辨證明確,而要點在于神色和脈象。如見面寒黃晦、脈搏細數[13](暑溫、濕熱門李案),面黃神萎,兩脈糊數[13](暑溫、濕熱門施案),神氣蕭然,兩脈沉細不鼓指,兩脈不整調[13](暑溫、濕熱門潘案),脈微欲絕[13](溫熱門陳案),面容黯淡[13](溫疫門金案),必須著力扶正強心,保護陽氣顧護陰液。用藥則常以附子配生地。因當此局面,常常一面津液干涸,一面心臟衰弱,若專用附子強心,則其津液益干涸;若專滋津液,則心臟衰弱無效,于此只有采用兩全之法,即以附子與生地同用,強心滋液,雙管齊下,心臟既得維持,津液亦不至于涸矣[13];驈接萌嬉粴鉁,改熟地鮮生地。還有將全真一氣湯與紫雪丹并用,一面育陰扶正,一面慧神祛邪,頗具新意。而用藥后確能收熱漸退、心臟已無問題之療效[13],不得不讓人佩服章氏認證之準確,投藥之膽識,配伍之巧妙,效果之優(yōu)良。

陳耀堂(1897-1980),江蘇武進縣孟河鎮(zhèn)人,丁甘仁先生入室弟子,長期在上海地區(qū)行醫(yī)。陳氏開業(yè)后曾向一四川來滬而善用附子的老中醫(yī)請教用附子之法[14],此后臨床也習用附子治療疑難雜病,終成為善用附子的一代大家。至于這位由川來滬的老中醫(yī)究竟何人,筆者曾請教陳氏哲嗣陳作霖教授,據陳教授回憶很可能為祝味菊先生。


陳氏曾撰文介紹其運用附子之經驗。筆者認為下述經驗獨具特色:陳氏用附子配當歸于陽虛失紅便血等癥。蓋脾土虛弱,不能統血,血去陰傷,陽氣亦虛,此等癥久治不愈或時愈時發(fā),其內有瘀阻,瘀血得熱而行,其悟之于仲景側柏葉湯,吐血而用干,故遇瘀血證輒用附子、當歸加去瘀之品,多能見效。還常用附子配白薇、銀柴胡治低熱、虛熱;颊咝魏永涮摵咕氲,用一般退熱藥無效者,他每以附子加白薇、銀柴胡、生牡蠣、小麥生姜、大棗、投之輒能應手奏效。陳氏認為用附子配石決明、牡蠣治陽虛頭痛頗佳。一般頭痛癥,人多不敢用附子,惟恐厥陽獨亢,用附子以陽助陽。但不知肝臟體陰而用陽,故有陰虛頭痛,亦有陽虛清陽不升之頭痛,他用附子使清陽上升,用石決、牡蠣以使浮陽潛降,治之多有愈者[15]。這一方法即溫潛之法,可能淵系祝味菊先生。


通過上述討論可以發(fā)現,這是一個在20世紀上海乃至全國均有一定影響的具有學術繼承關系、共同學術特點的醫(yī)學流派。這一流派運用附子的經驗極為寶貴,值得今人繼承發(fā)揚。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